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億課堂
螞蟻金服的神速過會,又一次見證了中國速度,從8月25日以來,螞蟻集團IPO受理至順利過會提交註冊走完全程,只用了不到一月時間,預計不到一月的時間,科創板即將迎來螞蟻金服的A股首秀。
對於螞蟻金服的A股IPO,市場飽受爭議,有很多人認為作為中國的科技獨角獸企業,就應該享受高估值,但是也有很多的人為此感到擔憂,一個企業走過了它的快速發展期,紅利期,最需要錢的時候沒有選擇公開發行,而是在企業紅利期以後選擇上市融資,市場一片譁然,是各路資本的收割之路即將開始,還是對於未來,公司只是發展中期,或許只有清楚的搞明白公司的前世今生,才能獲得答案。
跟著作者我們一起去探秘它的前世今生。
螞蟻金服與阿里巴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關係?
螞蟻集團的重要子公司支付寶於2004年12月由阿里巴巴集團設立,主要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平臺上向消費者和商家提供數字支付及商家服務。從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業務出發,公司已將業務擴展到綜合、廣泛的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包括微貸科技平臺、理財科技平臺、保險科技平臺)領域,為阿里巴巴集團平臺及其以外的其他場景中的消費者和商家創造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於2019年9月獲得螞蟻集團股份之前,螞蟻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已經保持了長期、穩定且高度協同的戰略合作關係。自2011年以來,螞蟻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通過一系列框架及執行協議共同明確了螞蟻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在多個業務領域的財務及商業關係。這些相關協議所確立的螞蟻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長期、穩定的商業關係,對於雙方都具有合理性及互惠互利性。
螞蟻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主要關聯交易協議包括《股權和資產購買協議》《支付寶商業協議》《交叉許可協議》《數據共享協議》《商標協議》《中小企業貸款合作框架協議》《共享服務協議》等,該等協議就螞蟻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重要業務合作關係進行了約定,相關安排已穩定運行近 10 年。雙方在達成該等商業安排時及後續就相關安排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均履行了必要的內部控制、審議程序,並得到了相關第三方股東的認可。該等協議安排對於支付寶及螞蟻集團的歷史及未來業務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共同確立了螞蟻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之間長期、穩定的商業關係,對於雙方都具有商業合理性及互惠互利性。
可以清楚的發現,這倆是親兄弟,但是親兄弟還得明算帳,倆個都是獨立的市場主體,自負盈虧,阿里享受螞蟻的收益,但是螞蟻跟阿里卻是合作關係,此外兩公司存在客戶的高度重疊風險,支付寶以前是針對阿里推出的,這裡需要指明的是,淘寶屬於阿里,並不是屬於螞蟻金服,只是阿里是螞蟻的股東而已。
公司是中國領先的數字支付提供商和領先的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截至 2020 年 6 月30 日止 12 個月期間,通過公司平臺完成的總支付交易規模達到 118 萬億元。公司的數字支付服務收入主要是按照交易金額的一定百分比向商家收取的交易服務費。在全球經濟加速數位化的背景下,公司也提供跨境支付服務來滿足相關需求。截至 2020 年 6 月30 日止 12 個月期間,通過公司平臺完成的國際總支付交易規模達到 6,219 億元。 支付寶 APP 服務超過 10 億用戶和超過 8,000 萬商家。基於廣泛的用戶覆蓋,公司向金融機構合作夥伴提供數字金融技術支持、客戶觸達及風險管理方案,助力其提供消費信貸、小微經營者信貸、理財及保險服務。在中國,消費者和小微經營者的金融需求並沒有被充分滿足,而公司的服務為他們創造了可觀的價值。
不僅是數字支付手段,也是數字金融服務和數字生活服務的入口。數字支付是消費者日常生活和數字金融的基礎設施,對拓展支付寶 APP對於線上及線下用戶的觸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支付寶 APP 為用戶提供的便捷、豐富的數字生活服務,對於提升用戶活躍度和留存有重要意義。我們的數字金融服務具有高度的創新性和對用戶的吸引力,與數字支付及數字生活服務具有高度的協同效應。數字支付、數字金融和數字生活服務三者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和良性循環,是公司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公司的業務已具備相當的規模,並在實現良好盈利的同時持續增長。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 1-6 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653.96 億元、857.22億元、1,206.18 億元和 725.28 億元。
公司的營業收入水平顯示逐年提升的狀態,19年全年營收超過1206億,今年上半年收入超過725.28億,預計今年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公司從17年的利潤82.05億元增長至19年的180.72億元,增幅高達2.2倍,3年時間利潤增幅2.2倍,業績增幅也是表現不錯,有了這樣的業績,才使得公司估值這幾年中迅速飆升,2020年上半利潤已經高達219.23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今年有望實現450億的利潤,幾乎是4年增長5.5倍之多,在市場中已經是很不錯的標的,似乎根據業績我們可以感覺到,似乎應該有這麼高的價格,別急,我們接著往下看!
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東名單,可以清楚的看到,都是各路的頂級資金,它們的持倉成本肯定大幅低於發行價,幾乎全部為5%以下的持股股東,上市後滿足減持條件後,是否精準減持,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對於如此大的獲利收益,假如是我,我會選擇退出,讓小散戶們也來一起享受公司成長的過程.
究竟公司靠什麼來獲取利潤呢?
1、數字支付 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支付服務商。公司的平臺處理的總支付交易規模達 118 萬億元。 公司的數字支付服務支持國內商家與消費者在各類線上和線下支付場景下,以便捷安全的方式進行交易。
2:數字支付交易,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使用APP來進行付款和收款。
3:數字支付技術及基礎設施,數字支付技術及交易基礎設施是公司的核心。
4:數字生活服務,接地氣的講就是我們使用的各種小程序。
5:數字商家服務,就是給商戶提供服務的,還要跨境商家服務。
以上這些服務,全部依賴於所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這部分收入只是公司的一小塊,大部分收入為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我們接著往下看。
公司是中國領先的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公司致力於滿足客戶在其人生不同階段的全方位的信貸、理財及保險需求,以持續為客戶提供服務並提升客戶生命周期價值。截至2020 年 6 月 30 日止 12 個月期間,在公司平臺上使用過一種或多種數字金融服務的用戶達 7.29 億。以 2015 年加入支*寶的用戶為例,這些用戶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止 12個月期間的年度數字金融服務規模較 2015 年上漲了10倍以上。
6:主要分為,微貸平臺,消費信貸規模1.73萬億,小微商家貸規模4217億,理財科技平臺,資產管理規模4.0986萬億,保險科技平臺規模518億,均屬國內排名第一位。
用接地氣大家都懂的語氣講,就是借唄,花唄,網商貸和相互保,還有基金。
公司平臺促成的信貸餘額中,由金融機構合作夥伴進行實際放款或已證券化的比例合計約為 98%,由公司之子公司直接提供信貸服務的表內貸款佔比約為 2%。
截至 2020年6月3 日公司平臺促成的消費信貸餘額總計為 17,320 億元,其中98%的信貸餘額均由金融機構合作夥伴實際進行貸款發放。
公司的微貸產品,大部分資金都是來源與金融機構的合作,通俗的說,看似體量很大,其實都不是自己的錢,只是起到了一個中介的作用,就是賺的中介費。
7:理財科技平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止 12 個月期間,超過 5 億用戶藉助公司的理財科技服務平臺進行了投資,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線上理財平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理財科技平臺促成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 40,986 億元,其中約 33%由天弘基金管理,隨著餘額寶的開放,這一比例在報告期內逐年下降。
8:保險科技平臺,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線上保險服務平臺1,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止 12 個月期間,公司平臺促成的保費及分攤金額達 518 億元,其中約 9%由國泰保險承保。
這裡重點提及一下相互寶,自推出以來,相互寶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戶,積累了超過一億會員。除了為會員提供健康保障,相互寶同時提高了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和購買健康保險產品的意願,許多相互寶的會員也購買了「好醫保」健康險產品。
公司通過金融科技平臺獲取的利潤佔取公司利潤的63%以上,2020年1-6月,利潤高達459.72億,而公司自營的收入僅僅佔比為7%,利潤僅為51.03億元。
點評:通過梳理公司,發現是一個非常有賺錢能力的公司,業績也是增速非常之快,經過科技包裝以後,公司估值迅速上升,其實用接地氣的話講,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小貸公司,通過消費信貸獲取的收益,高達63%以上,並且看大規模的體量,都是由金融機構出資,公司自營資金獲取的利潤僅僅佔比為7%,至於數字服務則明顯差於消費金融帶來的收益。
●如果按照小貸公司的理解,那麼相比於利潤的近千億元的銀行來說,無論如何也不會值這麼高的估值。
●如果加上科技的話,規格立馬飆升,估值也是直線上漲,可是怎麼看,跟銀行的業務都有許多相似之處,按照價值來講,怎麼也不會有銀行具有價值。
●頂著無限光環上市,靠著700億利潤,講著高大上的科技故事,享受著萬億市值的盛宴,怎麼看都有點貴,畢竟它只是支*寶,如果加上阿里和淘寶,那麼顯然這個價格就是比較合適的。
●微貸科技板塊,能否持續高增長,是公司巨大的風險。
公司向合作金融機構收取的技術服務費率和平臺促成的信貸規模將會影響微貸科技平臺的收入增速。此外,諸多公司無法控制的其他因素可能使合作金融機構不願接受公司的費率安排,或不願繼續與公司合作在平臺放貸,這些因素包括合作金融機構的競爭考慮、資金成本、現行利率、整體流動性、資金多樣性、資本回報率、監管允許的最高利率和在公司平臺上促成的貸款的逾期率等。上述因素均可能影響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從而導致公司無法保證未來微貸科技平臺收入的高速增長。
●來自競爭對手的風險也是致命的,業務和某信高度重合,假如某天,只能二選一,你會怎麼選?
●公司佔據絕大部分利潤的業務,高度依賴金融機構,如果國家政策緊縮,勢必會導致業績大幅下降。
●螞蟻在上市,已經提前透支了多年的漲幅,每一次估值的提升都是為收割做準備,筆者認為,一個放貸的公司,估值已經趕超營收千億的銀行,實在是有點貴,或許上市就是更好的尋找一下接盤俠,讓更多獲取高額利潤的各大機構有個退出的好價格。
說一下戰略配售資金,根據基金法規定,只能購買基金份額的百分之十,意思就是,上市後,股價翻一倍,才可以轉10個點,並且封閉18個月,根據以前戰略配售的業績,兩年盈利在10左右,業績是很一般,要不要買自己決定!
感謝各位朋友的耐心閱讀,觀點僅為個人觀點,如有冒犯,就當一笑,還望多多點讚關注和轉發,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