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一個初二學生在B站上的吐槽引發網友熱議。
該up主上傳一段視頻,一位老師當眾共享學生屏幕,並要求學生按照老師的指令打開相應文件夾。最後老師要求學生打開一個可能比較隱私的文件夾,學生多次表示拒絕但老師並未機會,並說學生說的不打開文件夾的理由很難服人,最後讓學生不要解釋了,並要求學生關閉屏幕共享。
無獨有偶,前幾日又流出了一張老師給家長布置任務去查孩子手機的截圖,也是在微博上一石激起千層浪。
評論裡的網友都在聲討學校,並紛紛回憶起小時候日記、隱私被家長、老師窺視甚至肆無忌憚地當眾分享時,那種萬箭穿心的不適感。
我們的一些學校與家長許多時候以教育之名,喪失了基本的界限感。他們信奉成績至上論,可以以教學的目的,把一切粗暴的手段合理化,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的尊嚴踐踏於腳下。
高強度管理確實可以教出「聽話」的孩子,但一旦超過閾值,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傷痕。
前幾天,剛看完臺灣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集《媽媽的遙控器》講得就是一個有關家長控制欲的故事。
小偉媽媽正面臨人生中最糟糕的事情:丈夫出軌了、工作出了問題……和丈夫離婚後,她把兒子小偉當成自己唯一的希望。
但,突然有一天她無意中發現兒子為了畢業旅行,居然修改了成績單。
這讓媽媽很憤怒,認為兒子從來不為自己考慮。
傷了心的媽媽決定出門散心,意外在站臺廣告上看到了一個可以操控倒時的遙控器,可以控制小偉的人生進度條,只要她覺得兒子做得不對,就可以讓他一直停留在這一天,認識錯誤改變錯誤。
於是媽媽開始用這個遙控器一次次修正小偉的人生。
只要她想,就能隨時將小偉送回偽造成績單的那個星期三,讓他有機會去修正「錯誤」。小偉一遍又一遍遭遇似曾相識的經歷,永遠停留在可怕的星期三。
小偉以為是自己的錯覺,直到媽媽和他說,「我知道你偷改成績,如果你再不修正這個錯誤,你的人生,就會被卡在同一天。」
最終小偉拿著真正的低分成績單回來,承認錯誤,媽媽才把小偉的人生進度往前推進。
嘗到甜頭的媽媽開始一發而不可收拾,甚至可以通過遙控器,讓兒子重複十次的考試,以此來趕上學習的進度。
在媽媽近乎瘋狂的控制下,小偉的情緒陷入崩潰。
有一天小偉遇到了一個女孩小嵐。
小嵐的父母對她極度放縱,任由她做想做的事情。
染頭髮,
畫畫,
肆意妄為.....
他們相愛了。小偉開始逃課和小嵐約會,兩個人一起逛街,聊喜歡的漫畫,在媽媽的高壓下享受僅存的快樂。
可是媽媽通過監控發現他們的戀情。媽媽怎麼可能同意他們交往,發怒之後把小偉的生命又倒回了星期三。
小嵐再也記不得小偉。
終於,兒子無法再忍受這一切,大病了幾天後
決定用死亡來反抗!
割腕,觸電身亡,在媽媽面前跳樓,小偉一次次自殺,媽媽一次次利用遙控器將小偉救回。
面對小偉的自殺,手握遙控器的媽媽顯得十分淡定,當小偉絕望地問「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時,媽媽的回答是「死到你選擇活下去為止。」
一次次被遙控器拉回星期三,無助的小偉最終放棄了抵抗,不得不接受了被媽媽控制的命運。
所謂兒行千裡母擔憂,一旦母親的憂心過重,便控制過狠,以愛之名,遙控孩子的人生。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父母,學會如何愛孩子是當父母的必經之路。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愛和管教,從來都不矛盾。無論是哪種管教方式,都需要恰到好處。
最後結尾這首詩,我從業以來發過5次以上,我相信許多家長也都非常熟悉,但還是希望再一次與諸位共勉。愛從來不僅僅是付出和犧牲。學會接受分離是一種成長,對孩子是,對父母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