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測試增強型SM-6飛彈攔截技術
美國國防部飛彈防禦局在2017年8月30日在夏威夷進行飛彈防禦測試,「標準-6」(SM-6)防空飛彈第二次成功攔截中程彈道飛彈。此次測試之前不久,北棒剛進行了一次更大膽的飛彈試驗,發射一枚中程飛彈,從日上空飛過。這項測試對於美國目前不斷受到的挑戰,是一個獲得關鍵能力的裡程碑
此次測試,是由美國海軍阿里·伯克級驅逐艦約翰·保羅·瓊斯號(DDG 53),使用其AN/SPY-1雷達追蹤從太平洋飛彈測試場發射的目標飛彈,約翰·保羅·瓊斯號(DDG 53)發現目標後,發射「標準-6」飛彈(SM-6),以便在最後的飛行階段攔截目標。此次測試中約翰·保羅·瓊斯號(DDG 53)發射了兩枚飛彈,正式稱為「飛行試驗標準飛彈-27 事件2」(FTM-27 E2)。
2016年9月30日,「標準-6」飛彈(SM-6)成功攔截超視距目標,這是美國海軍歷史上射程最遠的艦對空攔截。本次任務展示了「標準-6」帶來的海軍綜合火控制空作戰能力,旨在通過協同作戰系統將美國海軍艦艇和機載傳感器聯結起來,形成統一的網絡。「標準-6」從「普林斯頓」號(CG59)巡洋艦上發射,該巡洋艦裝備了最新的「宙斯盾」基線9作戰系統。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局的一份報告,有33艘宙斯盾軍艦能夠執行遠程監視、跟蹤和彈道飛彈攔截防禦任務。這些軍艦配備「標準-2」飛彈(SM-2),「標準-3」飛彈(SM-3)和或「標準-6」飛彈(SM-6)。折其中大約一半部署在太平洋地區。自2002年1月以來,不包括最新的測試(以及2008年的反衛星測試),五角大樓在共43次測試中使用這三種飛彈進行了35次成功攔截,成功率超過了81% 。
SM-6飛彈有多牛
性能強大的「標準-6」防空飛彈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所擁有的跨地平線攻擊能力是美國海軍數十年努力的結果。上世紀80年代「宙斯盾」艦和「標準-2」Block II防空飛彈服役。「宙斯盾」系統的思路是以高性能的AN/SPY-1相控陣雷達和AN/SPG-62等硬體為基礎大幅提高單艦的防空通道數,但有效攔截範圍仍然局限在本艦雷達視野內,受地球曲率的影響對掠海反艦飛彈探測距離僅有數十公裡。
美國海軍在「宙斯盾」服役前就在考慮如何更有效的對抗飽和攻擊,進入21世紀後,雷神公司提出了以「標準-2」Block IV飛彈為基礎,融和AIM-120的主動雷達制導技術的新方案,號稱能以一半的費用做到「標準-5」飛彈八成的性能,最終演化成現在的「標準-6」遠程防空飛彈。「標準-6」飛彈同樣具備了「標準-2」飛彈的跨地平線網絡戰能力,在開發中還引入反彈道飛彈能力,用於競爭「標準-2」Block IVA取消後新的海基低層彈道飛彈項目。
「標準-6」型飛彈繼承了現有「標準-2」型防空飛彈的大部分特點,同時還融合了功能更強大的制導系統,電子設備和其他元件也經過了一些改良。「標準-6」飛彈採用主動和半主動制導模式及先進的引信技術,結合了雷神公司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的先進信號處理和制導控制能力。
由於使用相同的發動機和控制系統,「標準-6」防空飛彈在最大射程和最大射高上與「標準-2」Block IV飛彈大致相同,「標準-6」型飛彈重1.5噸,長6.55米,直徑533毫米,最大射程240公裡,最大射高33公裡。「標準-6」配備了獨立的AMRAAM制導系統,能夠搜索出任何進入射程的目標,使「標準-6」防空飛彈獲得了很大的性能提升,它的目標通道不再受傳統防空艦照射雷達的數量影響,抗飽和攻擊能力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