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5月6日消息,針對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表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日前推出系列微視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中有一集談到,「柳灣村」的貧困戶「長相一樣」,原來村幹部報送一批貧困戶信息,居然用的是一張照片。此外,在村扶貧宣傳欄裡,「柳灣村」變成了 「吳山村」,村幹部承認,「都怪我偷懶,照抄鄰村的宣傳設計,連名字都忘了改」。
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光怪陸離,令人「大開眼界」。不久前,某家中央媒體就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聯合展開問題線索徵集。隨後,河南一名基層幹部留言反映,自己在工作中遇到重複填表、會議和文件繁多等形式主義問題,「貧困戶要記住鄉鎮領導的名字、職務、電話,在貧困戶家中張貼一些戶主看不懂的宣傳材料,一線工作人員叫苦連天、抱怨不已,扶貧本是好事,形式主義卻導致結果走樣。」
說到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我們大都會想見這樣的亂象:駐村幹部被各種「表格」——調查表、花名冊、信息採集表、幫扶卡、走訪記錄等弄得暈頭轉向。再比如,某鄉迎接各類扶貧檢查團,僅列印費就花了10多萬元。填表多、檢查多、會議多,備受詬病。
應該說,有些表該填,有些檢查該進行,有些會議該開。但是一旦過濫就失去應有的意義,特別是為了填表而填表,為了開會而開會,除了耗費時間、折騰基層幹部,別無用處。
形式主義要不得。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已經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不利影響,如果容忍形式主義橫行,脫貧攻堅大業就會遭受幹擾,脫貧效果就不會好,脫貧之後再返貧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中央一再強調,在脫貧攻堅中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強調一個「真」,一個「實」,無不說明形式主義與真、實兩者水火不容,一旦搞形式主義,就不可能體現真和實。而不折不扣地做到真和實,形式主義就無立足之地。
「脫」掉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慢不得,拖不得,更等不得。如何「脫」?需要三個字。
一個是「曬」。只要搞形式主義,就很容易暴露出來。因為不管形式主義披著什麼馬甲,化著什麼妝容,最終都不可能隱匿得住。一旦發現形式主義就要曬出來,公之於眾,對搞形式主義的地方是個敲打,對其他有類似行為的地方是個警醒。
再一個是「責」。實踐證明,只是敲警鐘並不能解決形式主義問題,該問責的問責,絕不能手下留情。如果搞形式主義涉嫌腐敗,還應該敲響「法槌」,絕不猶豫。一些形式主義的危害不亞於貪汙受賄,對有關責任人依法依規處理,契合法治精神。
最後一個是「防」。「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精準推進法治教育、黨性教育,讓有關部門有關人員不敢也不想形式主義;另一方面,對形式主義露頭就打,比如通過有效的舉報平臺,讓基層民眾勇於舉報、及時舉報,防止形式主義泛濫。
「欲善其終,必固其始」。說到底,脫貧攻堅必須善始善終,不能虎頭蛇尾。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千方百計「脫」掉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讓脫貧攻堅更有質量,才能讓全國人民奔小康之路更踏實。
(原題為:《拿什麼「脫」掉脫貧攻堅裡的形式主義》)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