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中國心:歌曲《我的中國心》誕生記

2021-01-15 人民網娛樂頻道

原標題:我們的中國心

1984年,張明敏首次在央視春晚演唱《我的中國心》。資料圖片

【偉大的祖國,難忘的歌聲】

「流在心裡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穿越三十餘年的歷史,重溫這首《我的中國心》,它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富強之路,見證了港澳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重要時刻。身為中華兒女,早已在血脈中烙上「中國印」,無論身在何處,祖國河山始終魂牽夢繞。

歷史浪潮中的應運而生

歌曲《我的中國心》創作於1982年,它的出現,既是歷史大潮推動的必然產物,也是偶然天成的經典之作。

由於彼時的香港樂壇並未和祖國大陸貫通,音樂市場被英文歌、粵語歌和爵士樂三分天下,鮮有一線歌手演唱國語歌曲。香港永恆唱片公司老闆鄧炳恆敏銳地感受到大陸市場的機遇,試圖出版國語唱片,於是找到了著名詞作家黃霑。這位詞壇巨匠早在1968年創作的第一首歌曲《忘記他》就被鄧麗君收入專輯,此後作詞的《倚天屠龍記》《鱷魚淚》《誓要入刀山》《獅子山下》等歌曲可謂有口皆碑,激勵港人奮發圖強。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訪華,鄧小平提出採用「一國兩制」的方案收回香港主權。經過雙方反覆磋商,最終達成共識,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香港問題。消息一經傳出,國人無比振奮。但在同年,日本文部省於本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篡改了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一喜一憂的時局變化,令香港著名詞作家黃霑義憤填膺,他當即提筆寫下「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希望藉此凝聚人心,振奮海內外華人的民族精神。《我的中國心》歌詞創作完成後,由作曲家王福齡譜曲,邀請張明敏演唱錄製,並以主打歌《我的中國心》作為專輯名稱,於1982年11月公開出版發行。

黃霑的創作秉承了他一貫的豁達豪邁之風,充滿勵志的正能量。其歌詞創作歷來具有俠義之風,如作品《隨遇而安》《男兒當自強》《上海灘》等,都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在他的筆下,家國情懷得到酣暢淋漓的體現。《我的中國心》的歌詞採用了中國傳統詩詞中「十三轍」之一的「人辰轍」。將「親近」「穿在身」「中國心」「中國印」等字詞的尾音形成工整的對仗。其中上闋八句歌詞形成「起承轉合」的結構特點;下闋在保持韻腳的基礎上,形成「長江」「長城」「黃山」「黃河」與「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這一實一虛的對應,最後點明「我的中國心」這一核心主題。歌詞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寫意之美融入具有民族精神的主題內涵,飽含著創作者真摯的愛國情感。

機緣巧合中的一鳴驚人

《我的中國心》的演唱者張明敏出生於香港一個歸僑家庭。母親曾是一位流落異國的華僑,在輾轉生活中飽嘗歧視之苦,對祖國有著濃烈的感情。她常常叮囑孩子們要熱愛祖國,不忘自己是中國人。

《我的中國心》創作完成之初,許多香港歌手對演唱此曲並沒有興趣,一則感覺不夠時尚動感,二則對國語演唱也並不擅長。黃霑聽聞張明敏擅長國語演唱,便欣然邀請。此時的張明敏正在香港一所電子表製造廠擔任技術員,歌手是他工作之餘的另一個身份。歌曲如願錄製完成後,在香港地區反響平平,傳唱度也不高。

1984年,中央電視臺在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之後,開始著手第二屆春晚的籌備。在時任總導演黃一鶴苦思晚會創意時,偶然間看到《光明日報》上有關香港回歸的長篇報導,他突發奇想,認為春晚應當是全球華人共同的文化活動,可以嘗試邀請香港、澳門、臺灣的演藝界人士共襄盛舉。由於內地與港臺文藝界隔絕多年,彼此十分陌生。黃一鶴派副導演袁德旺南下到深圳採風,當地隨行司機在車內播放的一首歌曲引起了袁德旺的注意——正是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如獲至寶的導演組經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人員的多方聯絡溝通,最終成功以官方之名邀請張明敏來內地參加春晚。在整個央視領導層和春晚籌備組的共同努力下,1984年2月1日晚,張明敏等三位港臺藝人第一次登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舞臺。

那一晚,張明敏無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身著一身卡其色西服套裝,繫著棕色條紋領帶,戴著復古的金絲邊眼鏡。舉止溫文爾雅,落落大方。更重要的是,從他口中唱出的「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一字一鏗鏘,充滿了海外赤子對祖國的深厚情感。「長江」「長城」「黃山」「黃河」這些代表性符號令國人既親切又振奮,而當它出自於一位香港歌手之口時,其意義和價值更是「重千斤」。

經典傳唱中的赤子之情

1984年的除夕夜,張明敏和奚秀蘭兩位香港歌手分別演唱了《我的中國心》和《我的祖國》等歌曲,同時臺灣電視工作者黃益騰和香港演員陳思思還擔任主持人。這不僅開啟了兩岸三地文化交流的先河,而且他們的裝束、舉止、演唱風格,也成為眾多大陸歌手日後效仿的對象。回港後的張明敏收到了數以萬計的觀眾來信,這令他既驚訝又倍感榮幸。

張明敏不僅僅是演唱一首歌曲這麼簡單。在上世紀80年代初,港臺流行音樂已蓄勢待發,但國內有些人對其不屑一顧,認為是「靡靡之音」或「黃色歌曲」,定性為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我的中國心》一曲唱罷,對於「流行音樂」這一稱謂顯然有了新的解讀。正如耿文婷在《中國的狂歡節——春節聯歡晚會審美文化透視》一書中所言:「從此以後,優秀的港臺歌曲可以在大陸的舞臺上正式登場、傳唱,滿足人們蓄積已久的審美期待。」香港歌星的傾力演繹,體現出中華民族團結一心的偉大精神。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指示,將晚會內容剪輯之後,用以對外宣傳和駐外使館招待國賓。

此後,張明敏與《我的中國心》緊緊相連,成為全世界華人的一種精神象徵。1984年6月,上海電視臺專門錄製了《「我的中國心」電視演唱專輯》,被譽為大陸最早的MTV電視作品。同年8月,在北京晚報等媒體聯合舉辦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社會活動中,張明敏在北京舉辦了義演音樂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張明敏再度演唱這首《我的中國心》時,情不自禁地將「我的中國心」換成「我們的中國心」。在他看來,這代表了香港人民的心聲,也詮釋出港人溢於言表的激動和驕傲之情。

2008年2月21日,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傳來了來自38萬公裡以外的聲音,32首經典音樂中,《我的中國心》就在其中。2012年的央視春晚,張明敏再次受邀演唱《我的中國心》,而此時距離他上一次登上春晚舞臺已跨越了28年的時間。回顧這首經典歌曲,往昔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一首盪氣迴腸的《我的中國心》,已成為無數華人共同的文化記憶。無論身在何處,全球華人永遠情系祖國。

(作者:餘亞飛,系上海音樂學院在站博士後)

(責編:丁濤、蔣波)

相關焦點

  • 《我的中國心》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審定中小學教科書時,公然篡改侵略中國的歷史,激起了黃沾的憤慨,於是他和王福齡共同創作了《我的中國心》。1984年春晚,張明敏《我的中國心》唱響華夏大地!愛國情懷空前高漲,海外赤子眷戀祖國的深情與民族自豪感,讓這首歌永遠流傳!    作者簡介    黃沾、王福齡和《我的中國心》    黃沾(1941-2004),原名黃湛森,籍貫廣東番禺,生於廣東順德。
  • 因日本篡改歷史,黃霑寫下《我的中國心》,談這首歌背後的故事
    但其實有一些愛國歌曲是非常經典的,不管過了多少年,這一些歌曲永不過時。相信大家都聽過《我的中國心》這一首歌曲吧!這一首歌曲就充分地表達了愛國之情,當時的作者在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背後其實也是發生了很多事情的,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首歌曲之後的背景吧!
  • 「中國朋友的幫助,我們銘記在心」
    納維德說,他和身邊的人不會忘記,2005年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地震後,大量當地民眾流離失所,是中國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慷慨地為災民提供了救援和醫療服務。納維德說,巴中友誼源遠流長,兩國民眾心靈是相通的,「我們甘願用汗水澆灌巴中友誼之樹。」   與納維德心情相同的,還有守墓人阿里·艾哈邁德。「習主席能來訪問,我和家人都很高興,他剛才為我頒獎時,我感覺心臟每分鐘能跳200下。」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繼5月18日我音隆重發布「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項目,引發全國20餘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再度聚焦「中國藝術歌曲」推廣的文化價值和世界意義,並對我音校長廖昌永教授進行專訪。
  • 歌曲《誰明浪子心》詮釋出了每個男人內心深處的流浪之心
    很早就知道《一場遊戲一場夢》這首歌,因為這首經典歌曲開始流行的年頭,幾乎比我們出生還早。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從老式的錄音機裡,聽到是誰在唱:「不要談什麼分離,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哭泣;不要說願不願意,我不會因為這樣而在意。"
  • 我愛你,中國!
    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一批音樂家創作了許多革命群眾歌曲,《豐收歌》是其中之一。1965年《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是一首由傅庚辰作詞曲,鄧玉華演唱的歌曲。也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出品的影片《地道戰》中的插曲。1966年《草原讚歌》是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
  • 紫月說之:紫月荷蘭語朗讀:我的中國心(音頻加中文,荷蘭文稿)
    紫月配樂荷蘭語朗讀:我的中國心@01:41來自紫月說我是紫月,一個身在異國他鄉,常常思念祖國的中國人,我願以:中,英,法,荷蘭語多語種朗讀的方式,說中國紅歌以及經典歌曲,傳承經典,與大家講咱們中國故事。
  • 徐雯《千言萬語》和《君心我心》24K金碟限量珍藏版上市!
    那種安慰與甜美的樂音悄悄地流淌,安靜而溫存,撫慰著我們的心靈。新加坡歌手徐雯的演唱嫻熟而細膩,細如涓流,非常舒服、自然。徐雯天籟般的聲音,讓我們忘掉憂傷,重新回到鄧麗君的甜蜜中,絕對是鄧麗君歌曲最佳傳承人。
  • 廖昌永力推中國藝術歌曲「出圈」
    在兩季《聲入人心》的舞臺上,他是所有人都尊稱一聲「老師」的廖昌永,曾經,他也作為選手參加過無數聲樂大賽,並因此蜚聲國際,可他心裡一直有個遺憾:「在這些國際比賽的指定曲目中,沒有中國藝術歌曲的身影,讓外國人也來唱中國藝術歌曲,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中國藝術歌曲,到底有多美?
  • 抗美援朝歌曲:受訪者最愛唱《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和《我的祖國》
    受訪者主要通過影視作品和媒體報導了解抗美援朝戰爭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當年那些振奮人心的歌曲,至今依然在傳唱。
  • 一克金誕生記
    一克金誕生記 2021-01-15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發布會|《度心》相法——中國現代一流心相學
    度心文化主要是破解「相隨心生」這一千古難解之相法秘笈。所謂「相隨心生」,即是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世間萬事萬物都在動靜中生變,大小、高低、因果、緣分、空色都在不停地作用著,其作用不在其身,而在靈魂。
  • 「少女風」 Lolita裙裝的中國奇遇記-虎嗅網
    中國上海——你可能不知道,在上海市中心最重要的交通和商業樞紐人⺠廣場的地下,正在孕育著一股新式的時尚亞文化風潮。「有時候我路過人廣,就想來迪美買』小裙子』,」今年28歲的王若楠(化名)對BoF說。1976年日本第一家Lolita品牌誕生,到了九十年代,Lolita逐漸成為了一種獨立的時尚風格。這個起源於歐洲、在日本成熟壯大的小眾⻛格近年來在中國開始盛行,出現在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熱⻔社交媒體,越來越多的Lo娘也出現在城市街頭。
  • 歌曲《我相信》:為戰勝疫情加油鼓勁
    疫情牽動著黨中央的心,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牽動著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心。日前,由陳道斌作詞、姚林輝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我相信》新鮮出爐,用音樂為武漢鼓勁,為全國人民加油,為生命健康保衛戰助力!「當風雨來臨/別害怕有我與你同行/一路上你並不孤單/我們的心貼得更緊/和希望相約/用愛致敬每一個生命/這一切終將會過去/彩虹就會出現在頭頂……」這首歌體現了音樂工作者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關鍵時刻,通過歌曲為這場戰鬥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以表達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慰問、對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的深深敬意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戰勝疫情的堅強信念。
  • 十首經典民謠歌曲,致我們逝去的青春!
    大家好,歡迎關注「亞麗快心」,在這裡,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有關娛樂圈的故事,每個故事都保證是之前所不了解的,希望大家能夠在我這裡知道更多娛樂圈之中的故事,希望大家看過小編的文章後能夠高興開心,記得多點點上方的關注,多多支持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十首經典民謠歌曲,一起來欣賞...
  • 自主研發網遊《機戰》國產機甲中國心
    神舟七號升空,中國人的宇宙夢想節節攀升讓華夏兒女無比自豪,中國科幻網遊也迎來了又一個熱潮。國產網遊蓬勃發展的今天,作為填補國產遊戲題材空白的機甲大作《機戰》(jz.91.com)現今佔據國內科幻網遊半壁江山,是什麼讓《機戰》成為機甲迷的摯愛?
  • 【元旦歌曲】大吉大利中國年
    >【元旦歌曲】大吉大利中國年2014-12-18 00:06:0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過大年貼春聯 樂翻天  幸福生活比蜜甜  好日子多團圓  事業興旺人平安  大吉大利中國年  咿呀咿呀咿呀咿呀  爺爺奶奶健康身體都順心如意  叔叔(uncl)阿姨(aunty)事業順利生活很甜蜜  弟弟妹妹聰明伶俐都有好成績  恭喜你大吉又大利  賺大錢 吃大餐
  • 《我愛你中國》詞作者瞿琮竟來自廣安,讓我們欣賞廖昌永的傾情演唱!
    今日廣安 ★ 知曉廣安街坊爆料新鮮趣事吃喝玩樂品牌推廣歌曲《我愛你中國》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愛國歌曲,是電影《海外赤子》的一首經典插曲,創作於1979年,作詞為瞿琮,作曲為鄭秋楓。隨著20世紀80年代初該影片的熱播,這首主題曲也在中國大地上迅速唱響。儘管歌詞質樸無華,卻有動人心魄的激情。
  • 陪伴中國人民過春節的歌曲,為什麼總是《恭喜發財》
    但是過年就不一樣了,他們上午紅光滿面超市買豬肉,耳邊縈繞著劉德華「我恭喜你發財」的誠摯祝福;下午步履鏗鏘商場辦年貨,嘴裡哼著「好一朵迎春發」;回到家,電視裡傳出的音樂除了《步步高》就是《喜洋洋》;吃完年夜飯,伴隨著鞭炮聲和雷打不動的《難忘今宵》,又一年的春晚結束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一到春節,我們就總被這幾個BGM洗腦呢?
  • 同心·共鑄中國心走進四川德格
    原來同班的54名同學在此次「同心 共鑄中國心」先心病公益篩查活動中,通過北京醫療專家認真檢查,唯獨她被留了下來等待著超聲儀器的進一步檢查…… 而此時圖書館外的走道上,北京天壇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徐東、醫生馬浩,及解放軍總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葉衛華,正忙碌著給同校的其他一千多名同學做著檢查,他們的聽診器從未摘下,為了提高效率一直站立著挨個給排隊的孩子們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