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夏至丨無論夏至,或二十四節氣,30字的標題不足以描述

2021-01-09 朝讀夕寫

2020年06月21日,則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為二十四個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句俗語:「日長長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日長長到夏至」,則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日照時間為全年最長。

對於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的人們而言,看不到候鳥因節氣變化的活動,也無需根據節氣變化而事農桑,夏至,或二十四節氣其他,不過是掛曆上的一個普通日期。

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農耕社會,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程度,必然不僅指「時間」。簡單通俗而言,類似我們現代面市的新產品的說明書,用以指導進行農耕活動,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

一、耕種

夏至有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夏至風從西邊起,瓜菜園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東南風,平地把船撐……

沒有現代科學技術預報天氣的古代,二十四節氣則「陰晴雨雪表」,民間有大量與之相關的諺語,毫無疑問是古人經驗與智慧的結晶,出色的農人都會依據夏至日(或其他)的風向、雨晴等,為接下來的耕種做好應付的準備。

二、生活

冬吃蘿蔔,夏吃薑

冬至餛飩,夏至面

《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

《呂氏春秋·盡數篇》:「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

……

不至夏至不熱,夏至過後,氣溫逐漸升高,別以為缺少空調的古人面對高溫天氣無可奈何,相互贈送扇子等,甚而經驗總結了許許多多的炎夏養生之道。

三、文化

相對於既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傳統節日的「冬至」,夏至似乎「遜色不少」,但是,就節氣文化而言,無論冬至或夏至,意義一致。

《周禮·春官》有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時至夏至,正值麥收之後,不少地方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慶祝豐收,傳承於古代「夏祭」遺存的習俗,寓意顯而易見,感謝上天恩賜穰穰滿家,又祈求未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最後,分享一個記住二十四節氣及推算的方法。

二十四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取首字而成的《二十四節氣歌》,則「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仍然記不住?請聽陳明《冷暖人家》,唱出來總比死記硬背強吧!

二十四節氣推算的方法

1、記住僅有的既是節氣又是傳統節日的清明、冬至

清明在公曆4月5號前後,冬至在12月21-23日

2、運用初中地理知識

初中地理學習太陽高度角,要求背誦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具體日期,

公曆3月20日左右是春分,秋分在9月22-24日,夏至在6月20-22日,冬至在12月21-23日。

一年12個月,每月平均30天,則每個節氣15天,當我們記住記住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清明六個節氣,以15天一個節氣的時長推算,大致某個節氣呼之欲出。

相關焦點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來確定的,反映的是季節的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時間:2020-06-19 13:17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 2020年已經過去了五個月份,現在迎來了六月份,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例如兒童節、芒種、夏至以及端午節等。
  • 夏至:夏至知時多雨露,驕陽轉折愛溫柔
    導語: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著名書法家趙學敏不僅參與了申遺工作,同時運用傳統格律詩創作了24節氣詩並寫成書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評。今日起,「有禮有節」將按節氣順序陸續刊載趙學敏的相關作品,以飱讀者。
  • 2020夏至是幾月幾號幾點幾分開始 夏至為什麼吃餛飩和麵條?
    夏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夏至的時候,也已經進入夏季,天氣也越來越炎熱,那麼夏至是幾月幾號2020呢?夏至節氣具體時間是什麼時候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夏至是幾月幾號2020:2020年06月21日,星期日,農曆五月初一夏至,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夏至有什麼意思?夏至有什麼含義?看完這些漲知識了
    #你好夏至,贏大獎#  前言   我們通常對節氣的認識都很模糊,大概知道關於夏季的節氣有立夏、夏至等。   那麼,夏至什麼意思?夏至的含義是什麼?  一、夏至什麼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  「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 2018年夏至結婚好不好 儘量避免在節氣婚嫁
    2018年夏至結婚好不好?2018年夏至具體時間是6月21日,當天是不是結婚吉日,讓我們一起具體了解一下吧。2018年夏至結婚好不好綜合概述一、2018年夏至具體時間:6月21日18時07分 06月21日 農曆05月(小)08日 星期四。根據這一天的黃曆查詢表,我們可以知道這一天所宜一項有「嫁娶/結婚/婚嫁」,也就是說當天是婚嫁吉日,這一天是結婚吉日。二、根據古人的說法,要儘量避免在二十四節氣結婚。夏至節氣,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著炎熱的夏天到了。
  • 2020年夏至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夏至是什麼意思含義
    2020年已經過去了五個月份,現在迎來了六月份,六月有不少節日和節氣,例如兒童節、芒種、夏至以及端午節等。 那麼2020年夏至日是哪一天?夏至節氣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夏至日是哪一天  2020年的夏至在6月21日,今年的夏至剛好與父親節是同一天。
  • 農村老人說「夏至三庚入伏」,2020年啥時候夏至,啥時候入伏呢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芒種,芒種節氣之後就會迎來夏至。其實芒種過後,天氣就開始一天天的變熱,多地的氣溫開始出現驟然上升。一般情況下二十四節氣相差都會在15天左右,但今年的芒種和夏至之間,卻出現了16天,根據日曆我們可以清晰看出,芒種是在6月5日,而夏至則是在6月21日,為什麼不按照套路出牌,形成了16天呢?
  • 12星座早已不是12星座,而二十四節氣仍是那個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名稱首現於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在淮南王劉安逝世十八年後的公元前104年,西漢頒布《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中,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那二十四節氣到底描述的什麼?有什麼用?
  • 夏至圖片關於夏至的詩句諺語大全 古代描寫夏至一句話
    夏至圖片關於夏至的詩句諺語大全 古代描寫夏至一句話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至,極也,天地間的陽氣在這一天達到極致,陽氣盛草木茂,自然界一副鬱鬱蔥蔥的景象。
  •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用?簡單有效記住全部二十四個節氣的訣竅
    如果不百度,不看手機上日期同步的節氣,我們這一輩年輕人,能完全把二十四個節氣全部說出來的極少,那麼如何簡單、快速的知曉並記住二十四節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訣竅。1、記住兩個傳統節日,清明和冬至傳統節日,只有清明節和冬至這兩個節日是按照二十節氣節氣來的,比如,我們中國最隆重的春節,並不是二十四節氣中立春這個節氣。
  •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的講究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介紹解釋
    在我國民間,流傳著不少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歌謠,有一首說:「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正好將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一一概括。那麼,二十四節氣的命名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來了解吧。
  • ...今日夏至|今年夏至是幾日幾時幾分 夏至的優美詩詞 夏至三候的...
    今年6月21日5時44分,我們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恪遵憲度抄本》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三候: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即五天稱為「一候」,而一個節氣十五天左右,所以每個節氣就是「三候」。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朔望月|曆法|月球|二十四節氣
    歷月長度為29日或30日,即使得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於朔望月。1朔望月的月相變化歷經朔、上蛾眉月(又稱新月)、上弦、盈凸月、望(又稱滿月)、虧凸月、下弦、下蛾眉月(又稱殘月)至下一個朔。歷月中的每一日期都有月相上的意義,以朔為初一,上弦為初七或初八,望為十五或十六,下弦為二十二、二十三,直至下一個朔的前一天為月末的二十九或三十(又稱晦)。以12個歷月為1年。這樣1年通常僅353日或354日。
  •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
    原標題:伏天何時開始?但驀然回首,卻發現夏至剛過、入伏不久。此時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念頭:炎熱的伏天到底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數伏是夏天表示最炎熱的一段時間的習俗。俗語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一共持續30天或40天。伏天不僅天數不確定,就連數伏開始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比如,去年是7月17日開始數伏,今年是7月12日開始數伏。
  • 2020事業單位二十四節氣考點總結
    二十四節氣作為傳統文化常識的一個常考點,常考的主要是以下幾方面,在這裡幫大家總結到一起,方便大家學習記憶。就現有文獻來看,完整意義上的「二十四節氣」最早出現在漢代道家經典《淮南子》中。就曆法而言,西漢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最早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通過審議,把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二十四節氣詳解【科普必讀】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規律,古人們依此來進行農事活動。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2020年的二十四節氣
    2020年二十四節氣 1、立春時間:: 2020年02月04日 17:03:12 農曆: 正月(小)十一2、雨水時間: 2020年02月19日 12:56:53 農曆: 正月(小)廿六3、驚蟄時間: 2020年03月05日 10:56:44 農曆: 二月(大)十二4、春分時間:2020年03月20日 11:49:29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
    歷月長度為29日或30日,即使得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於朔望月。1朔望月的月相變化歷經朔、上蛾眉月(又稱新月)、上弦、盈凸月、望(又稱滿月)、虧凸月、下弦、下蛾眉月(又稱殘月)至下一個朔。歷月中的每一日期都有月相上的意義,以朔為初一,上弦為初七或初八,望為十五或十六,下弦為二十二、二十三,直至下一個朔的前一天為月末的二十九或三十(又稱晦)。以12個歷月為1年。這樣1年通常僅353日或354日。