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三十七回,說到唐僧師徒來到烏雞國,唐僧晚上睡覺時,夢到烏雞國國王向他訴冤。原來,早在三年前,烏雞國的國師把他推到了井中,國師自己則變化成了國王。原來,國師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精,特意來為文殊菩薩報仇的。
青獅精為何要為文殊菩薩報仇呢?一切還得從烏雞國國王說起。
當初,烏雞國國王好善齋僧,如來覺得他不錯,就讓文殊菩薩去點化他,希望他早證金身羅漢。結果文殊菩薩找到烏雞國國王后,烏雞國國王反而生氣了,他一怒之下把文殊菩薩捆住,然後丟在御水河中,泡了三天三夜。
後來,還是六甲金身救了文殊菩薩,不然四大菩薩就沒有文殊了。
然而,堂堂文殊菩薩,怎麼會被一個凡人捉住,還差點性命不保呢?他又說了什麼,才惹得烏雞國國王大怒,非要把他丟在河裡?
我看一些人大開腦洞,說菩薩故意如此,說他想讓青獅精接替烏雞國國王,長期掌控烏雞國,甚至說到佛家故意和道家過不去,只要奪權,不管老百姓死活等。
實際上,這些問題原著中都有,看看原著就明白了。
首先,文殊菩薩為何被捉
作為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當然法力廣大,凡人是奈何不了他的。然而,他去度化烏雞國國王時,並不是菩薩身份,而是變化為一個普通的和尚。
(文殊)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
這裡,文殊菩薩說得很清楚,他不能原身去點化烏雞國國王,所以他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和尚。既然變成了凡人,自然也不能用法力。因為一旦使用,就暴露了神仙的身份,那樣烏雞國國王估計就信了他的話。
實際上,不用原身是對的。因為一旦展現法力,國王必然欽敬,這樣就不能考驗烏雞國國王,更無法得知他到底是否誠心對待佛。
觀音菩薩去大唐找取經人時,也是化為普通的和尚,也沒有使用法力。只是帶著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最後確定了取經人,他才顯化真身。
所以,認為文殊菩薩故意被捉,這本身就不對。
其次,文殊菩薩說了什麼
在解釋自己為何會被國王浸泡在御水河中時,文殊菩薩提到了這個問題。
菩薩道:「……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具體說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知道文殊菩薩用幾句話難住了烏雞國國王。推測應該是佛法方面的問題,以考驗國王,就像觀音菩薩問唐僧會不會大乘佛法一樣。畢竟,堂堂文殊菩薩去度化國王,總不能問「你老婆漂亮不」這樣無聊的話。
而從後面來看,烏雞國國王應該被難住了,回答不上來,覺得很難堪,因此把憤怒發洩到了文殊菩薩上,這才把他丟在河中浸泡。
當然,也可能是很嚴肅的問題,比如「你好善齋僧是不是為了名聲」「如果現在送你歸西成佛,你願不願意」等。烏雞國國王應該是誤會了,以為文殊菩薩是讓自己早點死,所以才怒而報復。因為他的這種做法,無異於殺人。
還有人說,如來派青獅精下界,報復烏雞國國王,三年大旱,不顧老百姓死活。這些純屬胡扯,因為青獅精雖然霸佔王位三年,但是沒有做壞事。
行者道:「你雖報了什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薩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顯然,青獅精來這裡三年,老百姓沒有因此受苦。相反,之前大旱,還是青獅精求雨的呢!而那次乾旱與青獅精無關,與神佛也無關。
另外,佛祖也算考慮周到,因為青獅精是個太監,所以也不存在他玷汙三宮娘娘的事兒。
總而言之,這一次烏雞國國王和文殊菩薩只是私人恩怨,不牽涉到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