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災八難與修行的關係

2021-01-09 閻子龍講丹道

#修行#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災難也就隨之而來,水災、火災、風災,也叫三重劫。火災來的時候,欲界和初禪天都燒得乾乾淨淨;火災來的時候,欲界、初禪天和二禪天都給水淹了;風災來的時候,三禪天以下全部被風破壞掉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論道家還是佛家,水火風三災時刻都有,一切事物的生滅變化似乎都與時間有關,天地的形成是時刻形成,時刻生滅的,但其實時間並沒有什麼過去、未來、現在這種分別的概念,這只是我們的一種錯覺。

所以修道所謂的成仙了道了脫生死,真正的成仙了道,了脫生死可躲避三災八難,水火風是大三災,還有小三災,刀兵劫、饑饉劫、盜賊等等。

其實修道就是為了躲三災,但是這三災八難的來源,其實說白了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業力和習氣感召而來的,所以水火風三災初禪天都避免不了,二禪天就是水來淹,三禪天就只有風災,因禪定力量不同,而有所受災劫的不同。往小的來說,我們人身體上也有水火風三災,水災就是一切血液唾涕精液的毛病這屬於水災;呼吸系統的疾病就屬於風災。

道家把朝真拜鬥當作日常修持的方法,這個確實是很靈驗的,因為南鬥主生,北鬥主死。鬥母是大聖北鬥七元君之母,代表先天的鬥氣,鬥就象徵著我們根本的祖炁。

道家的鬥母和佛教的摩力支天非常相近,佛教叫摩力支天,道家叫鬥姆元君,而且道家的鬥姆和佛教的準提菩薩又很接近,所以這個很有意思,兩者之間有互相影響的關係。其實只是說法不同而已,都是一個。佛教的準提菩薩是十八臂,與鬥姆結的手印,拿的法器都很接近。準提菩薩又叫天人丈夫觀音,是觀音菩薩的一個化身,這裡面有很多微妙的關係,很有意思。鬥姆象徵著先天祖母之氣,只有得了這個才能夠避免三災八難。

一般來說要躲避三災八難,但是禪宗和道家最上一層的丹法,無所謂三災八難,真正的修行人不懼不避三災八難,而是不被三災八難所轉。水來了溶於水中,火來了融於火中,風來了融於風中,才是根本的躲避之法。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整個器世界的生滅變化要經歷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劫,空劫結束後由於眾生業力又逐漸形成新的世界,進入成劫,往復循環。從宏觀視角看起來宇宙生滅要一劫這麼漫長的時間,但其實剎那間都有生滅變化,根本上說沒有長短的概念,也沒有時間、時空的概念。現在我們處於末劫時代,隨之而來的有三小災,瘟疫和饑饉都會自然而來,生在這個世界便有種種苦惱,重重災障,如何消災解障呢?根本上還是要修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然不受這些災難的影響,但是具體行持又是特別難的。

小三災是我們現在能感受得到的,大三災就是有的人宣揚的世界末日,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有這種說法。其實災難是對於世間的現象說的,現象上說確確實實有,本質上說的的確確無。

禪天是佛教當中的概念,其實和道家都有相通,本身就是一回事,只不過說法不一樣。四禪天從初禪到四禪其實都屬於色界天,色界天就超出欲界天的範圍,從道家的角度來說,起碼是煉精化氣之後的境界,煉精化氣不能成就必然落在欲界天,因為有淫慾是出不去的,所以在欲界天就是初禪成就,相當於道家的小周天成就。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都在色界天,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神仙天人,這個是以禪定的力量來決定的。

進入初禪天的人就和我們現在的人有區別了,初禪天的人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此時已經不食煙火之氣,不需要來吃東西來維持生命,而是以禪悅為食,其實就是我們道家所謂的炁,所以他不需要吃東西,也沒有鼻和舌二識,那麼越往上慾念越低。

四禪天的禪定功夫屬於共法,不光是說學佛學道,外道也有禪定的力量到了可以升到色界天,但和智慧無關,所以雖是天人,但不一定比現實中開悟了的人境界高。

我們修道首先起碼是悟道,悟道之後至於能不能證道,還要繼續修煉,但是悟道之後,對於整個世間乃至宇宙清晰明了,這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大乘佛教的禪宗沒有次第,是直下見性,沒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次第禪。大乘佛教稱禪宗為祖師禪,以明心見性為要物,以見地為第一,所以是沒有次第的。

道家也一樣,李道純真人對此也有論述:一般的修道的人是有次第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合道等等一步一步的;但真正所謂最上一層丹法是不存在階級次第的,和禪宗一樣的。密宗裡面大手印和大圓滿也是如此。

佛教說八萬四千法門,其實除了禪宗都稱之為教外別傳,除了禪宗以外所有禪定的方法都叫禪定,但不是禪宗的禪,那些都是有次第的,有次第的都屬於一種修持,類似於道家精化氣、氣化神命功方面的一種修持。

其實真正的丹道之氣,儒家說叫集義生氣,義是什麼?儒家說的義就是該做的,該為的,日常當中言語動靜之間或者是幹什麼,不管幹什麼,日常當中的種種的所謂的一舉,做你該做的事情,然後突然有所感觸,突然開悟,悟入所謂的最上一層,這就是集義生氣,然後時時刻刻保持這種狀態,在日常當中時時刻刻保持這種狀態,這就叫集義生氣。

儒家說真氣是這麼來的,不光是靠坐來得,坐來的也有,也得坐,所以後世的儒家也說: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打坐本身是加工強化的一種訓練方式,但不是根本的目的。真正的陽生是外陽來,外陽生,不是身體裡面有什麼,但是要想讓外陽生,無非是讓陰陽合一。虛無才能生陽,空了才能有,放不下就無所得,得也無所得。所以真正要感的外陽來復,首先是自己能空得掉。

如何空?一下空不掉? 玄關竅開不了,空不了怎麼辦?那就通過方法讓陰陽相合。神與氣是陰陽,心與息是陰陽,水與火是陰陽,坎與離是陰陽,日常當中人與我是陰陽,做事情的我和所做的事情是陰陽,能做是陽,所作是陰,能所也是陰陽,處處合一,自然能夠靜下來。靜中也能靜,靜中還有動,動中還有靜,有欲觀竅、無欲觀妙,這就是有為有作地讓心靜下來,最終無非是為了能夠靜,靜極就要生動,陰盡就能陽生,虛了空了放下了,就能感得外陽來復,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所以從理上到事上都要圓融無礙。

閻子龍老師丹道實修問答

相關焦點

  • 人們常說的三災八難,是指哪三災和哪八難?李雙林
    陽刃多代表手術,也代表血光之災,而七殺多為外界給自己造成的傷害,梟神很多時候也代表紋身之類的,八字中的戊己土也代表痣,傷官則多和打架鬥毆受傷有關係。時幹戊為財,坐寅木之上,也為財星虛透,屬於劫財奪財之象。戊代表脾胃,皮膚,肌肉和鼻子。一般木旺克土,一來會有脾胃疾病,二來會有鼻炎。
  • 佛學:三災八難、四諦、五乘佛法、六度,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佛家文化的解讀今天持續,此刻就為大家分享佛學中的三災八難、四諦、五乘佛法、六度,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災八難俗稱多災多難,災禍接連不斷為「三災八難」。「三災」和「八難」在佛經上都有確指的內容,與俗語的泛指用法不同。佛教認為,世界從形成到毀壞為一大劫,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周而復始。
  • 生日在哪4天的人命硬,三災八難全不怕,再窮也翻身!
    像下面這4天生的人,天生就是硬骨頭,命硬不怕三災八難與波折,再窮也能翻過身來做富豪!請擴散給自己的親人和朋友,給他們帶去好運,財運會越來越旺,事業運會越來越好,桃花運會越來越旺,學業考試運會越來越旺,貴人運會越來越旺,夫妻感情和睦,子女孝順,全家富貴,關注後,好運則會越來越多,一順百順,大吉大利!
  • 道教的三災八難及七報七傷
    三災八難 三災者:遭受三大天災也。一、風災,二、火災,三、水災。
  • 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自古以來修行都是:一加法、一減法
    一、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炁」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修行人必須讀《黃帝內經》,對醫學知識,對人體的生理結構要有所了解。修行人必須通醫理,這是「」五明」之一的「醫方明」,只有通達醫理才會知道人體經脈,修行時脈絡通暢了才能入道。
  • 十修行
    ,忘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二修行舍丈夫不能相逢,忘不了夫妻的一場恩情三修行舍兒女比比真情,忘不了小嬌兒抱在懷中四修行舍姐妹好修真人,忘不了姐妹是一母所生五修行出遠門明光大道,有仙人來指路直往前行六修行出遠路離開家門,一路上受苦難誰人知情七修行受盡了千辛萬苦
  • 婚姻是一個人的修行
    婚姻,是一場修行。本以為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殊不知,一段舒服的關係,首先是有一個讓他人感到舒服的自己。婚姻不是相互的索取,不是從對方身上彌補自己的過失,彌補自己心靈的缺憾,而且一場自我的修行。婚姻裡愛情和親情相輔相成,在婚姻裡我們更多是要學習自我成長,我們不需要生硬的改變對方為自己服務,而是相互的適應,不要勉強自己成就他人,那樣的委曲求全,很累,很卑微,容易讓對方忽視自己,也讓自己迷失自我,在一段良性的關係裡,首先是愛自己的,在自己是完整的、積極的、友善的同時才能用善意感染對方的情緒。 婚姻是一場修行婚姻需要約束,需要責任感。
  • 佛說:婚姻其實是一場修行
    很多結婚了的人都擔心自己的修行會因此受到了幹擾,其實婚姻就是一場修行。結婚生育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我們修行的好道場。世間每一個相遇都帶著過去的緣,或是惡緣或是善緣,而婚姻更是夾雜著錯綜複雜的累世緣,但無非也是善惡之分。
  • 為什麼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參加一次晝夜念佛,就超過了在極樂世界一百年的修行? 答:對佛所說的任何語言,你首先不要去產生懷疑。首先是要信——以信心接受下來,佛說的任何的話絕對是真理。那這句話,你表示懷疑,是你站在一個凡夫的立場、知見和價值觀去談,佛是站在一個法界的、清淨的、大圓鏡智所觀照的立場去談,這種境界、立場都不一樣。 那這句話,還確實是講得非常到位。
  • 人世修行,幾人圓滿,能奔赴下一場修行
    京劇半生榮華半生富貴,半生貧賤半生窮困,終是人的靈魂修行,來到世上找尋屬於這世上的靈魂,破。修行圓滿,靈魂升華,肉身化作黃土,靈魂奔赴下一場輪迴。人世修行,不可能一世繁華而不生煩惱,亦不可能一世窮困而不見愜意。時間輪迴,患難見真情,誰真誰假何必深究!人世修行最貴是情,少一分都是遺憾,誰真誰假又有什麼重要的。
  • 百歲高僧講修行心得,顛覆90%的修行人!
    釋通永老和尚曾經有一段和徒弟間的對話,可謂是當代的禪宗公案,也體現了老和尚修行所悟,值得每個修行人認真看一遍。師父:佛天天在想如何把自己的真心施捨,如何讓別人好,如何讓世界、讓大家都得道。佛天天想著如何方便別人,天天想著舍下自己,天天想著如何為別人服務。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二)
    01修行感悟十道九醫,沒有比道人更了解身體的經絡了。修行好的道人一見面就知道對方有什麼病,哪個臟器有問題,還能活多久。出家人也是人生父母養,出家前心裡也種著男女之情。不過,正確的修行方法能讓男女之情那些念頭很快過去。出家人要真動心了可以正大光明地還俗結婚,也用不著偷偷摸摸的。
  • 前世修行過的人會做什麼樣的夢?
    修行源於人性與天性的思考,修行的本意是對自身德行、品行、操行、知識的提煉。所以,如果你認為修行就一定與宗教信仰有關,顯然是錯誤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修行經常被信仰所引導。大家有個共識,即修行的人,能有比常人更多的智慧,更睿智的判斷,更有遠見的思維,及更強大的靈性。這確實也是修行的目的所在。陳鵬解夢認為,修行之下,修身和修心,都只是一個附屬任務而已。
  • 淨土宗:佛法的修行是靠菩提心作為動力
    佛法的修行是靠菩提心作為動力,令我們在動經無量劫中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普度一切眾生。菩提心是成佛之因,菩提心的生起,來自於對苦難眾生的大悲心,由大悲心生起菩提心,由菩提心修菩薩的六度萬行,由菩薩的六度萬行最終成就佛的智慧華果。菩提心是不能不發出來的。第二是深信因果。因果,包括世間的因果和出世間的因果。世間的因果就是我們講的善惡報應。
  • 白羊座的修行之路
    這條修行之路是不斷前行的道路,註定白羊座一直往前走就會越來越明確生活的方向和狀態,會在最恰當的時候選擇停下來,自己就是風景。3、白羊座最重要的修行之路是對快樂的追隨和需求,重新回到生活層面中來,關注油鹽醬醋帶來的樂趣,不再封閉自己,願意和曾經心有芥蒂的人們進行互動和社交,不必思考那麼多是白羊座修行之路的成果之一。
  • 修行修的是什麼?修行最忌諱什麼?如何才能做主?
    三、修行途中最忌諱的是什麼?怎樣才是「可以做主」?在修行途中,最忌諱的就是心理被生理的反應所轉;忌諱不覺自己是大覺鏡體,而在鏡像裡流轉;忌心理隨生理變化而起舞,要以靜(心)制動(生理變化),動靜一如。否則就不能做主!生理反應總是起伏不定的,但心卻可以安定下來。因此必須用心理來左右生理,才能達到我們修禪人常說的「可以做主」。
  • 佛陀是如何修行的?
    也許,看到這裡你會心生疑惑,佛陀乞食是一種修行,那麼那些路邊的乞丐、流浪漢也是在修行嗎?一開始,我也是心中有此疑惑。但是我看到最後「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才明白,佛陀在乞討後便「還至本處」,就是回到自己住的地方。生而為人,誰都要為衣食住行奔走。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一味的忙於謀生而忘了生命的本源。我們都陷於謀生軌道,淪為謀生的奴隸。
  • 佛教:一生磨難重重,因為前世修行不好嗎?
    如果按照這樣的說法來看,有一些修行人一生磨難重重,就是因為前世沒有修行好嗎?關於這個問題,慧律法師曾經做過一個非常經常的開 示。高僧的解答慧律法師說道:不要這樣講,一輩子受了很多的苦,反而容易入道。我們常常以佛為師,但你有沒有想過,佛是以誰為師的呢?諸佛以苦為師。當我們遇到苦難時,不要把苦當作苦,一定要把這個苦當作是一種修行的增上緣,這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 吃素不代表修行,只是修行中的助緣而已
    關於學佛修行人吃素,現在學佛人不吃素,好像就不是修行人了,同修都躲你,其實沒必要瞧不起,四年前我吃素就是機緣到了,原來都是每月吃幾天,機緣到了改吃純淨口素,淨口素就是佛教中禁食的五種蔬菜,大蒜,大蔥,洋蔥頭,韭菜,興渠咱們內地沒有,內地佛教加上了,香菜,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註定要經歷沉沉浮浮,體會人生百態,才能領悟生命的真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