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365】老鄉們的小康夢

2020-11-23 中安在線網站

  精準扶貧,一定要精準施策。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俗話說,治病要找病根。扶貧也要找「貧根」。

  ——習近平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涇縣馬鞍村位於琴溪鎮東北部,全村面積9.5平方千米,轄21個村民組,共有村民763戶、2234人。2014年,該村被定為貧困村。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經過駐村扶貧工作隊和全體村民的不懈努力,2017年馬鞍村順利出列,2019年度馬鞍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達17餘萬元,按照計劃,2020年馬鞍村將實現現行標準下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涇縣琴溪鎮馬鞍村許正中家庭收入低,許正中的妻子視力2級殘障,被認定為貧困戶,在政策和村裡的幫扶下,2014年許正中由種棉花改為種植蔬菜,目前種植面積8畝多,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

  馬鞍村作為市級特色產業示範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全村蔬菜種植面積1800畝,種植大戶14戶,帶動100餘名貧困戶增收。

  馬鞍村老郭肢體殘疾,以前一個人帶著兒子生活。用老郭自己的話說,就是「一直在混日子」。2015年在扶貧工作隊的鼓勵下老郭開始養羊,本想試試看,結果一發不可收的愛上了養殖業。

  「今年又增加了一個項目,就是養黃牛,一開始就養了18頭。」老郭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去年兒子考上了大學,老郭更有幹勁了。「從貧困戶到脫貧戶,現在又目標奔小康,小康的日子離我們不遠了。」看著羊圈裡的小羊追逐打鬧,老郭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像老郭這樣的養殖大戶,馬鞍村目前有7個,帶動5戶貧困戶平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母親癱瘓在床的衛朝生家庭困難,衛朝生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的同時也在茶園務農,一年收入5000元,靠著自己的雙手,他解決了生活開銷問題。

  馬鞍村茶葉基地通過流轉土地、吸納就業帶動10戶貧困戶,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村裡的面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的精神面貌比以前振作了許多。」馬鞍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耿旭明深有感觸的告訴我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駐村扶貧工作隊有信心、有能力和村兩委一起,帶領廣大村民共同把脫貧攻堅戰打好。(記者 李浩 王小松 鄭強強 徐順 張毅璞)

相關焦點

  • 以筆為馬 繪夢小康 江蘇省全面小康主題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揭幕
    「小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9月30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聯共同舉辦「江蘇省全面小康主題優秀美術書法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揭幕,藝術家們用一幅幅精美作品描繪出心中的小康模樣。
  • 橫下一條心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奔小康一個都不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期間,心繫貧困群眾,對扶貧開發工作高度重視,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這些論述,飽含了對貧困群眾的真摯情感,體現了對做好扶貧工作的系統思考,彰顯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定決心,是我們進一步做好扶貧工作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 奇蹟2020:全面奔小康(2)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24日奇蹟2020:全面奔小康拼版照片的上圖: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隻羊鄉建良村龍牙屯,村民餘萬合坐在搬遷前舊住房裡生火(2017年10月11日攝);下圖: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隻羊鄉可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餘萬合在搬遷後新住房裡做飯
  • 激發奮進力量 助力全面小康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身殘志堅奔小康
    《我在廣東奔小康》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大型融媒體系列節目——《我在廣東奔小康》由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廣東省廣播影視協會指導、廣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全省21個地市廣播電視臺和廣東廣播電視臺各廣播頻率共同承辦,深度挖掘我省普通勞動者努力拼搏奔小康的閃光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省各地經濟文化發展成果,多層次、多樣化展現我省基層黨員和人民群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氣象、新作為!
  • 【全面小康慈利行】一把手訪談錄|專訪慈利縣教育局局長毛上輝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圓滿收官 ,時光正在見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創造的人間奇蹟! 慈利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系列報導「全面小康慈利行—— 一把手訪談錄」專欄,深度報導全縣各鄉鎮、縣直科級以上單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部署安排和生動實踐。
  • 人民日報:心理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人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適當、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一種良好狀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問題,明確提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 2020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頒獎盛典舉行星光熠熠見證大獎揭曉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趙狄娜 中山報導 2020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於12月26日在廣東省中山市隆重啟幕。當晚7點整,在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中,2020第十五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頒獎盛典拉開了帷幕。」、「2020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典範」、「2020年度中國十大民生決策」、「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十大示範村鎮」、「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特別示範獎」、「2020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範縣市」、「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暨「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等獎項的揭曉。
  • 小康路上逐新夢 萬水千山鐵塔情
    小康路上逐新夢 萬水千山鐵塔情 2020-09-0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問:為什麼說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所謂決勝,就是舉全黨全國之力,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奮鬥,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收好官,是黨的十九大後全黨承擔的首要歷史任務。完成這一任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我們黨的重大歷史責任。現在,時間緊迫,時不我待,非有決勝的精神狀態和實際行動不可。 從要求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層面的目標,是對我國發展所要達到的狀態、所要進入的階段的整體性描述,是國家發展水平的總體展現。
  • 我在廣東奔小康|認識陳黎明,你不會後悔
    》正在熱播.wav00:45來自FM974珠江經濟臺《我在廣東奔小康》,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和大多數來打工的老鄉一樣,他先是在一家普通的製衣廠打工。但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想要的絕不是小工廠的「朝九晚五」。為了儘可能地利用時間,他毅然辭去了這份工作。陳黎明在街道找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清晨將街道掃完之後,再騎車到工地上班。陳黎明在街道從事環衛工作進入建築行業工作後,陳黎明見證著一個個小區在番禺拔地而起。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作品、入展作品名單  好景在望 黑白木刻 3 張臻 大山迎來了小康
  • ...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 勇於破題善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4月22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情況。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要正確認識面臨的短板問題,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要勇於破題、善於解題,抓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
  • 2020年註定的不平凡:從疫情到武漢封城,從全面小康到嫦娥奔月
    同樣的在這一年,我們也完成了歷史的壯舉:全民脫貧攻堅順利完成,中華民族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的偉大復興又向前跨了一大步。以及在這一年,我們也共同見證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奔月,在實現了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的同時也將中國人的太空夢繼續延伸。因為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大事件,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平凡的我們也因創造了不平凡的事跡而被寫進史冊。
  •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煙臺開發區潮水鎮鳳眼村為貧困戶織好幸福生活密網
    膠東在線12月14日訊(通訊員 張秀花 陳德贇) 今年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關鍵之年、衝刺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實現貧困人口全脫貧,脫貧人口不返貧,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一環。同時,落實動態幫扶監測機制,定期走訪貧困戶,及時掌握全村因病因意外事故等新致貧群眾情況,並及時上報潮水鎮黨委政府,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不讓一人掉隊。【來源:膠東在線】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還有哪些必須補上的短板?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標對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提出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8個方面的短板,一起來看看吧。  一是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方面。主要是推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在完成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車任務基礎上,有序推進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等通硬化路建設,支持村內道路建設和改造。  二是農村供水保障方面。
  • 威海90後稅務小姐姐獲譽「2020最美全面小康建設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孟霏 通訊員 張越佳日前,國家稅務總局威海市環翠區稅務局協稅員紀欣妤獲評「2020最美全面小康建設者」稱號,並於12月22日受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民生發展論壇。據了解,此次徵集「2020最美全面小康建設者」候選人活動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誌社聯合發布。此次活動收到上萬人投稿,大會評委組初審50人入圍,經過網絡投票及專家評審最終30人獲得「2020最美全面小康建設者」稱號
  •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小康路上有「三變」
    在小康路上,白沙鎮對標全面小康要求,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弱項,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想方設法推動群眾增收致富,全鎮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生活條件變了 小康更有品質深秋的白沙鎮柿子村,雲霧繚繞,條條整潔乾淨的水泥路蜿蜒在山間,幢幢新建房屋坐落在山野田園。柿子村村民楊友波之前住的是夯土房子,年久失修,經常漏風漏雨,還有垮塌危險。
  • 威海走上高品質全面小康路
    繡好小康藍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高標準建設、文化高質效供給、社會高效能治理、民生高水平保障,2019年威海人均GDP達到104615元、約為全國的1.5倍,圓滿交出一份高品質全面小康的「威海答卷」。
  • 大步走在小康路上
    去年我在湖南採訪時,也有從生活「細節」裡感受小康的經歷。   在湖南的採訪行程可謂豐富,一路下來走遍了湖南半數以上的地市。所以也就無怪株洲的市民們——計程車司機、退休的老年人、走過路過的行人——都對這「驛站」流露出滿滿的自豪,甚至願意把它當成自己城市的一張名片:這張名片,與他們息息相關、天天相見。   人們常說,「事無巨細」「細節決定成敗」。展望中國大地,正處處歡騰著步入小康生活的喜悅。在這歷史性的時刻,在這宏大的、令人振奮的浪潮中,充盈著千千萬萬溫暖人心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