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佛法目的就是獲得佛的智慧,脫離苦海,獲得解脫。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要勤加修行,多積福報。而福報的獲得又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行為之中。淨業三福上說「孝順父母,侍奉師長,慈芯不殺,修十善業」 可獲得福報。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
第一件事:孝順父母。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善。行善可以積累福報。做到孝敬父母就是做了最大的善事,自然福報不淺。一個人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麼對其他陌生人,他更不會幫助,更不會行善了。所以一個人是否有善的屬性,就看看他是否孝敬父母。如果不善待父母,那麼這個人就與善背道而馳,福報會越來越少。學佛之人,如果想獲得福報,第一件事就是回家孝敬父母。
第二件事:侍奉師長。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敬老師是我們的傳統美德。老師就像我們的父親一樣偉大,尊敬老師是孝敬父母的延伸,同樣可以獲得福報。佛家常說種善因,得善果。尊師重道就是種善因的一種表現,老師是傳授給我們知識的人,幫助我們成長進步的人,我們自然要心存感恩和敬畏。一個人若能做到尊師重道,那麼他就會慢慢積累福報。
第三件事:慈心不殺。
慈心就是讓我們發善心,心生慈悲。不殺就是不殺害一切有情的生命。佛經上說「一切眾生平等。」我們要善待一切有情眾生。俗話說「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殺照燈。」就是說像螻蟻飛蛾一樣的生命我們也要尊重,不能傷害。做到慈心不殺就是給自己積德積福。
第四件事:修十善業。
修十善業是指佛教的十戒,我們若是能做到就是給自己積累福報。具體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其實修十善只是列出了十種事情,通過具體的事情教誨我們行善,現實之中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這十件事上,我們要多做善事。對於有困難的人,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都要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人,這樣我們就能獲得很多福報。
朋友們,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無論是否做過,我想從現在去做都不晚,做得越多福報也會越積越多,生活也會越來越好。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