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講究個「飯桌文化」,餐桌禮儀更是儒家思想的創立者孔子發揚傳承下去的。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和忌諱?
民以食為天,所以說餐桌禮儀還是有諸多講究的。比如說就餐的位置、碗筷的擺放等等。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便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妨了解一下。
為什麼「菜不擺三」?
所謂「菜不擺三」:在聚會或是平日裡很普通的就餐,即使只有幾個人,也儘量避免上三盤菜,為什麼呢?
1、中國人凡事都講究個吉利,什麼團團圓圓、好事成雙,尤其是雙數,中國人格外喜歡,認為雙數吉利。
2、中國人對諧音比較敏感,「三」的諧音跟「散」相似。不管是客人還是自家人,「散」確實不是什麼好的寓意。就跟我們中國人吃梨不分著吃是一個道理,「分梨」跟「分離」發音相同。
3、另外祭祀祖先所擺放的食物一般是三碗,所以人們對此還是比較忌諱的。
為什麼「筷不成五」?
這裡要強調的是,「筷不成五」並不是筷子不可以擺五雙的意思喲!敬請看以下五種科普:
1、擺筷子不可以長短不一、亂擺亂放。一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不重視;二是體現了主人待客的態度和生活品質。
2、筷子是不可以插到米飯裡的,因為看起來像是燒香拜佛或是祭祀的儀式,也是非常不合適的。
3、筷子的表面要保持乾燥和乾淨,一是從衛生的角度考慮,二是對客人的禮貌。而且如果客人一個不小心將筷子掉到地上,是要為客人換一雙筷子的。
4、筷子細的一端不能朝外,這樣不但容易弄髒筷子,也能弄髒別人的衣服。而且從使用筷子的習慣也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5、擺放筷子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不要將筷子交叉擺放,因為這代表著否認。這也是不尊重來客的表現。
為什麼「席不成六」?
在就餐人數較多的情況下,便會選擇長方形的餐桌,但如果剛好是六個人入席,那麼就要注意座位的安排了。
參加過婚宴等酒席場所的人應該有印象,一張桌子一般會安排八個人,因為長方形桌子,兩個長邊分別坐兩位,兩個短邊分別做一位的話,便形成了「烏龜席」。
雖說烏龜有長壽的意思,但也有王八等等的歧義,為了避免尷尬還是儘量注意座席位置的分配。
古往今來,被譽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對飲食文化的禮儀和規矩也是尤其的尊重。不論是談生意、婚慶酒席還是家庭聚會都是分外重視的。
尤其是在農村,很多老一輩的人都很傳統,有很多就餐的規矩,比如說:家中長輩沒入席,其他人是不可以動筷子的;吃飯時嘴巴不可以發出咀嚼的聲音,更不可以碗筷碰撞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
對於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你能接受嗎?你的家裡也有這樣的規矩嗎?沒事就交流交流吧!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