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李瑜
親愛的讀者,你相信星座預言嗎?你相信神醫妙手嗎?你相信心理暗示嗎?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感到新奇、困惑、彷徨,也許今天會收穫一份清晰的答卷。
「科學每失去一片土地,都會被偽科學迅速佔領。」數日前,由中國科學報社發起的「百名院士聯合籤名呼籲科學精神抵制低俗迷信」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眾多媒體紛紛開展了關於「偽科學」話題的討論。
10月24日,在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第34期活動上,來自國內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再次向陰魂不散的「偽科學」掄起了重錘。
天上星,人間事?
「我們分手吧。」
「為什麼?」
「我感覺咱倆星座不合。」
一則趣談引來了全場笑聲。然而,作為與會專家之一的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臉上的表情卻很是無奈。
「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說,星座並沒有任何特殊寓意,它純粹是人為的劃分。」朱進解釋說,天文學家為了方便觀測,把天空中某個方向上最亮的幾顆星連了起來。1930年,按照國際氣象學聯合會公布的統一標準,整個天空被分成了88個不等塊,並賦予了不同名字。
「這88個星座包括14個人名、9種雀鳥、2種昆蟲、29種水陸動物、一些神話與傳說中的異獸以及無生命體。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星座的形狀與其名稱毫不相干。」朱進說。
「如果按照十二星座的說法,那麼世界上所有在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這段時間出生的人都是金牛座,平均計算,該星座應該有5億人,這5億人的性格、特點都一樣,或者他們未來要經歷的事都一樣,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朱進說。
他打了這樣一個比方:比如按照星座學的說法,金牛座的人都心地善良,如果加以統計,可能80%的金牛座都會覺得很對。其實,把這個結論放到其他任何星座都是如此,因為這是一個人性向善的問題,與屬於什麼星座無關。
「神奇」大師?
「『你最近怎麼瘦了,臉也青了,是不是得癌症了?』『你怎麼比昨天又瘦了,又青了,癌症大概是到晚期了吧?』……幾番『關懷』之後,某人真的臥床不起了。」儘管已至耄耋之年,但談起交手多年的「老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依然保有一份童趣。
他向到場嘉賓解釋說,「暗示療法」是社會上許多江湖郎中慣用的伎倆,精神病科在治療精神病患者時,也經常會用到暗示療法,它屬於心理治療。
「暗示療法有一個特點,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李連達表示,對於暗示療法的一些良性反映,僅限於主觀自覺症狀患者,而對於器質性疾患、客觀病症、實質性病變等均無效果。
「暗示療法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容易掩蓋真正疾病的變化,造成嚴重後果。」李連達說。
然而,這些手法拙劣的表演者,緣何能夠屢博眾彩?
「因為老百姓沒有足夠的甄別能力,這與我們的科普工作不到位有很大關係。」李連達指出,這些所謂的大師和神醫都屬於過去的江湖術士,對江湖騙人的把戲、套路非常熟悉,手段十分高明。
此外,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為「大師」們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因為老年人多了,慢性病人多了,一些人在養生保健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可又找不到合適的專家,難免就找到騙子那兒去了。」李連達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傷感。
「他們的一大特點就是非法行醫,經常鼓吹協和醫院、北大醫院治不好的病他們全能治。」李連達指出,「大師」們往往沒有正規學歷,很多人僅是小學畢業。
點亮科普之光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一支蠟燭。」《科幻世界》副總編、《星雲》雜誌創始人姚海軍的一句話讓與會者陷入了沉思。
「迷信和偽科學盛行與特定的社會條件密切相關。」南開大學心理學教授樂國安認為,在科學不夠進步的社會,迷信、偽科學的東西必然有生存市場。此外,處於轉型期的社會,原有規範對社會成員的約束力會有所下降,偽科學很可能趁機泛濫。
姚海軍表示,當下的國民科學素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科學工作者應多做正面工作來擠壓偽科學的生存空間,讓其逐漸失去舞臺和領地。「同時,在界定科學與偽科學的概念時,要用科學的方法,在謹慎、嚴謹之餘,也應保持耐心。」
李連達對此表示贊同,他強調,對於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偽科學」一定要區分對待:一種是由於人們對事物未來發展的認知力不足,形成的一些錯誤看法,這在一定時間內也叫偽科學,但它並不是人們有意的惡性行為;另一種是已經有足夠的科學根據,完全能夠證明某一事物是錯誤的,但辯護者卻一再堅持,為其包裹上宗教或迷信的外衣來欺騙公眾,這是毫無疑問的偽科學。「這兩種情況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於前者要寬容,對於後者,要戰鬥到底。」
《中國科學報》 (2013-10-29 第1版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