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李石玉:參與脫貧攻堅是我的一份珍貴記憶

2021-01-17 騰訊網

我叫李石玉,是赤水市復興鎮農業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在退休前能親自參與脫貧攻堅這樣一件民生大事,是人生中一份珍貴的記憶、一筆寶貴的財富。

2014年脫貧攻堅工作啟動,我進駐凱旋村向東橋組。

向東橋組157戶515人,目前共有13戶貧困戶,臨近60歲的李石玉承擔了其中的10戶幫扶任務。該組山高路陡,在凱旋村是最邊遠的。

我經常入戶走訪。走訪的時候,有的農戶外出了,就得改天再跑一趟。有的農戶在山上種莊稼,就問著路到田間地頭指導他們科學種植農作物。山村蚊蟲多,還要隨時備著清涼油和風油精,不然一天下來身上很容易起紅疙瘩。遇到下雨天,就是「深一腳淺一腳」,鞋和褲子經常被打溼。整整半個月,我吃住在村裡,一步步走遍了全組157戶村民。

貧困戶肖詩禮是我的幫扶對象。幾年前,因為一場車禍,肖詩禮不僅賠光了所有的家產,還落下殘疾,喪失了勞動力,整個家庭全靠55歲的妻子撐著。

我了解情況後,隨即將肖詩禮識別為精準扶貧對象,先後為其解決低保、安全飲水,幫助進行危舊房改造、連戶路修建,安排其妻到附近的汙水處理廠打工,協調他的兩個女兒每個月分別拿出400元作為贍養費。

肖詩禮家安全飲水有困難,時常到遠處挑水喝。我了解情況後,馬上向鎮裡反映情況,最終為肖詩禮爭取來500米自來水管道,幫他從另一個水源地安裝了自來水。2016年,肖詩禮一家順利實現了脫貧出列。

52歲的周國強老實本分,2014年因缺技術被識別為貧困戶。我先後對周國強進行農業技術指導,幫助其申請了5萬元「特惠貸」入股村集體經濟,幫助聯繫就近務工,解決孩子的就學補助,還幫他家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改善了住房條件。2015年,周國強一家在李石玉的幫扶下順利實現脫貧。

2017年,在臨近退休的最後幾個月,我每天走村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反覆核准每一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基礎信息,避免出現錯退、漏評等信息不精準的情況。

復興的脫貧攻堅戰能夠有我,是我一生的幸事。

(王繼坤整理)

主   辦:赤水市融媒體中心

總 監 制:翁永學

監   審:喻德江

責 任 編 輯:易正洋

編   輯:王繼坤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農村後備幹部「成長記」
    親身體會到扶貧工作和扶貧幹部的艱辛和不易,堅定了我向黨組織靠攏、向黨員幹部看齊的決心,2016年7月,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順利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組織的培養讓我成長蛻變2017年是全縣脫貧攻堅最艱難的時期,為了補齊村幹部跟不上信息化工作要求的短板,縣委政府通過招考為全縣貧困村配備專門負責軟體資料的脫貧攻堅專職副主任,但寧河村是非貧困村,不屬於選配範圍。
  • 土地裡長出的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
    該劇將筆觸聚焦「青春和理想」,以濮泉生和沙鷗為代表的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互相影響、攜手奮進,用赤子之心獻身扶貧事業。他們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是所有奮戰在扶貧一線幹部們的真實寫照。劇中,濮泉生的父親是碗米溪村第一代扶貧幹部,而濮泉生選擇來到碗米溪,不僅是傳承也是實現自我理想的一個切口。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扶貧小故事 幫扶大真情
    ,任火車站村攻堅隊隊長。 記得我剛入村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難題。村民們對我這個陌生的外來人並不信任,工作開展起來十分困難。為了能夠和群眾打成一片,我總是找各種機會和大家拉家常,想通過這種方式了解群眾所需所想。於是我利用休息時間,經常邀約起起支書或主任到每家每戶串門。
  • ...扶貧故事:新時代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定檔1月10日
    該劇將筆觸聚焦「青春和理想」,以濮泉生和沙鷗為代表的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互相影響、攜手奮進,用赤子之心獻身扶貧事業。他們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是所有奮戰在扶貧一線幹部們的真實寫照。劇中,濮泉生的父親是碗米溪村第一代扶貧幹部,而濮泉生選擇來到碗米溪,不僅是傳承也是實現自我理想的一個切口。
  • 【我和扶貧——會東脫貧攻堅故事⑩】江西街鄉天坪村第一書記宋和:用平凡的人生參與不平凡的歷程
    我深深的知道,一個村要長遠發展,就必須要有產業帶動。所以,一直在尋找致富的好項目、好產業。我通過走村入戶,與聯繫村幹部、駐村隊員、村委幹部會商,制定了村集體經濟規劃和發展方案,對接艾草種植項目幫扶資金19餘萬元,以獎補貧困戶帶動種植髮展的方式,全面提升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投入產業扶貧基金14萬元、對接扶貧產業項目補助資金40萬元,打造了天坪村百畝白花小籽洋芋產業基地,推動天坪村「一村一品」建設;同時,爭取涼山州州級科技脫貧項目資金20萬元,採取以「貧困戶+大戶+村委+公司」的創新合作模式
  • 2020我的扶貧故事.雅安.高霞:熱情匯聚成能量 擔當凝聚成本領
    自2016年進入樂英鄉以來,我分管全鄉的脫貧攻堅工作,2017年底被選舉為鄉婦聯主席,開始與全鄉的婦女幹部群眾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與全體鄉、村幹部、駐村工作隊一起用心用力用情開展幫扶工作,致力於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路上向全鄉婦女同胞以及所有老百姓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 讓藍孔雀變身脫貧吉祥鳥(青春派·脫貧攻堅我爭先①)
    「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入關鍵階段,脫貧攻堅成為各地政府一項急難險重的任務。如果把脫貧攻堅看做是時代的畫卷,那麼奔忙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年輕人就是其中的一抹亮色。他們有的是基層一線參與脫貧攻堅的年輕幹部,有的是返鄉幫助村民脫貧的創業者,有的是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但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目標:決戰貧困,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從本期開始,新青年版聚焦那些奮戰在脫貧攻堅中的年輕人,傾聽他們的故事和心聲。
  • 奮力答好脫貧攻堅收官之卷——2020年全州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從「2013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到「2020年決勝收官」,從「不落一戶一人」到「攜手齊奔小康」,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草包莊稼」到特色產業遍地開花……歷經八載攻堅治貧,8169平方公裡的臨夏大地上,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 「脫貧攻堅」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殘疾人一個不落地實現全面小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艱中之艱,難中之難。近年來,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堅強領導下,甘肅省各級殘聯以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為主線,以推動助殘脫貧政策落實落細、開展問題排查整改、實施助殘脫貧項目、做好穩定就業工作為重點,精準施策、靶向攻堅,創新模式、完善機制,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全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開展,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的使命踐行者|三穗縣武筆街道幹部吳先錫
    我叫吳先錫,現在是三穗縣武筆街道的一名幹部。以前我在鎮遠縣農村公路管理局過著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很有規律。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變成一名基層幹部,為脫貧路奉獻一份力量,成為大家口中的「小吳」。2018年7月,我調回八弓鎮,成為一名負責易搬和水利的工作人員。
  • 日照市嵐山區:做好高質量脫貧攻堅「加減法」
    幾年來,日照市嵐山區各級黨委、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狠下「繡花」功夫,落實精準方略,以「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攻堅」的態勢打響脫貧攻堅戰,交出了一份高質量時代答卷:全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精準退出。
  • 【我的扶貧故事】鄭雄文——讓貧困戶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省裡來的鄭書記,是人民警察,組織我們每周三開議事會,村裡工作我們參與其中,滿滿參與感。」「鄭書記經常找我拉家常,我雖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對未來的小康生活充滿信心。」「鄭老師帶我們閱讀《納尼亞傳奇》英文小說,感覺自己和城裡的學生差不多」......說起鄭書記,落煙村村民如同打開了話匣子。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五載深山戰赤貧 默默耕耘促振興...
    2015年6月,組織上安排我到一碗水鄉石坡村擔任第一書記。進村的路亂石裸露、泥濘不堪,石坡村委會就坐落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大山裡,村民們不僅居住分散而且在村裡幾乎看不見磚房,老百姓居住的大多都是破舊的木板房或土坯房,這就是石坡村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 北京眾智人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 參與脫貧攻堅服務考察
    眾智人人在扶貧、助教等多方面積極的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踐行社會責任。在不斷拓展業務的同時不予餘力發展公益項目,不斷助力慈善事業,眾智人人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對慈善的理解。北京市眾智人人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眾智人人)參與「渭源縣脫貧攻堅暨歐美同學會幫扶」活動,此次扶貧考察活動共計三天時間,活動期間,眾智人人在渭源縣參觀了11站的貧困項目與地區,充分了解渭源縣的地域環境、歷史文化及現階段的農業、貧困人口佔比。
  • 脫貧攻堅夏秋決戰|敢教日月換新天——來自六盤水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告
    「總書記說,要發展好火腿產業,我很有信心……」趙燕感激之情溢於言表。2018年的春節前夕,巖博、魚納、蘇座三個聯村1012戶、3450人參與巖博酒業入股分紅,村民入股比例達到50.18%。「我們要永遠感恩總書記,永遠感恩共產黨!」「我們有信心,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飲水思源。
  • 宿松縣扶貧辦到九姑召開脫貧攻堅第三片區座談會
    本網訊 8月9日上午,縣扶貧辦到九姑召開脫貧攻堅第三片區座談會
  • 【我的扶貧故事】丁秀琴:花一樣的年紀 紮根在基層
    我叫丁秀琴,1995年出生於綏陽縣坪樂鎮,2018年下半年畢業之後到坪樂鎮順河村任職扶貧專幹,作為大學畢業生村幹部,始終將扶貧工作放在首位,希望能帶著村民們發展經濟、走出貧困。 順河村下轄五個自然村,共1747戶6525人,建檔立卡戶142戶516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期間通過5場《行走》交流座談會、百名脫貧攻堅一線黨員觀影、消費扶貧網絡直播帶貨等一系列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充分傳播紮根基層一線、投身脫貧攻堅偉業的奮鬥精神,生動講好脫貧攻堅的陝西故事,更挖掘出了三秦大地一大批動人的事跡和可敬的扶貧人。
  • 寧夏人大:法治引領決勝脫貧攻堅
    脫貧路上 法治護航脫貧攻堅戰是一場需要全社會參與的戰鬥。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更加廣泛、更加有效地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這其中,人大如何突出自身優勢、發揮重要作用?在這場脫貧攻堅的「大考」中,人大該交出怎樣的答卷?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