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精神科 蘇亮
摘要:
目的: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老年焦慮症患者亦逐漸增多,但目前關於老年焦慮障礙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不多,且各研究結果相差較大,故我們對中國人群老年焦慮症的患病率進行Meta分析,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外發表的有關中國大陸人群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進行匯總、歸納和統計分析,以期對我國老年焦慮障礙的患病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方法:檢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中國期刊網、萬方、維普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等資料庫,檢索時間為1982年~2010年4月8日,在5個外文資料庫和4個中文資料庫共檢索到可能相關文獻479篇,排除研究主題不符後有30篇,文獻追溯和手工檢索到2篇,排除樣本非社區人群後有26篇,排除樣本非老年人口研究後有11篇,最後剔除樣本有重疊的研究3篇,共有8個獨立研究納入Meta分析。應用加強觀察性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的質量(STROBE)為參照標準評價文獻質量,數據提取由兩位評價者根據STROBE標準獨立記錄,並進行交叉核對。採用Stata軟體進行Meta分析,計算患病率及其95%可信區間(CI)。
結果:共有8項研究符合納入標準,其中6個對焦慮障礙的患病率進行報導,2個報導了焦慮症狀的患病率,流行病學調查人群總樣本量分別為27470和1280。納入的6篇文獻顯示,中國老年焦慮症的患病率介於3.36%~7.97%,焦慮情緒的患病率介於20.9%~27.5%,近2年來調查的患病率要高於以往的調查。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焦慮障礙(Q=8.17, df=5, P=0.148, I2=38.79)和焦慮症狀(Q=0.906, df=1, P=0.341, I2=0)的患病率合併統計量異質性均較低。固定效應分析計算,結果顯示中國老年焦慮症的患病率6.79%(5.61%~7.96%),焦慮症狀的患病率為22.11%(16.8%~27.2%)。結論:匯總分析的異質性較低,說明各研究結果的可比性較好,Meta分析的結果可以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反映出國內老年焦慮症流行病學現狀。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群焦慮症狀的患病率要遠遠高於焦慮症,焦慮症和焦慮症狀在中國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均較高,是一組非常常見的心理障礙,需引起精神衛生服務相關部門的重視。
討論:
近年來,薈萃分析在國內外已頗受重視,Chen R等從144篇文獻中篩選出20篇有關中國老年抑鬱症的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的文獻,進行薈萃分析,對進一步了解和較準確地闡述老年抑鬱症疾病流行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文收集了我國1992年以後發表的8篇有關老年焦慮症和焦慮症狀患病率的文獻資料,雖然論文存在地區差異和時間差異,但確實從一個側面呈現了我國對老年焦慮症流行病學研究的現狀。由於受研究的設計類型和論文提供數據的限制,僅匯總了大部分論文對老年焦慮症的患病率(6篇)和焦慮症狀患病率(2篇)進行薈萃分析。雖然多數研究並未對針對老年人群的焦慮障礙譜系疾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但匯總分析的異質性較低,說明各研究結果的可比性較好,故Meta分析的結果可以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反映出國內老年焦慮症流行病學現狀。
納入的6篇文獻顯示,中國老年焦慮症的患病率介於3.36%~7.97%,焦慮情緒的患病率介於20.9%~27.5%,近2年來調查的患病率要高於以往的調查。對以上文獻進行匯總分析,結果顯示我國老年焦慮症的患病率為6.79%(5.61%~7.96%),焦慮症狀的患病率為22.11%(16.8%~27.2%)。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老年人焦慮症和焦慮症狀的患病率要分別高於抑鬱症和抑鬱症狀的患病率(分別為3.86%和14.81%)。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群焦慮症狀的患病率要遠遠高於焦慮症。我們認為一方面由於調查的工具不同,在本研究納入的文獻中焦慮症狀的檢出率僅用了焦慮自評量表,並未進一步進行定式或半定式診斷工具。另外,很多伴有焦慮症狀的人群不滿足診斷標準中定義的焦慮症,或診斷為抑鬱症等其他疾病。國外也有研究認為,診斷工具在老年期精神障礙的診斷效度較差,而使用為老年人焦慮障礙特定開發的診斷工具發現,社區老年人群焦慮障礙的患病率高達14%~15%。由於本Meta分析中納入的流行病學調查,均未對識別老年人群焦慮障礙進行專門訓練,因此本研究結果也可能低估了老年焦慮障礙真實的患病率。總之,焦慮症在中國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很高,是一組非常常見的心理障礙,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是社區精神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