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信使號飛船燃料即將耗盡 將墜落水星表面

2021-01-08 中文業界資訊站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報導,主要由該校負責的美國「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即將迎來探測任務的終結。儘管項目組正在對飛船進行最後的姿態調整,以儘可能延長其工作壽命,但由於燃料即將耗盡,信使號將逐漸無法維持運行軌道的穩定,最快將在4月份墜落在水星表面。

2011年3月17日的夜晚,信使號水星飛船創造了歷史——它在這一天成功進入水星軌道,從而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首顆進入這顆最靠近太陽的行星軌道運行的探測器。信使號飛船是由位於馬裡蘭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研製並運營的。

在接下來的4年間,信使號飛船上搭載的科學設備對整個水星地表進行了全球地圖繪製,其取得的探測結果改變了我們對於水星形成及演化機制的原有理解。

皮特·貝蒂尼(Peter Bedini)是信使號探測項目高級管理顧問,此前他還曾擔任該項目的項目經理。他說:「信使號是一項傑出的探測計劃。當它在4年前開始其主要科學探測任務時,飛船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超過50億英裡(約合80億公裡),完成了6次行星借力與交會。僅僅是在它入軌前幾次掠過水星期間,信使號獲取的探測數據便已經與水手-10號相當,後者在30多年前抵達水星開展考察,是人類此前唯一一顆對水星開展考察的探測器。」

在超過10年的飛行期間,信使號和它搭載的科學載荷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健康狀態,但其推進系統燃料逐漸耗盡。來自太陽的強大引力不斷擾動飛船的軌道,而飛船用來進行姿態控制的推進劑燃料箱卻已經漸漸清空。

就在上周三,地面控制人員向飛船發出了計劃中一共5次軌道修正努力中的第一次修正指令,其目的是想通過這樣做,讓信使號飛船能夠至少在水星軌道持續運行到4月30日。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信使號最終仍將無法避免的墜毀到水星表面。

海倫·維特斯(Helene Winters)是信使號項目的現任項目經理,她表示:「信使號項目的成功是項目團隊卓越才智與奉獻的結果,正是他們在10年前研製了信使號飛船並在2004年飛船升空之後繼續負責飛船的運行操控以及科學數據的獲取工作。」她說:「這項隸屬於『發現』項目旗下的探測任務已經改寫了我們對於水星的認識,並填補了我們對於太陽系在認識上的一項重要空白。」

大衛·格蘭特(David Grant)曾經擔任信使號項目經理一職長達5年時間,任內全稱目睹了整個項目的研製,總裝,測試和發射的全部流程以及此後的任務操作。包括飛船一次對地球的飛掠以及兩次對金星的飛掠。他表示,這一項目的實施同時也提升了美國宇航局的技術實力,他列舉了兩個例子:

信使號是第一艘採用了「太陽帆」(solar sailing)技術的飛船,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太陽光產生的輻射壓對自身航行軌道進行修正,從而達到節省燃料並延長任務壽命的目的。

同時信使號也是首個採用了 SciBox的探測項目,後者是一種自動化的科學規劃與指令程序工具。基於飛船運行以及科學載荷方面的限制以及項目的科學目標,該工具包可以自動規劃出經過優化設計的觀測計劃並對各個科學載荷進行任務分配。

信使號(Messenger)是「水星地表,空間環境,地球化學和測高」的英文縮寫。這是美國宇航局支持下的一項水星探測計劃,它是人類首個專門用於水星探測的飛船,於2004年8月3日發射升空。

相關焦點

  • 永別了,信使號水星探測器!
    對於「信使號」水星探測器而言,時間已經不多了。4月30日,它將撞毀在水星表面,結束對太陽系最內行星的探測使命。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昨天(4月28日)在官方推特上發布的一條消息。4月30日,「信使號」將以撞擊水星的壯烈方式,結束它已經被一再延長的探測使命,在水星北極附近留下一個相當於NBA籃球場大小的撞擊坑。或許要等到2024年,歐洲空間局的BEPICOLOMBO探測器抵達水星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看清楚「信使號」的最後一撞留下的遺蹟。
  • 天文知識__水星探測器
    然後它繼續朝水星前進。1974年9月21日,水手10號第二次經過水星;1975年3月6日,它第三次從水星上空330公裡(203英裡)處經過。此時,水手10號耗盡了使它保持穩定位置的氣體,因此無法再對這顆行星作進一步研究了。不過這3次近距離觀測已拍攝到了超過1萬張圖片,涵蓋了水星表面積的57%。 任務結束:在姿勢控制瓦斯大約耗盡之後,水手10號開始環繞太陽運行。
  • 為什麼水星是我們探索最少的行星
    不出所料,其抵達水星的時候速度過快,但這不是事兒,因為水手10號本來也就沒打算環繞水星飛行。相反,它飛越了水星3次,勾畫了其表面的圖譜。不過,過去這些年來,科學家找到了進入水星軌道的辦法。為了近距離觀測水星更長的時間,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太空飛行器。該太空飛行器依靠太陽能、燃料和引力助推的合力來移動。引力助推是軌道力學上的一種常見工具,即太空飛行器通過其所經過的行星的引力來改變自己的方向或者速度。
  • 水星軟科普 百度百科
    MESSENGER(4 張)信使號探測器(MESSENGER)美國第一個水星專門探測器,MESSENGER("信使號",是 MErcury Surface,Space ENvironment,GEochemistry,and Ranging 的字母縮寫, 意為"水星表面,空間環境, 地理化學和全向遙測"),NASA 的「信使」號水星探測飛船於 2004年 8 月 3 日搭乘「德爾塔 2」型火箭,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
  • 首架私人飛船「龍」對接空間站
    剛過去的一年,中國「天宮一號」和「神八」飛船發射,並實現完美對接;這一年,美國的太空梭計劃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的發射則近乎完美;這一年,接替哈勃的下一代空間望遠鏡「詹姆斯·韋伯」,幾經周折,差點因為經費問題而夭折,但最終被成功挽救。今年,中國將執行神舟9號和10號計劃,大幅推進我國的載人航天和空間站建設進度。
  • 介紹一個修仙的好地方——水星
    水星的平均公轉速度大約是48km/s,地球的平均公轉速度則大約是30km/s,存在18km/s的速度差,如果要在水星和地球之間實施霍曼轉移(人造飛行器在兩個天體間進行直接轉移的最省燃料的方案),那麼就將需要至少18km/s的速度變量。
  • 為什麼說水星是太陽系中最神秘的行星?真實的原因在這裡
    您想錯了,對水星的空間探測也極不容易,原因還是因為它與太陽靠得太近。太陽巨大的引力場使得探測器極不易進入環繞水星的軌道,再加上在強烈陽光照耀下,水星周圍的空間具有很高的溫度以及很高的溫度差,導致探測設備工作很不穩定。
  • 來給水星上的環形山起個名字吧!
    NASA的「信使號」團隊與IAU聯手發起了一場徵名大賽,要用藝術家、作曲家或作家的名字,來給水星上的5座環形山命名。圖片來源:jhuapl.edu「信使號」(MESSENGER)探測器的教育及科普團隊(EPO)本周發起了一項競賽,與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合作,為水星上的5個環形山命名。這項競賽面向地球上的所有人開放,只有「信使號」EPO團隊的成員不允許參加。
  • 馬斯克如何徵服火星:發射1000艘飛船,運送10萬人抵達火星
    前不久發射失敗的星艦SN8原型機高度相當於16層樓高,更重要的是,它的結構設計並不完整,還需要另一枚23層樓高的助推火箭將其送入軌道,同時保留其燃料,然後再由另一枚火箭在太空中補充燃料。馬斯剋期望能夠每周建造一艘星艦飛船,他說:「我認為我們可能需要1000艘飛船的訂單。」 為什麼會有大量飛船訂單?
  • 信使號在水星發現正方體結構,是地下基地入口?難道有其他文明?
    最近一段時間內一位外星獵人,聲稱自己在水星上發現了一個地下城市入口是真是假?水星出現地下基地入口?根據他口中描述,這一外星結構整體超過了10公裡左右,著名獵人偉林先生在網絡上發表了自己言論,他認為這一證據能夠證明外星人是100%存在,根據發布這一照片男子,他聲稱這是由信使號飛船拍攝到的照片,這張照片中似乎能夠看到一個類似於火山入口洞口。
  • 貝皮科倫布號水星探測器最全揭秘:幾經推遲 終於等到花開
    水星的內部應該已經固結,那麼,水星現在的磁場是如何形成的,這次任務將進行探測。   此前的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已經在極地探測到了冰層,那麼,這次任務將探測這些揮發物的成分和來源。   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進行實際檢驗。
  • 水星極區發現總質量或達萬億噸冰水物質(圖)
    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發現了令人驚訝的現象,在水星極區撞擊坑陰影區內儲存著豐富水冰和其他冰凍的揮發性物質,該證據為水星可能存在冰水物質的假說提供了支持。隨著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的到來,這個情況發生了改變。信使號探測器上的成像系統在2011年和今年早些時候對水星的觀測圖像證實,在水星北極和南極陰影區存在水冰物質,這個發現與撞擊坑中存在水冰的假說一致。    圖1顯示水星北極地區射電圖像與信使號探測器圖像的疊加效果,很清楚地看出在反射率較大的點與撞擊坑吻合,併集中分布在撞擊坑朝北的側面。
  • 卡西尼號探測器開始最後任務 1個月後將墜入土星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于洋)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卡西尼開始了在土星周邊最後5圈的探測」,BBC報導稱,由歐洲宇航局和美國宇航局聯合發射的「卡西尼」號無人探測器即將在9月燃料耗盡,墜入土星。
  • 探測水星面對極限溫差,科技將展現水星更真實的一面
    ,並幫助其穩定在水星軌道,預計將於2025年成功抵達。在飛掠金星軌道時,BepiColombo還將順道探測金星的相關數據。在長達7年的旅程中,BepiColombo還將精確測量水星和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科學家們也將嘗試利用這些數據,驗證或補充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 水星為什麼被稱之為水星?難道它上面都是水嗎?
    也就是說我以每小時3.4公裡的速度在水星表面行走,太陽在空中的位置將始終不變,我能在永恆的目測中一直走下去。水星是迄今為止人類探索最少的太陽系內層內地的行星,因為水星的公轉軌道呈奇特的橢圓形,距離太陽太近,人類探索水星存在巨大挑戰。
  • 背景資料:世界載人飛船歷史上的幾起重大事故|空難|飛船_網易科技
    乘坐有3名航天員的阿波羅4A飛船對接在土星1B運載火箭上。3名航天員是:曾參加過水星4號亞軌道飛行、雙子星座3號飛行且經驗非常豐富的弗吉爾·卜格裡索姆上校,曾參加過雙子星座4號飛行並是美國第一個到太空行走的愛德華·H·懷特中校,還有一名是準備第一次上天飛行的羅傑·B·查非少校。如果這次地面模擬試驗成功,這3名航天員即乘此飛船進入環地軌道飛行,以考驗登月飛行的程度。
  • 卡西尼即將完成土星的探測任務
    卡西尼是史上建造過的最大的帶外行星飛行器,十二個不同的部件,來自美國和歐洲各地,惠更斯探測器由歐洲航天局建造。1997年10月15日,卡西尼號飛船發射升空,歷經7年的飛行後,卡西尼號幫助科學家們首次深入研究土星,解開了土星環,土星大氣及其衛星系統的神秘面紗。
  • 天文小知識:關於水星,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另一種理論認為,水星由於離太陽太近,太陽巨大的重力將水星周圍的所有物體拉向自身,使它無法擁有衛星。最近3次水星凌日分別是:2006年11月08日、2016年05月09日和2019年11月11日。下一次將發生在2032年11月13日。
  •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或將誕生另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當太陽耗盡能量併吞噬地球時,世界末日可能會來臨,但美國宇航局的一位科學家透露,人類屆時或許可以在另一顆外星天體上找到居住之地。專家們相信,在大約50億年後,位於太陽系中心、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的這顆恆星將耗盡能量,並徹底改變宇宙。
  • 430℃的水星表面曾經有水?科學家:不止有水,還可能有過生命
    但是,最近的NASA水星探測器信使號的觀測數據表明,這塊地貌的演化持續了幾乎20億年,到大約18億年前才結束。 而且信使號傳回的數據還顯示:包括卡路裡盆地在內的水星大量坑窪地形都展現出了奇怪的形狀,它們全都分解成了旋鈕形狀的地貌,科學家稱之為混沌地形。奇怪的是,熱量目前在水星表面發現的其他混沌地形中,沒有任何一個是卡路裡盆地這樣被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