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北鬥二號系統星座方案主要設計者許其鳳逝世

2020-11-15 IT之家

IT之家7月4日消息 據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微信公眾號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衛星大地測量及導航定位專家、北鬥二號系統星座方案的主要設計者許其鳳,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2日在北京逝世。

據光明日報,許其鳳是中國最早開展衛星大地測量與 GPS 技術研究的學者之一,曾任 「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絡工程」專家,主持和承擔了 20 多項國防型號和軍隊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IT之家了解到,許其鳳所著《GPS 導航與精密定位》是國內第一本全面論述 GPS 技術的專著,所著《空間大地測量學—衛星導航與精密定位》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教材。2005 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相關焦點

  • 7月已有3位院士逝世,2020年共和國已送別21位院士
    據@光明日報 消息,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曾毅,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 關於推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
    關於推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測學發〔2021〕3號學會各分支機構、團體會員單位,省級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根據《中國科協辦公廳關於組織推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科協辦發組字
  • 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前世今生
    原標題: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前世今生  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近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近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北鬥系統已成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三屆大會的賀電中如此評價。
  •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中國的GPS你了解嗎?
    我國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了!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16日15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52、53顆北鬥導航衛星。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當時的中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技術基礎,對此都可望不可即。  之後,我國「863計劃」倡導者之一的陳芳允院士,創造性提出「雙星定位」建設方案,即:把地心視為一顆虛擬衛星,再發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構成星座,實現對區域內地面目標的快速定位。
  • 歲末年初又一位大師遠去 2018年以來已65位院士逝世
    原標題: 歲末年初又一位大師遠去 2018年以來已65位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蔣洪德同志,於2020年1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 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之際:體現中國智慧
    約30分鐘後,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至此,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中國的北鬥:體現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天上的七星北鬥,自古就為人們指引方向。我國開始研究利用衛星進行地面定位服務,始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
  •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中國北鬥邁出關鍵一步
    (原標題:兩顆組網衛星順利升空,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
  • 中國北鬥 惠及全球:寫在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之際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基地成功發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完成全球星座部署。此刻,中國北鬥已點亮世界衛星導航的天空。至此,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了自己獨特的「三步走」—— 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2020年建成北鬥三號系統,為全球提供服務。
  • 歷時26年:北鬥全球星座部署完成,中國終於有了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對撞派」(ID:ai7gua),作者:乾明,36氪經授權發布。 三、二、一,點火! 中國航天,迎來裡程碑! 剛剛,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 而且與美俄的系統相比,北鬥一號也有創新:比如雙向短報文通信功能,實現了通信導航的一體化。 「逐步變強」的北鬥二號 在北鬥一號正式完成的次年——也就是2004年,北鬥二號建設開始啟動。
  • ...再發兩顆「北鬥星」 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組圖]
    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成功發射。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12月16日電(李國利、鄧孟、劉藝)我國1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箭雙星」再次成功發射兩顆「北鬥星」,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成功發射。
  • 中國工程院劉經南院士來天心經開區調研
    中國工程院劉經南院士來天心經開區調研 2020-03-18 2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12月16日15時22分,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第52、53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太空,經過3個多小時的飛行
  • 我國「一箭雙星」再發兩顆「北鬥星」 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
    新華社西昌12月16日電(李國利、鄧孟、劉藝)我國1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箭雙星」再次成功發射兩顆「北鬥星」,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 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成功發射。
  • 中國工程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公布!共增選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
    2019年,中國工程院開展了第14次院士增選和第13次外籍院士增選,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9位外籍院士。22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在新當選的75位工程院院士中,來自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0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9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9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9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8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7人,農業學部7人,醫藥衛生學部10人,工程管理學部6人。此外,還選舉產生來自挪威、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9人。
  • 中國完成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
    中國完成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 2020-06-23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光明日報-光明網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告訴記者,此次發射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全球服務能力全面實現,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性能優異的導航服務,以及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特色服務,將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性能和用戶體驗,為實現全球組網奠定堅實基礎。
  • ...十四五」建言丨中國工程院院士於全:探尋發展電磁感知低軌星座...
    綜合以上情況可以看到,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低軌通信星座建設發展依然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與挑戰:一是低軌星座的物理特性決定了較低的效費比。地球70%以上的面積是海洋、沙漠、森林等人口非常稀少的地區,如果利用全球覆蓋的星座系統解決通信問題,就意味著始終有70%至80%的資源處於閒置狀態,造成整個系統的資源浪費。二是低軌星座的頻帶資源限制了建設運營的可行性。
  • 北鬥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自2017年11月5日首次發射北鬥三號組網衛星以來,在工程7大系統、300多家參研參建單位、10餘萬名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僅兩年多時間,已連續成功實施18次組網發射,將28顆北鬥三號組網衛星和2顆北鬥二號備份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以平均每月發射1.2顆衛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速度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