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遇見和自己有著類似審美和類似想法的人,遇見的人越多越發現自己原本想要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會隨著新朋友數量的增加而提高他們出現的機率。
我經常會產生這樣一種疑問:「誒ta怎麼喜歡這種…」
對熟人來說,上述情況出現說明我已經開始懷疑我對ta的總體印象是不是發生了點偏差;對不熟悉的人來說這很容易會讓我給ta貼上標籤。
畢竟我們都是要對朋友分類歸納的嘛,我一直有一個很頑固的毛病,就是從別人的喜好來自己腦補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個病,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他好low啊。」我很慶幸我直接跳過初期成為晚期患者,也忘記是什麼時候聽到或是看到low不再是一個形容物而是形容人的詞了,只記得當時是好朋友的一句玩笑話。倒是沒有引起我什麼不適感,只是讓我覺得印象分外深刻。與此相伴的還有一個詞,「逼格」。
那時的我,總覺得自己欣賞的東西很特別,自然而然地就會覺得自己的逼格比別人高,甚至會產生「別人比我low」這種想法。
我特地上網百科了一下,所謂「逼格」,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與大眾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並且要把自己的等級抬高,以凸顯自身的優越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不過一般直接當面說出來「好low」的人,大概是很容易招惹是非的吧,「嗯挺low的,我知道就好,但我不說出來了。」
我自以為很牛的東西,有人同樣喜歡,我可能當時就拍大腿表示欣賞與贊同,而我不屑的那些東西,有人喜歡,我可能就會在心裡翻翻白眼,不自覺地就有點質疑。
「你看,還是我比較特別比較酷,我喜歡的那些東西,你欣賞不來。」雖然沒有直接說出來傷了大家和氣,但是自己內心那種「我比別人特別」的優越感,還是滿滿當當的啊。
當我離開老朋友來到一個新環境,面對那些陌生的面龐的時候,在互相慢慢試探慢慢融入的過程中就發現,沒有人非要與我的喜好保持一致,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總不能說喜歡蘿蔔的就要把喜歡白菜的踩在腳底下或者是一棒子打死。
同樣地我看起來特別的東西,在別人眼裡說不定也只是另一種平凡罷了,真正讓我感覺到我自己已經發生改變的一件事情是,新年過後好像被一篇關於搶紅包的文章刷了屏,具體論調也就是愛搶紅包的人層次低啊什麼的。當我意識到這是那些經常錯過紅包的朋友轉發的時候,嘿嘿一樂就當是個玩笑,可是當我慢慢往下翻,發現似乎有些變了味道。
紅包本來就是最實在的感情表達,尤其又是在春節這樣的節骨眼上,大家搶紅包本來又不是為了圖那幾分幾毛錢,就是圖一樂呵,但是把愛搶紅包的人就貼上文化水平低層次低的標籤,是不是也有點偏頗呢。
作為一個人格度分裂的人,我想說的是希望我們都有一種比較平淡的心態,極度自卑和極度自信都會迷失真正的自己,評判自己時的一點點自卑即是謙虛,面對困難時一點點自信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很特別也很平凡,莫名的優越感是最無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