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心語可樂
提問者:小孟(解放牛網網友)
解答者:徐光興(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問:電影《盜夢空間》引發了人們對夢境的關注。撲朔迷離的夢境,似乎總與現實境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例如,夢到自己從高處摔落,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中正感到不可靠,或缺少生活的支柱。請問,解夢有沒有科學根據?
答:在世界一切奧秘中,再沒有比那些來自人類內心的奧秘更令人著迷的了。而夢又是通往這個奧秘國度的「通道」。
《解夢九講》序言中,曾闡明夢對人們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夢是人們情感的『鏡子』,人睡著了,理性也就入睡了,但情感活動卻不會中止;夢是我們未來生活的『測試器』,它告訴我們未知的東西;夢也是我們心理健康的『安全閥門』,它解除了人心中的束縛和壓力,讓人自由思考,讓我們了解自我的深層的心理意識,以及身體和生理的變化……」
最早用科學方法來解夢的,是精神分析學鼻祖弗洛伊德和他的學生榮格。弗氏的貢獻在於運用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知識來解夢,其核心理論是「間接的願望滿足」。榮格的貢獻在於提出夢是「人類集體靈魂說」。
現代科學家解夢主要是在實驗室中,運用腦電圖儀、生物反饋儀等儀器,對參加實驗者的夢境進行腦電波、眼睛速動等神經生理學的檢測,有時還進行大腦血清素、乙醯膽鹼、呼吸、血壓和脈搏等醫學數據的收集工作。現代解夢探索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運用夢境的分析,來探索文學藝術創作的機制。例如,作曲、繪畫、詩歌和小說等的創作靈感是如何被激發的,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將夢境形象化。
二是醫學研究,試圖利用夢來診斷和治療人類各種疾病的設想。研究者發現有些夢可用來預測疾病,有的夢甚至還有預測傳染病發生的作用,研究人員把這種預測稱之為「前驅症狀」。我國中醫學在這方面也有諸多貢獻。
三是用夢來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的研究。英國心理學家斯高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後,得出結論說:「夢可能是解決問題和危機的理想實驗室。」
(責任編輯: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