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好英語就註定是個失敗者嗎?聽聽鄭強教授怎麼說的「誰說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誰說的?這是文盲說的。」鄭教授說的外語主要是指英語。
去年,王思聰和一個名叫花千芳的網絡作家也因為中國人要不要學英語開懟,花千芳說學英語沒用,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項廢物技能,浪費學子們大量、寶貴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這個觀點倒是和鄭強教授不謀而合。王思聰看到直接開懟,「都9012年了,還有沒有出過國的傻子?」其實,中國14億人口中有護照的只有1億,所以至少有13億人還真沒出過國,你支持誰呢?如果一定要站隊,我可能會站鄭強教授。
英語確實有用,但大多數人還真的用不到。數學鍛鍊邏輯,語文鍛鍊溝通,物理化學那是科學法則,而英語和開車一樣只是一項技能而已。從前,我們把英語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那是歷史前進的需要,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我們用40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前有改革開放,後有加入WTO,我們藉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用艱苦卓絕的努力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所以學好英語表面上是為了能和對方進行正常的商務交流,但更深層次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和熟悉對方的文化,這叫知己知彼。
反觀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這麼多年止步不前,甚至危機不斷的深層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傲慢與偏見。不誇張的說,在美國中部地區沒怎麼出過國的大多數農民,到今天還認為中國只是一個只會種田的落後國家,他們甚至連我們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迪士尼的各種中國主題電影和動畫裡,細長的眼睛,奇形怪狀的裝束,人人都會功夫,這其實就是他們眼裡的中國人該有的樣子。
但現在都2021年了,不是說我們已經沒有必要了解西方文化了,但或許對一項技能的最好狀態就是自主選擇,有需要你就學,沒需要就不學。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早幾年前就從英語世界國家變成了東協。在這裡,中文的影響力甚至要大過英語,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現在語音識別和AI翻譯技術的發展,許多智能同聲傳譯產品已經非常成熟了。原本你需要極好的天賦和十年如一日的學習,才能達到的順暢交流,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兩百塊錢買個耳機就可以了。那學生們空出來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學習中文,會說普通話不代表你的中文水平好。
說實話,我還蠻期待一個以中文為重,與中文為先的中國的到來,當然這需要足夠發達的經濟和足夠強的民族自信,好在我們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實現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
你怎麼看「不懂英語就是文盲」這句話?請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