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不適,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去醫院,然後牙齒出現不適,我們總會說「再等等,過兩天就好了」,疼痛到忍無可忍才會選擇去醫院。
據 《第三次口腔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全民口腔患病率高達97.6%,成年人牙齒不健康比例更高,達到口腔健康標準的僅有0.22%。
「每天早中晚我都會刷牙,笑起來牙齒整潔乾淨,我認為是一種禮貌修養。然而最近去看牙醫,醫生竟然說我的牙齒蛀牙特別嚴重,有2顆可能需要根管治療。我瞬間崩潰,我每天刷牙,難道刷了個寂寞?」——來自90後的美少女同事吐槽
看似每天清潔刷牙,只是表面上讓我們牙齒看起來潔淨,牙齒是否乾淨,只有時間才能揭曉。
這6件事會讓牙齒越來越糟,快來自檢一下↓↓↓1:喝完飲料立即刷牙
勤刷牙的確可以清除食物殘渣、減少蛀牙機會,不過汽水、可樂這些酸性飲料或食物卻是例外,因為酸性物質加上刷牙動作,會磨耗牙齒琺瑯質。所以,剛喝完汽水,過30分鐘再刷牙。
2:過分依賴漱口水
含氟己定的漱口水能抑制細菌生長,減少口腔異味,但長期使用會使牙齒染色,甚至可能傷害黏膜組織,因此,漱口水可以應急,但不建議天天用,尤其是注重口腔環境的重度清潔者。
3:使勁刷牙
出力過當會傷害牙齦,加速萎縮。如若牙齦已經萎縮,裸露出牙根了,建議刷牙可分段進行,先刷牙冠,再刷牙根表面,力道放輕,以免損耗牙根表面及牙肉。
4:長期用抗敏感牙膏
抗過敏牙膏主要是解決牙齒敏感、增強牙齒對冷熱酸甜的耐受力。抗過敏牙膏只適用於排除了齲齒、隱裂,只是單純因刷牙方法不正確造成牙齒缺損、牙齦萎縮的情況。只有在剛做完牙周病手術和針對牙齦萎縮患者,醫生才會建議用抗敏感牙膏。
5:使用牙線不當
如果使用牙線操作不當,很容易對牙齦造成損傷,使用牙線過度用力,或者使用的手法不當,對清潔牙齒、清除牙菌斑都起不到相應的作用,而且還會對牙齦帶來損害,重者可能會擦破牙齦造成出血,引發牙齦炎。
6:動不動就想拔牙
牙齒動搖、咬合不當、牙菌斑或牙結石堆積,牙周炎,這些狀況經醫師處理和休息後,通常能恢復正常。只有牙齒已經垂直搖動、牙齒縱向裂開、治療失敗等情況下,醫生才建議拔牙。
同時,拔牙後缺牙區沒有及時種植牙齒,會造成鄰牙移位,造成牙齒稀疏,得不償失哦。
護理牙齒方法建議↓↓↓
1:正確咀嚼
一般來說,正確的咀嚼方法是左右兩邊牙齒交替咀嚼,如果經常用一邊的牙齒咀嚼食物,會造成一邊的肌肉萎縮,而另外一邊因使用過多形成牙髓炎。所以正確的咀嚼方法可以保護好我們的牙齒。
2:注意飲食
很多堅硬、冰冷、酸性的食物很容易給牙齒帶來損害,減少食用對牙齒有害的食物,食用一些對牙齒有益的食物例如蛋類、水果、蔬菜、湯類等可以保護好牙齒。
3:清潔口腔
保持口腔的清潔是護理牙齒的有效方式。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晚飯後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保持口腔清潔,可以有效護理牙齒。
4:洗牙護齒
一年中去正規的口腔醫院進行一至兩次的洗牙,去除牙結石,是最有效的護理牙齒的方法。
策劃編輯:Candy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