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點化烏雞國國王,為何反被浸在河裡三天三夜?

2021-01-10 自說文史

西遊記第三十七回,說到唐僧師徒來到烏雞國,唐僧晚上睡覺時,夢到烏雞國國王向他訴冤。原來,早在三年前,烏雞國的國師把他推到了井中,國師自己則變化成了國王。原來,國師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精,特意來為文殊菩薩報仇的。

青獅精為何要為文殊菩薩報仇呢?一切還得從烏雞國國王說起。

當初,烏雞國國王好善齋僧,如來覺得他不錯,就讓文殊菩薩去點化他,希望他早證金身羅漢。結果文殊菩薩找到烏雞國國王后,烏雞國國王反而生氣了,他一怒之下把文殊菩薩捆住,然後丟在御水河中,泡了三天三夜。

後來,還是六甲金身救了文殊菩薩,不然四大菩薩就沒有文殊了。

然而,堂堂文殊菩薩,怎麼會被一個凡人捉住,還差點性命不保呢?他又說了什麼,才惹得烏雞國國王大怒,非要把他丟在河裡?

我看一些人大開腦洞,說菩薩故意如此,說他想讓青獅精接替烏雞國國王,長期掌控烏雞國,甚至說到佛家故意和道家過不去,只要奪權,不管老百姓死活等。

實際上,這些問題原著中都有,看看原著就明白了。

首先,文殊菩薩為何被捉

作為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當然法力廣大,凡人是奈何不了他的。然而,他去度化烏雞國國王時,並不是菩薩身份,而是變化為一個普通的和尚。

(文殊)菩薩道:「你不知道;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

這裡,文殊菩薩說得很清楚,他不能原身去點化烏雞國國王,所以他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和尚。既然變成了凡人,自然也不能用法力。因為一旦使用,就暴露了神仙的身份,那樣烏雞國國王估計就信了他的話。

實際上,不用原身是對的。因為一旦展現法力,國王必然欽敬,這樣就不能考驗烏雞國國王,更無法得知他到底是否誠心對待佛。

觀音菩薩去大唐找取經人時,也是化為普通的和尚,也沒有使用法力。只是帶著錦斕袈裟和九環錫杖。最後確定了取經人,他才顯化真身。

所以,認為文殊菩薩故意被捉,這本身就不對。

其次,文殊菩薩說了什麼

在解釋自己為何會被國王浸泡在御水河中時,文殊菩薩提到了這個問題。

菩薩道:「……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

具體說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知道文殊菩薩用幾句話難住了烏雞國國王。推測應該是佛法方面的問題,以考驗國王,就像觀音菩薩問唐僧會不會大乘佛法一樣。畢竟,堂堂文殊菩薩去度化國王,總不能問「你老婆漂亮不」這樣無聊的話。

而從後面來看,烏雞國國王應該被難住了,回答不上來,覺得很難堪,因此把憤怒發洩到了文殊菩薩上,這才把他丟在河中浸泡。

當然,也可能是很嚴肅的問題,比如「你好善齋僧是不是為了名聲」「如果現在送你歸西成佛,你願不願意」等。烏雞國國王應該是誤會了,以為文殊菩薩是讓自己早點死,所以才怒而報復。因為他的這種做法,無異於殺人。

還有人說,如來派青獅精下界,報復烏雞國國王,三年大旱,不顧老百姓死活。這些純屬胡扯,因為青獅精雖然霸佔王位三年,但是沒有做壞事。

行者道:「你雖報了什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薩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

顯然,青獅精來這裡三年,老百姓沒有因此受苦。相反,之前大旱,還是青獅精求雨的呢!而那次乾旱與青獅精無關,與神佛也無關。

另外,佛祖也算考慮周到,因為青獅精是個太監,所以也不存在他玷汙三宮娘娘的事兒。

總而言之,這一次烏雞國國王和文殊菩薩只是私人恩怨,不牽涉到任何人。

相關焦點

  • 文殊菩薩是何物修煉成仙?他的本體是啥,前世又是誰
    眾所周知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而現在的佛教也已經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了,為表敬重每年各個菩薩自己的道場都會舉行巨大的盛典,文殊菩薩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是佛教四大道場之一,他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文殊菩薩又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 烏雞國國王死了三年身體為何不腐爛?原來嘴裡藏有一個寶貝
    (蝸牛看西遊第3828期)文/牽著蝸牛散步西遊裡的國王,並不是都如李世民那般幸運,能夠在到了地府之後,還能夠安然無恙的離開。今日所說的國王,算是有點悲催。這位國王是烏雞國的國王,他在死後三年竟然肉身不腐,原來是因為他的嘴裡藏了一件寶貝!
  • 烏雞國國王原型之謎!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烏雞國,烏雞是什麼意思?可以肯定的是這裡的「烏雞」不是指家禽的種類,因為裡面的故事與禽類無關;要是有關也只能是取其諧音「禽」,是不是要罵裡面的某個角色像——禽獸?如果故事中要是有「虎」、「豹」之類的,倒也能坐成這一假設。「烏雞」二字的諧音在土族語言中是指「喝著」的意思,跟酒水之類有關。
  • 四大菩薩的座下神獸,哪一個最厲害?曾組團吃唐僧肉
    觀音負責人事和外交;文殊菩薩主抓思想文化建設;普賢掌管組織建設;地藏王分管海外地獄部。因為同職同級,所以給他們的分配的專用車輛自然也是檔次相當的,為的是體現公平原則,同等級別的同事享受基本相同的福利待遇。
  • 文殊菩薩八字咒
    象馬畜類悉盛成群。奴婢寶貨受用無盡。宅中災禍自然消滅。善神護宅人福強盛鬼神無嬈。設有鬼神皆是有福之鬼。皆護其人不求人短。...  此法寶藏亦不可思議。是故金剛汝常精勤憶念恭敬。乃至國王人民百官。比丘比丘尼清信士女並諸法師。能常憶念此陀羅尼法寶。功能不可思議。此法與一切眾生廣行流通。從國至國乃至村坊。有人住處遞相傳受。於諸大眾流布不絕。令人受持得福無量。乃至他國聞有善人。
  • 文殊菩薩,妙吉祥,美妙、莊嚴的大菩薩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非常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 佛教文化:佛教何時傳入五臺山,為何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氏國國王的使者伊存來到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盧景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
  • 西遊記四大菩薩有誰?專家:觀音,文殊,普賢,地藏不能算
    第一位,觀自在菩薩,也稱觀世音菩薩,簡稱觀音菩薩,代表大悲。第二位,文殊師利菩薩,簡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第三位,三曼多跋陀羅菩薩,也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第四位,地藏菩薩,代表大願。關於四大菩薩的排名先後,各宗派稍有不同,有些宗派認為沒有智慧是無法修成正果的,故而必須將文殊菩薩排在第一位。
  • 剛剛過去的文殊菩薩聖誕日,為何在信眾心中影響如此之大?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文殊菩薩代表著「般若智慧」,正如觀世音菩薩代表著「慈悲」,普賢菩薩代表著「行」,地藏菩薩代表著「願」。文殊菩薩所代表的智慧,即是經中所說的般若,《大般若經》中經常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能示諸佛世間實相。」
  • 英山雲隱寺文殊菩薩像募捐緣起 | 發心認捐增百福
    文殊菩薩是誰   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娑婆世界中,文殊菩薩與普賢、觀音、地藏諸大菩薩合稱為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被稱為法王子。又因為代表智慧,注重一切般若,故稱為智慧第一。
  • 印度帕拉時期的文殊菩薩,或被誤認為觀音與蓮花手菩薩
    佛教中的許多尊神,在此時大量出現於美術作品中,文殊菩薩即為其中之一。由於國內對帕拉時期文殊像的關注和研究相對欠缺,導致帕拉時期的文殊菩薩常被誤認為觀音,或者被冠以蓮花手菩薩之名。圖1 約9世紀 文殊菩薩 埃羅拉石窟第12窟在佛教美術史中,印度能夠確認為文殊的造像,最早見於埃羅拉石窟。
  • 文殊菩薩八字最勝威德心咒大無畏真言
    文殊菩薩八字最勝威德心咒大無畏真言絕大多數的真言咒語,往往需要念滿數萬甚至數十萬遍才能產生效用
  • 八大菩薩坐騎靈獸各是什麼?竟有大白豬?
    一、文殊菩薩·青獅文殊菩薩,象徵智慧,是釋迦佛的脅侍菩薩(助理)。他的前世是龍尊王佛,坐騎為身後7條花蛇。文殊菩薩形如童子,頭戴五髻寶冠。左手持青蓮花,右手持金剛寶劍,座下為一頭兇猛的青獅。而此青獅,正是封神榜中截教通天教主門下,在萬仙陣中執掌太極陣的虯首仙。因被文殊廣法天尊以盤古幡降服,收為坐騎。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十大願
    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如是曼殊發廣大願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眾盡見其華。同時讚嘆曼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爾時諸大會眾鹹皆歡喜信受奉行。文殊菩薩簡介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是諸菩薩上首,七佛之師。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薩像,頂有五髻,表五種智慧。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左手執蓮花。
  • 為何乾隆會自比為文殊菩薩?
    而在另一幅乾隆佛裝像中,乾隆皇帝著紅色袈裟居中,左邊是普賢菩薩,右邊是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有諸佛菩薩及黃教祖師總共二十五位。乾隆皇帝像蓮花座下寫有藏文,大意為文殊菩薩化身。乾隆皇帝不僅在繪畫唐卡(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上面將自己比作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而且在乾隆三十三年,他還命人建造了一座佛堂梵宗樓。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什修龍王殿,為何有觀音洞?
    作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有一個五爺廟的香火比文殊廟還旺,還有一個觀音洞。在文殊菩薩的「地盤上」,為何會有這樣的奇特事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時候,五臺山地區氣候炎熱、缺少雨水,文殊菩薩了解此事後,就從東海龍王處借來了播雲布雨用的清涼石。得知此事後,脾氣暴躁的龍王五子趕到五臺山,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不過,文殊菩薩很快就降服了他們,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臺,專管五臺山的耕雲播雨,第五子最為靈驗,被當地人稱為「五爺」。
  • 今日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今天11月16號,農曆十月二十日,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另外三位大菩薩分別是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同為佛陀的侍者,是佛陀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文殊菩薩是過去無量諸佛的老師,曾引導無數修行者證得佛果。《放缽經》中,佛陀也說道: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大涅槃經》中云:若聞文殊名,或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若稱念文殊名,設有重障者,不墮阿鼻極猛火處,常生他方清淨國土,值佛聞法,得無生忍。從中可見能與文殊菩薩結緣,是何等的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