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飛彈自問世以來已多次在海上作戰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第三次中東戰爭、印巴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馬島戰爭、1981-1987年兩伊戰爭、錫德拉灣事件、波斯灣事件、海灣戰爭等。目前世界各國研製和使用的反艦飛彈按發射平臺反艦飛彈可分為從水面、水下、空中和岸上發射的艦艦、潛艦、空艦和岸艦飛彈;按射程可分為近程、中程和遠程飛彈;按飛彈飛行高度可分為高空、中空、低空和超低空掠海巡航飛行飛彈;按飛行速度可分為亞聲速和超聲速飛彈。
這次解放軍八一閱兵中亮相的鷹擊-12是中國最新型的先進超音速反艦飛彈。它射程可能達到數百公裡,目前主要作為空射型反艦飛彈,適用於掛載到殲-11B、蘇-30MKK、殲-16、轟-6G/K、飛豹等戰機。不過據傳最新下水的055型萬噸大驅也選擇了鷹擊-12作為標配武器之一。
據介紹鷹擊-12採用的是軸對稱四進氣道布局,進氣汽道呈x形布置在彈體周圍,這種布局的優點是在正常飛行狀態下的進氣道性能較好,同時結構也比較簡單。它採用的是國產「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進行精確制導,並配合末段寬頻主動雷達設備來定位飛行。該型反艦飛彈使用經典的低空掠海飛行模式,靜默飛行時速度為1.5馬赫,末段突襲時最高速度能達到4.0馬赫左右。
我們知道低空掠海飛行+超音速突襲模式是現代化反艦飛彈的主要攻擊技巧,由於噸位大的軍艦都擁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很容易在低處形成雷達盲區,而即使雷達能夠偵察到貼近海面飛行的反艦飛彈,也很難找到有效的應對辦法,令敵人防不勝防。
加上鷹擊-12飛彈的末段衝刺的巡航飛彈速度非常大,而且藉助水面的掩護行蹤也很隱蔽。當它從靜默模式轉入衝刺模式時,距離目標已經不遠,此時要突然反應過來進行攔截難度是非常大的。美軍也承認對於掠海飛行超音速反艦飛彈的攔截效果非常有限。該飛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率高、威力大等優點,一枚就足以擊毀或重創一艘造價高達千萬乃至2億美元的大中型水面艦艇,效費比高達100~500倍。
它不但可以對遠海的大型艦艇攻擊,也可以攻擊近岸活動(停泊在港口)與地面固定目標(如碼頭、機場、倉庫等),尤其是島嶼群中的小型目標。作戰時它可擇機突擊敵人海上編隊中要害艦艇,如航母、編隊指揮艦、防空指揮艦等,能創造點穴戰、體系癱瘓戰等更多的精彩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