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和忌諱?

2021-01-08 史味兒

中國人都講究個「飯桌文化」,餐桌禮儀更是儒家思想的創立者孔子發揚傳承下去的。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和忌諱?

民以食為天,所以說餐桌禮儀還是有諸多講究的。比如說就餐的位置、碗筷的擺放等等。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便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不妨了解一下。

為什麼「菜不擺三」?

所謂「菜不擺三」:在聚會或是平日裡很普通的就餐,即使只有幾個人,也儘量避免上三盤菜,為什麼呢?

1、中國人凡事都講究個吉利,什麼團團圓圓、好事成雙,尤其是雙數,中國人格外喜歡,認為雙數吉利。

2、中國人對諧音比較敏感,「三」的諧音跟「散」相似。不管是客人還是自家人,「散」確實不是什麼好的寓意。就跟我們中國人吃梨不分著吃是一個道理,「分梨」跟「分離」發音相同。

3、另外祭祀祖先所擺放的食物一般是三碗,所以人們對此還是比較忌諱的。

為什麼「筷不成五」?

這裡要強調的是,「筷不成五」並不是筷子不可以擺五雙的意思喲!敬請看以下五種科普:

1、擺筷子不可以長短不一、亂擺亂放。一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不重視;二是體現了主人待客的態度和生活品質。

2、筷子是不可以插到米飯裡的,因為看起來像是燒香拜佛或是祭祀的儀式,也是非常不合適的。

3、筷子的表面要保持乾燥和乾淨,一是從衛生的角度考慮,二是對客人的禮貌。而且如果客人一個不小心將筷子掉到地上,是要為客人換一雙筷子的。

4、筷子細的一端不能朝外,這樣不但容易弄髒筷子,也能弄髒別人的衣服。而且從使用筷子的習慣也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5、擺放筷子的時候要格外注意不要將筷子交叉擺放,因為這代表著否認。這也是不尊重來客的表現。

為什麼「席不成六」?

在就餐人數較多的情況下,便會選擇長方形的餐桌,但如果剛好是六個人入席,那麼就要注意座位的安排了。

參加過婚宴等酒席場所的人應該有印象,一張桌子一般會安排八個人,因為長方形桌子,兩個長邊分別坐兩位,兩個短邊分別做一位的話,便形成了「烏龜席」。

雖說烏龜有長壽的意思,但也有王八等等的歧義,為了避免尷尬還是儘量注意座席位置的分配。

古往今來,被譽為禮儀之邦的中國,對飲食文化的禮儀和規矩也是尤其的尊重。不論是談生意、婚慶酒席還是家庭聚會都是分外重視的。

尤其是在農村,很多老一輩的人都很傳統,有很多就餐的規矩,比如說:家中長輩沒入席,其他人是不可以動筷子的;吃飯時嘴巴不可以發出咀嚼的聲音,更不可以碗筷碰撞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

對於老祖宗留下的規矩你能接受嗎?你的家裡也有這樣的規矩嗎?沒事就交流交流吧!

歡迎關注「史味兒」,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時尚圈、名流圈、朋友圈、馬桶圈、謝謝!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所以人的舉手投足,處處皆有禮儀。雖然普通老百姓,沒讀多少書,但是對這些禮儀還是很有研究,畢竟一旦自己的後輩,有階級攀升的機會,總不能讓後輩在禮儀上丟了份兒。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第一句: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道理?
    儘管現在時代大有不同,但是其中的智慧和道理依舊值得我們去借鑑。在招待上,老輩人也有著自己的經驗。一句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更能體現出古人的大智慧。其一:"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請親戚朋友們吃飯的時候,即使只做了兩盤菜,也不要硬湊成三道,因為在古代,古人敬天祭祀時往往以太牢或者少牢之禮祭祀,所以邀請親朋好友聚餐時,若是上三道菜,難免被人感到有被「祭祀」的感覺,讓人感到不快。而且親朋好友團聚一起,三又與「散」同音,主題不符,所以」菜不擺三「。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規矩
    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各種法律制度,而一個家族來說也有各種規章條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些規矩也能讓人們約束自己行為社會更加和諧,秩序更加穩定。大多公司上有各種規定,小到飯桌上也有一些規矩。「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古人的規矩。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中國文化中講究各種禮樂制度,各種尊卑關係以及等級制度的關係都有明確的規定。
  • 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啥意思?古人真聰明
    飲食禮儀中包括餐桌禮儀,中國人對吃很有講究,對於餐桌上的禮儀更是看重。例如在餐桌上就有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這些禮儀,儘管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規矩,人們都會不自覺遵守。一些相關專業人士表明,這些禮儀規矩是與我們古代的迎賓客禮儀有著密切關係,要是不懂的話可能就會造成許多尷尬的局面。
  • 在農村,老人常說:「一桌別擺三盤菜,六人別做烏龜席」啥意思?
    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長大後也常回農村,對農村始終有著一份懷念和嚮往,農村吸引著每一個人,不僅是因為農村那優美的環境,更是農村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民俗和俗語老話,農村老話記載著勞動人民的生活點滴和經驗。這些老話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在農村,就常聽老人說到「一桌別擺三盤菜,六人莫做烏龜席,」,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自古以來人們做席的座次禮儀都十分的講究,座次禮儀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習俗之一,座次禮儀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禮貌,在我國的座次禮俗上講究的是尊者居上位,卑者處下位。古今皆然。對此萌不懂不知的會被人認為不禮貌的同時,也會被人笑話。
  • 農村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啥意思?「五和六」是指什麼?
    導讀:農村俗語「男不娶五,女不嫁六」,啥意思?「五和六」是指什麼?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沉澱,勤勞又智慧的老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用他們的所經歷過的,所走過的,所得到的教訓,融匯成了一句句具有教育意義的俗語,一代代的流傳下來,而俗語的包含很廣泛,其中就有關於婚姻的,娶妻嫁人乃是一輩子的人生大事,娶個好妻可以保你家庭和睦,事業更上一層樓,反之不光婚姻不會長久,而且婚姻生活還有可能會是一地雞毛,不盡人意,而對於農村俗語就有相關的「警示」,就比如「男不娶五
  • 農村有句老話「無魚不成席」,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和講究?
    「無魚不成席」是一種傳統習俗,意思就是民間在節日、婚壽喜慶等隆重的宴席上,絕對少不了魚這道菜。魚,不僅是美食,還蘊含著年年有餘的意義,寓意著吉祥、富貴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其十分獨特的魚文化,流傳千古、千姿百態。「無魚不成席」這句話已成為民間約定俗成的一種認知。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是啥意思?有啥講究?
    隨著春節的臨近,寂靜了大半年的農村又慢慢地變得開始熱鬧了起來。新年對於老百姓們來說,不僅是新一年的開始,更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日子,人們還覺得新一年的好壞,和春節有很大的關係。聽農村的老人說,正月初一是雞日,正月初二是狗日,也就是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講究呢?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老祖宗要講究什麼?今天是12月29日,農曆的臘月初四。而農村裡很多農民做事都是非常有忌諱的,比如結婚、搬家都必須選個好日子,以來圖個吉利,也嚮往這有一個美好的生活。
  • 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
    文/訪客俗語:一火不點三煙,有啥含義?朋友之間點菸的講究要說中國的文化啊,那可真是多得數不過來,就算是說上個三天三夜也是不能講個透徹的,不過也正是因為歷史足夠深厚,才能沉澱出這樣渾厚的文化。所以這些文化是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後人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都提供了很多的指示和引導作用,但要說這裡面最原始的還是要數俗語了。畢竟農村地區,知識不是很發達,出自人們心中對於知識的一種尊敬就使得農村的人們嚴格傳承老祖宗的文化和習俗,自然規矩就很多,各處都是有講究的。
  • 待客之道:老人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待客之道:老人常說「桌上不擺三盤菜」,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每逢家裡有客人來訪的時候,很多老人都會告誡自己孩子說「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可能很多農村人也聽說過這句話,大家知道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嗎?
  • 「待客不上三道菜」是啥意思?招待客人有講究,否則很尷尬!
    下文轉載自作者:從指間到舌尖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說我們中國的可知道也是非常講究的,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有走親訪友的習慣,自然的也會留下來吃飯,或者是自己在家招待朋友,但是大家知道嗎?在招待朋友的時候也是有一些講究的,尤其是上菜的時候如果自己不知道,還可能會惹得朋友不高興呢,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餐桌上的一種禮儀。
  •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忌諱,多數人不知!
    但是古代的傳統中,有很多還是可以繼承發展的,特別是有一些俗語,簡短幾個字卻大有深意,俗話說,「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那這句話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禁忌呢?有很多人不知道,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看完就秒懂了!
  • 臘月到,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摘要:臘月已到,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啥意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2020年了,而在12月26日就已經進入農曆臘月份了,這也就意味著距離2020年的春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
  •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
    農村俗語「王八有錢出氣粗,侄兒有錢不叫叔」啥意思,分享幾則很有意思的俗語。金秋十月,一個豐收的季節。走在農村的道路上,引入眼裡眼帘首先是道路兩旁即將收割的玉米,還有那三五成群,站在一個比較舒服地方,談天說地的老農。農村俗語大都是透過這樣的的方式傳播的。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但是,我們看一句話或某件不成文的規矩時,要明白它有沒有道理,還得去追溯它的來源,就是這句話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講究是怎麼出現的,然後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農村事物的理解去判斷有沒有道理。像是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我們初看這句話時都會會心一笑,因為這句話裡的講究幾乎是全國性的,特別是正月不理髮,幾乎所有地方都有這個規矩。
  • 農村送禮有規矩,講究「喜不送傘,壽不送鍾,喪不後補」啥意思?
    農村是個很講究人情世故的地方。在農村,可能除了吃喝拉撒,一年中最大的開銷就在人情往來裡面了。農村其實就是個最大的熟人圈子,親朋好友,鄰裡街坊,辦喜事,辦白事都要去參與。既然都走動如此頻繁,參加這些,怎麼能兩手空空的去呢?所以送禮和禮金都是必不可少的。
  • 農村俗語:「門前有三樹,家興富三世」,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遠離城市的喧囂,你就會把一切煩惱全部拋到腦後,過上平靜而安詳的生活。當然在這裡不僅能感受忘掉一切浮躁,感受優美的環境,還能體會到農村生活的點點滴滴,品一品那獨特的鄉土人情!愛聊天,熱情好客就是這裡最大的特點,忙完農活或到了飯點,村裡的老少爺們就會聚到一起,談天論地,說說笑笑的。不過最有趣的就是長輩們口中說的俗語了。有時常會為一句俗語的來源和意思爭的面紅耳赤!
  • 在你們那裡的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
    農村辦喪事最忌諱上哪道菜呢?其實現在的年輕人講究是越來越少了,無論是紅事或者白事,菜譜的差異是越來越小了,以前辦喪事的時候都是村裡人來幫忙,現在都是服務隊,可以總結這樣一句話,只要錢到位,一切都不是問題。
  • 農村俗語「三歲刑,六歲衝,九歲害」,啥意思?有何講究?
    社會在快速發展,科技在飛速進步,農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但隨著歷史長河的不斷推移,時代的不斷變遷,農村的一些傳統習俗,文化也出現了嚴重的缺失,尤其是之前被先哲們暢談的俗語文化更是無人問津,而俗語作為農村的文化靈魂,是留給農村子子孫孫最為珍貴的禮物,值得所有農村人學習並傳承,而這些包羅萬象的俗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