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婚姻其實是一場修行

2020-12-01 一晚晴天

六道輪迴是真實存在的,勝義中雖什麼都不承許,但世俗中一切真實無欺。這些,都屬於輪迴,屬於輪迴就不會有快樂。

——索達吉堪布

我們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與佛學結緣,一切的相遇皆有因緣,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有過去的因由。很多結婚了的人都擔心自己的修行會因此受到了幹擾,其實婚姻就是一場修行。

結婚生育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我們修行的好道場。世間每一個相遇都帶著過去的緣,或是惡緣或是善緣,而婚姻更是夾雜著錯綜複雜的累世緣,但無非也是善惡之分。

夫妻的關係會直接影響一個家庭的興衰,甚至會影響到子孫後代的家庭。所以千萬不要看小婚姻相處的重要性。

一場好的婚姻確能達到度化眾生之效果,善能相互影響,相互傳遞,一個充滿佛善的家庭不僅能夠指導子孫後代,甚至還能影響身邊的家庭,度化身邊的眾生。

修行就是在修煉中不斷地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懂得以「忍辱之心」處理好每一段因緣。這就需要堅定不移地學習,在婚姻中做好自己的本分,修口吐青蓮之嘴,修慈悲善行之心。

生活處處是道場,婚姻就是一場修行。在家寧談天說地也不說半句是非,寧可沉默少語也不爭論輸贏,寧可禮讓三分也不斤斤計較。一切以善的發心,歡欣相待,給家人帶去快樂,給旁人帶去慈悲,善緣就會匯聚,這樣的家庭就會興旺。

相關焦點

  • 佛說:婚姻是了斷一場因緣
    佛說:大千世界皆是因緣而生,一個緣字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今生能有緣相聚相守餘生就是莫大的緣分,婚姻是前世的延續,今生的了結!夫妻是緣無緣不聚,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前世相欠今生才會相聚,前世不欠今生難以相遇!
  • 婚姻就是了斷一場因緣,再忙也要看看!
    婚姻就是了斷一場因緣,再忙也要看看,婚姻債和感情債的因果輪迴。 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出家的因緣,大都是居家修行,大可不必為結婚之事煩惱。 有的怕結婚了會被生活所累從而耽誤了自己的修行,怕影響自己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其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結婚生育後代也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定的因緣。 結婚我們也可好好修行,就看如何用心了。
  • 佛說: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循環
    佛說:「這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人爭不過天,逃脫不開因果循環。」世上的公平法則,離不開因果循環。古人常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世間所發生的一切,沒有無緣無故的發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結果。不管是平常有行善積德,還是做。惡。多端,都逃不開因果循環的定律。
  • 婚姻是一個人的修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海鹽煮月光,ID:colorear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清草水藍遇見,是一場劫數。記得念高中的時候,班主任曾經在我的課業本上留言說:要學會不依賴他人。
  • 佛說: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你認同嗎?
    佛家講究一個「因緣」,其實就是因果,「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一生我們會遇到誰,和誰的緣分會比較深,和誰的緣分淺,其實是早都註定了的,都是自己過去種下的因果。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的遇見不是來要債的,就是來還債的,「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彼此不相欠的人,無緣對面不相逢。
  • 佛說:修佛之人,有這3種行為時,修行的方向就對了
    佛說:修佛之人,有這3種行為時,修行的方向就對了!師父常說:「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萬物皆有輪迴,凡事都有因果」。人這一生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產生相應的結果。不要以為做錯了事,用一些手段就能消除需要承擔的後果,你所消除的只是社會責任罷了,而心靈上的懲罰,才是對你真正的懲罰。
  • 諸佛菩薩是這樣暗中護持修行人的!
    而有的人,則相反,越是修行,財運反而越背,很是煩惱。 佛家有逆度,順度。對財運,講究的是中道。對真修行人,要求的是功德不是福報。也就是說,你如果真修行,佛家護法和菩薩,一定會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不會讓你受凍挨餓,為吃飯辛勞奔波。護法和菩薩會幫助你,保障你的衣食住行,保障你的生命安全。這是肯定的。
  • 佛說,夫妻緣分,命中注定,無論是惡緣善緣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塵世間的一次邂逅,孕育出太多的甜蜜和痛苦的回憶,驀然回首,註定不是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就一份真情付之東流,空歡喜一場,也許是前生修行還不夠,此生不能共枕眠。  塵世間,此生能夠相愛,能夠牽手的人,是多麼的幸運,好好珍惜,不要輕易分離,能夠相守一生,定是前世結的善緣。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常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註定要經歷沉沉浮浮,體會人生百態,才能領悟生命的真諦。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十修行
    ,忘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二修行舍丈夫不能相逢,忘不了夫妻的一場恩情三修行舍兒女比比真情,忘不了小嬌兒抱在懷中四修行舍姐妹好修真人,忘不了姐妹是一母所生五修行出遠門明光大道,有仙人來指路直往前行六修行出遠路離開家門,一路上受苦難誰人知情七修行受盡了千辛萬苦
  • 為什麼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八關齋戒法會(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問:《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這句話怎麼理解?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參加一次晝夜念佛,就超過了在極樂世界一百年的修行? 答:對佛所說的任何語言,你首先不要去產生懷疑。首先是要信——以信心接受下來,佛說的任何的話絕對是真理。那這句話,你表示懷疑,是你站在一個凡夫的立場、知見和價值觀去談,佛是站在一個法界的、清淨的、大圓鏡智所觀照的立場去談,這種境界、立場都不一樣。 那這句話,還確實是講得非常到位。齋戒清淨一日一夜,你不要小看這「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八個字,試問你真能做得到嗎?
  • 人世修行,幾人圓滿,能奔赴下一場修行
    京劇半生榮華半生富貴,半生貧賤半生窮困,終是人的靈魂修行,來到世上找尋屬於這世上的靈魂,破。修行圓滿,靈魂升華,肉身化作黃土,靈魂奔赴下一場輪迴。人世修行,不可能一世繁華而不生煩惱,亦不可能一世窮困而不見愜意。時間輪迴,患難見真情,誰真誰假何必深究!人世修行最貴是情,少一分都是遺憾,誰真誰假又有什麼重要的。
  • 學佛其實是一場針對自己的戰爭,你同意嗎?
    佛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這就告訴我們,人與佛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內在的佛性與佛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就是人比佛多了一個妄想執著。如果去除了妄想執著,我們內在的佛性及佛性本有的智慧即可現前,即可達到與佛無二無別的真我狀態。
  • 佛說: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這正如佛說: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成功者往往都是孕育於寂寞之中,成長於淡泊之間的。他們的生活或許並不豐富多彩,但足以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人生。甘於淡泊,樂於寂寞,是一種自身的修養,也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孤獨是人生的伴侶,寂寞是人生的常客。人生來就是孤獨和寂寞的個體,當你日漸長大、日趨成熟後,孤獨和寂寞會跟你貼得更近。
  • 做一個不會生氣的女人:佛說不生氣是種修行,也有人說是一種境界
    佛說:不生氣是種修行,這種修行修煉的是自己內心容量,當修行獲得正果的時候,你的內心就足夠強大。不會再為世間凡事所困擾,更不會為世事生氣。我二姐五十多歲了,沒見過她生過氣,父母和姐夫常對我們說,你們學學你二姐?她從不會生氣。我問二姐為什麼你不會生氣呢?二姐說「我為什麼要生氣?我要的很簡單,父母這麼大歲數依然健康不連累我們。
  • 5種方法,幫你辨別真假「佛說」!
    這些假的「佛說」,往往似是而非,看上去也很有道理,否則就不會被人大量轉發、傳播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寫假「佛說」?目的一般就是一個,為了流量,為了博眼球,為了利益。因為佛的名聲大、信眾多、傳播廣,只要標題打上「佛說」兩個字,就很容易吸引別人點進來,所以就打著佛的幌子騙人。
  • 三大阿僧袛劫修行方得成就,其實就是方便說法,因為時間就是空相
    「涅槃」只是一個形象,我們名稱上、事相來看,佛陀八十年後,取涅槃入滅了,其實涅槃、入滅,是我們凡夫所看的事相,其實涅槃是道理;叫做「滅」。涅槃稱為「滅」,滅什麼啊?滅掉煩惱。人人都是心中還有煩惱,我們的煩惱重重,所以看事情無法很清楚。觀念、思想,還是帶著煩惱,很朦朧,不會清楚,這就是我們的煩惱還未滅。佛陀開始修行,發大心,很快速就煩惱除盡,除掉煩惱。
  • 佛說:人的福報和好命,其實都是自己修來的
    書上說: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無論你怎麼精心規劃,都抵不上一場命運的安排。就像佛又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兩番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人生智慧,就是對生命的通透理解,以及對人性的大徹大悟。最豁達的人生,莫過於放棄生命中該放棄的,執著於不該執著的。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固執執拗,造業起禍,不知回頭,那誰也拯救不了你。佛菩薩只是大眾心靈的寄託,生命的指引,但是修行是自己的事,誰也頂替不了你。俗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佛說:為了讚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佛說: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佛說: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佛說: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佛說: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