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靜的功夫,需要一生的修行

2021-01-15 總想飛的鼠

修行之人,靜是基本功。佛家講究修禪以清心去欲,道家以靜功養性悟道,我們凡夫俗子修習靜功,以開慧眼。

靜是人拋棄浮華,以超然於塵世的心去看世界和審視自己。靜是傾聽夏夜小蟲低唱,靜是細聽林中微風拂過樹葉,清泉淌過卵石,靜是臥看白雲飄過藍天,蜜蜂飛過花叢。在靜中我是一棵小樹,任風拂過我的臉頰,我是一顆細石,冰涼清甜的泉水輕唱著滑過我的身軀,我是無名的小草,冷眼著著蜜蜂去撩戲一朵朵鮮豔嬌嫩的花朵。靜中靈魂在四週遊蕩,終於如一隻優雅的蝴蝶翩然停憩在一朵花上一樣,靜靜地深吸一口大自然的饋贈。

當我們的心因生命的本能被七情六慾所左右時,便會躁動不安,靜能讓躁動的我們平復下情緒,不讓表象迷住了雙眼。佛門修為的高低全在靜上,所有戒律清規,無不是圍繞靜而展開。喜怒哀樂哪一個不是在靜的另一面,貪嗔色嗜哪一個不與靜相剋。靜如水,能滋養生命,能積累智慧,能讓生命高效有序。

風和太陽吹噓自己有多麼利害,太陽不以為意地笑了一笑。這時有一個窮人穿著破舊,拿著一柄柴刀走向樹林,一個富人身著裘皮大衣,坐在馬車裡走出集鎮。風對太陽說,為了讓你見識我的本領,我能把窮人的衣服脫了。太陽笑了笑,不置可否。風行動了,它鼓足氣向窮人吹去,一股寒風捲起雪花撲向窮人,吹得窮人踉踉蹌蹌。但窮人凍得打了個哆嗦,將身上的破棉襖緊緊地裹了起來。風颳得越大,他裹得越緊,風洩氣了,承認失敗。太陽笑了笑,加強了光和熱。窮人走得額頭見汗,他走進了樹林,取下腰間的斧子,砍起樹來,不一會覺得渾身躁熱,脫下了棉襖。風不服氣,惱努地說:「如果你讓馬車裡的富人也脫下衣服,我便服你。」太陽笑了笑,再次將光和熱慢慢加大,原本覺得寒冷的富人慢慢額頭有汗,脫下了皮裘大衣。風羞愧不己地離開了。

風的失敗先是傲,後是急躁魯莽。反觀太陽冷靜清醒,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一個靜字功夫,決定了兩者不在一個層級上。

古往今來,但凡大將領兵,皆拼的是靜功而矣。躁動驕傲者往往無視危機和戰略漏動,無視自己的短處,錯誤估計自己與對手的實力和其他因素,導致最後的失敗。特別是高手過招,比拼的就是靜。靜能讓你明察秋毫,發現機會或覺察到危機。項羽兵力強盛,絲毫沒把劉邦放在眼裡。軍師範增看到劉邦的大志和野心,也看出劉邦的領導才能及劉邦團隊的力量。建議項羽趁劉邦弱小之時加以剷除,以絕後患。項羽被自己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一強獨大讓他無法冷靜地分析劉邦的實際情況,完全被稱王的貪慾迷失了對危機的判斷,為日後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現今社會,物慾橫流。虛榮和貪念是騙子們花樣百出的基石,唯有靜是一面照妖鏡,讓你識破陷阱和暗坑。

家庭生活中,不必要的爭執也是因心的躁動發展到不可收拾。靜是最好的療傷聖藥,它能讓家庭避開危機,癒合情感的創傷。

靜是一種修行,心中有靜,一切祥和,世界有序。靜和水一樣是生命和智慧之源,一生唯有與靜相伴,才得悟生命的真諦,需要一生來聹聽心的呼喚。傾聽心的呼喚,學會靜的功夫,需要一生的修行。

相關焦點

  • 「靜定心」修行即是道場、一夢漫言心皈處
    「靜」即是心地最佳的風光,離心之外,無靜境,一切的靜與動完全依心的趨向而定。人生有多長?生死起落之間到底有多少時間與距離?沒有人知道,所以應該要及時行善。  現今的社會,給人浮動的感覺,由犯罪年齡降低可以看得出來,現在的年輕人,血氣方剛,脾氣非常暴躁。據報載,某個學校一位小學生,只為了同學不肯把玩具借給他,一氣之下,拿起水果刀,往同學身上刺了好幾刀。
  • 學會讓自己靜下來——讀艮 卦
    不久,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靜』字功夫緊要,大程夫子能成聖人,也是因其『靜』字功夫足。王陽明也是在『靜』方面有一番功夫,所以他能面對世間種種誘惑而不動心。一個人若心不靜,省身不密,見理也不明,做什麼都是浮起的。」 可以說,一個「靜」字,徹底改變曾國藩的一生。
  • 打坐牢記這兩個字,入靜並不困難!
    很多人覺得,打坐是調心的功夫,只要功夫達到,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達到入靜。這種說法,未免過於偏激。理論上,確實可以達到這一步,但是真正的打坐修行,是循序漸進的。能在鬧市中打坐都能靜下來,其功夫已經相當高,境界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現在許多人打坐,目的是讓自己的心,能逐漸清靜,消除自己許多隱藏的亞健康狀態。
  • 佛教:什麼才是真正有修行功夫的人?
    有人修行多年,每天日復一日的打坐、誦經、禮佛,可是自身的習氣和心態同從前如出一轍,沒有任何改變。這樣的修行並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修的是一顆心。我們今天還看到這個人不對、那個事也不對,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我們有分別、執著。佛說真正的寧靜,不在外鄉,而在於自己的內心。心若靜,鬧市亦同曠野;心不靜,桃源也成喧囂場。心清淨,沒了物慾困擾,就會減去人事紛爭。讓心清寧,學會調養。
  • 「致虛極,守靜篤」是身心靈提升的妙法!
    人們的心經常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妄念,以致每個人都給自己創造了無限的輪迴,如果可以像《道德經》第十六章第一句「致虛極,守靜篤」那樣去自我訓練和提升,很自然的,妄念止息,當下清淨。如果能夠再深入和持久地虛極靜篤,那得到的自在和永恆就更加不可思議了。
  • 佛教:一生磨難重重,因為前世修行不好嗎?
    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來看,有一些修行人一生磨難重重,就是因為前世沒有修行好嗎?關於這個問題,慧律法師曾經做過一個非常經常的開 示。高僧的解答慧律法師說道:不要這樣講,一輩子受了很多的苦,反而容易入道。我們常常以佛為師,但你有沒有想過,佛是以誰為師的呢?諸佛以苦為師。當我們遇到苦難時,不要把苦當作苦,一定要把這個苦當作是一種修行的增上緣,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 一生要經歷4場修行:歲月別離孤獨和情緣,都被這4首宋詞寫透徹
    走過秋的蕭條,邁過冬的嚴寒,才能踏進春的希望,展望夏的繁華,這是四季輪迴裡自然的修行。人生亦是如此,每個的一生就是一場修行,註定會經歷千迴百轉,只有學會承受,懂得淡定,經受別離,才能真正明白人生的真諦。
  • 佛法修行入門——觀心法
    概況講,佛法的修行只是做減法,減到無可再減就成真了。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都被社會大環境在影響,在滲透,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思想,這些都是後天生成的「妄心」,這都是在做加法,這妄心的表現形式就是「念念相續」。所以說修心必然是修去妄心,因為真心是空的——是本自現成,不假修成的。站在道的位置來看,所謂修行就是有而不執,過而不留——道與一切思想、物質是並存的,也是絕對獨立的。
  • 三災八難與修行的關係
    #修行#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災難也就隨之而來,水災、火災、風災,也叫三重劫。火災來的時候,欲界和初禪天都燒得乾乾淨淨;火災來的時候,欲界、初禪天和二禪天都給水淹了;風災來的時候,三禪天以下全部被風破壞掉了。
  • 如何修行才算有功夫?先看看你的相貌是否有變化!
    第一類,行善積德之人,第二類,奸邪無良之人,第三類,修行之人。在道家的思想當中,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佛家把這叫做因果,我們道家把這稱為承負。名詞不同,但原理相同。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惡之家必有餘殃。又有說,積德行善,福雖未至,但禍以遠去;行惡造孽,禍雖未至,但福已遠去。
  • 如何修行才算有功夫?先看看你的相貌是否有變化
    第一類,行善積德之人,第二類,奸邪無良之人,第三類,修行之人。在道家的思想當中,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天道循環,報應不爽。佛家把這叫做因果,我們道家把這稱為承負。名詞不同,但原理相同。所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惡之家必有餘殃。又有說,積德行善,福雖未至,但禍以遠去;行惡造孽,禍雖未至,但福已遠去。
  • 修行心備三心:靜心、內心、耐心!
    一、修行首先是要靜心! 人生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入定,只有入定才能發慧、才能出離! 而入定就一定要靜心,所以修行首先就要靜心。 我們的心太散,說明了我們的欲望太多了,攀緣心太強了。那又如何靜心、如何修行呢? 人人都知道,修行要的就是放下,正所謂「沒把死心掛心頭,就很難入道」。
  • 愛一個人需要勇氣,因為他需要一生的守候
    2.愛一個人需要勇氣,因為他需要一生的守候。3.放棄是一門學問,一種藝術,懂得放棄的人才會擁有更多。快樂的人放棄痛苦,高尚的人放棄庸俗,純潔的人放棄汙濁,善良的人放棄邪惡。聰明的人勇於放棄,高明的人樂於放棄,精明的人善於放棄。4.安然的走,向左,向右,都無所謂,因為地球是圓的,如果有緣,總會一起走到終點,再次相遇,你我的臉會盈滿笑顏。
  • 為何有些大修行人投胎轉世後境界反不如前生?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禪宗有些大德悟處很高,如五祖戒禪師、海印信禪師、唐代的圓澤禪師,還有真如喆這些大修行人,有禪定、能開悟,為什麼連欲界諸天也生不了,反而使後世不如前生?為什麼他們的戒定慧修行功夫在臨終時用不上? 答:首先禪宗的大德,他開悟,這時候從知見上來說見解與佛同齊,當然開悟也有淺深,有些不一定是大徹大悟,有的是有一定的悟入。
  • 為什麼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參加一次晝夜念佛,就超過了在極樂世界一百年的修行? 答:對佛所說的任何語言,你首先不要去產生懷疑。首先是要信——以信心接受下來,佛說的任何的話絕對是真理。那這句話,你表示懷疑,是你站在一個凡夫的立場、知見和價值觀去談,佛是站在一個法界的、清淨的、大圓鏡智所觀照的立場去談,這種境界、立場都不一樣。 那這句話,還確實是講得非常到位。
  • 8月底,世間萬物,不過修行,戀情重啟,美好如初,終一生相伴
    8月底,世間萬物,不過修行,戀情重啟,美好如初,終一生相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所以,想要和射手座交朋友,就需要首先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射手座的愛比較特殊,他們希望彼此在愛情中保持一定的距離。也就是說,他們不喜歡彼此太多地幹涉彼此的生活。所以,和射手座談戀愛,更講究的是三觀上的一致。只是,射手座越來越苛刻的要求,使得對方越來越壓抑,但即便分道揚鑣,心還是在一起。
  • 婚姻是一個人的修行
    記得念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曾經在我的課業本上留言說:要學會不依賴他人。畢業都多少年了,我還是記憶猶新,因為小女子的心思就是喜歡依賴對方,被呵護,被寵愛。遇見心儀的她,並不是小說場景裡的電光火石。讓你萬劫不復的心動,或許只是她嘴角別致的小虎牙;或許只是淡淡的乾淨發香;或許只是臉頰上淺淺可愛的雀斑。
  • 《天道》修行勿取真經,悟道休言天命
    真經就是究竟圓滿的法門,是通向真理路上的路徑,任何一個佛教宗門,淨土宗、律宗、法宗、禪宗,都是具體的一種修行方法。懂不懂宗教,佛法都在哪裡,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不能啟迪自己智慧,佛法說了不算,只能我們自覺自悟,別人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佛祖點化,又是另一種智慧,佛祖能讓有慧根的人快速的靜下來,能夠讓悟道的人,能夠更快的進入覺悟的狀態,這叫奪境和奪人。
  • 修行之「舉一反三」,動中入定才是究竟的禪定!
    動中入定的張繼科一、「舉一反三」本是修行的法語!每一個修行方法都必須「反聞聞自性、反見見自性、反照照自性」,這就是」舉一反三「。不能做到舉一反三,根本無法修行。答:所謂無念並不是不生起念頭,而是起了念頭時心中不停念,不跟隨念頭跑掉, 並用覺照的功夫看著它、警覺到它。念頭來時讓它來,去時任它去。只要一直保持著覺照,能夠清楚地看到它,而不要去跟隨它。不要做一個參與者,要做一個旁觀者。二、在做事中入定是一種高級的享受!問:入定後,是聽見聲音、還是聽不見聲音才對呢?如果入定後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不是定呢?
  • 清靜經.修行密鑰.靜坐冥想
    前言:平臺發行的文章皆是因緣法,是開啟個人智慧的鑰匙、工具、土壤、善緣,最終的目的是幫助你打開個人的道法之門,一定要學會變通理解,透過頭腦(多維全息)心智觀照(覺醒)心靈實相(有相無相)智慧,透過實相智慧(覺、道、梵)覺照(證悟)本我自性、道性、天性、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