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亞科技、吉峰科技、南風股份為代表的13家公司股價較首日收盤價下跌,以華星創業為代表的6家公司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為負,寶德股份累計分紅率僅7.32%墊底
事先沒有任何徵兆。11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消息從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傳出,旋即引發巨大關注。從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到科創板,中國資本市場至此完成「五魁首」。據悉,科創板的推出旨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增強對創新型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同時也為2015年開始的《證券法》修訂工作解決了一大難題。
有資深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科創板和註冊制橫空出世,市場上已有標的稀缺性會下降,而創業板將率先受到衝擊,相關創業板股票的估值或會受累。
此時,同樣以培育創新成長企業為初衷的創業板,剛剛度過9周歲生日,繼而邁進「幼學之年」。2009年10月30日,籌備長達10年之久的創業板正式拉開帷幕,首批28家公司同時在深交所掛牌交易。
9年,3287天,外部環境白雲蒼狗。從樂普醫療(300003.SZ)、碧水源(300070.SZ)、東方財富(300059.SZ)、樂視網(300104.SZ)、藍思科技(300433.SZ)、溫氏股份(300498.SZ)到寧德時代(300750.SZ),創業板「市值王」寶座幾經易位,有些已跌落神壇,有些則剛立潮頭。而創業板指數的市盈率也由初始時的70倍左右,一路攀升至2015年6月3日的近138倍,如今已滑落至30倍以下。
資料顯示,一度承載眾多期望的「二十八星宿」,當年發行市盈率均超過40倍,高者甚至達到80倍。那麼經過9年沉澱,如今狀況如何?它們的命運變遷,又會對未來首批科創板企業帶來怎樣的啟示?
標點財經研究院日前聯合《投資時報》從股價走勢、市值變化、業績、分紅情況等多個維度,對28家首批登陸創業板的上市公司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11月5日(下同),28家公司市值和股價走勢分化明顯,其中22家公司的市盈率已低於首發市盈率;整體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大部分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即ROE)卻低於上市當年水平,僅愛爾眼科(300015.SZ)和安科生物(300009.SZ)略有提高;9年間累計分紅共計約95億元,其中樂普醫療(300003.SZ)、愛爾眼科累計分紅額均超過10億元,寶德股份(300023.SZ)、新寧物流(300013.SZ)等7家公司分紅額在1億元以下。
股價走勢分化明顯金亞科技隕落
開板9年,創業板幾經跌宕。
創業板指數於2010年6月1日起發布,同年12月中旬起持續下行,跌到2012年12月4日的585.44點,較剛創立的1000基點跌去41.46%。隨後,該指數開始反轉,尤其在2015年上半年開始瘋狂上漲,至2015年6月5日到達4037.96點高位,兩年半時間漲幅達5.9倍。此後,在去槓桿、清理場外資金的背景下,創業板指數再度快速下探。2018年10月19日,創業板指數跌至階段性低點1184.91點,較最高點回撤七成。
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見證了創業板一路走來的歷程,也走出了不同的曲線。以上市首日收盤價為基礎,有3家公司的最高上漲幅度超過10倍,分別為機器人(300024.SZ)、網宿科技(300017.SZ)和愛爾眼科,最高漲幅分別為1864.49%、1216.09%、1075.49%;北陸藥業(300016.SZ)、銀江股份(300020.SZ)、立思辰(300010.SZ)的最高漲幅亦均在7倍以上;樂普醫療和吉峰科技(300022.SZ)的最高漲幅則不足兩倍。
綜合上市以來的走勢看,與上市首日收盤價相比,截至2018年11月5日,股價漲幅超過5倍的公司只有愛爾眼科一家,累計上漲了822.43%。機器人和網宿科技的累計漲幅也均在3倍以上,分別為367.85%、328.39%。此外,安科生物、億緯鋰能(300014.SZ)、華測檢測(300012.SZ)、特銳德(300001.SZ)、樂普醫療亦累計上漲超過1倍。
有鳳凰也會有烏鴉。上市以來有13家公司的股價處於下跌情形。最令人失望的自然是金亞科技(300028.SZ),跌幅達94.69%。該公司因涉嫌欺詐發行股票等違法行為,已被中國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或將成為繼欣泰電氣後第二家因欺詐發行而被強制退市的創業板公司。至8月7日停牌,金亞科技股價僅0.77元。
中元股份(300018.SZ)、吉峰科技、南風股份(300004.SZ)的跌幅亦均在五成以上,分別下跌了57.73%、57.64%和56.57%。上市以來下跌的公司還包括神州泰嶽(300002.SZ)、天海防務(300008.SZ)、鼎漢技術(300011.SZ)、華星創業(300025.SZ)、探路者(300005.SZ)、漢威科技(300007.SZ)、萊美藥業(300006.SZ)、寶德股份和矽寶科技(300019.SZ)。
隨著市場持續調整,創業板估值已大幅度下降。28家公司首發市盈率均在40倍以上,中值為53.48倍,鼎漢技術、寶德股份更是超過80倍;上市以後,這些公司最高市盈率大多達到百倍以上,其中新寧物流、萊美藥業、神州泰嶽、南風股份和金亞科技甚至在千倍以上,中值為268.23倍;而到了今年11月5日,大多已降至50倍以下,中值為29.61倍,特銳德、華測檢測、紅日藥業(300026.SZ)等22家公司已低於首發市盈率。
11家公司市值縮水 2家低於15億
如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到734家,總市值合計約4.23萬億元,相當於整個A股總市值的9.17%。
「二十八星宿」上市首日收盤時總市值合計1399.67億元,到今年11月5日收盤時合計2954.58億元,9年增長111.09%。
當前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是愛爾眼科,達到673.30億元。其次是樂普醫療,達547.50億元。市值在百億元以上的還有機器人、網宿科技、安科生物、特銳德、華誼兄弟(300027.SZ)、億緯鋰能、華測檢測。
而市值最小的是金亞科技,只有2.65億元,僅相當於其首發募資額的63.4%。吉峰科技的市值亦不足15億元,為14.03億元。此外,華星創業、中元股份和矽寶科技的市值亦均在20億元以下。即使將上述5家公司的總市值相加,也僅相當於愛爾眼科總市值的一成。
與上市首日收盤時的市值相比,有11家公司的市值出現萎縮,17家公司的市值得到擴張。毫無疑問,縮水幅度最大的是金亞科技,而擴張幅度最大的是愛爾眼科。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儘管天海防務和寶德股份上市以來股價下跌,但市值卻有所擴大。
6家公司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為負
高成長性原本就是創業板的標籤,也讓投資者寄予厚望。數據顯示,「二十八星宿」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2008年整體為12.53億元,上市當年增長至18.51億元,2017年則達到了62.62億元,9年間複合年增長率達19.57%。
有4家公司的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超過30%,成長性較好。其中最為出色的是網宿科技,其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由2008年的0.37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8.30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41.26%。其後依次是億緯鋰能、華誼兄弟和愛爾眼科,過去9年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32.98%、32.00%和31.92%。這4家公司的首發主承銷商分別為國信證券、紅塔證券、中信建投和平安證券。
但是,有6家公司的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為負數。其中華星創業、金亞科技、探路者、吉峰科技2017年呈虧損狀態,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225.37%、-218.65%、-214.31%、-205.49%。南風股份、神州泰嶽雖然在2017年保持盈利,但盈利額仍呈下降趨勢,淨利潤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0.16%、-0.09%。
具體來看,金亞科技2017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7億元,是「二十八星宿」中虧損額最大的公司。這已是該公司連續第二年虧損,若2018年度審計報告最終確定為虧損,深圳證券交易所可能暫停該公司股票上市。同時,由於該公司在IPO申報材料中虛增2008年、2009年1至6月營業收入及利潤,涉嫌構成欺詐發行股票罪,存在暫停上市或終止上市風險。金亞科技的首發主承銷商為華泰聯合證券。
華星創業2017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繼續虧損,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0.36億元。而神州泰嶽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繼2017年大幅下降後,今年前三季度出現虧損,虧損額為1.54億元。
儘管「二十八星宿」的整體淨利潤有不小幅度的增長,但從ROE來看,在經濟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盈利能力事實上大不如前。上市當年28家公司的ROE中值為21.32%,其中有16家公司超過20%;到了2017年中值降至6.24%,超過20%的公司僅剩愛爾眼科1家。與2009年ROE相比,只有愛爾眼科和安科生物有0.22個百分點的小幅提高,其餘26家公司全部下降。其中,金亞科技的ROE由2009年的14.68%降至2017年的-70.01%,吉峰科技由27.87%降至-19.62%,華星創業由26.77%降至-16.35%,神州泰嶽由33.20%降至2.35%,下降幅度均超過30個百分點。
7家公司分紅額不足億元
上市9年來,28家公司全部實施過分紅,累計分紅金額94.86億元,相當於首發上市時募資總額的61.28%。
累計分紅金額最高的是樂普醫療,達到13.56億元,已超過其首發募資額。其次是愛爾眼科,累計分紅13.11億元,相當於其首發募資額的1.4倍。累計分紅金額超過5億元的還有神州泰嶽、華誼兄弟和網宿科技,分別為8.76億元、8.50億元、5.88億元。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上述5家公司均是上市以來連年分紅,持續分紅9次。
上市以來累計分紅金額不足1億元的有7家,包括寶德股份、新寧物流、吉峰科技、華星創業、大禹節水(300021.SZ)、金亞科技和漢威科技。其中,寶德股份分紅最少,上市以來僅分紅過兩次,合計0.12億元,僅相當於其首發募資額的4.19%。
從上市以來分紅率(累計分紅額與累計淨利潤的比值)來看,最為慷慨的是萊美藥業,上市以來累計淨利潤4.64億元,累計分紅1.99億元,分紅率達到42.86%。矽寶科技與其相當,上市以來累計實現淨利潤5.93億元,累計分紅金額為2.52億元,分紅率為42.48%。分紅率不足一成的公司有1家,為寶德股份,以7.32%墊底。機器人的分紅率也較低,只有10.27%。
本文源自投資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