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低俗迷信」:解夢,科學分析還是故弄玄虛—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王靜

解夢亂象

「一條大河,流水滔滔,河畔行走,會不會遭遇衝擊……堤岸攔住了河水。」清晨醒來後,吳曉紅(化名)就開始琢磨這夢中場景的寓意。「會發生什麼事情?」她弄不明白,心裡直嘀咕。於是立刻打開電腦,習慣性地查詢《周公解夢》。這幾乎是她早起後經常做的一件事情。每當《周公解夢》解析其夢中情景暗示「吉利」,她會興高採烈愉快地工作;當解析出現「不利」時,她會鬱悶數日。她的情緒,就這樣被夢所左右。

身為科研人員,吳曉紅有時也對自己的行為感覺可笑,甚至荒唐,但醒來時,如果記憶清晰,她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查看《周公解夢》。

事實上,我們身邊並不缺乏有和吳曉紅同樣行為的人。

專家剖析

人們為什麼這麼「迷戀」解夢?北京軍頤中醫院首席專家王玉堂認為,焦慮和壓力,往往是噩夢出現的重要原因。

國際夢研究協會(IASD)統計發現,一個大手術或疾病,或失去愛人,或目睹暴力等侵害行為,均可引發人做噩夢。重大創傷是造成周期性噩夢的原因,但並非所有噩夢的觸發原因都是精神創傷引起的。工作或財政焦慮等頻繁緊張的刺激,也可能引發噩夢。例如,某人去一個瘧疾流行的國家旅行,服用抗瘧藥甲氟喹後,很可能會產生一些和它有聯繫的噩夢。流感等發燒疾病,常引發噩夢。呼吸暫停和嗜睡病等,也會增加噩夢的發生率。

王玉堂指出,雖然噩夢被認為是人們對日常生活作出的正常反應,但如果噩夢的強烈和嚴重程度持續下去,就需要諮詢專家進行治療。

北京大學退休教授沈政認為,人類的睡眠大約可有4到6個周期。

一般情況下,上半夜睡眠的夢境,常與當天或近期發生的事情即與近期記憶相關;下半夜的睡眠,常與較遠的記憶發生關聯。而黎明前,即將起床時,夢的內容不著邊際,多稀奇古怪,以自己想不到的某些知覺成分偏多,而這部分夢,人們往往記憶相對清晰。

研究人員利用老鼠等動物實驗發現,雷姆睡眠期(睡眠後,一般會從淺睡眠進入深睡眠。約1小時後,睡眠又會慢慢變淺,進入半夢半醒狀態)大腦中腦幹部分發出興奮波,刺激大腦皮層,從而浮現出視覺影像。但這些只是夢境的材料,並非過去記憶的重現。在記憶基礎上,浮現出的各種合成的影像,構成了反映人類內心深處心理的故事情節。這就是夢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周逸峰告訴記者,夢十分複雜,科學實驗難以重複驗證,給研究帶來了較大困難。由此,給一些無科學依據的解夢說提供了生存空間,迷惑了不少人。

記者手記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一判斷目前尚無充分科學依據。《周公解夢》之類,無科學道理,醫務人員絕對不會以此進行任何診療。

最早對夢進行研究的奧地利科學家弗洛伊德指出,人的活動,包括思想,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

一般而言,人在白天醒著的時候,多為有意識活動,欲望得以控制。夜晚,入睡後,大腦進入無意識狀態,部分欲望會以夢的形式呈現,或以夢的形式得到滿足。

弗洛伊德指出,夢的材料來自三方面:一是身體狀態;二是日間印象;三是兒童期的經歷。夢的材料來源於身體所受刺激,這是幾乎每個人都承認的事實。

例如,一個人如果餓了,在夢裡就會夢見吃飯;如果一個人腳冷了,就可能會夢見在雪地裡行走;如果一個人咽喉腫痛,就可能夢見被人卡住脖子,如此等等。

如果被夢境攪亂產生了不安情緒,不妨諮詢問診醫生,或者查閱一些對夢進行研究的科學資料。當了解了夢產生的生理機制後,就會慢慢安靜下來,不會糾結於夢的暗示或寓意了。

《中國科學報》 (2014-10-2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抵制低俗迷信」報導:理性的迷失—新聞—科學網
    弘揚科學精神,反對低俗迷信,既有現實針對性,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本報與中國科協聯合推出「弘揚科學精神 抵制低俗迷信」系列報導,針對典型現象進行剖析,揭示其毒害社會的本質,以期正本清源、弘揚理性與創新精神,重塑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
  • 解夢:科學分析還是故弄玄虛
    原標題:解夢:科學分析還是故弄玄虛 解夢亂象 「一條大河,流水滔滔,河畔行走,會不會遭遇衝擊……堤岸攔住了河水。」清晨醒來後,吳曉紅(化名)就開始琢磨這夢中場景的寓意。「會發生什麼事情?」她弄不明白,心裡直嘀咕。於是立刻打開電腦,習慣性地查詢《周公解夢》。
  • 「抵制低俗迷信」系列報導:面相無關吉兇禍福—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心理所溝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忠表示,這有一定的準科學依據,但並不絕對。 事實上,人的面孔的確承載了很多信息。它承載著一個人的過去(遺傳基因表現、歲月曆練痕跡等)和現在(情緒狀態)。 王文忠說,情緒狀態主要通過面部肌肉表達。長期處於某種情緒和心態,會影響面部肌肉的狀態。長期的抑鬱、壓抑和愁苦,會讓長相憔悴、乾澀;長期的喜樂、平靜,則讓人面部光滑。
  • 反對低俗迷信報導:星座,十二個樂此不疲的詭辯—新聞—科學網
  • 反邪教宣傳| 崇尚科學,抵制邪教
    反邪教宣傳| 崇尚科學,抵制邪教 2020-11-26 10: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算命:故弄玄虛的消費欺詐
    ◇算命店鋪通過算命盈利,實際上是宣傳封建迷信的行為。對傳播宣揚封建迷信的單位,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處以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網際網路平臺要自覺抵制封建迷信,對進駐網店加強資格審查和日常監管。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聯合出手,抵制封建迷信,違法必究。  算命還能網購?
  • 抵制網絡低俗語言 別讓粗俗網語玷汙中文之美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曾發布一份《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了網絡低俗語言產生的4種途徑。除了這種英文發音音譯之外,還有一些生活中髒話的網絡變形,例如「草泥馬」;詞語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也多用於罵人的髒話,如「艹」;網民諷刺挖苦的新造詞語,如「土肥圓」「矮矬窮」等。  有些網友認為,使用這些粗俗的詞語其實只是為了娛樂,何必較真,應該包容。
  • 「馬年犯太歲」一說突然風傳 真有其事,還是迷信故弄玄虛?
    原標題:「馬年犯太歲」一說突然風傳 真有其事,還是迷信故弄玄虛?   專家:缺乏科學依據,但心存善念總不會錯  中國江蘇網1月6日訊 隨著「馬上有錢」一系列時髦吉祥語的流行,人們對馬年的期待,愈加強烈。
  • 風水學到底是科學還是迷信?
    作為一名資深職業風水師,執業生涯中面對最多的疑問,大概就是關於風水學是科學還是迷信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其實不單純是一個關於風水學的問題,它還涉及到風水師這個行業的執業態度,跟學術的傳承。這裡用一篇文章,給大家做一些分享。首先,什麼是科學?
  • 老母親「露西」的大腦更像誰—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通過測量和分析人類遠古祖先的頭骨化石,以估計其大腦的體積和生長。近日,刊登於《科學進展》的一項新研究,利用CT掃描技術,觀察了南方古猿阿法種(「露西」和「塞拉姆」)化石頭骨內300萬年前的大腦印跡,為弄清其大腦進化提供了新的線索。
  • 星座有特殊寓意嗎 院士專家剝開偽科學外衣—新聞—科學網
    「科學每失去一片土地,都會被偽科學迅速佔領。」數日前,由中國科學報社發起的「百名院士聯合籤名呼籲科學精神抵制低俗迷信」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眾多媒體紛紛開展了關於「偽科學」話題的討論。 10月24日,在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第34期活動上,來自國內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再次向陰魂不散的「偽科學」掄起了重錘。
  • 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發布—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和《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 經典話題:佔星和塔羅是迷信還是科學?(下篇)
    讓我們回顧一下上篇,上篇提到有兩個極端派別:科學派和神秘派,並談過佔星的歷史起源、科學根源和如何淪為迷信的下場。今天為了能正常探討接下來的話題,也請大家以理性和客觀的角度一起去分析。上篇談完佔星,我們現在談一下塔羅,塔羅主要來源於西方(具體請網絡查一下,不逐一敘述),塔羅作為古老的佔星工具,相當於中國的《周易》。
  • 研究人員發現鋰離子電池「短壽」潛在因素—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員於奕與合作者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在成像過程中生成每一種元素的純形態。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透射電子顯微鏡通過從目標材料上彈射一束電子來成像。於奕與合作者用電子束轟擊含有鋰或鈉的化合物。作為回應,化合物分解了。 當化合物分解時,純鋰或鈉的晶體析出並迅速向外膨脹,在結晶減慢之前的幾秒鐘內直徑達到大約幾百納米。
  • 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地跟蹤早期心臟形成—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刊登於《科學》。 研究人員對胚胎小鼠心臟進行了顯微解剖,以觀察一種非常早期的細胞條紋——心臟新月,如何轉變為線狀心臟管。研究人員利用高解析度成像、延時顯微鏡和單細胞RNA測序識別了細胞類型,能夠在大約12小時的發育過程中跟蹤不同群體的心肌祖細胞的發育。 新技術使他們第一次確定了一組祖細胞,它有助於心肌細胞和早期心外膜(心臟最外層)形成。
  • 經典話題:佔星和塔羅牌:迷信還是科學?(第二部分)
    讓我們回顧第一部分,其中提到有兩個極端派系:科學主義和神秘主義,本文還討論了佔星的歷史淵源、科學淵源以及如何陷入迷信。為了能夠討論以下話題,請從理性和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在討論了佔星之後,讓我們來談談塔羅,塔羅主要來自西方(詳情請上網查詢,不要一一描述),作為古老的佔星工具,tarot相當於中國的《周易》。
  • 中國傳統預測學是科學還是迷信?
    中國傳統預測學是科學還是迷信? 大家好,我是西安祈福堂周易預測師丁吉虎,今天講下中國傳統預測學和科學與迷信的關係。這個問題爭執已久,如果盲目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從預測學的原理、實踐和歷史原因出發進行討論,或許可以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
  • 現代周公解夢,古老文化與現代科學的結合
    《周公解夢》也經歷了這樣的歷程,過去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後來被斥為封建迷信。其實,一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道理,《周公解夢》亦然。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發現一些問題是科學可以解釋的,比如預知之夢。凡是大自然的變異,如地震、暴雨、天災等之類,當它們處於萌芽狀態之時,就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刺激,這種刺激在某些人的睡眠中即可形之為夢,人夢到的一些場景不久就會發生。
  • 昨夜驚夢,周公解夢是迷信,信科學能解夢嗎?
    「莊生曉夢迷蝴蝶」,夢中愜意無比,然而一覺醒來,卻不知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面對縹緲而又真實萬分的夢境,迷茫、困惑之餘,更期望能從中得到提示。無論古今中外,對夢的了解始終是一個謎。有人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那夢又能告訴我們自己心中隱藏的什麼秘密呢?在人類的一切奧秘中,恐怕再也沒有比那些來自人內心的奧秘更讓人神往,讓人不解的了。
  • 是迷信還是科學?
    它是迷信還是科學?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對周易預測的現狀分析一下。現在搞周易預測的人很多,從本質上來講,是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應用,傳播和發展。根據實際情況,大致可分為三大派:一、學術派。二、江湖派。三、靈異派。一、學術派。這一派的學習者和預測師。完全由《周易》的理論出發,認真學習和研究理論知識,並勤於實踐,力圖從學術的角度,去探求周易預測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