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春有關的記憶,愛情和音樂是兩大永恆主題。
說起無印良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那個來自日本的某品牌。
不過今天要說的這個「無印良品」,他們所販賣的並不是什麼雜貨,而是兩個年輕人滿溢的才華和純淨的嗓音,他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創作組合無印良品,由王光良和黃品冠組成。
可能會有人好奇,為什麼寫給一路有家駒的文章,不是黃家駒和Beyond,卻寫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無印良品?他們連樂隊都算不上,僅僅只是個演唱組合。原因很簡單,每一個認真做音樂的人都值得被記錄,更何況我聽無印良品的時間幾乎和聽Beyond一樣長,他們也陪伴了我的整個青春。
我是個只聽歌不迷人的好同志,關於光良和品冠的瑣事經歷,從沒有過多去關注,甚至都不敢以他們的歌迷身份自居。今天,只想單純談談他們的音樂和我個人的故事。
初次聽到無印良品,應該是在1998或1999那兩年。當時為了緩解學業壓力,晚上經常躲在被窩裡偷偷聽收音機。幸好那時的電臺沒有太多肉隱肉現的午夜悄悄話,DJ們大多喜歡聊年輕人的感情煩惱,扮演著知心大姐/大哥的角色,並適時將一些應景的情歌穿插在其中。
好像是某天晚上,一個女孩子打電話到電臺傾訴她和戀人之間的甜蜜,DJ隨手推送了無印良品的「身邊」。這首曲風輕鬆明快,調調和歌詞朗朗上口的歌立即吸引了我,尤其是其中的兩把男嗓,一個清澈乾淨,另一個溫暖醇真,他們和聲的時候,讓人聽起來好像每一個毛孔都很開心。
轉天,不再猶豫,立刻去買了他們的磁帶,然後一首首地聽下去,越聽越喜歡,由此入坑。
當時正面臨高考即將到來的重壓,我卻作死地經歷著人生的第一次情動。對方雖然不可能像「身邊」歌詞裡的那種二十四孝男友,但也算小暖男一枚,很陽光,很體貼。可能是因為他的緣故,相比之下,我對品冠會更加偏愛一點,光良給我的感覺更像一個品學兼優的高冷學霸,那可不是我的菜。
背著家長和老師,第一次談一場不合時宜的戀愛,兩個人都顯得小心翼翼。沒有手機的年代,情書成了互訴衷腸的唯一工具。我很喜歡抄上一段不那麼肉麻,又能描述彼此狀態的歌詞來表達心情,其中以無印良品歌詞的出現頻率最高。
「攤開你的掌心,讓我看看你,玄之又玄的秘密,看看裡面是不是真的有我有你」
「在情感的國度,我只為你赴,縱然你身邊陌生的臉,擾亂我們的腳步,我不在乎,追逐你的全部」
這些現在讀一下都會臉紅的歌詞,當時竟然用得那麼溜。
戀愛中有濃得化不開的甜,自然也有難以下咽的苦。我非常害怕鬧矛盾,因為我不是那種可以輕易走出負面情緒的人。在一次吵架後,他竟然給我抄了一整首「多心」的歌詞,讓一場小風波得以煙消雲散。
和無印良品解散的結局一樣,我的初戀最後也是無疾而終。這麼多年後,無印良品的歌還躺在我的歌單裡,但是當初和我用同一副耳機聽歌的那個男生,早已了無音訊。在後無印良品時代,我聽到品冠的個人作品《後來的我們》時,感慨時過境遷,往事隨風飄遠。
兩人各自單飛後,品冠繼續用一把暖嗓陪伴著我的後青春時代。他率先發力,推出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疼你的責任》表現不俗,同名主打歌是直接能把人暖哭的那種。「最佳品牌」和「劉德華」兩首搞怪的歌將他的逗逼特性暴露無疑。這樣又萌又暖的男生,試問哪個女生能抗拒得了?
同期滾石唱片還發行了一張《自創品牌》專輯,將品冠出道以來個人作曲的幾首經典作品收錄其中。多年以後,我重新聽那首由李宗盛填詞,黃品源、黃品冠共同作曲並演唱的「徵婚啟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在那個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嘗試將雷鬼的味道揉進歌裡了。
緊隨品冠其後,光良也推出了《第一次個人創作專輯》,沒錯,這就是專輯的名字。這張專輯主打歌「第一次」的MV,光良坐在鋼琴前邊彈邊唱的形象給人印象超深,蕭淑慎扮演了一個充滿小心機的鬼馬精靈女主,她迅速成了許多男生心中的白月光。
話說光良品冠的MV可是那個年代的招牌,戳中過無數年輕人的心,是不是也包括你?
光良的這張專輯,個人更喜歡「朋友首日封」這首歌,整首歌編曲很有層次,和聲也非常有設計感,很耐聽,多年後聽起來還是會很感動。
憑心而論,雖然兩人的才華旗鼓相當,可若是單論作曲能力,光良確實略勝一籌。即使你沒有聽過他的個人作品,也一定知道「勇氣」吧?勇氣正是光良作曲,馬籍華人歌手梁靜茹演唱的,輕鬆火遍大江南北。隨後他推出的「童話」、「約定」等單曲也都是大熱門。
這些年,光良和品冠一直沒有放棄做音樂,儘管這個時代早已不屬於他們。看著他們參加以飆高音著稱的綜藝比賽,幾乎都是在第一輪就被刷下去,內心既無奈又心疼。
遭遇過類似尷尬的,還有黃貫中,他曾帶著用心改編的作品參賽,然而臺下的觀眾根本聽不出好在哪裡,令人惱火。無淚的遺憾。
想起張亞東在《樂隊的夏天》中所說的「因為資源配置的不公平,給樂隊的機會太少了,每一個平臺都是大明星,流量藝人,非常俗......」在這個流量當道的年代,那些認真的音樂人,生存空間顯得越發逼仄。
慶幸在最好的年華遇到Beyond樂隊,遇到無印良品,也許是經常聽他們的音樂,也許是嚮往他們身上的少年心性,才讓我最終沒有成為一個流俗的人,我感恩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