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福報都是修來的,常做這4件事,做個有福之人

2021-01-10 勳章

《易經》曾被認為是一本算命的書,後來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易讀,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今天總結幾個《易經》最厲害的玄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易經:福報都是修來的,常做這4件事,做個有福之人。

第一件事:和善良的人交朋友。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與人的交往圈子很重要,和什麼樣的人交往,我們就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作為一個普通人,與人交往,特別要注意交往的對象,那些只知道吃喝玩樂黃賭毒的朋友,我們不要交往;那些喜歡吹捧背後耍刀子的朋友我們不要交往;那些喜歡鬥氣鬥狠的人會惹來禍端,我們也不要去交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多和那些善良的人,沒有壞心腸的人在一起。大家在一起,沒有防範之心,彼此互幫互助,在我們短短的一生中,和這些善良的朋友在一起,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安全和快樂。而善良的人,往往是有福氣的人,他們自然不會帶什麼禍端給我們的了,所以,我們要多和善良的人在一起。

第二件事:選擇一些好的書籍來閱讀。

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以及人類文明的傳承,基本都是以文字或者書籍的形式繼承下來的,多讀好書,對我們有百益而無一害。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清閒的時候,不如放下我們的手機和電腦,泡一壺普洱茶,在氤氳的茶香中,細細品讀一本好書,和書中的思想進行一番有益的碰撞。

在潛移默化中,我們必然受到更多良益知識的薰陶,從而提升我們做人做事的正確性。當我們做人做事更加穩重和正確,我們的禍端自然也少了許多。所以,平時,我們一定要懂得多讀讀書,以此來化解我們生活中受到的委屈,消泯我們的戾氣,從而避免我們的禍端的萌生。

第三件事:多聽聽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生活,就是為了生存而活下來的意思。一個人,要生存,自然要懂得人際交往重要性。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為人處世,非常重要。一個人,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那麼,我們做人做事,就容易多了,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從而讓我們的人生一帆風順。而一帆風順的人生,自然就是沒有災禍的人生,是我們所理想的人生。

一些過來人常常告誡我們: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這句話,就非常有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過往狂妄,過於強勢的人,最後的結局往往是可悲的。所以,我們做人一定要避免在為人處世中吃虧,因此,我們要多聽老人的奉勸,要多從他人嘴巴裡得到為人處世的道理,這樣就能大大減少我們惹是生非的概率,從而降低我們人生受到災禍的概率。

第四件事:多從事一些良善的行為。

當然,一個人要想自己的一生順順利利地,單靠我們嘴巴說,是行不通的。要想我們的一生少受到災禍,多得到福報,我們還要多做一些善事。不管我們的身份如何,比如,我們有錢有地位,那麼,我們可以多做一些公益的事業,以此來增加我們的福報;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那麼,我們好好孝敬父母,好好撫養子女,好好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其實,也是一種良善的行為。

這樣的良善行為,很樸實,很自然,但它就是一種善,更是一種福,值得我們堅持和踐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增加我們的福報,避免我們的禍端,從而讓我們的人生順利,安康。

《易經》:祖先的智慧,值得後人借鑑

這些智慧和道理都蘊含在《易經》裡,祖先的智慧可能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易經》是我們老祖宗的偉大結晶,相信沒有人不知道《易經》這本書,就算沒讀過也肯定都有所耳聞。因為它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以簡短的話語告訴我們偉大的人生哲理。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 ,蘊涵含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其實《易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中能學到人生智慧,它可以為我們的生活解惑,減壓,導航。我們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業,健康幸福,其實都在此書有跡可循。

它可以教會我們,要如何按規律辦事,做出正確選擇,如何把自己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紅紅火火。無論為商,為政,為學,還是為人父母,面對不同的問題和危機,你都能在裡面找到解法。

但是有很多人可能認為《易經》很難讀懂,但是也可以選擇簡單的方式讀懂它,在這裡我要推薦的是《圖解易經》這本書。

這個版本的易經,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有著詳細的白話文還有注釋,全書配有幾百張的彩圖,將易經的智慧和道理,用圖解的方式講解給你,這樣即使是普通人很容易就能讀懂了!

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過這本書,你就可以讀懂、了解最真實的易經。

通過《易經》能夠學到這麼多人生的哲理,學會為人處世之道,發現大智慧,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幫助很大,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機會!別看只是一頓飯錢,卻包含這麼多人生哲理,也可以當作禮物送好友,一起發現大智慧!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學佛人: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要勤加修行,多積福報。而福報的獲得又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行為之中。淨業三福上說「孝順父母,侍奉師長,慈芯不殺,修十善業」 可獲得福報。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孝順父母。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善。行善可以積累福報。
  • 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
    世人都想得到福報,兒女都好、皆有前途;父母長壽、福氣安康,但是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行善積德之事,千萬不能做損人利己的壞事,正如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03與人為善古人常說:「勿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與人為善,就是要設身處地地位別人著想:急人所急、想人所想,見到人有過失了,要懂得包容;自己有錢有勢了,要懂得收斂;看到別人遇到急難,要生氣憐憫之心。
  • 十件最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
    俗話說「有福之人不用忙,無福之人跑斷腸」,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五福臨門,福報多多,那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福報呢?下面十件事,最能積累福報,看看你做過幾件?自私自利人,沒有人願意和他交往,更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只有那些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四、少享受,多修德享福消福,吃苦了苦,如果把生命都浪費在各種生活享受上,福報就會越消越少。生而為人,應該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提高自己道德修養上,為國家社會多做貢獻,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有意義。
  • 佛教:最消耗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果報不饒人!
    這世上的任何事皆不離因果,如那句偈語所說: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我們當下的所有遭遇都是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並非無緣無故。《太上感應篇》裡也講:福禍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的福氣是自己修來的,災禍也都是自找的,「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世人皆喜歡求佛,一有苦就求佛菩薩庇佑,大家都去求菩薩,菩薩該有多苦?
  • 佛教:這十件事,最積福報,你做過幾件?
    《四十二章經》上佛說,這十件事,是人生最難做到的,一旦做到了,可增福增慧,功德無量。積德並非只有去行善才能積德,做到這十件事,同樣可以積累福報,看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貧窮布施。富貴人家做布施容易,但貧窮之家去做布施就難了,若是你身上只剩下一分錢,你把這一分錢布施出去,所得功德如同與一個身上有百萬家產之人,將百萬家產全部布施出去,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越窮就越應該去做布施。第二件事:富貴學道。很多人因為家境貧困,或是遇到了難事,才選擇遁入沙門。
  • 佛教:萬事皆有因果,這4件事,千萬不要做!
    我們也許都聽說過這句話: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我們往往非常羨慕那些天生好命的人,甚至嫉妒他們受命運的垂青,而自己窮極一生、苦果連連。可是抱怨沒有用,與其吐槽命運的不公,不如以實際行動去改造命運。佛門有句話: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事果,今生作者是。人的命運不在天定,而在自己手裡。
  • 佛教:因果報應,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
    最損福報的4件事,不要再做了!一、不孝父母有那麼一句話:凡事不順,皆為不孝。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間最大的福田。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我們,首先要懂得報父母恩,這才是最好的報佛恩。有多少人,在家不知孝養父母,卻往寺院跑得很勤,整日裡在佛前燒高香、搶頭香,燒香拜佛特別殷勤,有什麼用呢?佛菩薩會加持這樣的人嗎?
  • 佛說:有福報的人往往都有這兩點特徵,做不到這兩點一切都是空談
    常常有人羨慕別人的福報好,而怨恨自己的為何沒有福報,其實福報並不是上天賜予的,福報包含世間福和出世間的福。它來自於修行的功德力,必須具備優良的前因,種下勤儉、結緣、喜舍、奉獻的種子,自然能收到福報的果實。佛教中講「種善因,得善果」,一個種了善因的人,就會有福報。
  • 一生多做善事,廣積陰德,福報大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善滿三千,天必降之福。諸位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妙音聞聲》傳統文化平臺。此刻,讓我們放下煩惱,淨化身心,一起學習傳統文化智慧,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老人常說:為人在世,一定要積陰德。為何老人這樣說呢!
  • 常做這三件事,會耗光你的福報
    常做這三件事,會耗光你的福報文/禮運暖天下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人的行為會對自己的福報產生影響,當你行善積德時,你的福報自然會慢慢增多,但是生活當中還有一些我們無意識的行為卻會悄悄的耗光自己的福報。
  • 福報的力量
    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 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
  • 佛教:折損人「陰德」的5件事,看看你做過幾個?
    福報積攢很難,損耗卻很容易。人的很多福報,其實都是不知不覺間被自身的惡業消耗掉了。人的福氣就像一個聚寶盆,你消耗得越快,卻又不知道往裡面積攢,福報就會很快耗盡,福盡則人亡。福報是爭不來、搶不來,算不來,也求不來的,唯有靠人行善積德,一點一點積攢而成。就如《易經》裡說得: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 一位老僧說:常做這四件事的人,會耗光福報,遠離為妙
    小和尚問師傅,人已經那麼苦了,為何上天不能夠多多賜予福報,讓每個人都能夠輕鬆開心的過日子?老僧回答:世上之事皆有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人福報如何,不是取決於天意,而是取決於一個人的言行。言行多惡,福報終淺。之後,老僧告訴小和尚,做人,有四件事要少做,因為做了則會讓人耗光福報。
  • 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一個人的善良裡藏著他的運氣,在不可預知的未來,你所積攢的福報,往往會給你帶來意外之喜。佛教重視因果,種善因,才能得善果,福報都是人自己積攢而來的。所以大家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在利益他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福報。佛說:這三件事千萬不要做,折損福報!
  • 5月12日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去做這件事,福報不請自來
    農曆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日,同時這一天也是母親節,如果我們可以在5月12日這一天開始,常做這件事,將會獲得無量的福報,這是佛在佛經中告訴我們的。母親節這天,我們不僅要去感恩我們偉大的母親,更要把父母當成佛菩薩一樣侍奉。
  • 佛教:佛說,從這七個特徵可以看出,你是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
    佛教:佛說,從這七個特徵可以看出,你是不是一個有福報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些人生活很幸福,但也有人處處不順。你是不是一個有福的人呢?佛說,萬事萬物皆有因果。一個人的福報多少,可以通過行為體現出現。而這七個特徵對福報的影響更是巨大,快看你有嗎?
  • 有損陰德的6件事,儘量少做,看看你做過幾個?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要積陰德,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常用它來勸人行善,那究竟什麼是積陰德呢?陰德就是幫別人做了好事,卻不為人所知,是為別人好卻不掛在心上,生活中有不少事情是有損陰德的,看看你做過嗎?一、以惡先行
  • 「積陰德」的4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恭喜了,看看你做過嗎?
    「陰德」就是暗中去做有德於人的事,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做好事不求回報,做好事不被人知道,偷偷地行善就可以積累陰德。《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多積陰德的家庭,生活會幸福美滿,要想積陰德,可以去做4件事,這4件事最積陰德,只要做過一件,就恭喜你了。◆第一、布施。布施得福德,貧窮從慳貪而來,富貴從布施中來。
  • 佛教:「有福之人」,臉上有這4種面相,看看你有嗎?
    真正滋養人生命的,是靈魂、是智慧,是內在精神世界的充盈。命運的謎底就在謎面,不用去算。一個人長相年輕,是因為善良;長相醜陋,是因為心術不正。一個人真正的福報不是擁有多少財產名利,那些都是無常的虛幻之物。真正的福氣,是來自內心的安定與清淨,更來自於人內心的善良與寬厚。人人都在向外尋找福氣,殊不知「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就是人心中的善,常做善事心清淨,內心善良的人,吉人自有天相。
  • 一個人做好這四件事,必定越來越有福相,富貴自來
    「福人自有福相」:做好這四件事,必定是有福之人。「福人自有福相」,事由心做,一個人窮與富的原因均體現在他的日常行徑中。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就看他有沒有做好這四件事就夠了,那麼,這四件能夠給人不斷添福氣的事情,究竟是指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