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幫扶,養殖山羊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

2021-01-21 澎湃新聞
藉助幫扶,養殖山羊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

2021-01-16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叫羅永軍,是百裡杜鵑管理區沙廠鄉興隆村龍井組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我通過養羊實現脫貧,走上了致富路。

我家一共4口人,母親年邁、弟弟需撫養年幼的侄女,再加上自己患病,家裡缺乏勞動力,經濟來源不穩定。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我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外出務工,就在當地給人放羊,靠低保維持一家人生計,後來學到了養羊技術,村「兩委」和駐村幫扶工作隊考慮我有山羊養殖經驗技術,在經過實地考察後,盡最大努力幫我爭取了扶貧和創業資金,鼓勵我養殖黑山羊。

政府的支持和鼓勵,讓我吃下了「定心丸」。2019年開始獨立養羊時,由於管理不規範,圈舍內眼看就要出欄的羊接連生病,死了十幾隻,損失數萬元。從那以後,我就在放羊的閒暇時間看科學餵養書籍、視頻等學習養羊知識,潛心研究山羊的養殖技術。通過積極學習,多方請教,經過不斷的摸索,我的養殖技術越來越成熟,養羊之路越走越順。黑山羊全部都是山上散養的,肉質鮮嫩、有嚼勁,很受市場歡迎,銷路也不用愁。本地黑山羊比綿羊的價格要貴些,本地也銷售一部分,主要銷往六盤水。到現在規模越做越大,我已經把3萬元的「特惠貸」全還完了。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如今我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圈舍裡山羊存欄量達90餘只,其中近60隻成羊膘肥體壯,今年已出欄30餘只,按目前市場價計算,一隻羊可以賣1500元左右,一年靠銷售肉羊收入就超過4萬元。

種莊稼賺錢少,不如養羊效益高。這幾年,我通過養羊手頭比較寬裕了,生活也變好了。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和幹部用心用情幫扶,我會繼續努力,擴大養殖規模,把日子越過越好。

閱讀推薦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 我的扶貧故事

來源:畢節日報全媒體中心

王雪 汪沙 唐璐 整理

原標題:《藉助幫扶,養殖山羊脫了貧 | 我的脫貧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從貧困戶到養殖能手,海南省文昌市龍樓村朱興旺——脫貧不返貧 要...
    「感謝黨、感謝政府幫助我們家,而且為我指出了養黑山羊這條致富路。」朱興旺感激地說,「黨和政府這麼幫扶我,我要證明自己值得幫扶!」「黨和政府幫你解決」朱興旺現在滿腦子都是黑山羊。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他心裡還裝著兩塊「大石頭」:一個是債,一個是病。少年時代,朱興旺一家的吃穿用度,全靠父親在鎮小學教書的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
  • 【脫貧故事】陝西神木王福明:脫貧了,日子更有奔頭
    迎著冬日的暖陽,走進神木市錦界鎮棗稍溝村脫貧戶王福明家,金燦燦的玉米整齊地堆放在垛上。屋子裡,爐火燒得正旺,王福明的妻子拿著水瓢給鮮花綠植澆水,一盆盆綠植將整間屋子映襯得充滿生機。「以前想都不敢想能過上現在這樣好的日子,自從成了貧困戶,我一直感到臉上無光。
  • 青龍:脫了貧,還要讓好日子節節高
    脫了貧,還要讓好日子節節高——青龍滿族自治縣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探訪龍潭村易地搬遷小區。1月7日到8日,筆者來到燕山深處的青龍,走農家、訪農戶,透過一句句感激黨的扶貧政策的話語、一張張笑臉、一個個奮鬥場面,探尋其中的動人故事。●脫貧故事一:幸福生活是幹出來的暮色中,群山環繞的龍王廟鄉聖宗廟村燈火點點。大山腳下,一座座農家院錯落有致。走進村民郝克忠的家,室內窗明几淨,室外60多隻絨山羊低聲咩咩。正值農閒時節,可郝克忠依然閒不下來。
  •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06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幫貧助困,有鳳來儀︱赤水市長期鎮鳳儀村幫扶幹部...
    我叫唐尚坤,男,197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赤水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主任。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中,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在脫貧攻堅中,赤水市農業農村局掛幫的長期鎮鳳儀村是全市貧困人口最多的貧困村,共有貧困群眾146戶,貧困人口426人,貧困量大、面廣、程度深,情況複雜。在精準扶貧結對幫扶中,我主動請纓,直接參與幫扶工作,以便深入了解實際情況,方便工作協調聯繫。自結對幫扶以來,我做到了集中到村、到戶一次不落,並負責聯繫車輛、協調物資、對接鎮村和安排後勤等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五載深山戰赤貧 默默耕耘促振興...
    在我和脫貧工作隊員的努力下,幾年間,石坡村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村民致富有了門路,收入也屢創新高,石坡村的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4.96%降至2019年的0.73%,在2016年實現脫貧。要想致富就得有產業,我帶領村支兩委上下奔走,帶領村民們發展太子參種植、肉牛養殖、林下養雞、稻田養魚等「短、平、快」的優質產業,發展有了門路,村民們發家致富的心思自然就活躍起來。到2019年,村裡發展肉牛養殖50頭,太子參種植3000餘畝,蔬菜種植308畝,稻田養魚77畝,林下養雞25600羽,蜂糖李種植660餘畝,貧困戶產業覆蓋率達100%。
  •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話說新農村)
    精準發力,築牢「防貧壩」,像抓脫貧一樣抓好防貧,藉助大數據,健全防貧預警機制,確保高質量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 「我的脫貧故事」幫扶讓我邁向幸福好生活|記興義市三江口鎮紅落萬...
    我叫吳明義,家住興義市三江口鎮紅落萬村孔納箐組。望著再過一久又要出欄的豬,我感到非常的幸福滿足。這些年,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扶貧幹部的幫扶,我靠著養豬,讓家裡日子越來越好。想到好日子,我就幹勁十足,也越來越有自信心把日子過得更好。
  • 脫了貧,咱還接著幹(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楊國寶說著露出一臉憨笑,「現在脫了貧,年過得有滋味兒!」見到有客人進來,忙著準備午飯的厙桂蘭大媽熱情相迎,「兒女們都帶著娃回來了,中午吃農家暖鍋子,牛肉、粉條、豆腐、蔬菜十來種,一起嘗嘗吧!」說話間,三四個孩童,追逐打鬧著鑽進廚房,又一陣風地跑到了院裡。坐到堂屋,炭火燒得鐵爐臺滾燙,不大的客廳收拾得乾淨整潔,瓜子、糖果、油香擺滿茶几。看得出來,這家生活條件還不賴。
  • 拄斷七八根拐杖,餘定泗三十餘年「鬥貧記」
    「我看到了商機,借錢買了打米磨麵機,雖掙錢少,但日子總在變好。可隨著村裡通電和小型打米磨麵機的增多,我的生意一下就蕭條了,原來購買的柴油式打米磨麵機也慢慢生了鏽。」餘定泗回憶往事。  2011年,愛「拼搏」的餘定泗籌藉資金6.5萬元,買了六七十隻羊搞起養殖。由於缺乏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不到半年,羊陸續死了一大半,最後只賣了1萬多元,還背了一身債。
  •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打贏脫貧攻堅戰(804期)丨脫貧戶洪烈的脫貧故事 2020-11-2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過上好日子丨普安縣樓下鎮補者村村民王吉順
    我家有2口人,我右邊上、下肢體三級殘疾,基本喪失勞動力,主要依靠農村低保生活,原來因家庭生活困難,妻子也跑了,使我思想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想到自己身體狀況,對政府存在一種依賴思想,總是想著政府不會不管我這號人的。
  • 寧夏人大:法治引領決勝脫貧攻堅
    自治區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報告中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解決,及時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意見辦法,推動了全區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進入2020年,脫貧攻堅到了「衝刺撞線」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 脫貧故事|山羊村拓寬致富路 古寨揚起「振興曲」
    通訊員 謝岡俊 攝三個第一書記齊心「修路」「車子左邊是陡壁,右邊是懸崖,司機電話一響,我就緊張。」這是王金旗對山羊村的第一印象。2019年,「80後」王金旗主動請纓,成為重慶市扶貧辦派駐山羊村的第一書記。山羊村站在山羊村古寨大門前,四周層巒疊嶂。六個村組,散布於海拔800米到1200米的山間,從古寨大門到最遠的四組,要走足足8公裡的山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幹實事 集體經濟發展勢頭旺培育花椒、核桃、白皮松、香椿等種植產業2156畝;發展肉豬、蛋雞、肉兔、肉牛、奶山羊等多種養殖產業;投資建成光伏發電項目800千瓦……在西安經開區的幫扶下,三官廟鎮特色產業漸成氣候,集體經濟初具規模,不但給貧困戶帶來了經濟收益,也給了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 扶貧調研|愛心助學暖人心 真情幫扶促脫貧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吹響了決戰脫貧的「集結號」, 發出了決勝總攻的「衝鋒令」。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步入小康社會,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向全世界和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 央視熱評:拿什麼「脫」掉脫貧攻堅裡的形式主義
    此外,在村扶貧宣傳欄裡,「柳灣村」變成了 「吳山村」,村幹部承認,「都怪我偷懶,照抄鄰村的宣傳設計,連名字都忘了改」。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光怪陸離,令人「大開眼界」。不久前,某家中央媒體就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聯合展開問題線索徵集。
  • 「我的脫貧故事」養牛羊過上了「牛」日子|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
    我叫李永輝,家住務川自治縣豐樂鎮牛塘社區。2013年,兩個孩子上了中學,我又生病,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只能放幾隻羊和一頭牛填補家用,一家人的生活擔子全落在妻子一個人身上,那時的日子過得真叫個苦啊!正當我們生計發愁的時候,國家全面實施脫貧攻堅的戰略打響了,我家是首批被評為的貧困戶。
  • 國務院扶貧辦:用心用情用力 幫扶雷山脫貧
    2016年以來,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牽頭負責定點幫扶雷山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導,以脫貧攻堅統攬雷山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為基本工作思路,認真履行幫扶責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持續加大幫扶力度。截至目前,連續5年投入幫扶資金1.8億元,培訓幹部人才0.77萬人次,開展消費扶貧購買和幫助銷售農產品0.64億元,定點幫扶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