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我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只看到他們的中文一塌糊塗

2021-01-13 佔星師左佑

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只看到他們的中文一塌糊塗

作者 | 陳丹青

本文摘自陳丹青《在中國,文憑是平庸的保證》

我真正的身份就是知青,我真正的文化程度就是高小畢業,中學都沒上過。文憑是為了混飯,跟藝術沒什麼關係。單位用人要文憑,因為單位的第一要義是平庸。文憑是平庸的保證,他們決不會要凡·高。

世界上的重要藝術家都不是研究生學歷,也不是本科、美院附中,有的連高中都沒上。凡·高就是個病人,畢卡索也沒有大學文憑。當今中國,需要文憑,為了就業,得到社會的認可,你就得拿個文憑。

受過小學教育而能做成一些事情的人,太多了;受了大學教育而一事無成的人,也太多了。「學歷」與「成就」應是正比,不是這樣的。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根本就懷疑「培養」這句話。凡·高誰培養他?齊白石誰培養他?真的美術史是什麼,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你一要肯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很可貴的東西。畫出動人的畫,憑的是感受,而不是技巧。我畫的那個朝聖的小姑娘,那麼苦、那麼好看,但她自己卻不知道——藝術就是這樣,憑這一點點就打動人了。

偏愛、未知、騷動、半自覺、半生不熟,恐怕是繪畫被帶向突破的最佳狀態。常識健全就是基礎,素描不是基礎,現在的素描教學是反常識的。什麼都很重要,但你要說素描最重要,那就不對。一棵樹,你能說哪根樹枝,哪片樹葉最重要嗎?

我沒有素描基礎,不是照樣畫創作?中國傳統繪畫從來就不畫素描,難道就是沒基礎了?想當年,我們一起畫畫的同學中,那些把大衛石膏像畫得好得無與倫比的人,現在不知道哪裡去了。

藝術家是天生的,學者也天生。「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謂「天才」,而是指他實在非要做這件事情,什麼也攔他不住,於是一路做下來,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種人。

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然,那三分之一就是指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中國人。我實在不忍享受「水淺」而「火不熱」的生活,遂毅然出國,「受苦」去了——真不好意思,今年年初,我又回來了。

我一回來,還在美國的不少中國同行就憂心忡忡誠心誠意追問我:適應麼?習慣麼?後悔麼?那意思,就是怕我回來又「受苦」。

中國人大抵是慣於取巧而敷衍的,我自己也是如此。而我所見美國藝術家,一個個憨不可及,做事情極度投入、認真、死心眼兒、有韌性,即所謂持之以恆,精益求精是也。

同人家比,中國人的大病、通病,是做事不踏實,做人不老實,要說踏實老實的憨人,中國不是沒有,只是少,例外,吃虧,混不開。放鬆政治鉗制、美學觀略略放寬、創作格局稍許多元,是做文化起碼的前提。八十年代用過一個詞,叫做「鬆綁」——不少語言真形象,一不留神,實情給說出來。

真率是很高的要求。真率也是品德。

我為什麼喜歡魯迅?他罵人、鬥爭,不買帳,一輩子叫板,但是孝順、善良、心軟。西方一些知識分子、藝術家也是,很驚世駭俗,但私下很純樸、真實。中國這樣的人不多,要麼驚世駭俗,人不可愛;要麼人可愛,卻沒有骨頭、鋒芒。

將當今教育體制種種表面文章與嚴格措施刪繁就簡,不過四句話:將小孩當大人管,將大人當小孩管;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我看見大家的中文一塌糊塗。我們千千萬萬的「好蘿蔔」如今是英語也不好,中文也不好。

相關焦點

  • 陳丹青:我是個早產兒 本應該是處女座
    文革期間的北京師大女附中學生領袖、宋任窮之女宋彬彬就在今年1月向文革中受到傷害的校領導、師生道歉。對此,陳丹青稱,宋彬彬的道歉還是有價值的,「使社會聽到一丁點良知的消息,總是好的。」 我相信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可以接受負面信息的時代。你覺得這個時代很好,你得警惕:有許多可怕的問題在;但你說這個時代一塌糊塗,我仍然覺得,如果理性,如果你大致了解人性,還是要保留想像,至少,守住自己的良知。事情不像想的那麼糟糕,當然,更也不像想的那麼好。
  • 陳丹青:英語考試寫12漢字,就被央美破格錄取,今一幅畫賣3584萬
    "沒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真實的你,或者是你沒有必要不停地向人說,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因為這是無效的,人們還是只會願意看到他們希望看到的,我甚至覺得你把真實的自己隱藏在這些誤解背後,還挺好的。" ——陳丹青高考,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試之一,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 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中國式英語折射時代特徵
    英國主流《泰晤士報》開始其「中國周」行動,教讀者如何掌握中文普通話。圖為連續兩天的報紙頭版和內頁上,《泰晤士報》教讀者解開「中文謎題」,演示「人」、「木」等漢字如何從古老的象形圖畫演變成現代漢字。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如果英語要60秒,漢語5秒就夠了。」中文促使英語詞彙猛增  事實上,漢語的影響力不只是局限在全球的漢語熱,同時,它正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中文詞彙成為英語新詞彙的主要來源。前不久,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報告稱,英語正在經歷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究其原因是受到全球化大環境下中國式英語的強烈衝擊,不斷地創造新詞彙,使英語成為世界混合語。
  • 英語不好就是文盲?答案是否定的,期待一個以中文為重的中國到來
    去年,王思聰和一個名叫花千芳的網絡作家也因為中國人要不要學英語開懟,花千芳說學英語沒用,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項廢物技能,浪費學子們大量、寶貴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這個觀點倒是和鄭強教授不謀而合。王思聰看到直接開懟,「都9012年了,還有沒有出過國的傻子?」其實,中國14億人口中有護照的只有1億,所以至少有13億人還真沒出過國,你支持誰呢?如果一定要站隊,我可能會站鄭強教授。
  • 牛人陳丹青高考英語交白卷得0分,中央美院:我們就要這樣的人才
    牛人陳丹青高考英語交白卷得0分,中央美院:我們就要這樣的人才1978年,25歲的陳丹青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面臨著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高考。在此之前,他也和大部分知識分子一樣,經歷了十年艱苦的知青歲月。在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的這一天,迎來了重新揚名立萬的機會。但是和機遇一起的還有一個巨大的挑戰,英語。
  • 外國小哥哥痴迷中文,看到他手臂上的繁體字紋身後,我忍不住笑了
    外國小哥哥痴迷中文,把繁體字當紋身  有一位澳洲小哥哥,他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是卻十分喜歡中國文化,雖然他們國內教中文的教師比較少,他自己卻經常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中文。  紋完之後,外國小哥哥拍照發到了網上,並且這張照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傳到了咱們中國人的眼前,看到內容後,我忍不住笑了,既覺得這位小哥哥很可愛,又覺得他是吃了不懂中文的虧。
  • 美女外教布魯克:米樂英語讓我愛上中國文化
    「成為米樂英語的外教是我所擁有最有意義的機會之一。米樂英語的員工非常友好、善解人意。中國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也非常尊重老師,樂於與我互動。更重要的是,在和孩子分享美國文化的同時,我也有機會了解中國文化,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布魯克表示。之所以選擇米樂英語,而非其它在線教育平臺,布魯克表示,米樂英語有其它平臺不具備的特色。「米樂英語每年都會舉辦幾次特殊課程比賽,即外教和學生交換角色,學生教外教重要的中國節日文化。在這些課程中,我可以學習中國文化和中文,這有利於我理解學習第二語言的感覺。
  • 清朝人是如何學好英語的?看到筆記後,原諒我笑出拖拉機聲
    英語這門學科,我相信很多孩子會頭疼,包括小編在內,學生時代也在努力學習英語,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對我們來說很難,但是和外國人相比,我學習中文,英語真的很簡單,一點也沒有。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在清朝末期已經成為一門必要的外語學科,清朝的時候也沒有錄音機,他們是怎麼學習英語的呢?
  • 陳丹青談木心_年代訪頻道_鳳凰網
    陳丹青:我很謝謝他這個評價,因為用心的活我相信在其他美術館一定有,一定有看得出來,但是不一定有情,有情的話我也看到過,可是不知道怎麼用心。你比方中國遍地都有老畫家、老作家的紀念館、美術館都有的,那麼做這個館的人,有些就是家屬、孩子、晚輩在那做,有些是門生,或者是當地政府,其實也都放了感情在裡面,非常想做好,但是所謂用心它是一個其實是一個技術要求,而且要很懂怎麼用心才會出什麼效果。
  • 暴強漢語諧音秒殺英語單詞 網友贊:中文真強大
    英語單詞很難記有木有!現在不用再煩惱了,網絡上流行一份英語單詞的漢語諧音對照表,按照中文念就可以記住英語單詞,被網友稱讚:「諧音跟中文翻譯,神乎其神地配啊!」究竟是不是這樣,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用諧音學外語並不是只有中國才有,老外學中文也用諧音。在微博上,就流傳用諧音學漢語的方式:morecool=毛褲,chillcool=秋褲,damncool=單褲,youngmoresay=羊毛衫,youngmorecool=羊毛褲,memorecool=棉毛褲。更搞笑的還有toehigh=拖鞋,caredowncool=開襠褲。
  • 米樂英語發起小小中文老師挑戰賽 獲百萬人關注
    日前,米樂英語第三期小小中文老師全國挑戰賽暨「我帶外教過中秋」活動圓滿落下帷幕。  據了解,「我帶外教過中秋」小小中文老師全國挑戰賽活動是由米樂英語策劃執行。以「中秋」文化傳播為主題切入點,學員與外教之間進行角色互換,由學員來擔任「小老師」,教外教學習中文和中秋文化習俗。  在評選視頻中,無論是「小老師」們還是外教都樂在其中,收穫滿滿。
  • 十餘載英語學習之路,中國學生的應試水平和運用能力該如何平衡?
    十餘載英語學習之路,中國學生的應試水平和運用能力該如何平衡? 作者:Siyi.發布時間: 2021-01-05 17:56 十餘載英語學習之路,中國學生的應試水平和運用能力該如何平衡?
  • 外國小哥哥在手臂上紋漢字,但不懂中文被坑慘,著實有點尷尬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深受全世界的喜愛,漢語也是國際通用語言,很多喜愛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都在學習著中國話。對於外國人來講,漢字是一門藝術,而且漢字還是十分難學的一門課程,不僅我們學習英語困難,他們學習漢語也是同樣的困難。
  • 美國高中生中文試卷曝光,難倒網友:難道我是個假中國人?
    很多網友都表示,上學時聽英語聽力感覺像是在聽外星語,畢業後英語只記得:what`s your name?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了。我們學英語難,其實外國人學習漢語也很難,漢語意義博大精深,漢字多達幾千個,學好漢語比學好英語要難。我們從小都是說中國話,所以也不覺得漢語難學,其實對老外來說,漢語是非常難學的。
  • 英國學者稱:說中文比說英語更需要使用腦力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01日08:40  中國新聞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 中文是一部「迷信機器」嗎?同音歧義是如何創造出獨特禁忌的
    伊愛玲舉了個例子:「我的房貸該續籤了,所以約了銀行(英語單詞為bank)——就那金融機構,不是說河岸(英語單詞也為bank)。」這種對同音歧義的敏感若是中文使用者的共性,那麼,它必然也契合諧音在中文中的顯著地位。語言、思維和文化的聯繫是一片開放的研究領域,其中大部分仍有待科學家的探索。不過,就眼下中國文化而言,諧音與「口彩」的互動令人不禁想問:不同的語言是否會強化不同的主觀體驗?
  • 有聲|曾湉朗誦木心: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探尋聲音境界 還原誦讀本質曾湉-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03:06來自聲境界從 前 慢作者|木心 朗誦|曾湉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 小學生如何提升英語素養?作業幫直播課名師有高招
    雖然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過英語教育差距的存在,但卻少有人願意去深入追問這一話題的細節,而中國孩子英語水平差異的話題順勢成為了不忍心細說的「心酸」。   在諸如「9歲中國女孩聯合國演講」的新聞下,網友們習慣於用自嘲掩飾羨慕,自嘲用中文諧音背單詞,自嘲生在小縣城「俺果然比不過大城市的娃」。大家哈哈一樂,誰也別提背後的苦澀現實。   變革總在僵局背後。
  • 英語熱三十年 當我們學英語時我們在學什麼
    就在前一晚18點20分,他們改編的英語教學節目《Follow Me》(《跟我學》,下簡稱《跟》)在央視一套開播。  徐雄雄支吾著承認,節目利用英國BBC的現成材料編制。「沒動用外匯,只花了些人民幣。」同事正要過來打圓場。  「我看了,」張香山轉身就走,丟下兩個字,「很好!」  誰都沒料到後來的轟動。
  • 清華老教授:學英語不困難 四六級考試是杆假秤
    在此期間我還編過多本英語詞典,應該說和英語還是很有「緣分」的。     鄭州晚報:不是英語系畢業的學生卻做了30年的英語教師,您的英語是如何學的?     孫復初:語言學習的規律都是相同的,我是在上世紀40年代進入中學讀書的,當時的中學英文老師教學方法和現在有很大不同。在中學裡,學生們讀的是英文原著,老師還要求我們每天朗讀課文,一些好的文章還要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