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有特殊寓意嗎 院士專家剝開偽科學外衣—新聞—科學網

2020-11-15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李瑜

 

親愛的讀者,你相信星座預言嗎?你相信神醫妙手嗎?你相信心理暗示嗎?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感到新奇、困惑、彷徨,也許今天會收穫一份清晰的答卷。

 

「科學每失去一片土地,都會被偽科學迅速佔領。」數日前,由中國科學報社發起的「百名院士聯合籤名呼籲科學精神抵制低俗迷信」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眾多媒體紛紛開展了關於「偽科學」話題的討論。

 

10月24日,在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第34期活動上,來自國內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再次向陰魂不散的「偽科學」掄起了重錘。

 

天上星,人間事?

 

「我們分手吧。」

 

「為什麼?」

 

「我感覺咱倆星座不合。」

 

一則趣談引來了全場笑聲。然而,作為與會專家之一的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臉上的表情卻很是無奈。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說,星座並沒有任何特殊寓意,它純粹是人為的劃分。」朱進解釋說,天文學家為了方便觀測,把天空中某個方向上最亮的幾顆星連了起來。1930年,按照國際氣象學聯合會公布的統一標準,整個天空被分成了88個不等塊,並賦予了不同名字。

 

「這88個星座包括14個人名、9種雀鳥、2種昆蟲、29種水陸動物、一些神話與傳說中的異獸以及無生命體。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星座的形狀與其名稱毫不相干。」朱進說。

 

「如果按照十二星座的說法,那麼世界上所有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這段時間出生的人都是金牛座,平均計算,該星座應該有5億人,這5億人的性格、特點都一樣,或者他們未來要經歷的事都一樣,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朱進說。

 

他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比如按照星座學的說法,金牛座的人都心地善良,如果加以統計,可能80%的金牛座都會覺得很對。其實,把這個結論放到其他任何星座都是如此,因為這是一個人性向善的問題,與屬於什麼星座無關。

 

「神奇」大師?

 

「『你最近怎麼瘦了,臉也青了,是不是得癌症了?』『你怎麼比昨天又瘦了,又青了,癌症大概是到晚期了吧?』……幾番『關懷』之後,某人真的臥床不起了。」儘管已至耄耋之年,但談起交手多年的「老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依然保有一份童趣。

 

他向到場嘉賓解釋說,「暗示療法」是社會上許多江湖郎中慣用的伎倆,精神病科在治療精神病患者時,也經常會用到暗示療法,它屬於心理治療。

 

「暗示療法有一個特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李連達表示,對於暗示療法的一些良性反映,僅限於主觀自覺症狀患者,而對於器質性疾患、客觀病症、實質性病變等均無效果。

 

「暗示療法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容易掩蓋真正疾病的變化,造成嚴重後果。」李連達說。

 

然而,這些手法拙劣的表演者,緣何能夠屢博眾彩?

 

「因為老百姓沒有足夠的甄別能力,這與我們的科普工作不到位有很大關係。」李連達指出,這些所謂的大師和神醫都屬於過去的江湖術士,對江湖騙人的把戲、套路非常熟悉,手段十分高明。

 

此外,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為「大師」們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因為老年人多了,慢性病人多了,一些人在養生保健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可又找不到合適的專家,難免就找到騙子那兒去了。」李連達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傷感。

 

「他們的一大特點就是非法行醫,經常鼓吹協和醫院、北大醫院治不好的病他們全能治。」李連達指出,「大師」們往往沒有正規學歷,很多人僅是小學畢業。

 

點亮科普之光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支蠟燭。」《科幻世界》副總編、《星雲》雜誌創始人姚海軍的一句話讓與會者陷入了沉思。

 

「迷信和偽科學盛行與特定的社會條件密切相關。」南開大學心理學教授樂國安認為,在科學不夠進步的社會,迷信、偽科學的東西必然有生存市場。此外,處於轉型期的社會,原有規範對社會成員的約束力會有所下降,偽科學很可能趁機泛濫。

 

姚海軍表示,當下的國民科學素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科學工作者應多做正面工作來擠壓偽科學的生存空間,讓其逐漸失去舞臺和領地。「同時,在界定科學與偽科學的概念時,要用科學的方法,在謹慎、嚴謹之餘,也應保持耐心。」

 

李連達對此表示贊同,他強調,對於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偽科學」一定要區分對待:一種是由於人們對事物未來發展的認知力不足,形成的一些錯誤看法,這在一定時間內也叫偽科學,但它並不是人們有意的惡性行為;另一種是已經有足夠的科學根據,完全能夠證明某一事物是錯誤的,但辯護者卻一再堅持,為其包裹上宗教或迷信的外衣來欺騙公眾,這是毫無疑問的偽科學。「這兩種情況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前者要寬容,對於後者,要戰鬥到底。」

 

《中國科學報》 (2013-10-29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星座是偽科學嗎?但我還是是信星座的
    星座,或者說佔星術,現在屬於一種流行文化,是典型的偽科學。有人給你講周公解夢,你也許覺得是瞎扯和迷信,但要是有人和你聊星座,你反而覺得容易拉近距離,甚至分析很有道理。這就是星座這種偽科學能夠流行的原因之一。星座佔卜預測,當然是偽科學,完全沒有可信度。
  • 周易是偽科學嗎?
    在自媒體寫作過程中,銘海老師遇到不少從事易學工作的同行,他們其中有很多人也像銘海老師一樣,每天筆耕不輟,無私分享易學知識給諸位緣友。 然而,與銘海老師一樣,不少的命理師風水師等,在寫作過程中遭遇了很多不平事,比如很多人認為周易學說是偽科學,說周易不可信。
  • 中科院院士武向平:學天文學有前途—新聞—科學網
    探討宇宙的命運 就是研究人類的命運
  • 沈忠厚院士:水擊石穿尋地火—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傑出的油氣井工程技術專家、水射流專家、教育家,油氣井工程學科的奠基人。 沈忠厚長期從事高壓水射流理論與技術的研究工作,將射流技術與石油鑽井工程相結合,開闢了我國石油鑽井技術的新領域。發明了新型加長噴嘴牙輪鑽頭、自振空化射流鑽頭和機械及水力聯合破巖鑽頭等三種新型高效鑽頭,對淹沒非自由射流動力學規律、自振空化射流理論和機械及水力聯合破巖理論有重要突破和發展。
  • 李淼:不懼院士的身份地位,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
    眾所周知,現在社會上由於種種過於寬鬆的氛圍,一些偽科學和迷信思潮可以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甚至一些原來是科學界比較有名的人,比如朱清時這樣具有院士身份的人,也可以在公開場合宣傳偽科學的荒謬言論。由於某些人具有院士這種層次的身份,他們一旦宣傳偽科學,是對社會影響很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惡劣,特別對世界觀沒有成熟的青少年具有很大蠱惑性的。
  • 別不服,星座就是偽科學
    別不服,星座就是偽科學 科學自媒體脫口秀節目,每期五分鐘解剖一個熱點,挖掘新聞背後的科學
  • 「抵制低俗迷信」系列報導:面相無關吉兇禍福—新聞—科學網
    中國有久遠的相術歷史,《漢書·藝文志》就有《相人》二十四卷,流傳民間的相術書有《麻衣相法》《水鏡神相》等。 相面作為一種主要的算命形式,並非中國獨有。在西方,相面之術可追溯至古希臘。亞裡土多德就曾試圖根據面部特徵推斷人的性格。18世紀末,瑞士詩人、相士拉瓦特爾將相術在歐洲發揚光大。
  • 通靈學、佔卜術、星座學,是偽科學嗎?
    你見過鬼嗎?你聽說過一些奇聞異事嗎?你相信通靈學、佔卜術、星座學嗎? 這些怪誕事物看起來真實得可怕,可是這些看似真實的神秘事件是真實的嗎?如果是,應該相信其中哪一部分,應該如何科學地檢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物呢?
  • 通靈學、佔卜術、星座學,是偽科學嗎?
    你見過鬼嗎?你聽說過一些奇聞異事嗎?你相信通靈學、佔卜術、星座學嗎?這些怪誕事物看起來真實得可怕,可是這些看似真實的神秘事件是真實的嗎?如果是,應該相信其中哪一部分,應該如何科學地檢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物呢?
  • 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
    它與GPS有何不同?9月21日,作為2020年全國科普日重要活動之一,由由市科協、市教委主辦,市老科協、市教育發展基金會舉辦的「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鐵山坪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受邀來渝的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專家成員董景新教授,以《中國北鬥—天上的指路神杖》為題,為800多名師生奉上了一場科技「大餐」。
  • 院士專家進校園 解密北鬥如何擔任「指路神杖」
    「我們有了北鬥,就相當於把守護國門的金鑰匙握在了自己手裡。」9月21日下午,「2020年重慶市全國科普日院士專家科普校園行活動」啟動儀式在重慶市第十八中學校(鐵山坪校區)舉行。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專家成員董景新教授以《中國北鬥—天上的指路神杖》為題,為師生們講解北鬥衛星「誕生」過程、基本構成及作用,結合中國航天發展的歷史,為在場學生勾勒出航天強國發展之路。北鬥 守護國門的金鑰匙董景新董景新說,目前美國GPS系統在軌衛星34顆,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27顆,歐盟伽利略系統26顆,而我國的北鬥系統在軌衛星有51顆。
  • 華貴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原標題:華貴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11月8日,華貴食品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 男人佩戴白水晶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嗎?
    白水晶的顏色透明,晶瑩剔透,有非常強大的氣場,很適合男性佩戴,那麼男性佩戴白水晶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呢?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這些特殊寓意!1、男人佩戴白水晶寓意著佩戴者做人清清白白,沒有任何汙點。白水晶是璀璨的,男人佩戴白水晶也寓意著佩戴者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像白水晶一樣璀璨。2、白水晶是佛教的七寶之一,經常被用來做成佛珠,所以男人佩戴白水晶也寓意著佩戴者有一顆慈悲善良的心。注意白水晶不能與金銀首飾一起佩戴,因為白水晶硬度大於金銀,一起佩戴會對金銀首飾表面造成劃痕。
  • 中國科學報「抵制低俗迷信」報導:理性的迷失—新聞—科學網
    究其根源有哪些呢?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周立偉對此並沒有給出樂觀的回答:「建國以來,我國的很多迷信都得到了遏制,可是這幾十年來,整個社會的風氣在變,很多迷信又有所抬頭了,浮躁的社會風氣使人想盡辦法去攫取錢財。」 更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政府官員對迷信的推崇屢見不鮮,社會影響極為惡劣。
  • 7月已有3位院士逝世,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1位院士
    據@光明日報 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發現一些中草藥有較高的抑制HIV複製的作用。1993年當選為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7月以來,共和國已有3位院士駕鶴西去,而在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1位兩院院士。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新聞背景:院士制度源於歐洲 1948年產生首批院士
    新聞背景:院士制度
  • 反對低俗迷信報導:星座,十二個樂此不疲的詭辯—新聞—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張文靜 現象 近兩年,「黑處女座」成為網友們樂此不疲的話題
  • 反雞湯丨「大腦結構決定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
    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可怕,不僅是因為它「有理有據」地否定了女生的能力,更是因為它讓女生在學不好功課時,找到了打退堂鼓的藉口。波伏娃說,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 研究人員發現鋰離子電池「短壽」潛在因素—新聞—科學網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206-w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一個細胞一個細胞地跟蹤早期心臟形成—新聞—科學網
    在初期,這些細胞排列成典型的新月形,並且已經表現出緩慢有節奏的收縮。隨著發育,圖中綠色、紅色和品紅代表了構成心臟的不同區域。胚胎期的心臟在這個階段被描述為「線形心臟管」,並可以看到心室開始形成和成形。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126/science.abb2986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