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四苦並非「生老病死」,而是這四件事,很多人不懂裝懂

2021-01-07 大話談歷史

在普通人眼裡,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生、老、病、死。人一生下來,便是哭著來到這世上的,也註定了人這一生要經歷種種痛苦,才肯歸去。有的人無法釋懷,至死都不能明目,而有的人卻能從容應對,在快樂中死去。

而對於修行之人來說,人生有八苦,分別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等。對他們而言,「生老病死」已是平常,最關鍵的是後面四個,與相愛的人硬生生拆散是苦;用盡一切手段,依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苦;與仇人、冤家天天碰面是苦;五陰集聚成身,如火般燃燒,前面七苦相應而生更苦。

其實,關於苦佛教還有另一種定論,他們認為人生四苦並非「生老病死」,而是這四件事,分別是「不知生之苦」,「不知老之苦」,「不知病之苦」,「不知死之苦」,千萬別不懂裝懂了,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這真正的「人生四苦」。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不同的是,每個人在面對這幾件事時痛苦程度不同。因為,大多數人實現都不知道「生老病死」究竟有多苦,所以當它來臨時,人們才會變得痛苦非凡。如果早有準備,那麼痛苦就會減輕,修行之人早已預知生死之苦,所以生死在他們身上並沒有一般人那麼痛。

何為不知生死?人必有生死,這是大多數人都清楚的,但是他們依然把人生想像地很美妙,一旦現實不像他們想像得那樣美好,他們就會痛哭異常。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們從小就依靠著他們,並且幻想他們能夠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很少有人幻想過父母離世的情景,一旦他們走了,我們便會痛苦萬分,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如果我們早日知道父母不能久伴身旁,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也許,當他們臨走的那一天,我們才會心態平和地對自己說一句:此生,已經死而無憾!

何為不知老苦?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於精神文化越來越淡漠,卻對物質享受有著極大的興趣。殊不知,當你大肆吃喝,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感時,青春與健康已經悄悄流失。或許,人在年輕的時候並不自知,等到兩鬢斑白,滿臉褶子的時候才知「苦」的根源。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時候,也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不要覺得你還很年輕,就不願意想「老死」之事。也許有人會覺得,想那麼多幹嘛,做好眼前事就可以了,並把這種心態視為樂觀,實際上那並非樂觀,而是不負責任的心態,等到真正老了的那一天,有多少人不生抱怨?又有多少人心態平和地接受。

總之,只有真正悟透了這「佛中四苦」,並找到遠離這四苦的方法,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幸福。

相關焦點

  • 佛說世間有四件事,不能長久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任何事物都是搖擺不定的,人世間佛陀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4件事是不能長久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常者皆盡:佛說這個世界上的事都是無常變化的,因此我們應該以無常觀,去看待一切。
  • 生老病死苦
  • 佛說:生老病死,人世無常
    佛說:生老病死,人世無常。一切都是暫時的,沒有什麼是永遠,也沒有什麼是永恆,來時不必歡喜,去時不必傷悲,一切都順其自然,一切都順勢而為,人生才會少煩惱,人生才會有解脫。張開雙手,我們什麼都留不住,握緊兩拳,我們什麼都抓不住,人生不過是今天,昨天和明天,生命的時光,就是一個永遠在流淌的沙漏,在每一個活著的當下,都是你要走過的曾經,佛說:人世的一切都是夢幻空花,都是虛妄不實,何必死死的抓住不放?人生的一切都是時間的過程,都是昨日的舊夢。
  • 生老病死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生老病死,佛教認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後指社會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重大生活現象。出自:《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千萬總成空。」近義詞有: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人。生老病死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生老病死(shēng lǎo bìng sǐ)成語釋義:佛教認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是人生的「四苦」;後指社會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重大生活現象。成語出處:《敦煌變文集 八相變》:「生老病死相煎逼,積財千萬總成空。」
  • 佛說:生老病死,人生的苦,每一種,你都要苦中作樂
    佛說:生老病死。人生的過程,總有一個「苦」字相伴左右,活著就要把人生的「苦」,嘗遍嘗盡,你才會珍惜人生的「甜」,苦盡才能甘來,只有苦中作樂,人生才能成長蛻變。人生實苦,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活得不容易,每一個人活著都會有壓力,有煩惱,有種種的痛苦,可是每一個人都努力地活著,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快樂和幸福。這世界上的每一種快樂和幸福,都要付出相應的一種「苦」,才會換得。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也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一件事,你都要付出自己的精力時間辛勞和汗水,付出了努力,有時候,也未必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 人為什麼會有生老病死之苦,生命的本質是什麼
    佛說人有四苦:生老病死。當初,釋迦牟尼做王子的時候,就是看到老人、病人等人生苦相,才出家修行,力圖找到解脫痛苦之法。宇宙是分層次的,每一層空間都因頻率不同而呈現為不同的空間,這些空間彼此沒有物理接口,彼此互不幹涉。生命要想超越空間,只能改變自身的頻率。
  • 南懷瑾:人生最大的福報並非名利,而是這四個字,少有人想得到
    這個社會現象折射出現代社會人的焦慮。人生漫漫,多少人為了生存奔波勞碌,他們總以為以後的日子會更好,不惜透支生命,但孰料意外卻先一步發生。著名的佛學大師南懷瑾曾說過,其實人生最大的福報並非名利,而是這四個字:清靜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 佛說: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佛家常講: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一個人廣行善事,雖然不會立即得到善報,但其實禍事已經遠離;一個人作惡多端,縱使不會馬上遭到惡果,但其實福報已經漏掉。世上最厲害的「護身符」不在寺廟,不在佛菩薩手上,而就在我們自己的善業裡。因果不饒人,這5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 佛說:餘生做個「自私」的女子,牢記這四件事,先愛自己而後愛人
    01卷首語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苦難一路相隨實乃常事!人們常說做人苦,做女人更苦,因此,作為活在如今這個時代的女人,我們更要明白:不懂先為自己付出的人,就算為別人掏心掏肺,也會被當作理所當然。不懂先愛自己的人,就算把自己感動得痛哭流涕,也無法真正擁有合適的愛情和生活。人生,只此一世,取悅自己,真的很重要,正如佛說:餘生做個「自私」的女子,牢記這四件事,先愛自己而後愛人。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我們都要經歷,誰都逃不過。「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誰一生順遂如意,無常苦難坎坷是常事,佛門裡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一、不孝父母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乃世間第一大福田。佛陀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後曾多次前往仞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說法度化,(仞利天為佛陀母親離世往生之地),以感念生母恩情。
  • 佛說人生感悟的經典句子,深刻透徹,讓你明白很多!
    四、有些人事,看不清會糾結,看清了會心痛。人生如一粒塵埃,表面是自己做主宰,實際上卻被天地、人道主宰著。很多人事的變遷,你無法左右,只能隨緣。要想活得快樂,要學會清醒地做事,糊塗地做人。本來就沒有完美,什麼都看清了,汙點也昭然了。優點越多,汙點越顯得刺眼。活得太認真,所以很痛苦。
  • 何謂四苦、八苦、苦苦、壞苦?
    意思是說,你不要囉嗦了,讓我專心看足球吧!這是什麼心?無我的心,在他的心裡只有球,球重要,我不重要,衣服也不重要,回去再買一件就好。但是沒想到,對話中香菸的菸灰掉落,又延燒到另外一邊,一個小姐的頭髮也燒起來了。「哎喲!頭髮燒起來了!」這個抽香菸的人趕緊又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的煙引起的。」「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燒了不要緊,回去再買一頂就好了。」
  • 佛說:萬法皆空,惟因果不空。人生不順的原因多在這3件事
    其實,遇事不順也很正常,畢竟「人生哪能盡如意,凡事只求半稱心」。不過我們回過頭想想,之所以不順,大多是因為我們心頭起了煩惱因。萬事有因果,正是因為心生煩惱,有心結,在遇事時少了一份清明與淡然,故而遇事多不順。今天我們的很多煩惱,是因為我們心裏面想要的太多了。
  • 學佛人: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
    我們學習佛法目的就是獲得佛的智慧,脫離苦海,獲得解脫。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要勤加修行,多積福報。而福報的獲得又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行為之中。淨業三福上說「孝順父母,侍奉師長,慈芯不殺,修十善業」 可獲得福報。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
  • 佛說: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為執念太深!
    俗話說「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實屬不易,每個人都難免要經歷生活的苦樂興衰,娑婆世界就是這樣,眾苦充滿。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生滅變化之自然規律,誰都逃避不了。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在於身體,而是內心。
  • 佛教:這十件事,最積福報,你做過幾件?
    《四十二章經》上佛說,這十件事,是人生最難做到的,一旦做到了,可增福增慧,功德無量。積德並非只有去行善才能積德,做到這十件事,同樣可以積累福報,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貧窮布施。富貴人家做布施容易,但貧窮之家去做布施就難了,若是你身上只剩下一分錢,你把這一分錢布施出去,所得功德如同與一個身上有百萬家產之人,將百萬家產全部布施出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越窮就越應該去做布施。第二件事:富貴學道。很多人因為家境貧困,或是遇到了難事,才選擇遁入沙門。
  • 佛說人生經典語錄,分享一些感悟人生的經典哲理句子
    佛說人生道理: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裡,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佛說人生道理:好好的管教你自我,不好管別人。佛說人生道理: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我。佛說人生道理: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佛說人生道理: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臺。
  • 高僧說:一個人開始轉運,這四件事就會很順,別不信
    多數人知道命由天定,於是總喜歡窺探自己的命運如何,不管是根據算命先生所說,還是根據別人所言,總願意去推斷自己的以後。但是我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命由天定這四個字,而是後面「運由己生」這四個字。只有你能掌握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可能改變自己的運勢。
  • 佛前供水,這3件事若做不到,等於白供!
    所以,供水亦被稱之為「佛前最簡單的一個供養之法」。佛前供水,不僅僅是為了得到諸佛菩薩攝受,更多的還是為了警示自己。何為警示自己呢?就是讓自己通過佛前供水來提示自己的修行,來告誡自己早日能夠擁有一顆「清淨心」能夠自在,能夠離苦。給佛菩薩供水,這3件事要注意,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