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和孩子溝通 |親子關係|溝通方式|家庭教育_網易親子

2021-01-09 網易親子


想要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父母們要多講究方法和技巧,我們一起來看看四種不當溝通方式,請一定要避免。

指責埋怨型溝通

「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髒了!成天跟在你後面洗衣服,我是你的傭人啦!」

「你玩不夠啊!作業又不做,我看你哪天才能成人噢!」

「你看你桌子亂的,就不能收拾收拾!」……

這些語句體現出一個共同特徵——指責和埋怨。

指責埋怨型溝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家庭相互指責黑三角」:

在這樣一個「黑三角」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指責對象,家庭問題往往在相互指責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歡而散,問題最終並未真正解決,成為一個未了結事件遺留下來。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家庭未了結事件越多,家庭生活越是沉悶或緊張,危機四伏。這是一種很具破壞功能的家庭溝通模式,被指責者要不逆來順受,要不一味逆反、攻擊性強,對子女人格的成長極為不利。

遷就討好型溝通

「啊呀!媽媽不知道這個菜你不喜歡吃,將就著少吃點。你想吃什麼?我明天就去買。」

「怎麼,我給你買的這個圓規是小學生用的?對不起,我明天再去重買。」……

愛孩子是要將孩子作為一個能承擔自己責任的獨立的人來愛,而不是遷就和討好孩子。

遷就討好型溝通的家庭,表面一團和氣,但缺乏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而且會養成一個人依賴而又固執、軟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點。另外,這種溝通同樣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溝通,是通過迴避問題來「解決」問題,也是一種缺乏建設性功能的溝通。

孩子在這種遷就討好型溝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只要父母遷就自己,自己卻很少遷就父母。但是,這種溝通所造成的孩子的任性卻主要表現為眼前的、家庭內部的,孩子在家庭以外往往是一個遷就型的人;孩子成人後,很可能又不自覺地組建起一個遷就討好型的小家庭,在一種缺乏真摯愛情的家庭情感氛圍中生活。

打岔囉唆型溝通

孩子:「媽媽,今天校運動會上,我們班得了年級第一名,真開心!」

母親:「哎喲,你看你這身汗,臉上髒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別著涼!」……

說得很熱鬧,但各說各的,沒有互動,兩個自言自語的人。

「媽媽。明天我們春遊,老師說每人要交5元錢。」

「又要交錢了?從你上學到現在,我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錢了。我們那個時候春遊,就帶上一瓶白開水、兩塊燒餅,自己走到郊外,根本不要買票。你看看現在,一個月光水電費就是好幾十,春遊要交錢,你肯定還要帶點零用錢,錢不好掙噢……」

一句話,引出那麼多的話和事。囉唆的人最大的特點是,聽到別人的一句話,立即進入自己的個人世界,看是在處理別人的事,實際上是在處理自己紛亂的情緒。

打岔囉唆型溝通主要表現在母親以及一些過於瑣碎的父親身上,一般情況下,這樣的父母不太關心別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許多意義不大的瑣事纏繞,給孩子最大的感覺是嘮叨、煩人。這種溝而不通的表現是表面上雙方都在說話,而且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但信息根本沒有交流,像兩架同時開放的收音機,各自在堅持不懈地播放著各自的聲音,根本沒有聽眾和反饋;另一種情況就是,一方(往往是家長)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往往是孩子)則陷入煩躁,焦慮,盼望著這種嘮叨早點結束,家長說了什麼根本沒有聽進去。這種毫無效能的溝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造成孩子出現青春期問題,出現逆反和牴觸,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孩子牴觸的是家長的嘮叨,而不是家長所說的內容。

這時家長千萬要明白,是您的嘮叨使孩子在拒絕您說的可能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重要的話。

超理智型溝通

「媽媽,我要買活動鉛筆。」「為什麼要買?」「原來那個壞了。」「剛剛買的怎麼就壞了?你怎麼這麼不愛惜東西?」……「好了,下次可不準再搞壞了,小孩子要知道愛惜物品。」

超理智型溝通有兩大特點:一是夫妻對孩子,夫妻之間往往並不是「超理智」:一是父母「教育」意識、「規範」意識過強、戴著過濾鏡看孩子,孩子的一切成就、優點都被過濾掉,剩下的只有缺點和危險,父母在任何時候都不忘了敲打、警示、規範孩子。

這是一種嚴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溝通,特別容易產生親子感情障礙。對孩子的影響有時會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從長遠來說,對孩子人格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親子矛盾往往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爆發出來。一些孩子在整個中小學期間都可能是一個十分規矩的「好學生」,但在進入社會的關口或以後,可能出現種種適應障礙。而刻板、缺少熱情、固執、偏執、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會成為在超理智型家庭溝通下長大的孩子的人格特點。

小編總結:

不會與小寶寶相溝通,直接影響著親子關係的和諧,並且也不利於與孩子們有效的交流,希望看了以上的文章家長們能夠更多的了解有關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文來源:華商報 責任編輯: 王亞楠_NBJ9832

相關焦點

  • 親子關係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改善親子關係,從改變自己開始
    所以說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礎。良好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正如畢淑敏所說:「良好的關係,就像是一罐新鮮的牛奶,芳香醇厚極富營養,可以滋養生命從幼小走向健壯;若是一團不良的關係,雜草叢生蚊蠅肆虐都算是好的,最怕毒蛇出沒,伊波拉病毒肆虐,會傷及生命。」
  • 孩子不肯和父母溝通,是什麼讓他對我們「閉上嘴」?家長要自省
    不少家長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在自己的盼望下逐漸長大,本該迎來和孩子並肩交談的時光,然而孩子卻不願意和自己溝通交流,或者對自己愛答不理。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叛逆到了,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岔子。
  • 家庭切忌出現「假性互惠」親子關係,表面和睦,卻雙方都覺得累
    每天給孩子做好美味的飯菜、為孩子花錢去最貴的興趣班、早早地幫孩子規劃好了未來……但是整個過程孩子和自己的矛盾越來越多,爭吵不斷,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與自己聊天溝通,一回家就將自己關進房間裡。他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好的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僵,父母與孩子之間好像有一條巨大的鴻溝,無法跨越。其實這是中國式父母很容易踩到的一個教育誤區:假性互惠。
  • 親子交流困難重重?父母的「尊重」,是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不少家長都反映孩子長大之後,親子之間的交流就越來越困難了,彼此之間總是說不到兩句就會開始爭辯最後鬧到不歡而散。而之所以家長覺得和孩子交流困難,就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控制,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所以才覺得親子交流困難重重。
  • 小學生自製姓名牌求生欲滿滿 新東方在線提醒和諧親子關係很重要
    但也有同學預測到家長會後可能會有「疾風暴雨」,在姓名牌上寫道「回家別打我」「我不好,我檢討,我有罪」。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家長會上能寫這樣的話,說明孩子與父母們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不錯的」。新東方在線老師提醒,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是構建一種自由、和諧、彼此相互尊重的親子關係,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 你所謂的和孩子溝通,可能有一大半,都是「廢話」
    無論在哪個方面,亦或者處於什麼樣的關係當中,溝通永遠是維繫關係最好的方式。 尤其在家庭的親子關係當中,學會如何有效地溝通,能讓父母更好地教育孩子。 但是有些父母,明明和孩子溝通的次數不少,但效果卻總是微乎其微。
  • 走過愛的誤區,重建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可以成為自己
    在得到老師不置可否的答案後,開始對這幾個月她的教育以及對陪伴進行復盤。其實,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心態,「你是我生的,就該聽我的。」很少有媽媽認為:孩子出生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想意識,有獨立的行為能力。因此,很多行為也就是從媽媽的心態裡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大姑就是一個這樣的角色,她已經六十有餘,但是對孩子的事情,事事上心。
  • 與孩子無法溝通?學會「同頻共振」,父母才能走進孩子內心
    能在一個頻道上做事情和表達情緒的人會相處得更愉快,相處得更融洽,也更容易溝通。二、為什麼家長和孩子總是無法好好溝通?1. 思維方式不同在為人父母的過程中,父母面對的是天真爛漫的孩子。他們坦率、簡單的思維方式與父母成人的思維方式不同。
  • 關於初中生教育,家長要注意這8個方面
    調查發現,初中生家長大多正處於「中年危機」階段,面臨健康、事業、婚姻、子女和社會支持的多重挑戰。當「中年期遇上青春期」時,很多家庭進入一個互相之間不了解、不明白、不交流的階段,親子衝突較多,很多家長會用「叛逆、早戀、不好溝通、另類」等詞彙來描述青春期的孩子。
  • 孩子情緒易失控,不全是心理脆弱,請排查親子情感連結是否缺失
    所體現的其實就是家庭成員之間情感連結的缺失,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會出現情緒失控的問題,無理取鬧是因為父母沒有辦法理解孩子的情緒。親子情感連結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那麼一旦親子情感連結缺失的話,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呢?1.孩子變得脆弱而敏感。
  • 薩提亞的五種溝通模式
    」討好型溝通的家庭,表面一團和氣,但缺乏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真摯的愛,而且會養成一個人依賴而又固執、軟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點。孩子在這種討好型溝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孩子自己很少遷就父母,久而久之,對家庭成員缺少包容力。指責型指責型的人則常常忽略他人,習慣於攻擊和批判,將責任推給別人。「都是你的錯」,「你到底怎麼搞的」是他們的口頭語。
  • 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讓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
    生活充滿各種挑戰和未知,伴侶和子女與我們在一起時間最長,值得我們好好溝通!為什麼不學習一門心理學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的更舒服一些?讓愛孩子有更好的路徑?對比嚴肅的心理學,九型人格會更適合親子教育。因為目前眾多心理學親子課,只是單方面讓父母改變,經由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父母立即改變,孩子也當下改變。
  • 業內人談繪本親子共讀:不要打岔,鼓勵父親表演繪本故事
    曾在首屆中國國際童書展上介紹了繪本的100種讀法的米奇爸爸說,繪本不僅要親子共讀,還能通過看圖說話、角色遊戲、戲劇表演等方式,激發孩子的閱讀樂趣。在他們看來,繪本不僅僅是寶寶成長的工具,也是父母與寶寶溝通的橋梁。
  • 魔法英語課堂進社區,增進親子感情豐富假期生活
    為豐富轄區青少年兒童的假期生活,11月14日下午,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古城街道英才社區社工邀請專業的教育機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親子英語趣味活動。活動在英文兒歌奧爾夫音樂手指謠中開場,孩子們逐漸適應了英語趣味活動的節奏和氛圍。
  • 寒假馬上來臨,家長要如何與孩子正確相處呢?
    ●經過一個學期的緊張忙碌,孩子即將放寒假,很多家長忙著幫孩子規劃寒假的安排:上哪些寒假課程、補哪些知識缺漏,以及怎麼跟孩子好好談談心。教育專家建議,如果想拉近、改善親子關係,這個假期是個好時機。孩子:期待假期和爸媽改善關係高中生小文對即將到來的寒假一點兒也不期盼。
  • 彭水縣圖書館開展暖暖親子活動
    華龍網1月31日16時39分訊(通訊員 張雁雲)近日,重慶市彭水縣圖書館開展了主題為「暖暖親子活動」的DIY貼畫活動,20個家庭的孩子和父母溫馨互動,一起完成貼畫。  據了解,本次活動都是12歲以下的兒童參加,目的在於促進親子間的感情溝通,增進親子間的相互了解、加深感情,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 親子溝通造就能言善道寶寶
    要正確激發寶寶說話的意願,可以在親子互動這八個方面進行引導和幫助,讓寶寶能言善道。   1.親子早交談——不怕「對牛彈琴」   寶寶很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不斷跟他說話,不管他聽不聽得懂。
  • 和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真誠的傾聽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會陷入到和孩子的溝通困惑中。父母想要靠近孩子,孩子卻一味地躲閃,躲閃到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中。父母想要和孩子談談,剛一張口,就被孩子一句話堵死:「知道了,別說了」。父母越靠近,孩子越逃避。在父母陪伴孩子的路上,我們和孩子越走越遠,留下的只能是孤獨的孩子以及挫敗的父母。
  • 親子之間出現情感裂縫,家長應該如何化解?
    親子之間出現情感裂縫,家長應該如何化解?當孩子出現反常行為時,我們千萬不可採用更為激烈的方式來震懾他們,這樣的行為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極大程度上增加他的叛逆心理導致事情,從而導致事情更加難以解決,這時候我們更應該採用平靜、理解、尊重的態度去解決問題,更好地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彌補,從而讓他找回被愛的感覺,這樣他們的行為自然而然的就會趨於正常了。
  • 深圳「親子餐廳」漸入佳境
    深圳商報記者 關鍵 文/圖 猶太人商法中稱:要賺女人和孩子的錢。目前在深圳,「親子餐廳」大行其道,正是應和了猶太人商法。近日記者採訪了深圳幾家「親子餐廳」。 深圳目前「親子餐廳」散落在深圳各區。記者採訪位於深圳布吉慢城名叫「謎堂」的「親子餐廳」了解到,目前「謎堂」在深圳有兩家,一家是由留學澳大利亞回到深圳的4個「辣媽」創建的,另一家「謎堂」在南山寶能太古城購物中心,生意紅火。深圳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是典型的「親子餐廳」,不少家長為孩子在其中舉辦生日會。福田中心書城有家娃娃屋主題餐廳,有兒童太空餐和兒童飛機餐,用飛機和汽車的造型餐具裝兒童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