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魚不成席」是一種傳統習俗,意思就是民間在節日、婚壽喜慶等隆重的宴席上,絕對少不了魚這道菜。魚,不僅是美食,還蘊含著年年有餘的意義,寓意著吉祥、富貴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其十分獨特的魚文化,流傳千古、千姿百態。「無魚不成席」這句話已成為民間約定俗成的一種認知。不論是在新婚嫁娶、逢年過節,還是宴請賓朋等重要的宴席上,「雞打頭,魚掃尾」已成為一種固定的習俗,傳承已久。
「魚」和「餘」諧音,在老百姓看來,有魚即有餘,吃魚也就意味著可以有餘糧,可以有餘財。婚嫁、慶生、宴請朋友、除夕夜等酒宴上,怎麼能少了魚這道菜呢!有魚就表示「年年有餘」,可以討個好彩頭。因此在老百姓眼中,魚歷來都是吉祥物。在以前的年畫中,經常能看到一個胖娃娃抱著一條紅鯉魚,還有鯉魚跳龍門等,都是表示富貴有餘,吉祥如意的。
而且魚在老人說是財的意思,有的人每次去捕魚都能捕到魚,還能捕到大魚,大家都會說這個人有財氣,還有的人晚上做夢夢到水裡有很多魚,就會想到最近肯定會有好事要發生了,因為我夢到很多魚既然我們從村辦酒席肯定是家裡有喜事,辦酒席當然避免不了有魚啦,因為農村老人講魚就是財。所以魚是在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說起宴席裡的魚,其實是很有講究的,如果宴請重要的客人,主人通常會選取帶鱗的囫圇魚,比如鯉魚等,或是其他更名貴的魚。魚頭魚尾不能缺,魚翅不能掉,連魚眼睛都不能少,否則是不吉利的。吃魚時,翻魚是不能說「翻」的,會認為不吉利,都是說把魚划過來。
魚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而且自古以來就有「年年有餘、魚躍龍門」等美好寓意,還有就是席間總少不了互相敬酒,關於魚的敬酒詞是最多的了「頭三尾四、高看一眼、魚翅一扇風度翩翩」,所以魚上來的時候就會達到整個宴席的高潮。
在宴請高朋貴客時,魚端上桌後,魚在桌上的擺放位置也有講究的,即魚頭一定是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一種尊敬的意思。並且先請他們首動開始夾魚,有剪彩的意思,然後大家開始舉筷食魚。
如果首動筷子的貴客給夾魚時夾個魚眼,就表達高看你一眼,如果夾個魚翅,那你就是鯤鵬展翅,預祝你前途無量。如果夾個魚肚肉你,則表示和你是很有才幹,肚子裡滿腹文章的。如果夾魚唇,則表示唇齒相依的。總之,表達意思多種多樣的。吃魚吃的文化最有名的故事,應當是鄭板橋的"君子不吃翻身魚″,把魚文化推到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