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戚海軍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之八八六十四卦,正好是一個圓,這個圓就是「一」、就是「整體」、就是陰陽二氣變化的根本源點。
八卦之理運用到內家拳術中,不僅是方位的問題,更是身上的問題,「卦象」能表現到身上才是真正的把八卦之理運用到拳術之中。
以「水火既濟」卦為例:水在下,火在上;水火相濟便是陰陽平衡。在身體中腎為水,心為火,腎水上濟方能瀉心火便是所謂的「水火既濟」;反之,腎水不足,心火過旺,便是水火不濟,在卦象上就是「水火未濟」了。
所以,人體小宇宙與大自然都是一脈相承的,卦像在自然萬物中也在人的身體上,故我們練拳都要遵循這些基本的道理。
傳統易經文化對內家拳術的影響是精微的更是深遠的。
比如,以實戰應用為例。當兩人對持時,現代搏擊者總愛晃拳動肩,而傳統武術卻是主張肩不要亂動,要屏住呼吸,靜觀其變,方有「我意在敵動之先,以不變應萬變」。
為何肩不能亂動呢?因為在五臟六腑中,以肺的位置最高,肺為五臟六腑的華蓋,對方可通過你肩部的上下動態,咽部的升降情況來判斷你的呼吸,測知你的虛實變化。
這個卦象就是「天地否」卦,天在上地在下,卦辭寓意不可輕舉妄動,必須謹慎,集中力量,把握時機,給對方致命一擊。所以,看誰能靜得住,守得住,便有以靜制動的可能,便會否極泰來。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所以,易經的智慧是博大精深的,不僅上窮天紀,下極地理,更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