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2021-01-15 人民網

  近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北鬥系統已成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三屆大會的賀電中如此評價。

  回首來路,不論是先驅者「燈塔計劃」的未果而終、雙星定位系統概念的提出,還是北鬥一號系統從無到有,北鬥二號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再到北鬥三號以昂揚的姿態走向世界……穿越激蕩四十餘年,北鬥趟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在導航領域成就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

  符合國情之路 「先區域、後全球」的「三步走」戰略

  在北鬥工程誕生之前,我國曾在衛星導航領域苦苦摸索,在理論探索和研製實踐方面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立項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燈塔計劃」作為先驅者,雖然最終因技術方向轉型、財力有限等原因終止,卻如同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為我國積累了寶貴的工程經驗。

  1983年,以陳芳允院士為代表的專家學者提出了利用2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來測定地面和空中目標的設想,通過大量理論和技術上的研究工作,雙星定位系統的概念逐步明晰。

  接下來,北鬥是一步跨到全球組網還是分階段走?當時引發了爭議。最終,「先區域、後全球」的思路被確定下來,「三步走」的北鬥之路由此鋪開。參與了技術路線討論的北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範本堯院士後來評價說:「全球組網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當時用戶還集中在國內、周邊,因此『先區域、後全球』的技術途徑更符合中國國情。」

  作為解決「有無」問題的第一步,北鬥一號需要花小錢辦大事,驗證系統設計思想的正確性。1993年初,我國提出衛星總體方案,初步確定衛星技術狀態和總體指標,次年研製工作全面展開。北鬥一號系統於2003年建成,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3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面對快速增長的應用需求,北鬥二號邁開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早在1999年,我國在研製北鬥一號的同時,就展開了對第二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論證。2004年北鬥二號衛星工程正式立項研製,隨後導航系統工程被列入我國16項國家重大專項工程。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成為國際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服務商之一。

  站在前兩代星座的肩膀上,北鬥第三步邁得無比自信。星間鏈路、全球搜救載荷、新一代原子鐘等新「神器」閃耀亮相,整體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鬥已經夢想在握。

  自主創新之路 與國際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同臺競技

  「『巨人』對我們技術封鎖,不讓我們站在肩膀上,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成為巨人。」北鬥一號衛星總指揮李祖洪說,「北鬥的研製,是中國人自己幹出來的。」

  秉承「探索一代,研發一代,建設一代」的創新思路,中國北鬥始終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志不改、道不移的堅守拼下累累碩果。

  北鬥一號系統原創性地提出雙星定位方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了國際上首個基於雙星定位原理的區域有源衛星定位系統。該星座的短報文服務在國際導航領域獨一無二,在汶川地震等國家重大事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短報文服務作為北鬥的特色,在後續北鬥衛星中保留了下來,為許多國家開展導航衛星研製提供了啟發。

  北鬥二號系統突破了區域混合導航星座構建、高精度時空基準建立的關鍵技術,實現了星載原子鐘國產化,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混合星座區域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建成後,其各項技術指標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北鬥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該系統建成並投入使用,是國家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裡程碑,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

  在北鬥三號全球組網建設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簡稱五院)率先提出國際上首個高中軌道星間鏈路混合型新體制,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填補國內空白;研發國內首個適於直接入軌一箭多星發射的「全桁架式衛星平臺」,實現了衛星自主監測和自主健康管理;實現了星載大功率微波開關、行波管放大器等關鍵國產化元器件和部組件成功應用,打破核心器部件長期依賴進口、受制於人的局面,為全球組批研製快速組網建設鋪平了道路。

  作為國家影響力、威懾力的象徵,北鬥與國際先進衛星導航系統同臺競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國GPS系統壟斷局面,增強了我國在國際導航領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共同「致富」之路 項目群管理支撐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

  「一枝獨秀不是春」,中國北鬥始終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

  在國家支持下,該工程牽引帶動了數百家單位、數萬人團結協作,早已形成「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

  在航天領域,五院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航天系統研製實踐,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突破關鍵技術、形成系統集成、確保衛星產品高質量的項目群管理方法,全面支撐了衛星組批生產和密集發射,已成為宇航產品工程的新路徑、新思路。

  在學科發展領域,北鬥系統的研發直接帶動了太空飛行器總體設計、太空飛行器動力學、太空飛行器環境試驗技術、空間數據系統、太空飛行器數位化設計等專業快速發展,促進了導航星座時空基準建立與維持、導航信號生成與傳輸、空間微放電機理與抑制、原子物理應用等新興學科的建立。在北鬥系統上使用星座可靠性分析、衛星共位、大規模集成電路空間應用、國產碳纖維等大量新技術,顯著促進了我國結構材料、微處理計算機、微波器件、電子技術等基礎學科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提高了相關領域裝備的國產化水平,提升了科技產業對前沿技術發展的引領能力。

  作為上遊產業,北鬥導航衛星系統既牽引了原材料、元器件、製造工藝的發展,又促進了下遊基礎產品、導航終端用戶產品和運營服務產業鏈的形成,為建設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推動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貢獻。基於衛星導航定位的位置服務已成為新興產業領域。

  推開新時代的大門,中國北鬥初心不變,力爭2020年服務範圍覆蓋全球、2035年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責編:白宇、袁勃)

相關焦點

  • 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前世今生
    原標題: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前世今生  從「燈塔計劃」到北鬥三號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近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正式向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標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第54顆衛星介紹
    打開APP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的第54顆衛星介紹 孤城 發表於 2020-03-11 14:46:47 IT之家3月10日消息
  • 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
    本報西昌11月19日電  (記者餘建斌、申少鐵)11月19日2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我國北鬥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組網衛星。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6月23日9時43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星,也被稱為「吉星」),因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稱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為「嚞星」。
  • 中國北鬥 惠及全球:寫在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之際
    6月23日,我國在西昌衛星基地成功發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的收官衛星。這是我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北鬥三號系統完成全球星座部署。此刻,中國北鬥已點亮世界衛星導航的天空。至此,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了自己獨特的「三步走」—— 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 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 2020年建成北鬥三號系統,為全球提供服務。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半年。  「嚞星」 塊頭大本領高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其中,GEO衛星安靜地駐守在地球上方36000公裡的太空,擔負著重要的使命——為北鬥導航系統的技術指標提升提供增強服務,它們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吉星」。
  • 30顆衛星全部就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順利收官
    GEO系列衛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作用關鍵,作為一顆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該衛星肩負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還攜帶了很多神器,為北鬥三號在軌運行和應用之路開疆拓土。隨著此次發射的成功,北鬥三號30顆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衛星運往發射塔架。
  • 北鬥升空二十年——寫在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收官發射...
    早在北鬥系統建設之初,中國航天人就瞄準這個目標,制定路線圖、時間表,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2000年,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北鬥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衛星導航系統是航天科技高峰,也是複雜巨大的系統工程。1994年,我國啟動北鬥一號工程,展開試驗探索。
  • 最亮「星」:中國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成功
    來源:海外網前不久,從火神山雷神山測繪到無人機防疫消毒,再到珠峰測高,中國北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6月23日9時4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至此中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 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衛星最新資訊 > 正文 我國成功發射兩顆北鬥導航衛星 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6月23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火箭成功發射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6月23日上午,大涼山腹地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
  •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的發展歷程
    2000年10月31日,這是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發射史上值得銘記的日子。在31日的00:02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首顆北鬥導航實驗衛星升空。在第一顆試驗衛星發射50天後,第二顆試驗衛星也被長三甲火箭送上同步軌道。2003年5月25日,00:34分我國發射第三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順利收官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隨著該星進入預定工作軌道,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半年。
  • 中國北鬥 服務全球——寫在我國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2017年11月5日,北鬥三號全球組網雙星首次發射。  2018年12月27日,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建成並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 第52、53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
    12月16日15時2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52、53顆北鬥導航衛星。至此,所有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發射完畢,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中圓地球軌道是北鬥三個軌道中唯一能夠運動覆蓋全球的,因此是全球組網的核心所在。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7月31日上午舉行
    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將於上午10點30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儀式。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開通,究竟意味著什麼?和世界其他導航系統相比,中國北鬥有哪些突出的優勢,又將如何更好服務全球?
  • 北鬥是個啥?七個問題看懂北鬥全球導航系統
    2007年至2012年,北鬥二號系統建成,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17年到2020年,30顆星組成的北鬥三號系統建成,也就是全球導航系統,可以服務全球。  二問:北鬥組了一張什麼樣的網? 北鬥三號不是一顆衛星,而是一個系統,包含30顆衛星。這些衛星組成了一張網,將地球和臨近空間籠罩在內。因此北鬥三號建設過程也被形象地稱為「組網」。
  • 剛剛,北鬥衛星拿下收官之戰,中國組建起覆蓋全球衛星導航星座
    上午9時43分04秒,隨著點火命令下達,搭載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騰空而起的橘紅色火焰中飛向太空。這顆衛星是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這是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地球同步軌道(GEO)衛星。  在北鬥導航衛星的「家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科研人員將北鬥GEO衛星稱為「吉星」。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在「吉星」中排行老三,於是被暱稱「嚞星」。  作為駐守在高軌天疆的「大塊頭」,「嚞星」肩負顯著增強北鬥三號整體技術指標的職責。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3月9日電(李國利、楊欣)9日19時5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系統第54顆導航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後續將進行變軌、在軌測試、試驗評估,適時入網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