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報導,日本防衛裝備廳近日發布消息稱,日本正在為海上自衛隊的川崎P-1海上巡邏機開發一款新型空射版反艦飛彈。據說日本早在2017年就開始為該項目撥款,總耗資8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億。
按照日本防衛裝備廳發言人的話來講,這款新型反艦飛彈由三菱重工公司承攬研製,它的前身是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現役的12式陸基反艦飛彈,而12式又是88式地對艦飛彈的升級版。
88式反艦飛彈是日本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研製並服役的一款陸基海岸防禦飛彈,它由車載機動發射,一輛發射車載彈6枚,單枚飛彈全重660公斤,攜帶有225公斤的高爆彈頭,射程超過100公裡,速度1馬赫左右,具有超視距反艦能力,理論上一枚即可重創4000噸級戰艦。
威力雖不錯,但就速度、射程和它所採用的慣導+主動雷達末制導方式來看,此時的88式還尚屬於中近程防禦性武器,擁有一定的拒止能力。
而在88式基礎上升級的12式陸基反艦飛彈,它於2105年服役,不僅射程超過200公裡,而且還首次採用了地形匹配和目標識別技術,以及中段GPS,末端慣性和主動雷達組合的制導方式。
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此時日本正在試圖突破開發防禦性飛彈武器的限制,向攻擊型方向邁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繼12式陸基反艦飛彈服役之後,日本馬上又推出了艦載版和空射版的12式反艦飛彈,威懾範圍大大增強。
接下來就是日本正在開發和測試中的新型反艦飛彈。據日媒介紹,近日一架載有4枚(最多8枚)新型空射版反艦飛彈的P-1海上巡邏機已完成首飛。而這款飛彈的速度預計3馬赫,射程將超過400公裡,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這款新型飛彈不僅採用了衛星制導方式,可遠距離找到並鎖定海上移動目標,而且還擁有了很強的反航母能力。眾所周知,一般大型戰艦配備的防空系統,理論上是擁有攔截來襲目標的能力。
但攔截亞音速和超音速目標的成功率卻大為不同。通俗講,在防空雷達探測到來襲目標時,假如對方是亞音速飛彈,暫定艦載防空系統的反應時間為1分鐘;而換成超音速,那反應時間就會縮短至20秒以內。
更何況400公裡的射程也剛好超過了艦載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換言之,在對方發射飛彈之前,艦載雷達不會發現,發射後因為飛彈會掠海飛行或採用隱身設計,所以被艦載雷達及時發現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綜上,作為二戰戰敗國的日本,雖然近些年在發展攻擊型武器方面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詬病和限制,但它依然在「暗度陳倉」,借自衛之名擴大自己的武力輻射範圍。比如這款新型反艦飛彈,要說它沒有針對性那是假的,因為無論是速度射程,還是從陸基版轉至艦載或空射版,這種變化或多或少的都是在向反航母方面邁進。
總之一句話,如果未來日本空自大量列裝這種反艦飛彈,那它的攻擊範圍將輕鬆突破15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