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已有3位院士逝世,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1位院士

2021-01-12 澎湃新聞

據@光明日報 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曾毅,男,1929年3月生,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病毒學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公開資料顯示,曾毅從1973年開始研究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係,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已在國內廣泛應用,使鼻咽癌的早期診斷率從20-30%提高到80-90%,挽救很多病人的生命。應用血清學指標可以在發病前5-10年預測鼻咽癌發生的可能性。在國際上首先從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建立細胞株,這些細胞株都帶有EB病毒的DNA和蛋白。發現鼻咽癌高發區的一些中草藥、植物和食物帶有促癌物。發現人鼻咽部的厭氧桿菌能產生丁酸。發現與HLA連鎖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在國際上首次證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協同作用下,EB病毒感染的人胎鼻咽部黏膜組織在裸鼠能誘發人鼻咽癌。這是EB病毒誘發人鼻咽癌的直接證據,同時也提供了研究鼻咽癌病因多因素和作用機制的模型。

曾毅從1984年起開展愛滋病毒(HIV)和愛滋病(AIDS)的研究,證明1984年HIV已傳入我國。1987年分離到第一個中國的HIV-1毒株。建立了HIV的快速診斷方法。發現一些中草藥有較高的抑制HIV複製的作用。1993年當選為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7月以來,共和國已有3位院士駕鶴西去,而在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1位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盧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纖領域奠基人鬱銘芳逝世。

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乾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相繼逝世。

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碧蓮逝世。

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許其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童秉綱,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曾毅先後逝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12月,已痛失3位院士……
    …… 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日因病於上海去世,享年84歲。 這是12月 中國痛失的第3位院士 進入12月以來,已送別3位院士,讓人心痛。
  • 歲末年初又一位大師遠去 2018年以來已65位院士逝世
    原標題: 歲末年初又一位大師遠去 2018年以來已65位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蔣洪德同志,於2020年1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 中國工程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公布!共增選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2019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在新當選的75位工程院院士中,來自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0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9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9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8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7人,農業學部7人,醫藥衛生學部10人,工程管理學部6人。此外,還選舉產生來自挪威、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9人。
  • 漢中六大名人:第一位是炮兵司令、第四位是院士,漢中人的驕傲!
    當然漢中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第一位:符先輝符先輝(1918年10月~1998年1月7日),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簡池壩人。1932年11月他剛滿14歲就自願參加工農紅軍,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團齡即算黨齡)。
  • 浙江桐鄉六大名人:第一位是院士、第四位是著名作家,浙江的驕傲
    下轄3個街道、8個鎮。2019年末,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2.71平方公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GDP)968.17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35.26億元。2019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為70.47萬人。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19年12月19日,桐鄉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 12月第三位巨星隕落!網友:漫天流星雨為你們而下
    12月14日,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病逝。 這是今年去世的第31位兩院院士。12月,三位院士逝世!據光明日報消息,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日因病於上海去世,享年84歲。
  • 浙江樂清六大名人:第一位是院士、第六位是火器專家,浙江的驕傲
    當然樂清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第一位:楊煥明楊煥明,1952年10月出生於浙江省樂清市,基因組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印度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教授,華大基因理事長、華大基因學院院長。
  • 鑄造領域大家周堯和院士逝世 從不對學生發脾氣
    中青在線報導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今日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我國凝固科學與技術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國際著名物理冶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勞動模範,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雙聘院士周堯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7月30日5時28分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92歲。
  • 12月第三位巨星隕落!網友:漫天流星雨是為你們而下
    導讀12月14日,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病逝。這是今年去世的第31位兩院院士。12月,三位院士逝世!據光明日報消息,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日因病於上海去世,享年84歲。孟執中,1934年12月出生於浙江諸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多項省部級科技獎。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17位院士近200位專家「解碼」生命奧秘,《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
    實習記者 陳楊2020年12月30日,《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暨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慶典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Bio-X研究院舉行。《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第二版)一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院長賀林教授領銜主編。本書包括了17位院士團隊的工作成果介紹,雲集了近200位在生命科學研究和應用領域耕耘多年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
  • 美國科學院2020新晉院士名單發布!6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新院士,中科院院士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昨晚在網上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和26名國際院士的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的傑出和持續的成就。選舉後,活躍成員總數達到2403人,國際成員達到501人。國際成員是學院的無投票權成員,且其國籍在美國以外。
  • 江蘇如皋六大名人:第一位是院士、第四位是空軍少將,江蘇的驕傲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1日,全市百歲老人為524位,比2019年新增84位。百歲老人中,105歲以上的16位。 當然如皋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並指正,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 中國部屬211工程大學成了網紅學校,始建於1936年,10位兩院院士
    近日,位於南京市的中國藥科大學對外發布了一則公告:經江蘇省有關部門批准,結合實際情況,該校將於2020年4月13日起分期分批、錯時錯峰開學。具體報到時間及相關要求將由學院通知到每位學生。然而,該校這則公告一發出,便引起了社會的廣大關注與熱論。
  • 「當代大禹」鄭守仁院士逝世
    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官網消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程師,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原總工程師、黨組成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鄭守仁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4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1歲。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04-28 10:35 來源:澎湃新聞
  • 新聞背景:院士制度源於歐洲 1948年產生首批院士
    1928年國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1946年決定建立院士制度,1948年第一批院士產生,共81人。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醞釀建立學部制。1954年,中國科學院開始籌備建立物理學數學化學部、生物學地學部、技術科學部和哲學社會科學部,其中自然科學方面共推選出172名科學家為學部委員。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在京召開,正式宣布成立學部。
  • 8旬院士申請退休被校方婉拒:你是學校的旗幟
    12月19日,2013年兩院院士增選塵埃落定,104位新院士名單公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現行的院士制度存在哪些問題?怎樣改革才能讓院士真正回歸榮譽稱號?
  •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鬥二號系統星座方案主要設計者許其鳳逝世
    IT之家7月4日消息 據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衛星大地測量及導航定位專家、北鬥二號系統星座方案的主要設計者許其鳳,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2日在北京逝世。
  • 鄒德慈院士逝世|鄒德慈:我的城市規劃40年
    鄒德慈1934—2020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建築學會第七、八、九屆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鄒德慈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8日23點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成就貢獻正如鄒德慈院士所言:城市規劃是一項崇高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