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讀書人的稱謂不少頗為粗俗,比如「書痴」、「書蟲」、「書呆子」、「兩腳書櫥」等,別人這麼叫著,讀書人自己也常以此戲稱。近日讀史籍,看到讀書人在過去還有個很好聽的稱謂——採芹人。《詩經·魯頌·泮水》中有:「思樂泮水,薄採其芹」之句,泮水之邊有泮宮,是魯國的學宮。
以後不知從何時起,據說讀書人若是中了秀才,到孔廟祭拜時,得在大成門邊的泮池採些芹菜插在帽上,這才算得上是個真正的讀書人。久而久之,人們便以「採芹人」來稱謂讀書人。以前從《詩經》中讀到「薄採其芹」、「言採其芹」等句,一直以為指的是咱們常吃的那種芹菜。後來一位朋友告訴我,我們常吃的芹菜叫藥芹,而《詩經》中說的芹菜則叫水芹菜。他還特意找來一本岡元鳳纂輯的《毛詩品物圖考》,翻到《草部·言採其芹》,只見上面注有「水草可食」的字樣,看書中插圖,它為莖管狀,有節,有葉,有花。我想起來了,在江南的一些水鄉多有此芹,那年我到揚州就曾吃過,感到特別清香爽口。在揚州民間,水芹還有個好聽而形象的名字——「路路通」,大概取其莖呈管狀而中心通暢為意。過去每到大年三十,街坊鄰居常相互送水芹,取「路路通」諧音,算是討個口彩。古人把讀書人稱作「採芹人」,是否也含有「路路通」之意呢?因為讀書畢竟是通達美好仕途前景的捷徑。
巧的是最近剛讀罷《曹雪芹小傳》,又加深了對「採芹人」的認識。《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字芹圃,號雪芹、芹溪,都有個芹字,這絕不是因為他江郎才盡,想不出更好的稱謂,而是緣於他對水芹這種植物情有獨鍾和深入了解,有例為證。
曹雪芹家被抄後,他流落到京郊西山一帶,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窮苦生活。在他常賒酒的酒館裡有個年過半百的老夥計叫馬青,他見曹雪芹滿腹學問,便時不時地接濟他。一來二往,倆人就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一次,馬青生病臥床,曹雪芹到村頭池塘邊,割下一把野生的水芹,熬成湯,讓馬青喝下,不到三天,馬青的病就好了。用水芹熬湯飲服竟成為當地的一劑治病良方。曹雪芹對水芹菜若不知根知底,怎麼可能發掘出它的藥用功效。
「採芹人」,一個對讀書人頗有詩意的褒詞,一個對讀書人寄予希望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