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 一場史詩戰役的決定因素

2021-01-10 和訊科技

  人們確實很難想像,微軟、Google和蘋果之間這場耗時久遠、戰線廣袤、令人窒息的戰爭史詩還會持續多久,造成多麼廣泛的影響。

  這是一個老牌科技企業必須去適應的新時代,誰能在這個時代繼續保持如魚得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的領導者對這個時代認識的深刻程度。

  曾經,蘋果和 Google為了共同對付微軟也曾結成了多麼牢固的聯盟。當年 Google 的 CEO 斯密特還是蘋果董事會成員,並且為了很多項目(比如 iPhone)兩家也曾手牽手、肩並肩,熱戀非同一般。但是隨著 Google 推出 Android 系統,這段關係就畫上了句號。

  這個例子似乎能映射出所有關係改變的細節原因,這些大佬很多都曾是朋友、同盟,甚至還拯救過對方的公司,但是隨著戰線的不斷擴張,相互侵襲對方的領地,他們的公司被相互改變,他們的人生也在相互改寫。

  曾經,兩個史蒂夫控制著蘋果和微軟兩家巨頭,但顯然史蒂夫·賈伯斯比史蒂夫·鮑爾默更具睿智和前瞻性。性格決定命運,舵手決定航線,一旦判斷失誤造成偏航,即便董事會可以投票換掉船長,那麼繼任者的工作也將異常吃力。

  移動互聯和經濟不景氣,往往會成為老牌科技型企業的滑鐵盧。過去一年裡,大公司關於人事更迭的新聞此起彼伏,有的認為換手如換刀,期待著新的領袖帶領公司走出泥沼;有的則開始內部調整,扶正與走人同時發生。

  鮑爾默:尺有所短

  能力與合作哪個更重要?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選擇站在現任CEO鮑爾默這邊:2012年11月13日,微軟在全球發布了最新的Windows 8的作業系統之後的一個月,微軟Windows事業部主管史蒂文·辛諾夫斯基(Steven Sinofsky)閃電離職。這位對鮑爾默地位威脅最大的人的離去,意味著微軟的董事會選擇了讓微軟Windows部門與其他部門進行更密切的整合。

  鮑爾默一直是微軟的布道者,總是不知疲倦地讚揚微軟,不遺餘力地對外傳達樂觀情緒。出身於公司銷售和營銷部門的他可以通過近乎咆哮的語調和千變萬化的動作,在1分鐘內將任何公開露面轉化為微軟產品的宣傳活動。

  在公司內部,鮑爾默多年來最大的強項是團結各種力量。如今,他正在將擅長的這套東西用在整合微軟在移動互聯時代可以使用的資源——他可以不顧老朋友英特爾的感受使用ARM的架構,他可以無視PC廠商的情緒推出自主品牌的Surface,他跟蘋果玩曖昧去對付谷歌,他跟來自中國的PC廠商聯手謀劃微軟未來的手機聯盟,只要是對微軟進入移動互聯時代有利的因素,他都馬不停蹄地加以利用。

  但這位微軟創業時期的第17位員工,也有著自己知名的短板:不懂技術。雖然大學時因為喜歡數學與蓋茨成為了「鐵磁」,當年加盟微軟時二人「不編程」的約定,則說明了鮑爾默的數學天賦更多體現在對銷售數字變化的敏感,讓他始終只能作為一個大管家,而非創新的教父,他缺乏對未來的敏銳判斷。

  鮑爾默當初嘲諷的iPhone讓微軟從一個領導者變成了追隨者,沉浸於財務報表讓微軟走過了「迷失的10年」。他10年前接過微軟帥印時,主要業務是Windows、Office和IE。10年後,微軟的業務還是這老三樣。賈伯斯說,一個只會營銷的領導者不可能做出一家產品創新的公司,簡直就是給鮑爾默畫了一個走不出去的圈。

  支持辛諾夫斯基的人認為,辛諾夫斯基是微軟內部高管中稀缺的兼具「遠見」和「工程」優秀能力的人才,鮑爾默這種不成體系的方式恰恰是微軟眾多問題的根源。只要鮑爾默透露出新的信號,整個團隊的發展方向都要改變,儘管這些信號可能會前後矛盾,甚至連他自己都渾然不覺。

  在鮑爾默時代,微軟可能開始走向圓滑,但會失去個性。在很多用戶看來,在創新上「黔驢技窮」的鮑爾默,才應該是下課的人。

  梅耶爾:成功難以複製

  儘管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成為雅虎2012年的第三任CEO還不到半年,但美國科技媒體Business Insider已經開始認為,雅虎董事會希望梅耶爾將雅虎帶回到科技公司本源的決定有可能是錯誤的。

  雅虎董事之所以放棄了臨時執行長羅斯·萊文索恩(Ross Levinsohn),是因為他們認為在谷歌有著出色履歷的梅耶爾是一個「生產者」,而萊文索恩則會將雅虎帶成一個以內容創建為中心的媒體公司。

  這位曾經谷歌的第20位員工、矽谷最美麗的女工程師從谷歌跳槽至雅虎以來,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她任命了多位高管,包括新的首席營銷官和銷售及人事主管,她為了給員工洗腦,免費向他們發放iPhone、Android和Windows設備。

  雖然雅虎股價已經攀升了將近19%,但是這位年僅37歲的女CEO目前並沒有向外界展示出一條明晰的復興路線,是整合雅虎現有的優勢資源還是複製谷歌的某些成功路徑?至今沒有定論。

  她曾表示想把雅虎成功恢復成一家「成長型公司」,需要確保公司在移動應用和服務方面取得優勢,但對於一家尚未開發出自己的移動瀏覽器、作業系統或硬體的公司來說,顯然過於苛刻。

  在15年的光輝歲月裡,雅虎創建的郵箱、新聞和財經數據的特色契合了網絡早期用戶的需求,但是今天這種不成體系的零散策略反而成了一種負累。雅虎新掌門人也計劃利用雅虎強大的產品組合優勢,同時她還希望更多地處理好雅虎視頻寬帶以及移動業務等。

  但她也對谷歌的搜索廣告模式念念不忘,正打算到消費電子展(CES)上親自露面拉攏廣告客戶。梅耶爾還明確表示希望雅虎開發更多的移動技術,並表示公司可能會進行更多的「人才收購」,也就是收購公司完全是為了獲得人才,而非技術。這意味著雅虎要同時清理掉她不喜歡的人,在她成為CEO的第一季度後,雅虎員工對她的支持率已經從97%下降到了80%,這與過渡期時萊文索恩76%的數字已經相差無幾。

  梅耶爾目前唯一的「政績」是將雅虎的郵箱進行了一次技術升級,但她顯然也認識到了雅虎沒有技術實力複製谷歌的成功之路,明確表示對地圖一類的產品不會進入。

  種種跡象表明,梅耶爾現在仍舊沒有為雅虎找到幾個集中的發力點。Business Insider就科技公司和傳統的媒體公司在股價、市盈率和長期的每股收益方面做了比較,其結論是做傳統媒體公司要勝過做科技公司。如果雅虎的董事會認可這個結論,那麼梅耶爾會成為雅虎又一個短命的CEO嗎?

  佩奇:保持偏執和瘋狂

  2011年4月,谷歌維繫10年之久的「三巨頭」權力格局發生質變,埃裡克·施密特結束了「家長」的角色,重新擔任谷歌CEO的拉裡·佩奇(Larry Page)便成為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網際網路公司在公眾聚光燈下的代表。

  其實在谷歌三駕馬車中,佩奇一直被視為未來的 CEO 。他比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更務實,也更喜歡商業。兩位創始人繼續保持著默契分工,謝爾蓋·布林隱居幕後做他的技術天才。

  消息一公布,分析師們就猜測佩奇會加大谷歌在搜索和移動業務領域的投入力度,同時涉足社交網絡市場,這些很快就得到了應驗:新的社交服務Google+在當年6月亮相,不久,佩奇收購老牌的摩託羅拉移動——這被視為谷歌吹響大舉進入移動互聯領域的號角,也被認為是谷歌以後將由佩奇「一個人說得算」的信號。

  此前,人們不太習慣於佩奇作為管理者的形象。外界盛傳他喜歡分析產品,一向蔑視營銷和公共關係,不擅長公開演講,不善於與華爾街分析師打交道。但一連串大事件的迅速決策與實施,初步顯現出佩奇目標明確、行勝於言的領導者氣質。這在併購摩託羅拉移動的案例中尤為突出,他用不著銀行家們開列一堆清單,就很清楚自己要買什麼。

  穩妥的解決方式並不會是佩奇欣賞的風格,他希望以現有的資源,獲得更大的成功。佩奇一直對移動互聯業務青睞有加,而且分寸拿捏極準:2005年穀歌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Andorid,3年的時間,「低調」的Android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智慧型手機平臺——直到此時,賈伯斯才發現苗頭不對。

  佩奇也是一位有遠見的創新者,早在密西根大學念書的時候,佩奇就開始追尋一些瘋狂想法,他曾設想在校園內建造一套個人快速運輸系統以代替公交。他主張谷歌積極競購美國無線頻率資源,還曾宣布投資5億美元用於建設一個全新的、全國性、基於速度更快的WiMax無線技術的無線網絡。谷歌的項目單上,還有如自動駕駛汽車和投資50億美元參與建設離岸風力發電站的計劃這樣「不現實」的東西。

  他曾在母校的畢業典禮上向他的學弟學妹灌輸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們『漠視不可能』,就能找到解決方案。」這是典型的偏執狂式哲學。

  在Facebook崛起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谷歌已經開始與時代落伍,谷歌甚至不再是IT專業畢業生的首選。但是現在,佩奇讓谷歌依舊保持著穩定的市值與兩位數的增長,而谷歌對於未來的不按常理出牌,則始終保持著引爆下一個創新點的可能。

  羅睿蘭:繼承藍色巨人的沉穩

  2012年元旦,羅睿蘭(Ginni Rometty)接任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成為IBM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IT巨擘的首位女掌門。她也是在惠特曼(Meg Whitman)出任惠普CEO後,矽谷迎來的又一位女掌門。與惠特曼上任時飽受非議不同,羅睿蘭被認為是「IBM意料之中的接班人」,市場給出了極為平靜的反應:IBM股票幾乎沒有波動。

  這無疑是市場對一個新CEO最高程度的認可。在接過彭明盛的接力棒之前,羅睿蘭是IBM負責銷售、市場和戰略的高級副總裁,在其帶領下,IBM的利潤穩步上升。

  羅睿蘭曾說:「我不相信必然,從不認為事情必然是怎樣,結果必然是怎樣。不管你身處何種行業,最後會逐漸商品化,因此你必須堅持向更高價值的領域邁進,樂於改變。」

  正是她這種勇於改變、樂於改變的心態,與正在轉型中的IBM不謀而合。作為一名在IBM工作了31年的老將,羅睿蘭每次開會之前都會準備厚厚一摞背景資料和數據,這已是廣為人知的事。她在上任後首次參加的客戶大會上最令人意外的,是她的放鬆和即興的表現。她並不拘謹,甚至還為古板的IBM增添了一絲優雅。

  在業內人士眼中,羅睿蘭在技術和服務兩方面具備綜合性實力。IBM選擇羅睿蘭作為CEO,保障了自己從硬體公司轉型為軟體服務公司而建立起來的結構不會被破壞,穩定對於藍色巨人來說是第一位的,惠普的反例就在眼前。

  彭明盛在IBM任職的10年間,羅睿蘭一直是他的忠實支持者。她自己參與了IBM公司制定高標準的過程,如今風水輪流轉,當初她協助前任CEO打造「2015年路線圖」(到2015年公司收入超過1250億美元)也成為了她上任後的目標。

  對於羅睿蘭來說,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只要發明新技術,把它們賣給現有的客戶就可以了。以IBM的規模,增長也意味著創造新市場,如同IBM推廣「智慧的地球」的方式,即向無技術背景的人,比如城市市長和警察局長,推銷利用軟體監控和管理交通、給水系統和環衛車的理念。

  目前正處於IBM下一個百年的開端,「智慧的地球」開始深入人心,而羅睿蘭在其間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也許她還會沿著彭明盛的步伐繼續前行,但是誰又敢說,她不能讓這個「藍色大象」再度起舞呢?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

相關焦點

  • 性格決定命運,什麼決定性格呢|一起探索影響性格的三種因素
    性格,既不堅固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活動變化著的,和我們的肉體一樣也可能會生病。——愛略特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呢?性格,百度上說,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徵;是人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影響性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三大類。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那麼是什麼決定孩子性格?
    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於父母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虎媽作者 | Gloria知乎有一熱門話題:「怎麼判斷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呢?」一條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命運的是……
    性格決定命運,這條定律似乎是現在才提出的創新思維,也似乎在告知社會上平庸的人,他們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性格中缺乏了把自己折騰成想要的樣子的決心和恆心,要麼就是甘於平庸,不願發奮。如果要成功,除非轉變自己的性格。其實老早的人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或者說自古就有人在遵循著這個所謂的定律。
  • 態度決定一切,但性格決定命運
    一來索肖已經是第2季;二來,蘭帕德剛剛帶領切爾西踢出了一場值得稱道的歐洲超級盃。  英超首輪,切爾西4球慘敗於曼聯腳下。蘭帕德治下的藍軍,雖然在比賽中打出了不錯的節奏和精彩的配合,但因為前後兩頭缺乏具有統治力的球星,最終還是敗下陣來。也因此,切爾西在歐洲超級盃賽前受到廣泛看低。
  • 八字如何看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有人說:「八字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且不說這句話到底是否正確;但是,無數的實踐證明,性格的確可以,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本人之所以,說是影響命運,而不是決定命運。理由自然很多,但核心是,命運具有偶然性、突變性。這點與性格具有穩定性與可持續性不太符合。
  •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中醫藏象學早就有答案,真正決定命運的是這些
    本 期 導 讀 你自認為自己是什麼性格?有想過通過身體調理改變嗎?我們常講性格決定命運,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到他一生的命運。,一直認為是西方學術傳過來的,其實在中醫裡早有論斷,而且中醫從五行方面去闡述性格的問題是由健康所主導的,比單純講性格決定命運更精細,更實用。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演講稿範文:性格決定命運(每日觀察0360)
    演講稿範文:性格決定命運(每日觀察0360)文/樊榮強「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理解和接受的,少數不接受的人就是槓精,他們會以「出身決定命運」「學歷決定命運」「人品決定命運」等類似的絕對判斷來反駁
  • 性格決定命運
    安祿山後天性格的形成與他從小遠離親情,失去呵護,缺少管教有很大關係,其中更離不開他多次當養子這一因素。他從小失去父親,缺少父愛,並且他母親是一個突厥巫師,依靠巫術苦苦支撐家庭並且他母親沒有足夠的文化和道德修養來教導安祿山,這使得安祿山自小沒有得到良好的道德和文化修養,不僅目不識丁,還在道德上有很大的缺陷,作為獨子的他無法在情感心理上得到傾訴和幫助,使他的性格根基的塑造在年輕時就已經傾斜並且無法挽回。
  • 命運究竟由什麼決定的?
    許多人認為當下不如意,都有改變命運的想法,一些大師也經常以算命改命為噱頭吸引粉絲。那麼命運的本質是什麼呢?我們真的能夠依靠看相算命風水這些手段改變命運嗎?其實,命運是表層,倒退著有一層一層的價值鏈。本質只是一個內在焦點的呈現。這個內在焦點是由橫豎兩軸形成的坐標系構成。橫軸是信息知識、思想能力、行為習慣、性格人格。這些是變量因素。縱軸是身體、智力、情緒、信念價值觀。這些是常量因素。
  • 性格決定命運,對嗎?
    美國作家傑克·霍吉在《習慣的力量》中說: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人生的每個選擇都與你的喜好有關,而這些喜好都源自你的性格。常言道,好性格成就一生,壞性格毀掉所有,性格的好壞往往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01不服輸,是事業成功的助推劑羅曼·羅蘭曾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際遇。
  • 生命之手:性格決定命運
    上高中的時候,記得管政教處的副校長經常開廣播會,強調一句話,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那個時候正逢青春年少,根本不懂得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年齡越大越覺得性格真的決定命運。人與人的智商差別基本不是特別大,大多數人處於同一個水平線上,但性格就千差萬別了,性格導致行事方式不同,結果自然不同。究竟什麼樣的性格能更好地適合職場、社會生存,沒有標準統一的答案,有一點千古不變的就是時刻根據形勢根據變化調整自己的行事方式。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畢淑敏:性格不光決定命運,還決定著一個人的幸福
    任何一個人的性格都不太一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脾氣。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叫「性格決定命運」,無論是在現實生活當中,還是在一些影視劇當中,具有不同性格的人,最終會有不同的命運走向。
  • 性格心理學——性格決定命運,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情感句子#一個人的性格特徵將決定著其交際關係、婚姻選擇、生活狀態、職業選擇以及創業成敗等等,從而根本性地決定著其一生的命運。如果將一個人比作一棟大廈,那麼性格就是大廈的鋼筋骨架,而知識和學問等則是充斥於骨架中的混凝土。
  • 性格決定命運?也許是認知的差距,決定了無數人的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我們可謂耳熟能詳,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比如韋小寶的性格是圓滑的,所以他能夠在江湖和官場上如魚得水。而茅十八的性格是直率的,所以他差點就被砍頭。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是非常難以改變的,如果按照性格決定命運的邏輯,那人的一生就沒有多大意思了。
  • 性格決定命運,思維決定人生!
    性格決定命運,思維決定人生。人這一生,每天都會遇見不同的人,有的人,成了朋友,有的人,成了過客,有的人,能陪一生,有的人,只陪一程。 不管是並肩前行,還是陌路殊途,遇見了就是緣分,相處過就是福分,我們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算不出最美的相遇在什麼時候,最痛的離別又會在哪一天。 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
  • 強者性格決定命運,弱者命運決定性格
    弗洛依德的名言「性格決定命運! 」在當今社會運用得實在是有點泛濫了,在平時我也總是思考這句話,我覺得這句話實在是一句接近於真理的話了,而凡是被人們譽為真理的話大多都是中性的,所謂中性,就是不明確地指出什麼就是對,什麼就是錯。但是對於這句話來說,無論事態的發展如何,都是適用的。
  • 你還相信性格決定命運嗎?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也偷偷的分析過自己的性格,喜歡被人讚賞,希望自己屬於那種陽光、開朗、外向、招人待見的性格,不願意自己是那種陰暗、晦澀、沉悶、放在犄角旮旯沒人能引起注意的那一個。到底是什麼樣的性格真的很重要嗎?性格是否真的能夠左右人的命運呢?
  • 決定人生命運的因素
    為什麼有時你不經意就能獲得很好的結果,有時你費盡心機卻落得一場空?【一命】古時候把人分為4種職業,即「士、農、工、商」。過去讀書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但讀書人要得到社會地位,必須參加考試,考中了才能稱為士。成為士就可以當官,當了官就能榮華富貴。自隋唐以來,普通人要想當官,唯一的出路就是參加科舉考試,所以有句話叫做:「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 鬥魚猛,虎牙穩:性格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 –
    由於虎牙與鬥魚的性格不同,兩者的玩法在市場上的反應也不同,這也決定了它們接下來的發展戰略乃至命運走向的不同。2016~2018年:鬥魚向左,虎牙向右虎牙和鬥魚都是遊戲直播起家,而它們在給平臺定位之前並沒有「天眼」看到自己的未來。當它們選定了一個方向,必然都會為此努力,但能不能堅守住最初的方向,與平臺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