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這個倡議提了很多年了,但是普及率一直不高,有些人覺得使用公筷公勺,換來換去好麻煩,還有人覺得用這個挺生分的,估計直到現在還有人覺得,給人夾菜那是待客之道。不過,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使用「公筷公勺」再一次被提起,大家到底是怎麼看待的呢?
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沒有必要呢?
使用公筷公勺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
普及公筷公勺 你能接受嗎?
也許目前大家還沒有
徹底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但是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麼必要?
一組數據就可以告訴你答案!
近日,
杭州市11名疾控專家做了一組實驗,
來測試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時,
用餐後細菌量的對比。
實驗結果令人震驚!
實驗小組的11名疾控專家,
在一家餐館點了六道家常菜,
分別是涼拌黃瓜、鹽水蝦、乾鍋茶樹菇、
炒蘆筍、鹹菜八爪魚和香辣牛蛙。
每道菜都分成兩份,
一盤使用公筷,一盤不使用公筷,
並提前進行了取樣保存。
用餐完畢完成取樣之後,
採集的樣本通過冷鏈運到實驗室。
經過48小時的培育,實驗結果顯示:對比「公筷」和「非公筷」兩組菜品剩餘部分的菌落總數,「非公筷」那一組菌落總數,全部高於「公筷」那一組!
//////////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菌落總數竟然相差那麼多倍!!!
涼拌黃瓜——「非公筷」組的菌落總數是「公筷」組的將近3倍!
乾鍋茶樹菇——兩組菜品的菌落總數相差17倍!
炒蘆筍——兩組相差將近18倍!
鹹菜八爪魚——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50倍!!!
//////////
負責檢測的專家表示:
「
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會把自身口鼻腔攜帶的細菌通過筷子傳到菜上。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不同菜品本身攜帶細菌的交叉汙染。例如,夾過涼拌黃瓜的筷子,再去夾鹽水蝦,就會導致兩盤菜之間細菌交叉汙染。
」
這組實驗,
非常直觀地告訴大家,
使用公筷公勺和不使用時的明顯差異。
可見,積極提倡和普及公筷公勺,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目前,
公筷公勺這股文明新風尚正在逐漸的興起,
越來越多的地方倡導使用公筷公勺,
為市民增添一份健康保障。
中午十一點半,記者在許昌市區學府街上的一家飯店裡看到,整齊的餐桌上除了擺放著食客專用的餐具外,服務人員還為每位客人多準備了一套公筷。
據飯店服務人員介紹,飯店倡導使用公筷公勺,是儘可能減少了客人與客人之間口口相傳的風險,也是一個文明用餐的新風尚。
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減少在就餐時交叉感染的風險,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市民表示理解和贊同,也有的市民認為在自己家庭內部聚餐時,不必這麼計較。那麼,在平時生活中,不使用公筷公勺,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許昌市人民醫院消化內二科 主任 張志勇:
首先,這個公筷公勺反映市民的文明程度提高的一個標誌,另外一個就是公筷公勺廣泛的使用也是一個衛生方面的需要,不管是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一些感染性的疾病的相互傳染,這是很必要的一個措施。
許昌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張志勇還告訴記者,有些疾病的傳播就是日常不注意的密切接觸,比如碗筷、茶杯、毛巾共用等等出現病毒交叉感染。比如一些傳染性的疾病,也是經口傳播的方式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從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方面以及避免傳染性疾病發生來說,不管是在飯店,還是居家,使用公筷公勺是阻止病毒相互傳播的一種非常必要的安全措施。
當我們外出就餐時,
除了囑咐餐廳主動提供公筷公勺之外,
我們也呼籲廣大市民,
外出就餐時,
提倡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
編輯:魏蓓
審核:張青坡 楊翔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