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石玉,是赤水市復興鎮農業服務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在退休前能親自參與脫貧攻堅這樣一件民生大事,是人生中一份珍貴的記憶、一筆寶貴的財富。
2014年脫貧攻堅工作啟動,我進駐凱旋村向東橋組。
向東橋組157戶515人,目前共有13戶貧困戶,臨近60歲的李石玉承擔了其中的10戶幫扶任務。該組山高路陡,在凱旋村是最邊遠的。
我經常入戶走訪。走訪的時候,有的農戶外出了,就得改天再跑一趟。有的農戶在山上種莊稼,就問著路到田間地頭指導他們科學種植農作物。山村蚊蟲多,還要隨時備著清涼油和風油精,不然一天下來身上很容易起紅疙瘩。遇到下雨天,就是「深一腳淺一腳」,鞋和褲子經常被打溼。整整半個月,我吃住在村裡,一步步走遍了全組157戶村民。
貧困戶肖詩禮是我的幫扶對象。幾年前,因為一場車禍,肖詩禮不僅賠光了所有的家產,還落下殘疾,喪失了勞動力,整個家庭全靠55歲的妻子撐著。
我了解情況後,隨即將肖詩禮識別為精準扶貧對象,先後為其解決低保、安全飲水,幫助進行危舊房改造、連戶路修建,安排其妻到附近的汙水處理廠打工,協調他的兩個女兒每個月分別拿出400元作為贍養費。
肖詩禮家安全飲水有困難,時常到遠處挑水喝。我了解情況後,馬上向鎮裡反映情況,最終為肖詩禮爭取來500米自來水管道,幫他從另一個水源地安裝了自來水。2016年,肖詩禮一家順利實現了脫貧出列。
52歲的周國強老實本分,2014年因缺技術被識別為貧困戶。我先後對周國強進行農業技術指導,幫助其申請了5萬元「特惠貸」入股村集體經濟,幫助聯繫就近務工,解決孩子的就學補助,還幫他家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改善了住房條件。2015年,周國強一家在李石玉的幫扶下順利實現脫貧。
2017年,在臨近退休的最後幾個月,我每天走村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反覆核准每一戶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基礎信息,避免出現錯退、漏評等信息不精準的情況。
復興的脫貧攻堅戰能夠有我,是我一生的幸事。
(王繼坤整理)
主 辦:赤水市融媒體中心
總 監 制:翁永學
監 審:喻德江
責 任 編 輯:易正洋
編 輯:王繼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