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與遺傳因素等有關 北京焦慮障礙終生調整患病率6%

2020-11-25 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2月21日訊(記者杜丁) 今天來自北京市衛計委的消息,研究表明,焦慮症與遺傳因素、個性特點、不良事件、應激因素、軀體疾病等均有關係,這些因素會導致腦內神經遞質失衡,從而造成焦慮等症狀的出現。

  據介紹,焦慮症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兩種形式。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據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焦慮障礙終生調整患病率為6.37%,12個月調整患病率為3.9%。

  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焦慮情緒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情緒。當一個人面臨著自認為是未知的、危險的或重要的場景時可能產生焦慮,如考試前、就業面試前、參加比賽前等重大活動時。事情過去,焦慮便會消失。

  但是,廣泛性焦慮則不同,患者經常出現過分擔心、緊張害怕,且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焦慮患者往往表現坐立不安,還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震顫等軀體方面的症狀;急性焦慮發作是指患者突然出現極端恐懼的緊張心理,伴有瀕死感或失控感,同時有明顯的胸悶、心慌、呼吸困難等症狀,發作持續十幾分鐘到半小時時間不等,由於急性焦慮發作的臨床表現和冠心病發作非常相似,患者第一時間往往撥打「120」急救電話,去看心內科的急診。儘管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使得急性焦慮發作的誤診率較高,既耽誤了治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據介紹,如果出現以上相關症狀又查不出明顯的軀體相關疾病,就需要考慮是否患焦慮症的可能。患者可以通過焦慮自評量表自己測量焦慮值。如果發現自己焦慮值較高,建議儘快到精神專科醫院和專科門診就診。焦慮症的治療通常包括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均可以有效的緩解焦慮情緒,改變對生活事件、挫折、壓力的看法;自信訓練;情緒調節;積極尋求親友支持等辦法也可以有效抑制焦慮情緒。

  北京市衛計委表示,市民如有需求,可撥打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800-810-1117或010-82951332。

(責任編輯:杜丁)

相關焦點

  • 中國老年焦慮症患病率的Meta分析
    ,但目前關於老年焦慮障礙的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不多,且各研究結果相差較大,故我們對中國人群老年焦慮症的患病率進行Meta分析,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外發表的有關中國大陸人群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進行匯總、歸納和統計分析,以期對我國老年焦慮障礙的患病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 經常焦慮煩躁、胸悶氣短、緊張恐懼,很可能是患上了焦慮症
    如果要選出一種全民情緒,那應該就是「焦慮」。如今,所有人都被焦慮的情緒籠罩,朋友圈裡刷歲月靜好,現實裡哭成狗子。微博上說等風來,現實裡都快瘋了。更有些人表面很平靜,忽然間就爆發了。輕度的焦慮症是可以說出自己怕什麼,但是對於嚴重的情況,是不知道自己害怕什麼,反正就是害怕。焦慮症的誘發原因?1、性格因素:不良的性格特徵,也是會引起焦慮症發作的,對身體不適容易緊張、焦慮產生自卑、自信心不足,膽小怕事,謹小慎微等不良性格因素,對焦慮症的形成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 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研究速遞 」
    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個體具有明顯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徵。根據烏普薩拉大學在PLOS ONE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情緒不穩定和性格內向是其顯著特徵。 社交焦慮障礙似乎是一個與人格密切相關的問題,但同時它也表現出很大的變異性。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人格因素與罹患精神疾病風險之間的聯繫。
  • 焦慮症十個表現 焦慮症十個表現軀體障礙症
    焦慮症十個表現兒童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是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不同年齡的患兒表現各異。幼兒表現為哭鬧、煩躁;學齡前兒童可表現為惶恐不安、不願離開父母、哭泣、輾轉不寧,可伴食欲不振、嘔吐、睡眠障礙及尿床等;學齡兒童則上課思想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不願與同學及老師交往,或由於焦慮、煩躁情緒與同學發生衝突,繼而拒絕上學、離家出走等。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興奮症狀為主,如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痛、噁心、嘔吐、腹痛、口乾、四肢發冷、尿頻、失眠、多夢等。
  • 腦卒中跟遺傳、年齡等因素有關,若想遠離,要記住4個「不能」
    腦卒中也就是人們所說的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突然破裂或閉塞,進而使得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損傷,其中包括腦缺血和腦出血。腦卒中是引起人類死亡的主要因素,這跟遺傳、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環境有關。哪些因素可誘發腦卒中?
  • 因焦慮症離婚?專家:生活中不妨「神經大條」些
    女博士條件出眾,卻因焦慮症離婚專家:過度認真勞心的人易得焦慮症,生活中不妨「神經大條」些焦慮症已成為我國患病率最高的一種精神障礙,成人終身患病率高達7.6%,多達8000萬人。確實,現實中,各類焦慮症的患病人群在門診表現上就很普遍。調查結果的出爐,不僅有助於學術研究和實際應用,更有助於人們對於精神障礙的關注,擺脫認知誤區。
  • 人格障礙致死率高,醫用大麻可以改善嗎?
    這是漢麻博士的第1577篇原創文章 人格障礙往往與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物質依賴、雙向情感障礙等精神障礙共病。由於人格障礙患者社會功能受損,常有自傷、自殺、反社會衝動行為的產生,對個人以及社會都存在很大影響。美國人格障礙患病率約為1/10,澳大利亞約為1/15,英國約為1/20。
  • 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一病誤終生?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基本特徵是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穩定以及顯著衝動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邊緣型人格障礙在整個人群當中的患病率為6%,這個數字比例可真的是不低,而且一個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人,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甚至是好幾個家庭。
  • 上海焦慮症病的專科醫院
    焦慮症的表現症狀   1.睡眠問題  難以入睡或睡不安穩往往與焦慮有關。許多焦慮患者睡前對一些事情胡思亂想,就像大腦「堵車」,甚至醒來後也難以平靜。  2.過度擔心  廣泛性焦慮症的特點就是思慮過多。
  • 焦慮不安心情低落,你可能患了人格障礙症!
    DSM-5 第三部分的特定人格障礙類型分為6種。這六種人格障礙分為是:邊緣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及分裂型人格障礙。這六種人格障礙類型所不能描述的部分,可用特定特質型人格障礙(PD-TS)評估。 研究結果表明:美國的人格障礙患病率約為1/10,澳大利亞約為1/15, 而英國則是1/20,我國目前還沒有權威的人格障礙患病率數據。
  • 雙相情感障礙與邊緣型人格障礙的鑑別診斷「臨床必備 」
    精神病理學和社會人口統計學相關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慢性和嚴重的精神疾病,它是根據躁狂、輕躁狂和抑鬱的一系列症狀來分類的。它是全球十大致殘原因之一,在急性情感性發作和亞急性狀態中發病率很高。數據顯示,BD的終生患病率為2.1%,亞閾值形式可能影響會影響另外2.4%的美國人口。
  • 2018年自考《精神障礙護理學》預測試題及答案
    口服維思通10.關於焦慮症,不正確的說法是( )A. 臨床分為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發作B. 對實際存在的威脅產生緊張、焦慮、恐慌C. 緊張焦慮恐慌的程度與現實情況不相稱D.27.思維貧乏 情感淡漠28.腦衰弱症候群 急性腦病症候群29.震顫麻痺症候群 遲發性運動障礙30.自殺企圖和行為 電休克治療四、31.精神發育遲滯是指l8歲以前發育階段由於遺傳因素、母孕期不利因素或社會心理岡素等各種原因所引起,臨床表現為智力明顯低下和社會適應能力缺陷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發育障礙性疾病。
  • 抑鬱症和焦慮症一樣嗎?為何焦慮症能自愈,抑鬱症卻不能?
    抑鬱症和焦慮症一樣嗎?抑鬱症和焦慮症,都是現代社會發病率比較高的心理疾病,很多人可能搞不清楚兩者的區別,錯誤的認為抑鬱症就是焦慮症,其實抑鬱症和焦慮症不是同一個疾病的,並且兩者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抑鬱症是一種心境障礙,而焦慮症又被叫做是焦慮性神經症,所以屬於神經症範疇,抑鬱的特點是持續的心境低落,而焦慮的特點是持續的心情緊張。焦慮症和抑鬱症的區別:由於焦慮症和抑鬱症都是比較多發的心理疾病,很多人對於焦慮症和抑鬱症會產生混淆,其實焦慮症和抑鬱症無論是在症狀表現還是在調節方法上區別都是比較大的。
  • 焦慮症是精神病嗎 焦慮症都有什麼表現
    焦慮症是精神病嗎人們常說的精神病,在醫學上稱為精神分裂症。 焦慮是屬於情緒障礙的一種,從生物醫學的焦慮來分析,病因之一是腦部化學遞質分泌不足,這種化學遞質與精神分裂症的成因並不相同。 因此,焦慮症絕不等同於精神分裂症,也不會出現精神病出現的幻覺、妄想等症狀。
  • 焦慮時,不妨讀讀中庸
    來源:正心正舉微信公眾號(bjzxzjyjy)文丨月月 去年2月18日,國家衛健委及科技部資助立項的「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及衛生服務利用的研究」項目有了研究成果。根據研究成果,中國成人的精神障礙終生患病率高達16.57%。其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種精神障礙為焦慮症,其終生患病率為7.6%,女性顯著多於男性。可見,焦慮,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底色。
  • 人格障礙的幾種類型
    人格障礙性格源於遺傳、生物和環境因素,正是它造就了我們所有人。 當一個人有人格障礙時,他們就更難對生活的變化和需求做出反應,並與他人建立和維持關係。這些經歷會導致痛苦和社會孤立,增加患抑鬱症和其他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
  • 他有焦慮症,我只有焦慮,但是我們都有藥吃
    醫生點評 崔飛環 | 北京安貞醫院精神心理科醫師 約20%的成人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驚恐發作(panic attack),然而符合驚恐障礙(panic disorder,PD)診斷的只有2%。
  • 7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精神障礙,2張圖自測是否有焦慮問題
    據我所知,強直患者通常思想負擔重,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焦慮、懷疑、失望、抑鬱,甚至自我拋棄。在門診部,我經常遇到一些病人說:忘了痛,我會硬扛著,最後殘疾……這不僅會直接影響疾病本身的治療效果,還會引發嚴重的心理疾病。75%有精神障礙的強朋友表現事實上導致焦慮和抑鬱的條件是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