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蘭州1月3日電 題:種草養羊走對路 「洋洋得意」奔小康——甘肅環縣羊產業發展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郭剛、程楠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地處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養羊歷史悠久。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羊產業,推動脫貧攻堅進程。「種草養羊走對路,『洋洋得意』奔小康。」如今,環縣老百姓的話道出了羊產業興旺帶來的幸福生活。

  有草有羊生活美

  43歲的曲子鎮西溝村脫貧戶孫志學靠養羊打了個「翻身仗」。

  革命老區環縣生態環境脆弱,綿延起伏的高山將窮山溝與外界隔離。貧窮把孫志學一家牢牢釘在大山裡。為給妻子治病,他的生活曾經陷入困境。

  近年來,環縣大力推動飼草種植和養羊產業。「種草養羊,本短利長」的發展計劃帶動了孫志學。2013年,他獲得了政府提供的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開始養羊。

  起初,市場波動、羊價下跌,孫志學賠了錢,但他咬咬牙,接著幹。

  當地政府投入3萬多元,扶持他修建標準化養殖暖棚和草棚,並為他提供養殖技術。他還購入鍘草機,將17畝地全部種上苜蓿、燕麥等飼草。2016年,羊終於賣上好價錢。2019年,他擴大養殖規模至300多隻羊,賺了10萬元。

  養羊改變了他的生活。去年8月,他第一次坐上了飛機,送女兒去新疆上大學。之後,他還去了西安旅遊。

  「種草省力,解決了羊的口糧,羊又給了我們吃穿花用的全部。」孫志學說。

  西溝村幾乎家家都養羊。村支書劉小兵介紹,2019年底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9363元,其中來自草羊產業的收入佔人均純收入的81.8%,在全縣排名第一位。村民們過上了「輕鬆種草、快樂養羊」的幸福生活。

  新的一年,西溝村有新夢想:到2022年,全村戶均養羊400隻、全村養羊10萬隻;戶均收入20萬元、全村產值過億元,打造成全省種草養羊億元專業村。

  環縣已形成了「眾口一詞念羊經、一心一意興羊業、千家萬戶發羊財」的良好氛圍。2020年,環縣農民人均來自羊產業收入達到5000元。

  羊產業的「啟示錄」

  小小羊羔為何能帶來如此大的變化?答案正是全產業鏈的精心打造。

  環縣畜牧獸醫局局長趙過存介紹,過去群眾種草養羊規模小,收入不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政府對草羊產業有了規劃,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龍頭企業,創建養殖合作社,引導群眾科學養殖。

  產業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支撐。2016年,環縣引進了甘肅中盛農牧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百萬隻肉羊屠宰及深加工全產業鏈項目,解決全縣每年100萬隻出欄肉羊加工和銷售的問題。

  「群眾放心養,企業敞開收」。環縣政府和保險公司等推出了價格指數保險。當羊肉市場價格與目標價格有偏差時,保險公司理賠,確保合作社、農戶養殖和企業加工等環節不虧損。

  政府「撐腰」,養羊底氣更足。環縣35萬人中有4.8萬戶養羊,全縣羊只飼養量達210萬隻。

  針對養殖技術不成熟、理念不先進等問題,環縣將有示範帶動能力的合作社建在群眾身邊,共打造了200多個千隻湖羊示範社,從飼草加工、防疫管理等方面引導群眾科學養殖。

  環縣縣委書記柴春介紹,2015年以來,全縣投入到羊產業的總資金為11餘億元,逐步實現了由傳統分散養殖到設施規模養殖,由小打小鬧到合作經營,由銷售活羊到精深加工的「三大轉變」,構建了集「引育繁推一體化、種養加銷一條龍」的肉羊產業發展模式。

  鄉村振興新希望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人才是基石。

  環縣實施「百千萬」人才引育工程,即引進「百名高端人才」、留住「千名大學生」、培養「萬名職業農民」,並計劃用三年時間培養1000名大學生「羊倌」。

  環縣扶貧辦主任白興時介紹,針對返鄉未就業大學生,政府拿出經費組織培訓,已吸引500名大學生當了「羊倌」。

  兩年前,甘南藏族自治州小夥盧小鵬大學畢業後,加入了環縣德華澳美肉羊良種繁育專業合作社,當了一名「羊倌」。獸醫學出身的他在環縣找到了事業發展的平臺。

  產業升級賦能鄉村振興,而良種是羊產業提質的「晶片」。

  2018年,甘肅慶環肉羊制種有限公司落戶環縣,這是甘肅獨一家的集肉羊制種、科技研發、人才培育等為一體的肉羊技術集成綜合示範基地。

  企業總經理李國智聘請了澳大利亞專家團隊,從國外引進良種肉羊凍精,再利用人工授精,與當地湖羊良種雜交繁育。「優質良種基因大幅提升了肉羊產肉能力,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我們有信心每年向全縣輸送肉羊良種1萬隻,推動優良產肉基因向產業快速擴散。」

  慶環公司技術總監、澳大利亞肉羊制種技術專家戴維德·奧斯本說:「我們育種技術國際領先,能幫助環縣打造肉羊良種供種基地。」

  藉助外國專家指導,慶環公司加大了本土技術人才培養力度,累計為全縣培養了12名可獨立操作腹腔鏡人工授精等核心技術人才。

  「國際隊」「國家隊」「地方隊」等力量助力環縣羊產業走上更大發展平臺。

  當地政府計劃到2021年底,全縣羊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農民人均來自羊產業收入突破6000元。

相關焦點

  • 甘肅環縣:「以草定畜」廣植苜蓿「羊觀念」引農致富
    吃夠了虧本苦頭的傳登鵬轉變了思路,把坡耕地全部種紫花苜蓿,用來養羊,羊畜也不用再出山放養。隨著環縣草產業的發展,吸引了數家龍頭企業先後入駐,同時帶動一大批種草農戶,農戶自養戶飼養量也迅速增加。 李文 攝這一變,第二年就帶來了效益。「羊的育肥速度、出欄速度明顯加快了,遇到暴雨天氣坡地再也沒有水毀了。」
  • 甘肅環縣農戶養羊心經:「土方子」不「土」,專治羊生病
    甘肅環縣農戶養羊心經:「土方子」不「土」,專治羊生病 2019-05-22 17:04: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甘肅:新型主體龍頭帶動興產業
    環縣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眾口一詞念羊經,一心一意興羊業,千家萬戶發羊財」。「村裡的貧困戶,我們按照慶陽市『331+』產業扶貧模式,依託村裡9個養殖合作社,吸納貧困戶2萬元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和3萬元貼息貸款,以10隻母羊+1隻種公羊進行『戶託社養』,每年貧困戶可以拿到5000元分紅。合作社養殖的羊,都由中盛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統一收購,不愁賣不出去。」
  • 「隴上劉叔叔」帶著鄉親發「羊」財
    蒼涼的八個字,是縣誌裡記載的甘肅省慶陽市環縣。這個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氣候乾旱的縣城,被黃土高原深處的丘陵溝壑包圍。乾旱和貧窮曾長期困擾這裡。據史載,環縣當地人的祖先是屬於遊牧的西戎民族,隨著與中原地區交往日增,才逐漸演變為半農半牧地區。時至今日,「念羊經、發羊財」依舊是環縣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的主導產業。
  • 飼養黑毛豬 脫貧致富奔小康 ——傳統產業 煥發強大生機
    飼養黑毛豬 脫貧致富奔小康 ——傳統產業 煥發強大生機 2020-12-31 16:15:38   來源:六安新聞網
  • 【脫貧攻堅面對面】嶽秀川:養羊走上脫貧致富路
    【脫貧攻堅面對面】嶽秀川:養羊走上脫貧致富路 2020-11-16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日甘肅網12月16日甘肅熱點新聞回顧
    第四屆「朝聖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蘭州開展託起貧困群眾全面小康夢 金昌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競答】【甘肅省第十次見義勇為英雄和先進分子表彰大會候選人及事跡】【甘肅熱點新聞回顧】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省委書記林鐸主持任振鶴主持召開省政府黨組
  • 貧困戶養羊忙,脫貧路上喜「羊羊」
    貧困戶養羊忙,脫貧路上喜「羊羊」 2020-10-28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發展草原羊產業 構建長效脫貧機制
    近年來,錫林郭勒盟羊羊牧業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精準扶貧政策號召,通過產業扶貧、貸款扶貧、資產收益扶貧、銷售扶貧等多項措施,推動牧企利益聯結機制建設與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直接帶動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2100多戶普通牧民穩定增收,直接幫扶助力7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推動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平衡
  • 「鐵人」故裡日子甜——玉門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發展多元產業紀實
    原標題:「鐵人」故裡日子甜    ——玉門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發展多元產業紀實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7505元,全市4個移民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2110元,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為玉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曾經的土坯房變成了整潔乾淨的小康房;戈壁灘上建成一座座大棚溫室,棚裡蔬果長勢喜人;一個個面貌一新的移民村裡,群眾依靠著枸杞、蜜瓜等產業,日子越過越甜。
  •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放羊變養羊標準化羊圈帶來致富路     鹽邊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本報記者 寇敏芳    8月24日,見到鹽邊縣格薩拉鄉坪原村村支書謝克古時,他正著急:四個規規整整的標準化羊圈「碼」在山凼凼裡已經幾個月了,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身殘志堅奔小康
    《我在廣東奔小康》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大型融媒體系列節目——《我在廣東奔小康》由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廣東省廣播影視協會指導、廣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全省21個地市廣播電視臺和廣東廣播電視臺各廣播頻率共同承辦,深度挖掘我省普通勞動者努力拼搏奔小康的閃光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省各地經濟文化發展成果,多層次、多樣化展現我省基層黨員和人民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氣象、新作為!
  • 雲南雙江 跨越山水奔小康_新華地方_新華網
    [詳細] 雙江興起產業扶貧風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縣財政每年投入50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深入實施「產業興縣」戰略,以「繡花」的功夫謀劃好脫貧產業,鞏固提升甘蔗、茶葉、核桃等傳統產業。
  • 【全面小康365】老鄉們的小康夢
    馬鞍村作為市級特色產業示範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全村蔬菜種植面積1800畝,種植大戶14戶,帶動100餘名貧困戶增收。  馬鞍村老郭肢體殘疾,以前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用老郭自己的話說,就是「一直在混日子」。2015年在扶貧工作隊的鼓勵下老郭開始養羊,本想試試看,結果一發不可收的愛上了養殖業。
  • 產業織錦繡 沃野土生金——嘉峪關新城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織錦繡 沃野土生金——新城村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紀實2020年,新城村3家農民合作社與甘肅祁牧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大合作力度,流轉全村4800畝土地,用於種植青儲玉米和燕麥草,帶動200餘戶農民發展產業、持續增收,吸納短期務工人員600餘人次,實現經濟價值720萬元。合作社還與酒泉華豫種業公司合作,流轉1100畝土地種植色素辣椒,以「訂單農業」的形式,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鏈。  「抱團作戰」方能「無往不利」。
  • 發展產業土生「金」
    ——編者   連片的中藥材「纏」在山腰,一簇簇食用菌在大棚裡蓄勢生長,山上樹綠果紅、樹下雞鴨覓食……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甘肅隴南千峰競翠,素有「隴上江南」之稱,致力於挖掘「山中寶」,打造「獨一份」「好中優」「特別特」農產品,培育中藥材、食用菌、林果等扶貧產業,帶領群眾翻越貧困大山。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
  • 羊價上漲之後,2019年養羊前景怎麼樣,養羊有哪些優勢?
    現在老百姓雖然是生活了,並且農村行業越來越多,但是作為農村的主導行業養殖,現在還是比較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養羊相對來說比較符合農村發展,也適合農民去創業,從2017年下半年羊價開始上漲之後今年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持續不斷新加入到行列裡的人越來越多,另外也有一些新手有疑問2019年養羊前景到底怎麼樣呢
  •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
    「利索人」王沛國的致富路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孫瑋 梁興鑫「王沛國是個利索人」,提起王沛國,這是村裡人對他一致的評價。初次見到王沛國的時候,他正在忙著照料他的「羊寶寶」和「豬媽媽」,別看它們現在還沒被賣出去,這些可都是王沛國的"搖錢樹"。
  • 海口美蘭區脫貧戶養羊「小白」煉成致富大戶
    原標題:養羊「小白」煉成致富大戶 「你看,我的羊毛光油亮,養得多好!」10月21日下午,海口市美蘭區三江鎮上雲村脫貧戶符聖明打開羊舍,50多頭黑山羊衝了出來,跟著領頭羊奔向一片長滿野草的坡地。這群羊如今已經成為符聖明「可移動」的資產,每年為他家增收兩萬至三萬元。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
    脫貧戶造像 國畫 100 黎健雄 復工復產奔小康脫貧致富 版畫 115 劉鵬禹 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