烙
這是「盤」與「點」的藝術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
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
一塊木板
一支烙鐵
一位工匠
成就一幅金光璀璨的烙畫
他叫任更順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傳承人
他說
傳承烙畫紀藝
是他這輩子要盡的義務
映象網·鯉魚視頻出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非遺系列短視頻《紀·藝70年》第一期:「盤·點」的藝術。
▲「盤·點」的藝術
自述 ▌任更順
我叫任更順
從事烙畫 上下算到一塊有三十多年了
我這個烙畫技藝 屬於祖傳
也就是從我祖爺那一代
他們都從事過烙畫的創作
我1987年就當村民組長了
一直到1999年我在村子裡面幹
到2001年我又重新來做烙畫
做烙畫的時候 我是把它當成業餘的事來看
因為我當時有一個印刷廠
我完全用印刷廠來維持這個東西
2006年 我就進入了專業(做烙)畫
就是什麼都不幹了 專門來做烙畫
這時候我就開始考慮
它一定得養家餬口啊
我在2001年的時候
我對烙畫有新的看法
我認為烙畫應該用美術知識
和繪畫理論來進行指導烙畫
所以你要想把烙畫做好必須研究繪畫
他們是工具的不同
比如它(繪畫)用的是毛筆或者鉛筆
烙畫用的工具是電烙鐵
繪畫裡面很多是色彩畫
烙畫是單色畫
如何從色彩畫裡面發現烙畫的色度對比
這是很關鍵的
把五顏六色作為色度對比
運用到烙畫當中 它不但有層次
而且更加重了它的古色古香
古樸典雅 神秘幽遠的一面
從而使烙畫達到了一個飛躍
這幅畫是清明上河圖當中的一部分
在創作過程中
都是拿著放大鏡一點一點做的
這幅畫做起來是很艱辛的
這塊板拉到山東進行熱壓整形
再回來拉到滎陽去進行燻蒸高溫消毒
再接著就是機械拋光
機械拋光之後再用手工拋光
就是帶著手套去盤玩
這之後才開始烙
烙一遍之後還要用細砂紙打磨
打磨過之後再戴著手套進行盤玩
先後要進行五次這樣的程序
才能夠真正把它烙完
然後再進行半個月的手工盤玩
所以說 它這個收藏價值是相當高的
以前還可以這樣說
更側重的是技術
而之後更側重的是藝術
藝術和技術是不太一樣的
但是有了技術 藝術發揮更隨心所欲
但是如果僅僅只有技術 而沒有藝術頭腦
這樣做出來只是工匠型的
非遺傳承人這個名義
首先就是政府對民間藝人的一種重視的體現
過去沒有這個叫
從2008年底開始一直到現在
我每周五來培訓村民
每周三去施家河學校開一個烙畫特色課
而且這都是免費的 盡義務的
我覺得 這是應該的
沒有啥大不了的事
並且 過去盡義務了
現在在盡(義務)
我一直到老
我都在盡這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