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丟失護照補辦3年 遭相關部門「踢皮球」

2020-11-26 搜狐網
由於無法補辦證件,李女士已經「黑戶」三年   漫畫/陳彬

  護照丟失補三年 左右碰壁仍黑戶

  北京人李敏(化名)怎麼也想不通,她把薄薄一本護照弄丟了,自己就變成了「黑戶」。1998年,家住北京的李敏辦妥了出境手續,赴日本定居。2005年,她和家人回到北京探親時,不慎弄丟了護照。

  李敏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申請補發護照時,被要求出示戶口本。出國定居前,李敏已經按規定註銷了戶口。無奈,她只好到原戶籍所在的甘家口派出所申請恢復戶籍。派出所民警告訴她,要「先補護照,才能恢復戶籍」。

  一邊要求「先辦戶口,才能辦護照」;另一邊要求「先補護照,才能恢復戶口」。兩難中的李敏,自嘲為「黑戶」。眼看家人和孩子返回日本,李敏卻只能滯留在國內,這種既沒有護照,也沒有戶口的日子,已經持續了3年。

  事發經過

  四年前回國抵京

  丟護照滯留國內

  李敏今年46歲,出生在北京的甘家口,是地道的北京人。1998年,李敏離京到日本定居。出國前,她按照相關戶籍規定到戶籍所在地甘家口派出所辦理了戶口註銷的手續。2005年,李敏與家人回國探親,在勁松附近一家超市購物時丟失了護照。李敏隨即報案。自那時起,李敏就開始了她補辦護照的漫漫長路,至今未果。

  由於種種原因,李敏的一位朋友代她接受了採訪。據介紹,李敏首先來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得到的答覆是「出示戶口本、身份證,才可以辦護照」。但李敏的戶口已經註銷,只留下一張已經過期的第一代身份證。出入境管理處建議李敏,應當先到派出所恢復戶籍。

  於是,李敏來到原戶籍所在地甘家口派出所,答覆恰好相反:「必須出示護照,才能辦戶籍。」派出所民警解釋說,按照規定,必須持有有效期內的中國護照,才可以恢復戶籍。李敏隨後聯繫了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處,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至今李敏既沒有戶口也沒有護照,成了「黑戶」。

  兩難境地

  公安局說法不一

  戶口護照無法補

  李敏赴日本7年,並沒有改變國籍,也沒有獲得日本的「綠卡」,因此仍然屬於中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第七條規定,「出境定居的,須到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戶籍辦公室註銷戶口。」李敏也是據此條款,於1998年出國前註銷了戶口。

  2005年回國探親時,李敏丟失了護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和出入境通行證籤發管理辦法》第三條、第十條的規定,公民申請或補發護照時,均需提交「居民身份證和戶口本及複印件」。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表示,據此要求李敏「先恢復戶口」。

  李敏屬於出境定居。對於出境定居人員回國並要求恢復戶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護照和出入境通行證籤發管理辦法》第十條、第十二條規定,經申請由公安機關核發「回國定居證明」後,持此證明到當地公安局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對於辦理「回國定居證明」和「常住戶口登記」所需的手續,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記者聯繫了李敏原戶籍所在地甘家口派出所,得到的答覆是,出境人員恢復戶籍,必須出示護照。如果丟失,就要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先補辦護照,才能恢復戶口」。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要求「先補戶口,才給辦護照」;甘家口派出所要求「先補護照,才給辦戶口」。兩邊的說法明顯矛盾,但李敏無可奈何。直到今天李敏一樣也沒辦下來。李敏的朋友說,李敏已經想要放棄了,「黑戶就黑戶吧。」

  如今,李敏只持有一張註銷戶口時未上繳的第一代身份證,但這張身份證已經過期,派出所也拒絕換發第二代身份證,理由同樣是沒有戶籍登記。現在,她沒法出國,也沒法買飛機票,許多原本正常的行動都受到阻礙。李敏曾辦理了護照的「丟失證明」和自己的「出生證明」,但都於事無補。

  峰迴路轉

  提供出入境記錄

  或可再恢復戶籍

  記者將李敏所處的「兩難」情況反映給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出入境管理處相關負責同志承認,的確應該「先恢復戶口」,但同時表示,李敏憑藉1998年註銷戶口時派出所出具的「註銷證明」,就可以恢復戶籍。這位負責同志介紹,派出所可向出入境管理處發函,查驗李敏的出入境記錄。只要確認李敏2005年入境時所持的確為中國護照,就可以恢復戶籍。恢復戶籍後,即可補辦護照。

  記者隨後諮詢了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處,得到的答覆與出入境管理處大同小異。人口管理處表示,李敏應把出入境的相關時間提供給派出所方面,派出所方面與出入境管理處等相關單位確認後,即可辦理恢復戶口。人口管理處工作人員同時介紹,回國後丟失護照的類似情況時有發生,均按此程序辦理。

  再陷困境

  派出所執行遇難

  按慣例「只認護照」

  帶著出入境管理處和人口管理處的說法,記者再次聯繫了李敏的原戶籍所在地甘家口派出所。出乎意料的是,派出所方面並不認可,表示仍然需要「先補護照」。

  甘家口派出所負責戶籍的民警說,按照一直以來的規定,必須「先補護照」。記者詢問持「戶口註銷證明」或查閱「出入境記錄」是否可以恢復戶口,民警表示「不行」。民警表示,按照一直以來的政策慣例,在辦理出境人員回國定居「恢復戶口」時,「只認護照」。

  記者分別電話聯繫了東直門派出所、阜外派出所、陶然亭派出所等十家派出所,詢問類似李敏的情況應該如何辦理,得到的答覆都是相同的:「先補辦護照。」

  記者再次聯繫了市公安局人口管理處,並反映了派出所堅持要「先補護照」的說法。工作人員表示,類似「回國後丟失護照」的情況雖時有發生,但是仍有一些派出所不了解相關的手續,他們將會與派出所方面溝通,並建議記者隔日再向派出所諮詢。

  記者手記

  「政策慣例」

  不能搪塞 「合理之需」

  幾天的採訪中,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顛倒了順序」。同樣一句話,相關部門卻是表述各異:一方的「順序」是「護照在前,戶口在後」,另一方的「順序」正好相反。

  其實,按照北京市出入境管理處工作人員的說法,解決的方法似乎很簡單:派出所可以在確認出入境記錄、查實「註銷戶口證明」後,恢復李敏的戶口,然後再補辦護照。但是到了派出所,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變成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派出所的民警說:「我們一直的政策慣例,就是要先補護照。」

  「嚴格執法 熱情服務」這八個字已經在執法部門講了很多年,如果前四個字可以理解為「依法辦事」,那麼後四個字則可以理解為「急人之需」,更何況這個「需」還是在合理的政策框架之內。於是李敏的遭遇就不能不讓人疑惑:作為直接面對百姓的基層公安部門,怎麼可以以教條的「政策慣例」,搪塞相對人的「合理之需」?

相關焦點

  • 女子點掉一顆痣 辦護照時無語了
    就因為容貌發生了變化,日前,她到出入境管理部門辦護照,對方要求補辦身份證,等到了派出所,民警又要求出具「點痣證明」。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天,護照仍然沒有辦下來。其實,和方女士有著同樣遭遇的居民,還有不少。警方提醒,做完點痣、瘦臉、割雙眼皮等面部整容手術後,最好及時到公安部門換身份證,否則可能會帶來麻煩。
  • 網友求助:去要帳,遭地方相關部門推諉、拖延、踢皮球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馮亞濤 實習生邱世傑)進一步做好清欠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不僅事關政府信用,更與經濟增長、社會預期、就業民生密切相關。近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的留言中,網友就「欠款要帳」問題,反映相關部門、央企「相互推諉、惡意拖延」。 「項目籤署方和實際服務方相互推諉,辛辛苦苦的設計費一分也沒有得到。」
  • 公司停擺相關部門"踢皮球"
    公司停擺運營難,相關部門「踢皮球」  記者走訪充電樁運營公司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從業人員獲悉,淮南「殭屍」充電樁成因主要有兩類。第一類是設備老化。國家電網淮南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解釋稱,淮南朝陽路供電營業廳停車場的電動汽車充電樁建成已近10年,當初是作為示範項目,但目前設備老化已經無法充電。
  • 孩子出生證明丟失如何補辦?判斷房產是否滿五年應以哪個日期為起點...
    孩子出生證明丟失如何補辦從肇東到大慶需要隔離嗎近日,有網友通過「百湖民聲」大慶市網絡問政平臺進行問政:朋友家孩子出生證明丟失,請問該如何補辦?具體需要什麼流程?補發《出生醫學證明》需提交以下材料:1.書面申請:寫明新生兒及其父母基本信息、證件丟失原因等具體情況。2.提交原籤發機構出具的出生醫學記錄,到新生兒出生醫院複印整本病例,並加蓋公章(騎縫章)。3.原《出生醫學證明》存根複印件(到原籤發單位或落戶機關複印,並加蓋單位公章)。
  • 她身份證丟失3年後,莫名負債200萬!
    3年「收穫」法院傳票, 成為公司法人身陷訴訟 張淑淑出生於1997年10月,是河南信陽人。生活中難免出現意外,丟失身份證時有發生。#身份證丟3年後負債200萬#,小編被這個熱搜嚇了一跳,這對普通人來說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 我就想問問難道沒有掛失嗎? 還是掛失了還有這麼大的影響?
  • 舊城改造「五證」皆無成爛尾 部門「踢皮球」拆遷戶7年無家可歸!
    原標題:舊城改造「五證」皆無成爛尾 部門「踢皮球」拆遷戶7年無家可歸!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新華社鄭州8月21日電 題:舊城改造「五證」皆無成爛尾 部門「踢皮球」拆遷戶7年無家可歸!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馮大鵬   河南平頂山煤礦機械廠退休職工靳武成怎麼也沒想到,充滿喜悅與期待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竟然爛尾,從拆遷至今已過去7年,年邁的他無家可歸。
  • 妙齡女點掉一顆痣 辦護照被要求開「點痣證明」
    就因為容貌發生了變化,日前,她到出入境管理部門辦護照,對方要求補辦身份證,等到了派出所,民警又要求出具「點痣證明」。  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幾天,護照仍然沒有辦下來。  其實,和方女士有著同樣遭遇的居民,還有不少。警方提醒,做完點痣、瘦臉、割雙眼皮等面部整容手術後,最好及時到公安部門換身份證,否則可能會帶來麻煩。
  • ...開發商強制代辦不動產權證收千元服務費,記者採訪遭3部門踢皮球!
    相關部門回應: 業主可自行申辦不動產權證 據了解,陽光西岸小區目前有3棟住宅樓,500多套商品房正在交材料辦理不動產權證。
  • 八一男籃遭竊暴露多少問題 管理部門「踢皮球」
    包括電腦、手機、手錶等個人物品,以及一定數額的現金全部丟失。通過監控錄像發現,在八一隊全體離開酒店前往賽場後,一名身穿運動服的青年男子來到酒店前臺。聲稱自己是八一隊的工作人員同時,亮出了假軍官證要求回房間取東西。賓館前臺服務員信以為真,就為竊賊打開了605號房門。  事情發生之後,接到報案的山西警方迅速介入,各方一直工作至第二日凌晨6點。
  • 99%韓國大學生要求退學費,線上授課質量差,相關部門踢皮球
    99%韓國大學生要求退學費,線上授課質量差,相關部門踢皮球!韓國全國大學學生會網絡當天公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韓國大學生都要求退還上半年的學費,而主要原因和線上教學質量差有關。
  • 洛陽免費公廁變身大酒店 四部門互相「踢皮球」
    記者採訪遭遇四部門「踢皮球」  本來是要在綠化帶內建一個集免費公共廁所、修鑰匙店、提款機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站,建好後非但沒有投入使用,竟然變身為大酒店,4月15日,東方今報記者在調查此事時又遭遇洛陽市園林局等四部門的相互「踢皮球」。
  • 政府部門「踢皮球」,該休矣
    文章裡反映山西長治地區的幾名80多歲的離休幹部每年例行體檢的醫院路途遙遠,極不方便,向市裡老乾局反映了幾年,相關人員口頭承諾,卻遲遲得不到解決。     國足在綠茵場上踢不好皮球,老乾局的幾位領導卻踢得一腳好球,我看讓國足和老乾局領導互換一下位置,中國足球一定能真正衝出亞洲。     政府職能部門愛玩兒「踢皮球」遊戲,這些年來在各行業可謂有目共睹,老百姓悲憤交加。
  • 武漢住房問題頻遭管理部門「踢皮球」
    「踢皮球」的推諉行為。  5年前該交的房,現在還無法入住  2009年11月,鄭女士購買了青山區建設九路5號的一套商品房,按照合同,2010年8月31日交房。但5年過去了,和她一樣的20多戶人家,至今遲遲無法入住。在快交房時,開發商拿出青山區政府已經批准的批文,通知他們,要在原來的5層樓上加蓋9層。此後,交房便遙遙無期。
  • 度假山莊無證經營多年沒人管 相關部門「踢皮球」
    記者日前根據舉報調查,並由工商部門核實確認:這家經營多年的度假山莊屬於無證經營,並涉嫌非法佔用土地。  記者將情況向有關部門反饋後,工商及衛生監督部門表示,將著手進行調查。然而,6月21日上午11時,記者再度來到該度假山莊探訪時發現,該店卻仍在營業。  這家無證場所經營多年為何無人來管,究竟該由誰來管?  記者對各部門進行了採訪。
  • 家門口的學校不能上,青島140多名引進人才落戶問題遭踢皮球
    6月4日,問政山東欄目報導了的青島140多名高端人才在落戶問題上遭遇當地相關部門踢皮球的情況。青島海爾時代風景小區是當地為吸引人才建的第一個人才公寓,小區的區劃歸屬問題近幾年一直得不到解決,導致140多戶業主無法享受當初政府承諾的市政服務資源,孩子入學、打疫苗不得不捨近求遠。
  • 濰坊回應「市民辦事遭工作人員踢皮球」:成立調查組追責
    濰坊回應「市民辦事遭工作人員踢皮球」:成立調查組追責 @坊子發布
  • 廊坊回復網友首年供暖不免費各部門踢皮球問題
    長城新媒體11月22日訊(記者郭洪傑)日前,陽光網上直通車平臺收到廊坊安次區網友申先生、薛先生等多位網友反映《首年集體供暖不免費,各部門踢皮球》,我們第一時間將該問題反饋給河北省燃氣供熱管理辦公室,11月22日,平臺收到廊坊市燃熱辦正式回復,經溝通網友對回復結果很滿意。
  • 電影《踢皮球》
    編劇:商報記者 施彩英  實習生 蘇亞鋒  背景音  「踢皮球」一詞常用來形容政府職能部門職責不清,相互推諉,辦事效率低下。  這兩天,「地溝油的查處」、「麵包房辦證」成了新的「皮球」,在衛生監督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等多個部門間踢來踢去。
  • 旅客投訴搭乘國航遭不公待遇 被各部門來回踢皮球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賈璇|北京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8年第35期)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網絡投訴平臺「我要投訴」接到網友李女士的投訴,稱自己在搭乘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航」)航班出行時,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且投訴無門。
  • 明確職責防止職能部門踢皮球
    事發後,街道綜治部門第一時間組織協調,綜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社區、街道衛生院組成處置小組,並邀請法官前來釋法。最終社區、街道衛生院與家屬達成和解。這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運用「3+1+N」工作模式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