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災難也就隨之而來,水災、火災、風災,也叫三重劫。火災來的時候,欲界和初禪天都燒得乾乾淨淨;火災來的時候,欲界、初禪天和二禪天都給水淹了;風災來的時候,三禪天以下全部被風破壞掉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論道家還是佛家,水火風三災時刻都有,一切事物的生滅變化似乎都與時間有關,天地的形成是時刻形成,時刻生滅的,但其實時間並沒有什麼過去、未來、現在這種分別的概念,這只是我們的一種錯覺。
所以修道所謂的成仙了道了脫生死,真正的成仙了道,了脫生死可躲避三災八難,水火風是大三災,還有小三災,刀兵劫、饑饉劫、盜賊等等。
其實修道就是為了躲三災,但是這三災八難的來源,其實說白了都是由我們自己的業力和習氣感召而來的,所以水火風三災初禪天都避免不了,二禪天就是水來淹,三禪天就只有風災,因禪定力量不同,而有所受災劫的不同。往小的來說,我們人身體上也有水火風三災,水災就是一切血液唾涕精液的毛病這屬於水災;呼吸系統的疾病就屬於風災。
道家把朝真拜鬥當作日常修持的方法,這個確實是很靈驗的,因為南鬥主生,北鬥主死。鬥母是大聖北鬥七元君之母,代表先天的鬥氣,鬥就象徵著我們根本的祖炁。
道家的鬥母和佛教的摩力支天非常相近,佛教叫摩力支天,道家叫鬥姆元君,而且道家的鬥姆和佛教的準提菩薩又很接近,所以這個很有意思,兩者之間有互相影響的關係。其實只是說法不同而已,都是一個。佛教的準提菩薩是十八臂,與鬥姆結的手印,拿的法器都很接近。準提菩薩又叫天人丈夫觀音,是觀音菩薩的一個化身,這裡面有很多微妙的關係,很有意思。鬥姆象徵著先天祖母之氣,只有得了這個才能夠避免三災八難。
一般來說要躲避三災八難,但是禪宗和道家最上一層的丹法,無所謂三災八難,真正的修行人不懼不避三災八難,而是不被三災八難所轉。水來了溶於水中,火來了融於火中,風來了融於風中,才是根本的躲避之法。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整個器世界的生滅變化要經歷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合起來就是一個大劫,空劫結束後由於眾生業力又逐漸形成新的世界,進入成劫,往復循環。從宏觀視角看起來宇宙生滅要一劫這麼漫長的時間,但其實剎那間都有生滅變化,根本上說沒有長短的概念,也沒有時間、時空的概念。現在我們處於末劫時代,隨之而來的有三小災,瘟疫和饑饉都會自然而來,生在這個世界便有種種苦惱,重重災障,如何消災解障呢?根本上還是要修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然不受這些災難的影響,但是具體行持又是特別難的。
小三災是我們現在能感受得到的,大三災就是有的人宣揚的世界末日,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有這種說法。其實災難是對於世間的現象說的,現象上說確確實實有,本質上說的的確確無。
禪天是佛教當中的概念,其實和道家都有相通,本身就是一回事,只不過說法不一樣。四禪天從初禪到四禪其實都屬於色界天,色界天就超出欲界天的範圍,從道家的角度來說,起碼是煉精化氣之後的境界,煉精化氣不能成就必然落在欲界天,因為有淫慾是出不去的,所以在欲界天就是初禪成就,相當於道家的小周天成就。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都在色界天,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神仙天人,這個是以禪定的力量來決定的。
進入初禪天的人就和我們現在的人有區別了,初禪天的人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此時已經不食煙火之氣,不需要來吃東西來維持生命,而是以禪悅為食,其實就是我們道家所謂的炁,所以他不需要吃東西,也沒有鼻和舌二識,那麼越往上慾念越低。
四禪天的禪定功夫屬於共法,不光是說學佛學道,外道也有禪定的力量到了可以升到色界天,但和智慧無關,所以雖是天人,但不一定比現實中開悟了的人境界高。
我們修道首先起碼是悟道,悟道之後至於能不能證道,還要繼續修煉,但是悟道之後,對於整個世間乃至宇宙清晰明了,這是我們應該去做的。
大乘佛教的禪宗沒有次第,是直下見性,沒有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次第禪。大乘佛教稱禪宗為祖師禪,以明心見性為要物,以見地為第一,所以是沒有次第的。
道家也一樣,李道純真人對此也有論述:一般的修道的人是有次第的,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合道等等一步一步的;但真正所謂最上一層丹法是不存在階級次第的,和禪宗一樣的。密宗裡面大手印和大圓滿也是如此。
佛教說八萬四千法門,其實除了禪宗都稱之為教外別傳,除了禪宗以外所有禪定的方法都叫禪定,但不是禪宗的禪,那些都是有次第的,有次第的都屬於一種修持,類似於道家精化氣、氣化神命功方面的一種修持。
其實真正的丹道之氣,儒家說叫集義生氣,義是什麼?儒家說的義就是該做的,該為的,日常當中言語動靜之間或者是幹什麼,不管幹什麼,日常當中的種種的所謂的一舉,做你該做的事情,然後突然有所感觸,突然開悟,悟入所謂的最上一層,這就是集義生氣,然後時時刻刻保持這種狀態,在日常當中時時刻刻保持這種狀態,這就叫集義生氣。
儒家說真氣是這麼來的,不光是靠坐來得,坐來的也有,也得坐,所以後世的儒家也說:半日靜坐,半日讀書。打坐本身是加工強化的一種訓練方式,但不是根本的目的。真正的陽生是外陽來,外陽生,不是身體裡面有什麼,但是要想讓外陽生,無非是讓陰陽合一。虛無才能生陽,空了才能有,放不下就無所得,得也無所得。所以真正要感的外陽來復,首先是自己能空得掉。
如何空?一下空不掉? 玄關竅開不了,空不了怎麼辦?那就通過方法讓陰陽相合。神與氣是陰陽,心與息是陰陽,水與火是陰陽,坎與離是陰陽,日常當中人與我是陰陽,做事情的我和所做的事情是陰陽,能做是陽,所作是陰,能所也是陰陽,處處合一,自然能夠靜下來。靜中也能靜,靜中還有動,動中還有靜,有欲觀竅、無欲觀妙,這就是有為有作地讓心靜下來,最終無非是為了能夠靜,靜極就要生動,陰盡就能陽生,虛了空了放下了,就能感得外陽來復,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所以從理上到事上都要圓融無礙。
閻子龍老師丹道實修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