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行才算有功夫?先看看你的相貌是否有變化!

2020-10-23 書隱

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找人算過命、看過卦、問過事。道家五術,無一例外都是我們的祖先通關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總結而來。一切都是從道中而來,動分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而這五術雖各有側重點,但無一例外,無論是哪一術,都可以預言未來之事。

那麼我們所預測的事情為什麼會有不靈驗的時候呢?這裡和大家提出一個概念,叫做「三不看」。

一般而言,預測之術有三類人不看。第一類,行善積德之人,第二類,奸邪無良之人,第三類,修行之人。

在道家的思想當中,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佛家把這叫做因果,我們道家把這稱為承負。名詞不同,但原理相同。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惡之家必有餘殃。

又有說,積德行善,福雖未至,但禍以遠去;行惡造孽,禍雖未至,但福已遠去。所以,善積德之人和姦邪無良之人他們自身的因果福報很難算的清楚,故而難測。

我們剛才還提到一類人也是不看的,這類人是我們所說的修行之人。在此我們需要先了解行者與術士的區別。行者貴在真常應物,真常得性,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悟道。這類人往往是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能自行開啟神通,不需要刻意去學習術法,故而稱為行者。

而術士的側重點則是在法術及方術之上,所習之法多需要藉助外物來施展,屬於依通。這也是神通與依通的區別所在。前者是自身靈魂所帶,可不藉助外物來施法,而後者自身不具備法力,需要藉助於外物。

行者貴在於明心悟道,也就是說,行者的功課是從修心開始的。而修行的基本功法則是打坐入定。

很多人不能理解,盤腿坐在那裡難道就能修行了?其實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真正執行起來是很難的。道家學術思想中曾說過,一物一太極,任何事物均有陰陽。陰為靜而陽為動。

當你想全身心靜下來的時候,這是人的思想意識在走主動接觸陰面,也就是冥面。此時我們的陽性因素就會出來幹擾我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動的因素。

比如說,當你靜下來的時候,如果沒有閉上眼睛,你會可能看電視,看手機之類的。但當你要求自己盤腿坐在那裡,為了避免幹擾,不說話,並將眼睛閉上,這個時候人的耳朵是非常靈敏的。

當你將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之後,只關心自己身體內部的變化時,你可能會開始想最近的一些事情,或是之前發生過的事情,或是即將發生的事情。這些就是陽面,也就是動的因素。

當你將意識逐漸控制不去想那些事的時候,恭喜你,你算是真正的站在修行的門口了。但在此也要提醒大家,如果你想繼續前進,那麼各種幻覺幻想會接踵而至。

而這些幻念則不是你能控制的了,我們將這些幻念稱之為心魔。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每個人的心魔也是不一樣的。這就是修行之人的功課——修心。

當修行之人在經歷種種心魔之後,伴隨而來的是心靈和思想上的蛻變,是靈魂層面的蛻變。也正因為如此,修行之人的容貌與性情與常人相比,變化會很大。

積思成言,積言成行,積行成性,積性成命,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心性都轉變了,那麼命運也會隨之改變。

天機洩於動,任何一種預測之術都有其原理。但預測的根本的因素在於我們自己的思想,在於我們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只要做到真善美,又何須擔心自己的運勢不好呢?

相關焦點

  • 如何修行才算有功夫?先看看你的相貌是否有變化
    而修行的基本功法則是打坐入定。很多人不能理解,盤腿坐在那裡難道就能修行了?其實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真正執行起來是很難的。道家學術思想中曾說過,一物一太極,任何事物均有陰陽。陰為靜而陽為動。當你想全身心靜下來的時候,這是人的思想意識在走主動接觸陰面,也就是冥面。此時我們的陽性因素就會出來幹擾我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動的因素。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你真正是修道的人,你不去看人家的過失,你只是把眼睛收回來看你自己的過失,自己的過失懺悔都懺不完,你還管別人,哪有這個閒工夫?所以不論人非到不見人非,這樣你的心就愈來愈清淨。有人修行多年,每天日復一日的打坐、誦經、禮佛,可是自身的習氣和心態同從前如出一轍,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修行並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修的是一顆心。我們今天還看到這個人不對、那個事也不對,這是什麼原因呢?
  • 學會靜的功夫,需要一生的修行
    修行之人,靜是基本功。佛家講究修禪以清心去欲,道家以靜功養性悟道,我們凡夫俗子修習靜功,以開慧眼。靜是人拋棄浮華,以超然於塵世的心去看世界和審視自己。靜是傾聽夏夜小蟲低唱,靜是細聽林中微風拂過樹葉,清泉淌過卵石,靜是臥看白雲飄過藍天,蜜蜂飛過花叢。
  • 佛教:「陰德」厚重之人,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常積「陰德」,必有貴相。常言道「相由心生」,佛門裡也說「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皆由心生,法在心內、莫向外求,一個人內心的樣子決定和影響著他的相貌。我們通過看一個人的相貌就可以洞知他的內心,看一個人是否有福,也可從其相貌推測出來。「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心善的人,相貌自然慈悲;心惡的人,多現兇相。
  • 修行忌「口頭禪」,有形有相的只是載體,無形無相的才是難得
    我之所以說,是因為你們的需要,正是你們發心要解脫,我才來度你們。如果沒有你們的需要,也就不會有我的說法了。二、為何有的人修了好幾年都沒有什麼感應?是因為把別人看得太低,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一個學佛的人要想敲開道的大門,只有靠謙卑心,只有謙虛到了極點,才能無我,道才會降臨到我們頭上。我執太重時,這個「金剛罩」就把我們與道分開了。
  • 持「大悲咒」具有十種相貌,與觀音菩薩相應,看看你有幾種
    我們持「大悲咒」,需具有十種相貌,與觀音菩薩相應:第一、大慈悲心:要有廣大、願一切眾生成佛的慈悲心,也就是菩提心。第二、平等心:平等地對待一切眾生,一樣慈悲,對一切眾生要有愛心,具足平等慈悲。第三、無為心:就是不做作,沒有任何假相,也就是誠懇直心、沒有做作。
  • 2019年國慶放假通知 加班工資怎麼算有幾天三倍工資?你知道嗎?
    2019年國慶放假通知 加班工資怎麼算有幾天三倍工資?你知道嗎?時間:2019-09-27 19: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9年國慶放假通知 加班工資怎麼算有幾天三倍工資?你知道嗎? 時間過得飛快,2019年已經過半。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會有這3種相貌,你有嗎?
    俗話說:有心無相,相遂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相貌並不是從出生就永久不變的,它是會隨著一個人自身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積德行善能使相貌變得美麗端莊。如果一個人原來面露兇相,但後來棄惡從善,變得越來越良善,這樣的人相貌就會慢慢轉變成慈悲相。
  • 怎麼才算是與佛有緣,通常有4個特徵,看看是否有你
    怎麼才算是與佛有緣,通常有4個特徵,看看是否有你,當年,悉達多太子看盡了人間的生老病死,毅然放棄王子的身份,拋棄榮華富貴。出家學道,經歷很多修行,都沒有找到心中的真理。於是才有了雪山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瘦得皮包骨頭。悉達多認為這是在冒著生命危險在修行,最後悉達多也明白了這不是自己心中的道。悉達多最後發現苦行也沒有找到人生宇宙的真理。
  • 佛教:一個人是否與佛有緣,這9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是否與佛有緣分,是否夢見佛菩薩的樣子,是否長得像佛菩薩,是否與佛菩薩同一天生日,就算是與佛有緣了?這些只是一種膚淺的緣分,無法能說明什麼。什麼是佛,佛就是真理,佛就是覺悟,能真正把佛的智慧和慈悲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身體的修行,才是與佛結真正的緣。
  • 佛教:命好之人,臉上會有這3種福相,看看你有嗎?
    心中有什麼,往往臉上就會呈現出什麼,這個瞞不了人。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其實也都寫在了臉上。佛說「一切唯心造」,心能轉萬境,一個人的相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內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越是慈悲的人,相貌必然柔和,令人容易親近;戾氣越重的人,相貌必然粗鄙,令人心生厭惡。一個人最根本的相貌是靠自己修持來的,修什麼?修心。
  • 佛教:這4種人,相貌平平,卻「天生福氣好」,看看有你嗎?
    當人們提到相貌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想到相貌好看的人,卻不知道真正的美是由自己的內心塑造而來的。我們都清楚菩薩的面容是那種端莊慈祥的美,是從心底裡打出來的一種貴氣。因此一個人最好的相貌不是非常美,而是要修成菩薩像。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自己不斷的去修持自己的心,去餞行菩薩的道,若能做到心懷慈悲,那麼人的相貌自然會發生相對應的變化。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有意識地去做。這裡所說的有意識,是帶著一種警覺的心、覺照的心。也就是說,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想什麼、做什麼,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領悟八正道,做事要懂得摸摸自己的良心,念念不被邪迷,則念念正念。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該用心、有意識地去做。這裡說的有意識,是帶著一種警覺的心、覺照的心。
  • 轉世修行之人特徵,你是否在其中!
    就好像五維空間的人來到人間世,就必須把自己的能量封印起來,變成和凡夫一樣,才可以到紅塵,到紅塵後經歷懷胎十月,自身的磁場早已經被死死封住。記不起任何的過往,在來到人間之前,都提前安排好了應該去做什麼事情,以及遇到什麼樣的磨難,最後遇到那位師父,師兄解救,清醒過來。清醒過來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任務,完成任務。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通過一個人的相貌,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畢竟「相由心生」,內心怎麼想的,往往會表現在面部。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每年的照片,幾乎每年都有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相貌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 為什麼修心能夠改變你的相貌、你的健康、你的命運?
    這是麻衣先生的話,我還有很多不足,現在似乎已修行至中途,所以還要繼續修行。」十有八九的人都來詢問如何能賺到更多的錢財,來這裡的人大都是庸俗的人。」所以面相最終也是得順應自然法則,積德行善修行面相才會變好。但是尋訪此處要求相面的人中,十有八九都是詢問如何發財的。
  • 人有沒有福,看相貌就知道
    人有怎麼樣的福報看有怎麼樣的相貌,相貌是福報的另一種體現,真正有福的人都長得好看!有沒有福報看相貌便知一二!相貌不好看的人,惡念太多。一個人有沒有福報看看這個人長相就知道,有的人長的不醜但是讓人不喜歡和他靠近,讓別人對你心生懼怕,離你越來越遠!
  • 修行之「舉一反三」,動中入定才是究竟的禪定!
    動中入定的張繼科一、「舉一反三」本是修行的法語!每一個修行方法都必須「反聞聞自性、反見見自性、反照照自性」,這就是」舉一反三「。不能做到舉一反三,根本無法修行。如果你覺察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不可能把握住自己的起心動念,更無法控制言行舉止。正如你妒忌別人很有錢時,在妒忌心生起的那一刻,如果你能馬上覺察到自己的妒忌心了,這就叫做「反見見自性」。如果覺察不到,就說明你還沒有看清楚自己的自性。只要你能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你就能做到反聞、反見、反照,這才是真正的「舉一反三」,也是「舉一反三」成語之由來——舉一念而三反也!
  • 廣欽老和尚:忍辱是修行之本 16個方法教你如何修
    忍辱是修行之本,16個方法教你如何修。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聽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惡,人家毀謗我們,罵我們惡人善人,都當做沒聽到、沒看到,收攝六根不外馳。只有那些沒功夫的人,才整天窺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計較。3、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行,讓我們處處無掛礙。當我們的智慧發展到某一程度時,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 學佛那麼多年,怎樣才能看出自己的業障是否減輕了?這幾點告訴你
    修行不能等的兩件事,第一是清除業障,第二是廣結善緣。我們累生累世造下的惡業,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屏障,這就是業力。而如何消除業力,是我們佛弟子該修行的一部分!放生、做義工,念經拜佛,甚至生病也可以視為消除業力的一種方式。許多佛弟子覺得他們做得越多,他們的業力就越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