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市芙蓉鎮羊兒有兩「奇」,一奇不吃草,二奇賣價高。近年來不僅成了當地村民致富的法寶,更吸引不少地方慕名而來,想看看這「不一般」的羊兒。8月24日,當地豐寧畜牧養殖場負責人孔繁長新賣出1隻烏骨山羊,單只價格達到了2500元,說起養殖山羊帶來的增收,他樂得開了花。他說:「我們的山羊個頭大,味道鮮美,因為創新養殖方法,村裡最多的個人年收入從十幾萬增到了近百萬!」這都靠我們的阿敏!」
阿敏是誰?他是養殖這群羊兒的「羊倌」,一個1992年出生的小夥子俞樂敏。8年前他回鄉紮根農村,鑽研養羊技術,創新中藥渣發酵飼料餵養羊群。經過他的一番「操作」,山羊成活率提高至90%,體態也比一般羊要大,羊肉在品質和銷量上都遠超其他羊。如今28歲的他與村民們分享養羊知識和技巧,成了當地的致富帶頭人。
過去靠著傳統放養的養殖模式,羊只能吃山背上的草,一到秋冬季節,羊總是飽一頓餓一頓,體態偏小,繁殖能力差,無法實現規模化養殖,銷路也難以打開。靠養羊度日的芙蓉鎮養殖戶們生活一度捉襟見肘。
2009年,就讀裝潢設計專業的大一學生俞樂敏無意間得知家鄉的羊肉只有5%是本地自產自銷,便進行了調查。他發現養殖戶大多是小規模散養,而且年齡普遍偏大,缺乏科學創新技術。「我想學習養殖技術,開農場。」他下定決心,又用行動說服父母,放棄了學業,開始創業。從那時起,他只要聽說江浙一帶哪裡有規模養殖山羊的地方就要去學習。他跑到杭州和金華的養殖場當學徒,從掃羊圈、拌飼料餵羊開始學起,與羊群形影不離:白天,羊吃東西,他就蹲在旁邊看;晚上羊睡覺了,他也搬把竹躺椅睡在旁邊。一年多的時間觀察下來,羊所做的每一個動作,發出的每一次聲音,他都「略懂」一二。此後,他又通過報考成人教育,考取了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專業,學習理論知識。
再次回到家鄉的俞樂敏,帶著一肚子「羊經」,買了30隻本地母羊和1隻本地公羊準備大幹一場。然而,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卻並不順利,他的羊不是流產率高就是容易瘤胃鼓起而死。短短幾個月內,買來的羊幾乎都夭折了。
正在他一籌不展時,事情在一副中藥渣中出現了轉機。一次家人將治咳嗽的中藥渣喝扔進羊圈,被羊吃了大半,沒想到吃完的羊個個「精神抖擻」。俞樂敏如獲至寶,翻查中藥渣發現:含有板藍根的中藥渣,羊食用後會得到清涼解毒的功效;以西洋參為主的保健類中藥渣,則會提高羊群的免疫力。
「羊是一種耐粗糧的動物,它能很好地把藥渣吸收掉。我也詢問了很多中醫名醫,中藥經過煎煮後,藥渣中所含的藥性微乎其微。我們也曾把羊肉送到各個檢測站去檢測過,肉質完全合格。」俞樂敏查閱大量書籍,不斷試驗,終於研究出了全新的羊飼料發酵技術,經過這種技術處理後的中藥渣,適口性很好,成活率與繁衍率大大提升。他還引進了優質的進口波爾山羊和原先的本地山羊進行雜交,再加上特有的飼料,實現了羊存欄量1200隻,年出欄量2000隻,年利潤突破了160萬元。
「吃中藥渣飼料的羊與食草羊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所產出的羊糞內不含草籽,用到土壤裡不會生長出雜草,因此羊糞受到鐵皮石斛種植戶和果農的歡迎,經常被一搶而光。這些年很多養殖戶試圖模仿中藥渣養殖,但大多數沒有成功,這成了我的獨家秘方。」俞樂敏說道。然而,他卻並沒有因此而做起來獨家買賣。
如今,俞樂敏以「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將周邊養羊散戶聚集到一起,為他們提供自己引進的優質種畜,還將自己的飼料發酵技術與大家共享。通過開設講座、上門走訪等形式,分享自己所學的專業養羊知識。在他的指導下,芙蓉鎮的羊肉品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樂清本地羊的名氣越來越大,養殖戶的腰包也越來越鼓。「我們都愛跟著阿敏養羊。你看我都在鎮上買了商品房啦!」孔繁長笑得合不攏嘴。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