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藍孔雀變身脫貧吉祥鳥(青春派·脫貧攻堅我爭先①)

2020-11-27 華龍網

「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入關鍵階段,脫貧攻堅成為各地政府一項急難險重的任務。如果把脫貧攻堅看做是時代的畫卷,那麼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年輕人就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他們有的是基層一線參與脫貧攻堅的年輕幹部,有的是返鄉幫助村民脫貧的創業者,有的是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但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目標:決戰貧困,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從本期開始,新青年版聚焦那些奮戰在脫貧攻堅中的年輕人,傾聽他們的故事和心聲。

——編 者

距離孔雀孵化的日子越近,「雀寨」的老闆王文教就越犯愁——周邊村鎮的扶貧幹部三天兩頭來說情,搶領養孔雀的「指標」,但每年孵化的孔雀實在有限。

「搶指標」是因為扶貧效果明顯。近兩年來,深處幕阜山脈的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在王文教的帶動下,尾拖金線的藍孔雀成了「金鳥兒」,為貧困戶唱出了脫貧致富的吉祥音。

去年6月至今,已有48戶貧困戶靠領養孔雀脫了貧;按照計劃,今年又將有至少150戶貧困戶加入孔雀養殖的大軍。

寄養託管,萬千孔雀開出「脫貧屏」

5月12日下午,在通山縣大路鄉東坑村,44歲的馮光華帶著記者一走進孔雀棚,就引起一陣躁動,100多隻機靈活潑的藍孔雀小心地盯著生人,發出高亢的叫聲。

4個孩子有3個還在上學,妻子長期貧血不能幹重活,再加上年近70歲的父母,在外打工多年的馮光華,雖然勤快,但始終沒能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去年初,馮光華因父母年邁而決定從外地回鄉,但發現自己既不會種田,又找不到工作,面對孩子的學雜費和妻子的醫療費,頓時陷入進退無門的地步。

「多虧了這些孔雀,不然我真的找不到一點出路。」馮光華說,去年6月,他從「雀寨」領養了400隻孔雀,「按照協議,飼料、技術和防疫都是王文教的公司負責,我們只負責餵養。一年之後,公司回收,每隻100元。」

馮光華說,養孔雀和養雞一樣,甚至更為容易,每天只需要在早上和下午投食即可,對勞動能力沒有太多要求,一個人可養四五百隻。

目前,馮光華餵養的孔雀已經被收回了270隻,他也拿到了2.7萬元錢。

像馮光華這樣加入「孔雀寄養託管」計劃的貧困戶有48戶,涉及多個鄉鎮,領養孔雀7000多隻。

「貧困戶只需要提供場地,每天餵養兩次,保持雀棚衛生,就能拿到託管金,是真正的零風險。」通山縣闖王鎮劉家嶺村黨支書陳細慶說,即使有孔雀在養殖過程中死了,也算公司的,貧困戶不擔責任。

正因如此,陳細慶將領養孔雀作為村裡貧困戶脫貧的一種方式推廣,建好了5000隻養殖規模的孔雀棚,但囿於孔雀繁育數量有限,去年只領養到500隻孔雀。

「再過個把月『雀寨』的小孔雀就出殼了,這次一定要多搶點指標回來!」陳細慶下了決心。

按照「雀寨」發布的養殖計劃,今年將至少有4萬隻小孔雀繁育成功,滿足200戶貧困戶的領養需求。

山中「雀寨」,村娃兒蹚出致富路

車子在通山縣大路鄉犀港村彎彎繞繞的山路上奔走,行到幽靜處,一座「山門」迎面而來,上書兩個大字「雀寨」。這是王文教承包山頭建孔雀養殖基地的地方,當地人稱孔雀山莊。

「貧困戶每養一隻拿到無風險的100元,我承擔風險,但賺得更多。」問及利潤,王文教毫不避諱,一筆帳算得精細:一隻孔雀養一年出欄,飼料120元,寄養費100元,算上孵化、防疫和死亡率,平均每隻成本不到400元,賣到廣東、浙江,一隻800元,利潤在400元左右。

「這還沒有算每隻母孔雀一年可產蛋30到40隻。」王文教說:「我賺得多,才能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

「雀寨」是孔雀的大本營,依山而建的基地層層分布,逐級劃分養殖區域,仿佛一塊梯田,勾勒出山體的脈絡。乾淨整潔的養殖場裡,2000多隻姿態優雅的種孔雀不時開屏向異性求偶。

王文教坦言,2013年初他帶著1000多萬元資金,回村建設佔地100畝的養殖場時,並沒有想到能為家鄉百姓找到一條致富路。當時,從犀港村走出去的王文教已在廣州開了工廠,生產包裝材料。

「算是突發奇想,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雀羽婚紗,特別漂亮,就萌生了養孔雀的念頭。」王文教說,2010年,他在網上買了20隻孔雀試養,每隻500元。

最初的幾年並不順利,他沒有孵化孔雀的技術,再加上銷路打不開,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王文教到處求教孔雀養殖的專家,並多次到山東、浙江等地的同行處考察,逐漸掌握了孔雀孵化技術,並發現當地山中隨處可見的魚腥草、艾葉恰是孔雀防疫的良藥,迅速闖出了門路。

「用草藥防疫,幾乎沒有成本,這算是我的『獨門絕技』。」王文教笑著說,山中水好,環境幽靜,正適合生性怕見人的孔雀生長。

對於孔雀養殖,當地很多扶貧幹部心存擔憂:規模做大了,銷路一旦不暢,價格暴跌怎麼辦?對此,王文教頗有信心:「孔雀養殖市場遠未飽和,而且即使風險增加,也有我為貧困戶兜底,不讓扶貧工作受影響。」

「雀寨」建起野生動物「收容所」

「雀寨」的生意做大了,王文教不滿足於僅僅在養殖這一個環節上下功夫,他開始籌划起了雀羽加工和觀光旅遊。

「接下來,我們要把雀羽加工做起來,工藝品要比孔雀本身更值錢。」王文教說,每年9月,孔雀會換羽毛,正是製作工藝品的好時機。在他的辦公室裡,放著一排從外地買來的用雀羽做成的扇子、屏風等工藝品。

隨著「雀寨」規模不斷擴大,孔雀數量急速增加,生態農莊、觀光旅遊等附加產業也漸成規模。如今的「雀寨」,1萬多棵牡丹、石榴、櫻桃等果樹遍及各處,數棟木頭別墅掩映在林果間,「山門」處投資1500萬元的孔雀博物館正在建設。

按照王文教的計劃,孔雀博物館裡不僅有和孔雀有關的展覽,還將擺放各類動物標本,建成當地中小學生的課外科教基地。

為此,王文教和野保部門聯繫,在「雀寨」建起了野生動物「收容所」。

「半個月前縣森林公安查獲了一起偷獵案件,這20隻鷺鷥就是他們送來的。」在「雀寨」的一處繁育房內,王文教指著傷勢仍未完全恢復的鷺鷥說。在這個房間裡,白鷳、白豬獾、貓頭鷹、老鷹等多種野生動物在此養傷。

「鹹寧野保站將我這兒定為野生動物保護點了,經常送來各種被偷獵者打傷的動物,在這裡養好傷後,再放生。」王文教說,一些已經死亡的野生動物,將被製成標本,陳列在即將建成的孔雀博物館裡。

「等這些項目一一落成,將會增加100多個就業崗位,主要面向周邊的貧困戶。」王文教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23日 19 版)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2020年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從「2013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到「2020年決勝收官」,從「不落一戶一人」到「攜手齊奔小康」,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草包莊稼」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歷經八載攻堅治貧,8169平方公裡的臨夏大地上,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 「智勇雙全」決勝脫貧攻堅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打亂了人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節奏,更拖累了脫貧攻堅步伐,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如期全面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迫在眉睫、時不我待。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都是重大政治任務,都是要全力以赴的硬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對廣大黨員幹部來說,既是要求,更是職責,「兩手抓,兩手硬」不僅考驗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更考驗作風態度。
  • 「脫貧攻堅」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殘疾人一個不落地實現全面小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艱中之艱,難中之難。近年來,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堅強領導下,甘肅省各級殘聯以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為主線,以推動助殘脫貧政策落實落細、開展問題排查整改、實施助殘脫貧項目、做好穩定就業工作為重點,精準施策、靶向攻堅,創新模式、完善機制,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全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開展,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 用亮麗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國脫貧攻堅模範...
    用亮麗青春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摘登(上)張小娟曾獲得的榮譽。編者按:12月14日,追授張小娟同志「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稱號大會暨張小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蘭州舉行。
  • 脫貧攻堅夏秋決戰|敢教日月換新天——來自六盤水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告
    那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代表團討論,殷殷囑託:「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倒計時,決不能猶豫懈怠,發起總攻在此一舉!」那一天,總書記與來自盤州市淤泥鄉巖博村的基層黨委書記餘留芬的一段對話,開啟了全省上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的序幕。「那一天,我永生難忘,我又激動,又緊張……」餘留芬說。
  • 《山海情》定檔1月12日 聚焦脫貧攻堅共繪時代畫卷
    三劇連播一脈相承 時代劇獻盡在中國藍劇場浙江衛視「美好時代劇獻2·美好犇騰而來」三部曲《大江大河2》《山海情》《正青春》接續播出,從分別聚焦改革開放、脫貧攻堅、青春奮鬥三個重要階段,描繪黨領導下的時代發展底色。正在熱播的《大江大河2》展現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生活嬗變,刻畫改革者的掙扎與奮鬥歷程。
  • 青春的讚美詩寫給脫貧攻堅偉業《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湖南...
    作為湖南衛視現實主義力作、「脫貧攻堅三部曲」的壓軸之作,《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播出,芒果TV同日上線。不辭辛勞致敬脫貧攻堅發布會現場,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南廣播電視局局長張嚴表示,《江山如此多嬌》是一部「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的電視劇,藝術創作真正紮根生活,充滿泥土芬芳和煙火氣息。
  • 海南省脫貧攻堅知識問答_ 政策文件及解讀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答:電商扶貧的主要形式,大致有三種:①直接到戶。即通過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方式,幫助貧困戶直接以電子商務交易實現增收,達到脫貧效果。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幫助貧困戶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上開辦網店,讓他們直接變身為網商。②參與產業鏈。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寧夏人大:法治引領決勝脫貧攻堅
    脫貧路上 法治護航脫貧攻堅戰是一場需要全社會參與的戰鬥。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更加廣泛、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這其中,人大如何突出自身優勢、發揮重要作用?在這場脫貧攻堅的「大考」中,人大該交出怎樣的答卷?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 日照市嵐山區:做好高質量脫貧攻堅「加減法」
    幾年來,日照市嵐山區各級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狠下「繡花」功夫,落實精準方略,以「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攻堅」的態勢打響脫貧攻堅戰,交出了一份高質量時代答卷:全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精準退出。
  • 助力脫貧攻堅,湖北公安在行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作出的關於「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網際網路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由公安部扶貧辦、人民公安報社、湖北省公安廳主辦,中國警察網、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承辦的湖北專場直播活動17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舉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向脫貧攻堅路上最美奮鬥者致敬!舉辦了一系列具有蓮湖特色的「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活動,為幫扶村群眾送去「主題文藝匯演」「重陽節關愛活動」「家電維修」「我和國旗合影」等扶志扶智類活動45場次。同時邀請幫扶村貧困群眾、中小學生參加研學活動,看蓮湖的發展、看西安的變化、看科技的進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和孩子們的學習動力。
  • 【我的扶貧故事】李石玉:參與脫貧攻堅是我的一份珍貴記憶
    我叫李石玉,是赤水市復興鎮農業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在退休前能親自參與脫貧攻堅這樣一件民生大事,是人生中一份珍貴的記憶、一筆寶貴的財富。 2014年脫貧攻堅工作啟動,我進駐凱旋村向東橋組。
  • 石臺縣仁裡鎮人大:聚力脫貧攻堅 彰顯人大擔當
    對於現在的生活,薛良芳激動地說:「以前住在山裡,出行困難不說,通訊不方便更是讓我愁死。多虧了鎮人大和人大代表主動上門走訪,徵求我的意見,跟我講解政策,幫助我搬進了新家。」高寶村地處深山腹地,高寒缺水,交通不便,通訊不暢,自然資源匱乏,脫貧攻堅任務異常繁重。仁裡鎮人大主席王耀曾在橫渡鎮歷壩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幫扶脫貧攻堅經驗足、工作成效高。
  • 【脫貧攻堅】幫扶單位為通勝村籌資修路
    【脫貧攻堅】幫扶單位為通勝村籌資修路 2020-06-20 08: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青春歲月不負使命丨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村民湛喜
    我叫湛喜,是正安縣格林鎮太平村梨樹坪組人,我家共有5人,2016年,因病支出較大,家庭生活困難,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太平村村支兩委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下,通過教育扶貧和產業扶貧,我家於2018年達到脫貧標準後主動申請脫貧。
  • 臨朐石家河:凝聚脫貧攻堅滾滾洪流
    2020,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期。「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全區基層黨員幹部們以堅守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和奉獻,與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勠力同心,凝聚起脫貧攻堅的滾滾洪流,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區黨工委書記高帥話語堅定,充滿信心。「紅色網格」不落一人「一網兜進民生事」。
  • 豐都:脫貧攻堅中的「三合」力量
    到2020年10月,國扶系統全庫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17戶1982人全部脫貧越線,貧困村通暢率、村民小組通達率均達100%,安全飲水、安全用電、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實現全覆蓋,「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漸入佳境,順利通過國家普查驗收,榮獲全市2019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縣委、縣政府2020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 天津市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線上)參展選登三
    >天津市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線上)作品名稱:《地攤經濟·早市》參展作者:孟令首作品種類:油畫作品尺寸:100cm×120cm天津市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覽(線上)作品名稱:《日月變更》參展作者:劉曼琳作品種類:中國畫作品尺寸: 35x500cm天津市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