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不好就是文盲?答案是否定的,期待一個以中文為重的中國到來

2021-01-16 明哥聊點啥

學不好英語就註定是個失敗者嗎?聽聽鄭強教授怎麼說的「誰說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誰說的?這是文盲說的。」鄭教授說的外語主要是指英語。

去年,王思聰和一個名叫花千芳的網絡作家也因為中國人要不要學英語開懟,花千芳說學英語沒用,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項廢物技能,浪費學子們大量、寶貴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這個觀點倒是和鄭強教授不謀而合。王思聰看到直接開懟,「都9012年了,還有沒有出過國的傻子?」其實,中國14億人口中有護照的只有1億,所以至少有13億人還真沒出過國,你支持誰呢?如果一定要站隊,我可能會站鄭強教授。

英語確實有用,但大多數人還真的用不到。數學鍛鍊邏輯,語文鍛鍊溝通,物理化學那是科學法則,而英語和開車一樣只是一項技能而已。從前,我們把英語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那是歷史前進的需要,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我們用40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道路,前有改革開放,後有加入WTO,我們藉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用艱苦卓絕的努力成為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所以學好英語表面上是為了能和對方進行正常的商務交流,但更深層次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和熟悉對方的文化,這叫知己知彼。

反觀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這麼多年止步不前,甚至危機不斷的深層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傲慢與偏見。不誇張的說,在美國中部地區沒怎麼出過國的大多數農民,到今天還認為中國只是一個只會種田的落後國家,他們甚至連我們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迪士尼的各種中國主題電影和動畫裡,細長的眼睛,奇形怪狀的裝束,人人都會功夫,這其實就是他們眼裡的中國人該有的樣子。

但現在都2021年了,不是說我們已經沒有必要了解西方文化了,但或許對一項技能的最好狀態就是自主選擇,有需要你就學,沒需要就不學。我們最大的貿易夥伴早幾年前就從英語世界國家變成了東協。在這裡,中文的影響力甚至要大過英語,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現在語音識別和AI翻譯技術的發展,許多智能同聲傳譯產品已經非常成熟了。原本你需要極好的天賦和十年如一日的學習,才能達到的順暢交流,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兩百塊錢買個耳機就可以了。那學生們空出來的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學習中文,會說普通話不代表你的中文水平好。

說實話,我還蠻期待一個以中文為重,與中文為先的中國的到來,當然這需要足夠發達的經濟和足夠強的民族自信,好在我們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實現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

你怎麼看「不懂英語就是文盲」這句話?請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相關焦點

  • 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中國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希莉表示,上述中文猜謎活動是《泰晤士報》「中國周」行動的一部分,這次「中國周」將一直持續到2月17日的農曆除夕。這位編輯稱,《泰晤士報》之所以開展教中文活動,是因為很多讀者對中文有興趣,因此想讓讀者掌握中文的一些基本知識。  在《泰晤士報》網站提供的一段音頻中,《泰晤士報》主編羅伯特?湯姆遜還用中文說了毛主席的名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來鼓勵人們學習漢語。
  • 看見外國人的中文試卷,我再也不說英語四六級難,看完心理平衡了
    這是一張外國人的高中的中文試卷,其實不僅僅是外國人覺得這張試卷難,很多中國的小夥伴同樣覺得很難。漢語學起來其實要比外語難多了。第一道題是同義詞,很多中國的小夥伴看見第一題就直言自己都不會做,何況那些外國的小夥伴怎麼會做呢?第二道題是反義詞,其中有一道題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反義詞。不少網友表示這個題確實是非常難,難度相當於我們考英語八級。
  • 鄭強教授發布的關於英語,被過分誇大,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為什麼會發一個這樣的文章,因為昨天寫了一個動:鄭強教授說,過分重視英語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如果取消高考英語,確實有很多人可能對其他學科有更好的時間去學習,畢竟步入社會後,英語用得很少。一天不到,有11.5萬的瀏覽。證明很多人都在關注這個事情。後面的取消高考英語,是我加的。
  • 大思英語英語啟蒙APP:科學啟蒙,環境很重要
    本網1月15日訊 英語教育行業存在著很多不一樣的鄙視鏈,其中最卑微的可能就是人機互動教學了。外教一對一處則於鄙視鏈的頂端,但價格往往是最貴的。而人機互動教學往往也最具性價比。那麼,教學效果是否和價格成正比呢?答案是否定的。沒有最完美的教學方式,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外教一對一固然高端大氣,但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 為什麼感覺英語難
    十幾年的英語學習啊,想想接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學習,儘管就算過了四六級了,語言畢竟是用來交流的,能搞定老外的巴拉巴拉了麼?如果可以了,那接下來的內容就可以不看了,如果還沒有,及其推薦咱們一起來搞定英語,努力做到將來的某一天能夠很輕鬆的搞定老外的巴拉巴拉,然後讓他們來學習咱們,中國的語言,學習咱們中國的文化。
  • 陳丹青:我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只看到他們的中文一塌糊塗
    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只看到他們的中文一塌糊塗作者 | 陳丹青本文摘自陳丹青《在中國,文憑是平庸的保證》﹀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畢業,中學都沒上過。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麼關係。
  • 學前就能聽懂英文原版繪本,大思英語創造英語啟蒙「奇蹟」
    英語教育行業存在著很多不一樣的鄙視鏈,其中最卑微的可能就是人機互動教學了。外教一對一處則於鄙視鏈的頂端,但價格往往是最貴的。而人機互動教學往往也最具性價比。那麼,教學效果是否和價格成正比呢?答案是否定的。沒有最完美的教學方式,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外教一對一固然高端大氣,但並不適合每個孩子。
  • 中文是一部「迷信機器」嗎?同音歧義是如何創造出獨特禁忌的
    跟其他很多語言一樣,英語語素(最基本的語義單位)通常是多音節的,比如hippopotamus(河馬)、president(總統)、fastidious(挑剔的)。但在粵語和普通話中,語素一般都是單音節的。這些單音節不一定自成一詞,因為大多數中文詞語都由兩個或以上的語素構成,每個語素就是一個字。儘管如此,聽者必須找對每個音節的含義,才能理解整個詞的意思。
  • 留學之後中文退步!留學是否值得?
    在美英和其他國家爆發黑命貴運動的消息傳到中國網際網路之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大批的中國網民主張和推論說如果受害者是一個亞裔美國人甚至就是一個中國人的話,不可能引發相同規模的抗議。為什麼尤其是美英兩國人對於George Floyd之死反應如此激烈?
  • 英國學者稱:說中文比說英語更需要使用腦力
    英國學者稱:說中文比說英語更需要使用腦力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路透社消息,英語已經成了世界語言,不過英國研究人員的一份研究顯示,比起說英語,講中文的人需要使用更多腦力。
  • 孩子學習英語是否越早越好?外教說:這樣的年齡最適合
    根據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現在很多家庭都有意為孩子營造一個英語學習的氛圍,甚至在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給孩子聽英文歌曲。隨著兒童的成長,耳濡目染地聽英文兒歌,看英文卡通或早教片,一到兩歲就開始給孩子進行外教早教,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現象。
  • 老外挑戰中文十級的句子,一臉茫然:字全都認識,就是不知道意思
    學習中文的過程會讓人思考人生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我們都學過英語,雖然很受折磨,但是英語也不過只有26個字母排列組合罷了,但是漢語就不同了。每一個字長得都不一樣,兩個看上去完全沒關係的字都有可能組成一個詞,再加上成語等的存在,已經足夠讓老外看著教材思考人生了。今天這幾位老外自我覺得中文水平很高,想挑戰一下十級難度的中文句子。
  • 定了!中國白酒的英文名別再亂叫了!
    白酒的英文怎麼說幾年前,復旦大學教授、英語詞彙專家高永偉告知,中國的白酒已經以漢語拼音的baijiu進入英文,而且根據他所搜集到的語料判斷,估計詞典就要正式收錄,聽完之後我內心充滿期待。白酒是深具中國特色的酒種,文化特色詞以音譯行之乃詞彙翻譯的常態,舉世皆然,多一個例子就讓國人多一份文化自信。然而過了這麼些年,卻是依舊只聞樓梯響,遲遲不見人下來。
  • 英語閱讀:Get blood from stone是用中文還是用英語「讀」?
    英語閱讀:Get blood from stone是用中文還是用英語「讀」?在英語閱讀中遇到「不懂」的英語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望文生義「用」中文「理解」嗎?這樣的習慣其實跟不學英語沒什麼區別。本來只用中文「學」英語就已經會浪費或者延長你學習英語的時間精力了,再胡亂望文生義更是百害而無一利。
  • 英語的起源是不是也是中文
    見到王二五回來,連忙放下書本,興奮的給了他一個熱情的擁抱。 王二五把飯盒打開,把菜整齊的擺在桌上,「對不起,小酸,委屈你了,中午讓你吃泡麵。」 「沒事,男人還是要以事業為重。快吃飯吧,餓了。」 「你先吃,我查一下東西。」 「吃飯的時候就先吃飯,吃完再工作嘛。」鄧爽說道。 「我不是工作呢,我在樓下看見一臺很拉風的車,看看是什麼品牌,以後咱倆也買一個。」王二五滿臉興奮。
  • 英語閱讀就是必須也能夠把(已知)英語「用起來」的閱讀:jobs
    英語「閱讀」就是你必須也能夠把(已知)英語「用起來」的閱讀:jobs「讀」了下面英語後,你要「用」到哪些(已知)英語呢?希望你能用以下我這種「用」英語,「說」英語的方式「學會」了下面「讀到」的英語,而不是停留在繼續(也只能)「用」中文「知道」:哎,這個單詞中文什麼意思?這句英語穩定讀(發音)?
  • 米樂英語發起小小中文老師挑戰賽 獲百萬人關注
    日前,米樂英語第三期小小中文老師全國挑戰賽暨「我帶外教過中秋」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據了解,「我帶外教過中秋」小小中文老師全國挑戰賽活動是由米樂英語策劃執行。以「中秋」文化傳播為主題切入點,學員與外教之間進行角色互換,由學員來擔任「小老師」,教外教學習中文和中秋文化習俗。  在評選視頻中,無論是「小老師」們還是外教都樂在其中,收穫滿滿。
  • 心理測試:三個結婚照,你喜歡哪一個?測白馬王子是否到來
    誰都渴望誰都喜歡的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的愛情,每個女人都夢想著自己的白馬王子,夢想著自己的愛情,你的白馬王子什麼時候到來?此生,你有沒有完美的愛情?還有男人一直對你很好嗎?來個心理測試,下面是三張結婚照,你最喜歡哪一種?不要猶豫不決,選個答案,試試看你的白馬王子是否已經來了?
  • 3個有趣的英語俚語,和中文俗語意思一樣,如「一石二鳥」
    (⊙o⊙)…因為有的時候,我們是把國外的文化搬過來,翻譯成中文,有的時候國外的人把中國的故事搬過去換成英文。所以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下這些聯繫,其實記憶會變得更加簡單。新技能又get()那我們今天幫大家準備的幾個英語俚語,都是和中文俗語表達一脈相承的,意思一模一樣。
  • 鄭強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英語應該取消高考!
    這兩天浙江大學鄭強教授批判中國英語教育的言論火了!他認為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此言論還引起了一輪網上投票。首先我認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應該重視交流,而不是生硬的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