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市政協「同心聚力巴渝行」走進九龍坡區。在建川博物館參觀,採訪。上遊新聞記者 甘俠義 攝
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梓涵)今年10月,對於眾多重慶軍迷而言,最為關注的一件事要屬海軍166艦抵達重慶了。在抵達中心城區後,它將被改建成為海軍博物館,與農民工博物館、數碼博物館一起,於明年7月1日前在九龍坡區開門迎客。
眾多博物館紛紛亮相,與當地政協數年來持續助推文化資源保護工作密不可分。23日,記者在參加市政協「同心聚力巴渝行」集中採訪活動中獲悉,在助推九龍坡打造「文博大區」方面,當地政協相關協商成果被悉數採納,並推動了該區率先在全市出臺了引導博物館規劃建設的相關文件,讓眾多非國有博物館落地生花。
23日上午,「同心聚力巴渝行」走進九龍坡區。來到重慶建川博物館聚落,工作人員通過展板介紹博物館概況時,此前備受期待的海軍博物館,已進入到建川博物館聚落的地圖之中。
這座還未建成的海軍博物館,可以說是「C位出道」。今年8月28日,海軍166艦正式退役,並移交給重慶建川博物館。拖船逆流而上拖行50天後,166艦於10月18日進入長江重慶水域,受到沿岸各區縣市民的巨大關注,大家紛紛拍下視頻打卡。10月23日,166艦進入重慶中心城區水域,並將進入改建階段。
「海軍博物館預計在明年7月1日前開館。」區政協委員、區文化旅遊委黨委書記、主任鄧立告訴記者,這座以166艦為載體的博物館,將作為國防教育基地向市民開放。
而與之同期開館的,還有農民工博物館和數碼博物館。其中,數碼博物館將位於石橋鋪商圈,而該地也在一段時間內,見證了九龍坡數碼產業的發展——伴隨這些博物館陸續投用,九龍坡區內的非國有博物館建設有望突破20座。
目前,九龍坡已建成呈現音樂藝術的黃桷坪鋼琴博物館,李雲迪藝術館;反映革命歷史的劉伯承六店舊居紀念館、周貢植故居陳列館等;展現巴渝文化的三耳火鍋博物館、走馬故事博物館等。「目前,我們也正在聚焦如何更好的保護重慶建川博物館的100餘件國家一級文物。」鄧立說,作為世界最大洞穴博物館群,如何讓文物在相對陰冷潮溼的環境裡保存,是一個值得聚焦的問題。圍繞「文博大區」的目標理念,九龍坡區政協委員積極參政議政,反映社情民意,明年將通過政協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進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