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年》是杭州亞運會音樂作品徵集活動收到的一首參賽作品。很難想像,寫下這首歌詞的許煜晨只有9歲,就讀於蕭山區盈豐小學。
《中國少年》由盈豐小學三年級學生許煜晨作詞,徐鳴老師作曲,五年級同學朱旨意演唱。
在見許煜晨之前,許媽媽告訴記者,孩子比較內向,歌曲《中國少年》火了之後,記者接連採訪,他有點抗拒;見到許煜晨時,他身著鵝黃色運動服,戴一副藍框眼鏡,紅領巾佩戴地整整齊齊,斯文地站在媽媽身邊。在向他打招呼後,他回復了一個禮貌靦腆的笑容。
九歲的許煜晨不善言辭,但是眼神裡閃爍著智慧和才華的光輝。他作詞的《中國少年》獲2020年亞運歌詞徵集活動蕭山區一等獎、盈豐小學特等獎。而對於為何會想到寫一首跟亞運會主題相關的歌時,這個內斂的小男孩在紙上寫著「想為亞運做點事」。
在創作《中國少年》之前,亞運會的種子就已深深植根於許煜晨的腦海,他就讀的盈豐小學位於亞運村附近,平日裡耳濡目染的話題都是亞運會。「他之前就問我,『媽媽,這屆亞運會我們能做點什麼?』沒過多久,學校就有了亞運歌詞徵集活動。」許媽媽笑著說道。
雖然是被老師安排參與活動,但是許煜晨積極參與創作。這個9歲的少年平時沉默寡言,筆下的世界卻絢爛多彩。他花了兩晚收集亞運會資料,創作了《少年中國》初稿。其中,「國疆茫茫,少年不惘,大國泱泱,少年擔當,天地蒼蒼,少年自強,乾坤蕩蕩,少年興邦。」這段歌詞尤為磅礴大氣,「靈感來自平時的學習生活。」這是許煜晨和我見面後第一次開口說話,聲音雖然稚嫩,但是沉穩有力,不疾不徐,「我平時喜歡讀童話和百科全書。」
受家庭氛圍薰陶,閱讀和寫作是許煜晨成長的標配。每年暑假,他還會去公共場所撿垃圾,通過廢品回收攢錢買課外書,他常掛嘴上的一句話就是「靠自己的雙手賺錢,幹什麼都是光榮的。」
在音樂老師徐鳴眼裡,許煜晨是一個音樂天賦極高、內心世界豐富的孩子。「許煜晨是我的音樂課代表,比如《愛爾蘭畫眉》,他聽過一遍馬上就能用口琴吹奏出來。」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情和文筆的熱愛,許煜晨第一次嘗試寫歌詞,但在創作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難,「有的歌詞不押韻。」許煜晨微微蹙眉表示,很快,他的眉頭又舒展開,「媽媽提建議之後我做了一些修改。」
杭州音樂人許順強老師,看到歌詞初稿後非常感興趣,在他的指導下,最後《中國少年》歌詞出爐。「很驚奇,」許老師說,「當我第一次拿到這篇歌詞,看到這個題目,覺得眼前一亮,整體通讀了一遍,非常興奮,歌詞中有rap、有朗誦,形式很豐富。」為了讓歌名更加響亮,許老師建議將原歌名《我們中國少年》修改為現在的《中國少年》。譜上旋律後,許老師牽頭對歌詞進行第一次修改。許老師說,修改都是在尊重基本樣貌之上進行的,「我主要負責提意見,修改還是交給小朋友自己來,因為我改出來的,和小朋友自己改出來的是不一樣的,我充分尊重原作者的想法。」
在歌詞第二部分有一段rap,裡面涉及了跳繩、足球、體操等11項許煜晨接平時觸過的體育項目,而對於加入rap的創新形式,靈感源自許煜晨愛聽的中國風音樂。「很多中國風音樂中間除了念白就是戲曲,兒子就提出中間能不能有一段rap,因為一直唱好累。」許媽媽笑著表示,提及兒子,她的嘴角止不住上揚。
《中國少年》的作曲和編曲,由徐鳴老師和施鑫老師完成。徐鳴是資深音樂教師,在教育一線工作了16年,現任教於盈豐小學。在她的牽線下,《中國少年》成立了「三大二小」的創作團隊。
「我第一次看到這首歌詞,就有了靈感。」徐鳴說,曲子的初稿是她連夜譜出來的,「不想放過這稍縱即逝的靈感,曲子中突出了孩子們的正能量和陽光。」編曲的施鑫老師,在曲子中加入了中國鼓和田徑場上的哨聲。「這首歌積極向上、朝氣蓬勃。哨聲和中國鼓的音色,既給歌曲添加了運動元素,又融入了濃濃的中國情懷。」《中國少年》的演唱者朱旨意,今年不到10歲,卻很有「範兒」,對演唱、表演都收放自如。
藍媒聯盟·蕭山區融媒體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