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一定要精準施策。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俗話說,治病要找病根。扶貧也要找「貧根」。
——習近平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涇縣馬鞍村位於琴溪鎮東北部,全村面積9.5平方千米,轄21個村民組,共有村民763戶、2234人。2014年,該村被定為貧困村。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經過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全體村民的不懈努力,2017年馬鞍村順利出列,2019年度馬鞍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達17餘萬元,按照計劃,2020年馬鞍村將實現現行標準下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涇縣琴溪鎮馬鞍村許正中家庭收入低,許正中的妻子視力2級殘障,被認定為貧困戶,在政策和村裡的幫扶下,2014年許正中由種棉花改為種植蔬菜,目前種植面積8畝多,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
馬鞍村作為市級特色產業示範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全村蔬菜種植面積1800畝,種植大戶14戶,帶動100餘名貧困戶增收。
馬鞍村老郭肢體殘疾,以前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用老郭自己的話說,就是「一直在混日子」。2015年在扶貧工作隊的鼓勵下老郭開始養羊,本想試試看,結果一發不可收的愛上了養殖業。
「今年又增加了一個項目,就是養黃牛,一開始就養了18頭。」老郭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去年兒子考上了大學,老郭更有幹勁了。「從貧困戶到脫貧戶,現在又目標奔小康,小康的日子離我們不遠了。」看著羊圈裡的小羊追逐打鬧,老郭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像老郭這樣的養殖大戶,馬鞍村目前有7個,帶動5戶貧困戶平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母親癱瘓在床的衛朝生家庭困難,衛朝生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的同時也在茶園務農,一年收入5000元,靠著自己的雙手,他解決了生活開銷問題。
馬鞍村茶葉基地通過流轉土地、吸納就業帶動10戶貧困戶,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村裡的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的精神面貌比以前振作了許多。」馬鞍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耿旭明深有感觸的告訴我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有信心、有能力和村兩委一起,帶領廣大村民共同把脫貧攻堅戰打好。(記者 李浩 王小松 鄭強強 徐順 張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