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邸凌月 深圳報導
2019年是創業板誕生的第10個年頭。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即「28星宿」)集體掛牌,開啟創業板市場交易。10年後,深交所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4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達790家,總市值為6.06萬億元,流通市值則為3.98萬億元,平均市盈率則為46.39倍。
從無到有,從有到精,創業板經歷了熠熠生輝的10年,幫助民營企業股權融資進一步得到拓展,也使得創新企業這個概念深入市場。截至12月26日,創業板指數報收於1793.64點,今年以來累計漲幅43.43%,位居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指數的漲幅第二位。第一名是俄羅斯RTS指數漲幅達44.48%。
不過,隨著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市場也對創業板提出了更高要求,註冊制在科創板的成功運用,也為創業板的改革提供了借鑑經驗。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創業板是一個存量市場,創業板改革關係到更多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相應制度必須要考慮這些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不應對他們產生太大的衝擊,或者讓他們成為改革的代價。創業板改革的難點,主要就在於是既有板塊的存量改革,如何保障既有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另一關注熱點則是再融資新規。2019年11月8日,證監會按照註冊制理念對現行再融資規則進行了修訂,再融資規則的修訂共涉及七項內容,其中三項單獨試用於創業板,而「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條件」一事最為市場重視。
高速增長的10年
「創業板的10年,是中國股市發展最快的10年,也是中國股市改革開放最快的10年。其間,創業板與中國資本市場共同成長、壯大。」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肯定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總資產為34.40億元,平均營業總收入為18.04億元,淨利潤為0.45億元,毛利率為29.57%,負債率為43.74%。不僅如此,10年來,創業板整體實現了高速增長。其中,2013年至2017年,創業板營業收入均實現了24%以上的增長。
「創業板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創業板為民營企業搭建了第二個專屬的IPO舞臺,這使繼中小板之後,民營企業股權融資進一步得到拓展;另一方面,創業板為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樹立了一種全新的概念板塊,即創新企業,讓這個概念深入人心、深入市場。」董登新從兩個維度對創業板進行了分析。
截至2018年底,創業板板塊內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超七成,34.57%的公司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1.26%的公司承擔國家863計劃,23.31%的公司獲得國家創新基金支持,擁有與主營產品相關的核心專利技術項目2.6萬項。板塊平均研發強度5.06%,中位數5.40%,遠高於深市平均水平。在創新驅動的引領下,創業板湧現了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智飛生物等一批影響力大、創新能力強的新經濟行業龍頭。
創業板改革可借鑑科創板
創業板設立以來,市場穩步發展,運行總體平穩,制度體系行之有效,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隨著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市場也對創業板提出了更高要求。
董登新認為,創業板的IPO制度仍是核准制,它基本上複製了主板的IPO標準,因此對真正的創新企業還缺乏足夠的包容性。
2019年10月20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表示,加快創業板改革,聚焦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需求,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完善發行上市、併購重組、再融資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增強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制度包容性。
此前,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
王驥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創業板改革會借鑑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過程中的各項成功經驗,並對遇到的各種問題可以提出更優化的解決方案。科創板的制度紅利包括發行條件、市場化定價、交易機制、減持機制、退市機制等各項政策,創業板都可以借鑑並改進。
「此外,創業板可以把條件放的更低,又沒有科創屬性的特殊性要求,創業板改革無疑會對科創板的上市資源有所衝擊,也促使科創板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效率,在制度差異紅利之外提高科創板的競爭力。」王驥躍補充道。
王驥躍還認為,創業板是一個存量市場,已經開板10年、擁有近800家上市公司以及超過5000萬的投資者參與,相應制度必須要考慮這些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不應對他們產生太大的衝擊,或者讓他們成為改革的代價。
再融資獲全面「鬆綁」
2019年11月8日,為進一步提高再融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證監會按照註冊制理念對現行再融資規則進行了修訂。其中,「取消創業板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條件」一事最為市場關注。
根據證監會官網發布的文件顯示,再融資規則的修訂共涉及七項內容,其中三項單獨試用於創業板。
具體來看,一是修改《創業板再融資辦法》第9條第1項的規定,取消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連續2年盈利的條件。據Choice統計,探路者、華誼嘉信、盛運環保、紅宇新材等13家企業在2017、2018年連續兩年沒有盈利,新政的推出讓上述公司將能夠進行再融資。
二是修改《創業板再融資辦法》第9條第5項的規定,取消創業板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證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於45%的條件。據Choice統計,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在776家創業板公司中利亞德、陽普醫療、三超新材等244家公司資產負債率在45%以上。
三是修改《創業板再融資辦法》第11條第1項的規定,取消創業板上市公司前次募集資金基本使用完畢的條件,將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
深圳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是A股繼續改革、繼續釋放制度紅利的表現之一。創業板再融資的「鬆綁」一是符合了當前國家推動科技創新,實現新舊動能更替的發展方向;二是有助於改變創業板科技股的融資環境,進一步拓寬社會資本進入創業板的途徑,給予成長類公司更多業務發展和融資的自由度,促進創業板科技類企業營收及盈利的快速改善;三是自上交所成立科創板以來,創業板的註冊制改革便提上日程,當前針對創業板的再融資條件的放寬,有利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推進。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