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1日訊(記者杜丁) 今天來自北京市衛計委的消息,研究表明,焦慮症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不良事件、應激因素、軀體疾病等均有關係,這些因素會導致腦內神經遞質失衡,從而造成焦慮等症狀的出現。
據介紹,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兩種形式。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焦慮障礙終生調整患病率為6.37%,12個月調整患病率為3.9%。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焦慮情緒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情緒。當一個人面臨著自認為是未知的、危險的或重要的場景時可能產生焦慮,如考試前、就業面試前、參加比賽前等重大活動時。事情過去,焦慮便會消失。
但是,廣泛性焦慮則不同,患者經常出現過分擔心、緊張害怕,且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焦慮患者往往表現坐立不安,還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震顫等軀體方面的症狀;急性焦慮發作是指患者突然出現極端恐懼的緊張心理,伴有瀕死感或失控感,同時有明顯的胸悶、心慌、呼吸困難等症狀,發作持續十幾分鐘到半小時時間不等,由於急性焦慮發作的臨床表現和冠心病發作非常相似,患者第一時間往往撥打「120」急救電話,去看心內科的急診。儘管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使得急性焦慮發作的誤診率較高,既耽誤了治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據介紹,如果出現以上相關症狀又查不出明顯的軀體相關疾病,就需要考慮是否患焦慮症的可能。患者可以通過焦慮自評量表自己測量焦慮值。如果發現自己焦慮值較高,建議儘快到精神專科醫院和專科門診就診。焦慮症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均可以有效的緩解焦慮情緒,改變對生活事件、挫折、壓力的看法;自信訓練;情緒調節;積極尋求親友支持等辦法也可以有效抑制焦慮情緒。
北京市衛計委表示,市民如有需求,可撥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800-810-1117或010-82951332。
(責任編輯: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