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司沒打完 北京「無印良品」現身望京
日本「無印良品」稱官司還要打下去 北京棉田稱「無印良品」品牌創立與日本無關
▲北京「無印良品」店在望京開業一個月
▲日本「無印良品」2005年進入中國
提起無印良品,人們都會想起那個設計簡約樸素的日本老品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而中日間有關「無印良品」商標的糾紛已持續了17年。
提起無印良品,人們都會想起那個設計簡約樸素的日本老品牌。然而實際上,北京也有一家本土無印良品店,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實體店鋪已於一個月前問世,但是總遭網友質疑有山寨之嫌。北京青年報實地探訪發現,該店鋪裝修風格、售賣商品確實都與日本無印良品相似,不過還是很容易就能發現中日無印良品的不同之處。而事實上,兩家無印良品店因商標權問題已經明爭暗鬥了17年之久,至今官司仍未完結。
探訪
北京無印良品店在望京悄然開業
北青報記者查詢發現,MUJI無印良品店在北京很多高端商圈都有實體店鋪,比如西單、王府井、朝陽門、大望路等。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也有官方旗艦店。而北京無印良品店只有一家,位於望京的一家購物中心一層。
日前北青報記者進行實地探訪,看到這家無印良品店的外觀:棗紅色的門頭上,白色字體「無印良品」非常搶眼,給人第一印象是,這裡有日本無印良品店。站在店鋪門口,顧客就可以看到最裡面的收銀臺,背板上也有「無印良品」四個大字;貨架上擺放的一些商品會讓「母雞」粉們感到眼熟:旅行U型頸枕、懶人沙發、乳白色香薰機、彩色文具筆……這些都已被網友們評為是無印良品的人氣單品,列入該品牌必買排行榜。
不過經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家本土無印良品店與日本無印良品店還是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店鋪面積不大,目測100多平方米,貨品種類、數量相對較少,有毛巾、床品、家具、廚具、餐具、文具等。其次,吊牌名稱有四種,絕大多數商品標籤上印有「無印工坊」或者是「Natural Mills」字樣,也有的商標是「無印良品」或「無印良品」。在價格方面,有些商品價格比日本無印良品便宜一點,比如旅行U型枕,零售價格每個129元,而京東商城上MUJI旅行U型靠枕149元一個。
顧客洪女士是「母雞」粉,昨天特意開車來買東西,可是在店裡逛了一圈總是感覺哪裡不對勁兒。她翻出格紋睡衣吊牌一看,上面的商標是「無印工坊」,於是她又跑到店外再次確認店鋪名稱,發現原來這家店叫「無印良品Natural Mills」,這不是自己一直粉的那個無印良品。隨後她向店鋪導購詢問:「你們是無印良品子品牌?還是山寨無印良品店啊?」面對顧客質疑,導購淡定回答:「我們是中國的無印良品,在這裡剛開業一個月。」
此前曾有網友稱,在天貓上有兩家無印良品旗艦店,無印良品Natural Mills還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但是北青報記者搜索結果發現,天貓上已經找不到北京無印良品旗艦店。其他電商平臺也沒有北京無印良品商品銷售。無印良品Natural Mills微信公眾號已經檢索不到。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無印良品成立於2011年6月21日,註冊資本1260萬元,登記機關為朝陽分局,經營範圍是項目投資管理、投資諮詢;技術推廣服務;貨物進出口;代理進出口、技術進口;銷售紡織品、工藝品、服裝、日用品。股東為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認繳出資額660萬元)、馬濤(認繳出資額300萬元)、徐靖(認繳出資額300萬元)。
MUJI聲明
商標訴訟仍未結束
針對日前有報導稱,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只能叫「MUJI」的情況,11月1日,日本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品計畫」)發表聲明稱,不會出現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無印良品」的情況。
據悉,「無印良品」誕生於1980年的日本,主推服裝鞋帽、辦公用品、生活雜貨、化妝品、食品飲料等各類商品。1991年該品牌進入英國倫敦及中國香港,於2005年在中國大陸開設第一家實體店鋪。
據良品計畫稱,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申請24類「無印良品」商標之前,其他公司已經在中國大陸申請了24類中的大部分商品(床罩、毛巾等)「無印良品」的商標。據了解,24類「無印良品」商標,包括織物、布、毛巾、床罩等商品。
2001年,日本無印良品對其他公司(期間,該公司將24類「無印良品」商標權轉讓給了另一家公司)申請的上述24類「無印良品」提出異議,之後該公司為了在中國大陸取回24類「無印良品」商標,與其進行了長期法律訴訟,直到目前,相關訴訟仍在繼續。
良品計畫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在中國開設的門店通常會同時使用「無印良品」和「MUJI」作為門頭,請消費者注意甄別。針對部分媒體報導中提及,最近中國各地相繼出現了大量使用和MUJI上海一樣的紅底白字配色和一樣字體的「無印良品」門頭,並且店內裝潢及產品陳列風格相似的店鋪,良品計畫表示,其與我集團公司經營的「無印良品」品牌沒有任何關係。
另外,除了店鋪外觀以外,良品計畫還稱,這些店鋪銷售商品中,除24類商品以外,其他類別的部分商品上也使用了「無印良品」商標,從而造成了消費者誤認。對此損害侵權行為,良品計畫已經採取了訴訟等法律行動,並已獲得了約200萬人民幣賠償金額。今後,對於仿冒店鋪及商標侵權等行為,良品計畫表示還將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北京棉田聲明
「無印良品」品牌創立與日本無關
北京棉田微信公眾號在11月2日發表聲明稱,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是24類「毛巾、被子」等商品上的「無印良品」商標合法持有人,該商標早已由最高人民法院確權,不存在任何爭議。
對於「無印良品」的由來,北京棉田介紹,上世紀90年代,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生產出一款植物染毛巾,以「無印染」的概念追求「優良品質」。時值亞洲華語歌壇上「無印良品」組合的歌曲廣為流行,於是將這款毛巾取名「無印良品」。該品牌創立完全與日本「無印良品」無關。
北京棉田認為,「不使用就不保護」是全球的通行規則,日本「無印良品」2005年才進入中國,此前除搶奪棉田公司的商標外,沒有任何實際使用行為。
棉田方面稱日方企業還針對棉田公司眾多有在先權力的商標提出異議,每年增加棉田公司訴訟費幾十萬元。
回顧
無印良品商標糾紛持續17年
■2000年4月6日海南南華實業貿易公司申請在第24類註冊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的文字商標,並且在2001年4 月經商標局初步審定並公告。
■2001年4月日本良品計畫公司向中國商標局提出了有關第24類註冊第1561046號「無印良品」商標的異議申請。
■2004年1月7日商標局裁定被異議的商標予以核准註冊。
同年1月20日良品計畫便向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了異議的覆審申請。
■2009年3月9日商標評審委員會最終裁定被異議商標予以核准註冊。同年4月20日良品計畫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良品計畫認為從2005年7月起便在上海開設了中國第一家專賣店,「無印良品」產品已經在中國消費者中建立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2012年6月最高法再審之後,認為雖然良品計畫提交了諸多證據證明在異議商標申請之前,已經在中國大陸境內在第24類商品上使用並且具有一定影響,但是證據只能夠證明「無印良品」商標在日本、中國香港等地區知名度的情況,並不能夠充分證明「無印良品」商標在中國大陸境內使用在第24類毛巾等商品上具有影響的事實。至於被異議商標是否屬於惡意搶註無評判必要。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判決。
■2017年12月,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銷售的第24類商品中,部分商品標識使用了「無印良品」。以此為由,北京棉田方面及其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向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MUJI上海提出訴訟。
最終,法院判決的結果是支持了北京棉田方面提出的部分訴訟請求,要求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停止侵權行為並進行賠償。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告訴記者,已經於2018年1月26日提出上訴,現在正在二審階段。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